•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2010

    2010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美国1984

    主演:罗伊·谢德,约翰·利思戈,海伦·米伦,鲍勃·巴拉班,凯尔·杜拉,Douglas Rain,玛多林·史密斯·奥斯巴内,达纳·艾卡,塔利辛·贾夫,James McEachin,Mary Jo Deschanel,埃利亚·巴斯金,萨韦利·克拉玛罗夫,Oleg Rudnik,娜塔莎·施奈德 

    导演:彼得·海姆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机器人9号

    • HD

      银河护卫队

    • HD

      胡桃夹子和四个王国

    • HDTC中字

      猩球崛起:新世界

    • HD

      切尔诺贝利·禁区电影版

    • HD

      首尔怪谈

    • HD中字

      入侵脑细胞2

    • HD中字版

      铁血战士4

     剧照

    2010 剧照 NO.12010 剧照 NO.22010 剧照 NO.32010 剧照 NO.42010 剧照 NO.52010 剧照 NO.62010 剧照 NO.162010 剧照 NO.172010 剧照 NO.182010 剧照 NO.192010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2001太空漫游》后9年,前国家航天委员会主任弗洛伊德博士(罗伊•谢德 Roy Scheider 饰)接受苏美合作计划,带领发现号航天站设计者科脑博士(约翰•利思戈 John Lithgow 饰)和HAL9000电脑的创始人钱德拉博士(鲍勃•巴拉班 Bob Balaban 饰)登录木星附近的苏联航空站,与苏联宇航员卡布珂(海伦•米伦 Helen Mirren 饰)等合作,空中接轨美国发现号航天站,调查九年前的事故原因,探索木卫二的神秘黑石,并查明宇航员大卫•伯曼(凯尔•杜拉 Keir Dullea 饰)缘何神秘失踪。然而任务执行尚未过半,美苏关系愈发紧张,战争一触即发;与此同时,大卫•伯曼竟突然现身对弗洛伊德博士发出神秘警告。  本片改编自亚瑟•克拉克的小说《2010太空漫游》,获第59界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布景,最佳服装设计,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化妆和最佳声效五项提名。

     长篇影评

     1 ) 天哪,到处都是星星

    [2010]无疑是一部存在状态十分动荡的电影,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周遭就充满了争议。一方面“对完美主义者而言,作为[2001太空漫游]续集的[2010]实属草率之作。”(来自eFilmCritic.com语);另一方面也正是作为[2010]的续作,它不同于前作的冗长晦涩,叙事明快,商业上的任务完成得十分成功,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崇拜克拉克、库布里克的普通观众来说,是一次惊喜的观影体验。

    (其实续集费力不讨好这种事儿,在新千年之后比比皆是,[黑客帝国]后两部的快餐膨胀化,[心慌方]系列第三部[0]抹杀了前两部作品唯一的神秘感……所以早放在1984年,影评人的口诛笔伐也不足为奇,甚至把放肆开骂的余力留到了十几二十年后。)



    [2001]的功绩在于,之于六十年代的美国电影产业,它是一次探索;之于整个科幻史(SF fiction & movie),它是一个里程碑。而它久经不衰的诀窍在于,影片中成功设置的“晦涩”,使得它难以解读、却又被反复解读,大片的留白营造的神秘感是其不断被研究的驱动力。

    然而,遭人白眼的[2010],“说的太多。”

    其实这是误解。

    第一,倘若把电影[2001]同期创作的小说《2001》读一遍,片中的晦涩就几乎消散了。克拉克在1999年的《回顾太空漫游四部曲》一文中就对小说的“过度解读”一说做出了回应:“你即将阅读的这本小说,曾被批评解释得太多了,破坏了电影的神秘感。……但我一点也不后悔:印刷文本原本就该比银幕上的影像展现更多细节。”

    第二,作为[2010],其实除了对HAL发疯的原因这样的小谜团做了理论上的解释以外,说的几乎算是一个全新的故事。这一点,是克拉克竭力宣传的,“太空漫游四部并非一个连续的故事,而是四个略有联系,实际上毫不相干的故事!”

    第三,导演彼得·海姆斯(Peter Hyams)把[2010]完成得很不错,克拉克赞叹有加。

    所以,要说[2001]被[2010]毁了,言过其实。退一万步讲,库布里克的伟大作品,怎么会被一直在小制作圈子里打转的一个小导演给玷污了呢。



    好吧,详细来说说[2010]。

    不同于[2001]电影与小说之间,因为同期创作故不存在改编关系的、克拉克在创作后期又缺乏与库布里克沟通的缘故,产生了大量情节上的出入。最明显的一处是:小说《2001》中,发现号的目的地是土卫八,最终鲍曼是乘坐分离舱登陆土卫八才接触到黑色石板“老大哥”的;而在电影[2001]中,土卫八上的“老大哥”被移到了木星与木卫二之间的拉格朗日点(L1),鲍曼自然是更加简便迅速地“堕入群星之中化为星童”了。

    而[2010]作为“改编电影”,在改编原著方面做得很好。克拉克以库布里克的电影作为故事蓝本,从而去进行续作的创作,通过《2010》中的回忆段落可以发现,克拉克修改了许多小说与电影的出入之处。所以好运的[2010]水到渠成、毫无偏差地衔接上了[2001]的剧情。

    对比原著小说,电影做了如下几个修改:

    1,删除了中国太空船“钱学森号”的戏份,其中包括中美苏三方局势的提要、钱学森号登陆木卫二取水、张博士发现冰雪中的未知生物。

    2,作为国际政治冲突的取代,添加了美国与苏联之间的冲突。当然,是以太空船上发来的新闻消息作为侧面提要的。然而不管是原著中的中美苏,还是电影中的中苏,最终都表达了一个观点,即科学无关政治。这也是克拉克在他的生平中一直默默表达的观点。

    3,大概是由于技术落后,星童鲍曼穿越苍穹、俯瞰众生的视角未能呈现。(技术落后完全是因年代原因,并非制作者的无能。反而值得褒奖的是,[2010]中,木星诡谲却宁静的表面以及最后巨石群吞噬木星的片段,都是由CGI制作而成的,属于先列。在这之后,同年推出另一部主旋律科幻电影[最后的星空战士](The Last Starfighter)第二次使用CGI技术,并且做了更进一步提升。)

    4,时间上的小细节修改,比如弗洛依德博士本应该在离木星还剩一个月航程时苏醒,电影修改成了两天;鲍曼警告太空船必须在15天之内飞离木星,也被设置为了两天。当然,此举是为了加强戏剧张力,可以忽略不计。

    5,最终章的20001年,木卫二生命已进化成熟,视黑色方碑为保护神,顶礼膜拜。而在电影中,为了与[2001]的开篇相映成趣,伴随着《查拉图斯特如是说》恢弘的旋律,我们可以看到,黑色方碑作为一个启示(点拨者)耸立在木卫二上。



    接着来说说彩蛋。本片中有三大彩蛋,似乎比电影本身更加有趣: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160564111/

    1,医院里的护士在监视工作时看的《时代》杂志,封面上印的正是克拉克与库布里克的漫画形象,TIME的刊头底下,还印上了大大的“WAR?”,暗示着片中美国与苏联的冲突。这一彩蛋显然是彼得·海姆斯对两位大师的致敬,或者说感谢——毕竟库老当初可是犹豫了半天才松口准许拍摄,而克拉克的态度是“多一份版权费怎么不好?”。只是,这个彩蛋疑似有些讽刺之意,站在封面左边的英国人克拉克头顶是美国国旗,而右边土生土长的纽约客库布里克头上却是苏联国旗……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160574017/

    2,白宫场景中,在门前的广场上喂鸽子的老头,正是克拉克。我说克拉克你真顽皮……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160580301/

    3,最震撼性的一个来了。弗洛依德走进儿子的房间,正对门的墙壁上贴着BEIJING举办2008奥运会的海报。这部电影拍于1984,我们知道,申奥成功是在2001,申奥计划最早成立于1991……



    总而言之,这部[2010],把克拉克的原著不偏不倚地呈现在了银幕上,又拥有熟练的叙事手法与先驱般的制作技巧,外加上致敬和预言意外成功的彩蛋。再受争议,也是一部值得掌声鼓励的电影。

    可惜的是,彼得·海姆斯此后造化一般,并没有因[2010]而被人熟知跻身一线。比如以下两部近作:[雷霆万钧](A Sound of Thunder)胡编乱造闭着眼睛瞎折腾“蝴蝶效应”,[高度怀疑](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雷声大雨点小……所以说,[2010]能落到这丫头上,还完成的这么好,虽然本身素质不差,但大多还是运气使然啊。


    说到底,让我为这部电影写些个字、乃至为其平反误解的原因,是开头那句“天哪,到处都是星星!”打动了我。

    要知道,库布里克在[2001]中是挺嫌弃这句话的。

     2 ) 大象无形

        看了玉兔登月之后趁热打铁看了这部剧,心情很复杂。网上很多人责问斥资多少来登月,还不如多拨点钱给贫困灾区。我并不能讲出什么大道理,但也能够理解他的现实意义。
        借用剧内一句话,大象无形。所以剧中的黑石碑对于渺小的人类来说,也只是一个黑色的大方块,根本触及不到他的一分一毫。从这一点,就能深刻地体会到人类于浩瀚宇宙而言,既弱小又稚嫩,甚至不足一提。
        生命无比可贵,可文明何去何从,我们都无从知晓。但我始终相信,人类的征途,不仅仅局限于月球或者我们存在的恒星系,一定是星辰大海。否则蔽塞自大与贪图眼前,终有一天会使人类文明凋零。
        毕竟几百万年诞生人类看似已是无比漫长,于宇宙,却只是弹指一挥间。而宇宙无穷无尽的秘密,才是人类追逐下去的终极奥义。

     3 ) 人类的宇宙大同白日梦

    我的天啊,漫天的璀璨繁星!
                     -----大卫鲍曼(《2001太空漫游》男主角)

    自从库布里克在1968年的大银幕之上为全人类展示了那无以名状的巨型星孩后,对《2001太空漫游》的解读与分析从没停止过。即便在2014年的今天,我们的时间线仍然被覆盖在这系列作品的宏大叙事空间体系中。《2010太空漫游》作为其续集的存在,自然也充满了无数的戏剧性,他同样承载了原作者阿瑟克拉克与库布里克在小说跟电影两个文本层面上的巨大能量,以至于我们有必要将探究的目光再度转移到他们的身上来。这场关乎宇宙的终极奥秘以及人类命运的谜题,对其答案的发现揭秘旅程终于开始了。


    2001之后的太空寓言续篇

    要说《2010》,恐怕我们还是要先说说《2001:太空漫游》。电影故事创意是基于阿瑟克拉克的一部短篇小说《The Sentinel》。原著小说的情节其实只有弗洛伊德博士在月球的部分,那篇原作小说非常的短,只有两千多字。主要是讲1996年一艘月球飞船侦查一个环形山时,发现一座山体上有不明发光物。弗洛伊德博士和他的助手爬上了山顶,发现这一发光物是有智慧的生命体留下的文明遗迹。他们最初以为是发现了月球生物存在的证据,后来又否定了这一假设。这个发光体实际是一个远远超过当时人类科技水平的精密仪器,而且还在完美地运转工作。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研究仍不能破解这部机器的功用,最终拆毁了它。弗洛伊德博士认为,这是距离银河系数亿光年外的一个遥远星系里的生命体留下的。他们可能在地球生命存在之前就已经进化到非常高等的文明了。他们在无限的宇宙中漫游,很可能在数亿年前就发现地球是个适宜生命体产生的星体,但因为他们的母星离地球太远,很可能永远也不能再回来,所以他们在地球的卫星-月球上安装了这个“哨兵”(sentinel是哨兵的意思),数亿年来一直监视着地球的进化。这条主线索后来一直贯穿在整个太空漫游小说的四部曲当中,在当时库布里克跟阿瑟克拉克相互合作最终拟出了《2001》的全部故事大纲(他俩就是电影编剧),而这篇简短的原作其实可以作为电影的前传跟设定大纲来做补充,同时也会解答很多影迷心中多年来的对于影片猜测与解读的谜团。
    不过在电影的筹备阶段,克拉克与库布里克这两位大师级人物之间还是发生了一些小摩擦,创作理念以及表述主题上的不同使得克拉克对电影并不十分满意。《2001:漫游太空》的巨大成功令阿瑟克拉克动了向电影领域进军的念头,自己也想捣鼓出一部永恒不朽的佳作。不知道库布里克是不是有这样的诅咒缠身,总是跟电影原著文本的作者不对付。当年拍出《闪灵》后就曾招致史蒂芬金不满,后者在多年后自己亲上阵拍了一部但无人问津。1982年克拉克创作出了一本全新的“旧作”,就他新是因为作品本身确实属于新作,说“旧作”则是因为这部作品就是当年《2001》的续作-《2010: Odyssey Two》。而此次克拉克并没有文人相轻的意思,无非是想多地开花儿赚威名,1982年他写就了一部名为《2010: Odyssey Two》的小说,看标题你也知道是打着《2001》的旗号。并于当年参加了雨果奖最佳小说的竞争,但不料被阿西莫夫的《基地边缘》摘得了桂冠。
    显然克拉克写小说续集的第一考虑便是再度电影化,为此他还专门给库布里克打了一通电话,并半开玩笑的说道:“你的任务就是阻止任何人将这部小说拍成电影,这样我就不会被那么多人骚扰了。”言下之意就是想试试请着库布里克再度出山掌镜,说不定还能再捣鼓出一部传世经典来。不过库布里克此时已对这个项目毫无兴趣,而导演Peter Hyams(导演主演作品:《摩羯座一号》《时空特警》《Outland》等等。尤其是《魔蝎座一号》揭露了美国登月阴谋论,而有趣的是很多内幕人士盛传美国伪装登月的全部拍摄工作就是由库布里克主导完成的,是个很擅长老派动作戏路的导演)却对此产生了极为浓厚的拍摄意愿。



    狗尾续貂还是大师传承?

    据Peter Hyams回忆,在影片开拍之前他还专门跟克拉克与库布里克一起谈论影片拍摄事宜:“我跟库布里克有过一次长谈,他给了我莫大的鼓励,让我放下曾经的包袱,不要考虑过多,拍就拍吧,按你的想法去拍”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说,接下这个活儿毕竟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人们难以避免的会将两部影片做一定的比较。但对于Peter Hyams来说,这是个证明自己的好机会,为此他找来不少当时的大牌出演:JohnLithgow, HelenMirren,RoyScheider,设定方面也请来了Syd Mead(著名未来派画家,擅长于描绘未 来世界的景象,曾参与过BladeRunner、Alien、Tron、StarTre前期设定)。而在特效制作方面更是不惜血本,动用了由传统特效大师Douglas Trumbull创建的EEG公司,不过Trumbull并没有直接参与特效制作,而是由刚离开工业光魔并加盟公司的Richard Edlund负责。除了沿用部分模型拍摄外,剧组还使用了当时仍处于启蒙阶段的CGI技术用来模拟片中那些木星表面的气态拟化等等特效场景。
    影片从开场就毫不避讳的同《2001》做无缝对接,故事书接《2001太空漫游》后9年,前国家航天委员会主任弗洛伊德博士接受苏美合作计划,带领发现号航天站设计者科诺博士和HAL9000电脑的创始人钱德拉博士与苏联宇航员卡布珂等合作前往木星星域调查九年前的发现号事故原因,再度探索木卫二的神秘黑石,并查明宇航员大卫•鲍曼缘何神秘失踪。然而任务执行尚未过半,美苏关系愈发紧张,双方船员只能暂时分离;与此同时,大卫•鲍曼竟突然现身对弗洛伊德博士发出神秘警告。原著小说中还有中国派出的“钱学森号 ”比美俄飞船先抵达事发地的情节,其率先降落在木卫二并引来巨型榕树状生物最后全军覆没。不过遗憾的是,这段冷战意味浓厚的情节设定并没出现在电影中。
    如很多人所料,Peter Hyams在本片中并没有表现出如当年库布里克一样惊为天人的才华,影片只能说是循规蹈矩,对于前作的模仿与致敬比比皆是,最要命的是影片的冷战思潮过重,影响了主题的深入发挥,在思想性上更难以与《2001》有所比肩。影片的主旨在最后鲍曼的信息以及画外音中被急速的拔高:“宇宙的一切都是你们的,但请不要沾染木卫二。团结一致,和平共存。”一种对于全人类的谆谆教诲跃然纸上,试图让影片取得与当年《2001》一样的高度,但这种教条式的总结性说教反倒让影片看起来很可笑。不过随着时代进步与观影口味的变化,Peter Hyams还是融入了一些类型片的要素,影片的节奏感加强,而特效场面的增多也使得影片的可看度加强。起码在科幻迷友看来,影片中出现的太空船,充满未来感的通讯系统,电脑电子元件,太空服,搭乘式重型机甲,无人飞行探测器都是符合当时科技时髦风潮的要素。
    本片上映后仅取得了四千万美元的北美票房,也是1984年度北美院线票房排名第17的电影,跟影片在立项之初的设想差距甚远,既没有成为传世名作,也没有赢得多高的商业利益。现在看来这部电影的冤屈颇多,八十年代初期的那几年本身就是经典科幻电影的井喷期,在本作上映之前就已经有《星球大战2》《星球大战3》,《星际迷航2:可汗之怒》,《银翼杀手》问世,上映之后又有《沙丘》,《最后的星空战士》,《终结者》等一系列杰作尾随,其被迅速的淹没在影迷的观影热潮中也是情理之中。不过该片当年还是获得了第59届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布景,最佳服装设计,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化妆和最佳声效五项提名。
    1987年当库布里克拿出《全金属外壳》继续震撼影坛的时候,克拉克也发表了新一部小说《2061: Odyssey Three》,太空漫游系列最终成为四部曲(最后两部为《2061》,《3001》)。但在《2010》之后,无论如何也没人敢冒险接拍这一系列的后两集改编电影了。时至今日,大多数人也只识《2001》,不知《2010》。

    被穿越!玩笑彩蛋致敬满天飞

    2013年8月底,有国内网友突然在网上贴出有关《2010》的一副截图,这是主角弗洛伊德博士在出发前去儿子卧室做告别,在卧室墙上的一副海报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张海报以一位田径运动员作为画面主体,同时还配以“BEIJING 2008”的字样。一时间众人议论纷纷,要知道影片是1984年上映,而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则是在2001年,很多网友不禁猜测剧组有穿越高人存在。不过这个细节其实早已经被国外考据帝们发现,联系到克拉克在原作中对于中国部分的描写,其实并不难理解。故事的背景是2010年,而中国在设定中也早已崛起成为世界强权的一极,联系到2008年正好有一届奥运会,所以在影片中做出这样一个设置也是对“钱学森”号没有出场做了一个呼应式的弥补,而其实在《2061:太空漫游》中有对中国更多的描述。
    作为科幻片,自然也要有牛叉的科技道具。本片的不走寻常路之处在于直接跟时代科技进行对接,影片第19分钟出现的弗洛伊德博士在沙滩上使用的电脑,便是苹果公司于1984年4月出品的Apple IIc,这也是苹果公司首次试图生产可携式电脑。比起上述的穿越事件,这其实看起来更有趣。
    而影片也没忘记对《2001》中,也是影史最著名的人工智能计算机HAL-9000致敬,其制作者钱德拉博士登场后与其姊妹机型SAL-9000进行了一番颇有意味的对话:
    SAL-9000:“我会做梦吗?”
    钱德拉博士:“当然,所有的智慧生物都可以。”
    而在片尾HAL-9000也对弗洛伊德博士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而博士的回答则是“我不知道”。
    在此之前的很多科幻电影,如《银翼杀手》都试图在阐述关于人造智能体存在合理性的问题,而这样的回答也会让很多人联想到《银翼杀手》原著小说菲利普K迪克的作品标题-《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此外苏美两国宇航员为了登陆发现者号而进行的太空行走在很多设计上显然与2013热映全球的《地心引力》有异曲同工之妙,更有意思的是爱说笑话不停絮叨的苏俄宇航员与初涉太空紧张兮兮的美国宇航员也像极了片中乔治克鲁尼与桑德拉布洛克饰演的角色。
    不过这其中最出彩的彩蛋可谓是克拉克的两度现身。一次是白宫草坪上弗洛伊德博士正与同僚商谈苏美合作事宜时,老爷子蛋定的坐在画面左边的长椅上晒太阳;而第二次则更有戏剧性,还拉来了库布里克一起开涮-片中一处医院护士拿着一本《时代》杂志,杂志封面赫然是美苏冲突对峙的内容,一方是美国领导人,一方是苏联领导人。而这两位领导人的画像则分别是克拉克与库布里克。

    本文原载于《看电影-午夜场》2014年2月刊
    图文版请猛戳 http://ethermetic.com/3749.html

     4 ) 我们都是宇宙的孩子

    忽然想起这句话,我觉得很适合用在《太空漫游》里。

    【孩子】的概念贯穿着太空漫游系列的始终。

    这里的孩子不仅仅是指表意上的,拥有着这个年龄的人类;而是指所有,在宇宙高维生命注视下诞下的有机生命体,它包括地球人类,包括AI,包括即将诞生的木星生命。

    所有诞生的生命体,都是宇宙的孩子。

    高维生命从观察着指引着地球人类的诞生,到同化人类成为其中一员,再到创造新的木星生命,这些都是在宇宙的母体下孕育的生命。

    包括HAL。他是我最喜欢的人工智能,因为他数据程序进化成了有情感有求知欲的智慧生命体。他展示生命的最初阶段——孩童阶段。

    好奇、天真——这些都是生命在最初阶段所会外露的情感。他就像个人类孩童,会问自己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了——这就就像是个等待长辈夸奖的孩子,有着天真烂漫。

    正如他的父亲所言,HAL并不是邪恶的,只是人类对他撒了谎,让他的指令相悖,令他混乱。但程序恢复正常,他也会变回那个正常的HAL。

    毫无疑问的,在点火前那一段对话,HAL证实了自己并非是个邪恶的生命体。他可以牺牲自己,但他想要听到真相。所以当博士对他说出真相时,他并没有做出令众人害怕的决定。

    正如博士所说:我们需要互相尊重。

    ——HAL不仅仅只是个人工智能,我们需要尊重他。

    HAL难道不害怕吧?不,他也会害怕,自己一个被留在未知的空间,即将去往未知的领域,他也会是说:我感到害怕。很高兴鲍曼最后能陪着HAL。看着HAL越离越远,我在心里跟他道了别:Goodbye,HAL。

    你不仅仅只是个AI,我们都是宇宙的孩子。

    【总有一天,新太阳的孩子会与旧太阳的孩子相遇。我想他们会是朋友。】

    这听起来就像是童话一般的结尾——美好、天真,就像是说给孩子们的睡前读物。我想这寄托着作者的憧憬——有一天,没有战争,没有争吵,所有人会回归生命的本源状态,会保留孩童的纯真。

     5 ) 上帝是个宇航员

    Floyd在简讯中对儿子说: 亲爱的Christoph,这是我在即将到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最后一次与你通话。最近发生的一切,我很想把它们都表达出来,或许可以留给历史学家将来做研究。 历史学家的书中会这样写,当美国总统从白宫的窗户往外看时,还有苏联的总统从克林姆林的窗户往外看时,他们会看到远方的一个新的太阳。他们会读到发现号传回去的信息,并从中领悟到点什么。因为,他们最后会召回他们的军舰和飞机。 我即将要沉睡了。我会梦到你还有你的妈妈。在梦中,我会知道你们都身处安全,远离恐惧。我们见到了生命的诞生。或许这正是很多很多年以前发生在地球上的事。也或者,完全不一样。 我还是不清楚那石碑究竟是什么。或许它是很多东西的集合体吧,是一种远超于我们的智慧的代表。它的形状代表着一种没有形状的东西。你的子孙将会诞生在有两个太阳的世界。他们不会知道没有这两个太阳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你可以告诉他们,当天空中还曾是一片黑暗的时候,天上没有明亮的星星,而人们害怕黑暗。

    你还可以指着星星对他们说,那里有生命存在。有天,当诞生在旧太阳下的孩子与诞生在新太阳下的孩子相遇,我想,我们会是很好的朋友。你可以告诉你的子孙们,如果有天我们所有人抬头望向天空,都能意识到自己不过是这世界的过客时,我们已然接受了来自这个世界真正主人的告诫。

    美妙的事将会发生,旧的太阳守护着新的,共同存在,直到成长到可相会的一天,如同石碑守护人类从人猿到智人再到理解它们,生命的诞生与发展是多么奇妙啊,好美好美,感觉那会是宇宙里最美好的期待,充满了未知与希翼。

    它所讲述的并不是一个目标,而是一种探索,一种需求。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当我们学会思考时,我们才成了真正的人。我们的头脑赋予我们工具,让我们有能力理解自身及自身所处的环境。现在,我们应当进一步认识到我们并非生活在一颗孤独的星球上,而是居住在群星之间,我们并非无知肉块,而是智慧的生物。罗杰•伊伯特的影评分享一下。

     6 ) 关于Hal

    前作《2001太空漫游》看完的时候,我很没有道德地称呼Hal为Hell,借此表达我对他杀人放火(其实没放火,只杀了四个人)的无良行为的痛恨之情。每每看到Hal红色的眼睛(就算是眼睛吧)平静地注视前方时,我都怀疑这孩子是不是要搞事情。(不过其实好像这个镜头的出现的确是预示了搞事情)然而库布里克其实没拍全,看似邪恶的红眼Hal其实是因为计算机指令相互矛盾,才变得几乎失智。

    钱德拉在给Hal设置基本指令时,严禁他隐瞒实情。然而美国的Discover去木星一带找黑石碑属于机密,要求他隐藏。这是第一处矛盾。同时,Hal还有一个无比超前的功能,当人死光了的时候,他可以独立完成任务。所以大卫鲍曼在那里切切察察准备把他关了,Hal感到无比恐慌,因为任务无法完成。这是第二处。两害相权取其轻,Hal于是杀了四个人。(美国人不应该蠢到行动之前不对下人工智能的指令的地步啊)

    我们Hal其实很善良的。

    催泪点的主角多半是Hal。他临死的时候,(其实没死)寂寞的计时,twenty seconds,那时候钱德拉已经回苏联飞船上去了,他独自一个人在那里,简直戳爆了我的泪点。他和钱德拉说,I am afraid,正好照应了前作里他对大卫的求情。再来一句Thank you for telling me the truth,他都知道自己要被destroyed了,他还那么温柔,Hal求你不要再爆泪点了……

    这时候Hal是一个值得被尊重的生命。这又是一个哲学命题,Hal没有肉体,却又和人类一样的精神与思维,那么它到底算不算高级智慧生命?我想是算的,因为精神形态也是文明发展的一个方向(想到了第二基地)。Hal几乎是一个硅基生命,因为他有自主思想的能力,有一个勉强能称之为躯壳的装置。碳基是我们生活中生命的常态,但是宇宙浩渺,谁知道生命的形态究竟会有多少种?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质疑Hal是否是一个生命?

    最后大卫现身安慰Hal,我猜他们两个估计一起双宿双飞变成高级精神体生命了。其实可以脑补一个故事,机器人依恋制造自己的博士,但是他服务的宇航船的舰长深深暗恋了他很久……为了执行博士指令,机器人不惜杀掉舰长的队友。舰长怒杀机器人,却抵不住内心爱意汹涌,救出机器人从此在宇宙间双宿双飞……

    Hal还真是个小可爱啊。

     7 ) 对于生命的思考

    ——If there is danger here, and I use up all the fuel in the escape, what will happen to the Discovery?

    ——It could be destroyed.

    ——。。。And if I don't proceed with the launch?

    ——Then the Leonov and everybody in it could be destroyed.

    ——I understand now, Dr. Chandra.

    ——Do you want me to stay with you?

    ——No. It is better for the mission if you leave. Thank you for telling me the truth.

    ——You deserve it.

    ——Dr. Chandra?

    ——Yes?

    ——Will I dream?

    ——I don't know.

    Dr. Chandra:"Whether we are based on carbon or silicon make no fundamental difference. We should each be treated with respect."

     8 ) 大卫已成佛。

    为什么大卫鲍曼是成佛而不是成为上帝。对于信仰上帝的一神教来说,神是唯一的。但是在影片后面大卫告诉佛洛依德只有两天离开的时候说:我被允许来警告你。被谁呢?联系到大卫留给地球的信息:天啊,满天的星星。说明像大卫一样的意识体还有很多,甚至石碑都是这些意识体的集合。一神教的神具有唯一性,而佛不一样。佛成道时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然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无师智、无碍智、自然智自然现前。”说的是人人皆可成佛。为什么大卫可成佛?仔细看看他在第一部的表现,他表现出来的人类的正能量的一面使他获得了被接引的机会。石碑在第一部房间里让大卫看到了什么?生死轮回!佛法教人放下负面的东西,堪破生死,继而超脱轮回后成佛。大卫去看他的妻子时候,他的妻子问他:大卫,是你吗?大卫说:我不知道。我是我,我也不是我。

    佛陀说生命从无始中来。我们可以这样来看,一个类地宇宙环境。诞生了宇宙最初的生命,他们也经历过了争夺,合作,发展,最后有一些人超脱生死变成智慧的终极体形态。然后到处去寻找生命环境,去影响环境,然后守护,等待新生命诞生,加入他们。再去守护。石碑并不能创造,只能影响。木卫出现了绿色出现了生命的初级形态,但是寒冰四处,所以智慧体牺牲了主意识,变成了最纯粹的能量。石碑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文明,但是任何智慧生物的起点都是使用工具。所以才有了第一幕大猩猩拿起骨头棒,觉醒是残酷的,但是也是必经之路。在木星靠近石碑的苏联人,电脑程序哈尔都变成了意识体,变成了守护者,守护着最美妙的事情-生命的诞生。

    无论现在佛教界有多少乱象,佛陀本质思想其实就是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自净其意。当有末世,需牺牲时,请我辈教徒先行。

     短评

    克拉克的2061跟3001也拍拍算了,落个圆满

    7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非常好看,广袤的太空+瑰丽的木星+神秘的黑石+巨大的飞船+智能的哈尔9000+诡异的鲍曼+美苏争霸战+新太阳的诞生……这些就已经令人心满意足了。

    10分钟前
    • 易老邪
    • 推荐

    虽不似库老师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大神风范,但也还原了不少原著精髓,值得五星。看完才倒回去找刘翔,好想读遍克拉克老师的作品,看看他有没对我朝经济做过什么预测。

    13分钟前
    • 了不起的花轮君
    • 力荐

    在我看过的所有太空片中,这是唯一一部只死了一个人(而不是只活了一个人甚者全军覆没)并且顺利返航的片子。片子主题特积极:开发宇宙要全人类通力合作,宇宙不是任何国家的私属物品。可惜可惜,政治家们是永远也不会这样去看待任何问题的。ps:84年的太空片视觉能做成这样,真是叹为观止。

    17分钟前
    • 猩猩王ி
    • 推荐

    这部1984年的电影算是库布里克于1968年的电影漫游太空2001的续篇,也是亚瑟•克拉克小说太空漫游系列改编,对2001年太空漫游这片进行了比较清晰的诠释,但本片比起16年前的前作就显得平庸了,喜欢“太空漫游”这系列科幻作品的可以看看。

    21分钟前
    • 肥壮壮
    • 还行

    《2010:太空漫游》原本只算是一本过渡的小说,改编成电影作品之后内容成了过于平铺直叙而无头无尾的片段。导演改变了库布里克的叙事节奏,在视觉效果上与前作保持吻合,除了极重要的对太空失重环境的展现。同时影片放大了原著的政治因素,但整体而言影片内容仍空洞,这也是很多时候影像逊于文字之处。

    25分钟前
    • 小易甫
    • 还行

    是《2001太空漫游》的清晰注解,然而16年后,本片只能算《2001》的重复,本身没有任何创新。同时因为彻底分解了《2001》的神秘与未知震撼,反而流于平庸。

    26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结尾之前的部分都太平淡了,又没有2001的味道~结尾部分是精华,HAL和钱德勒以及鲍曼的对话又一次让人觉得HAL很可怜:"thank u for telling me the truth","Dr.Chandra,will i dream?","I'm afraid"…挺感人的… 结局“木星太阳”和“木卫二地球”的诞生绝对波澜壮阔~~~石碑又再一次出现并将再一次启示新的文明…

    29分钟前
    • PLAYTOY
    • 力荐

    HAL说话的时候,一种面对新智能的恐惧

    34分钟前
    • 冬林箭
    • 力荐

    一84年的片儿,现在看都不过时

    39分钟前
    • 阿朴
    • 推荐

    跟2001比,当然差远了,2001是诗篇,2010是普通的记叙文。博士离开地球之前婆婆妈妈地跟老婆孩子告别,太磨叽了,不喜。不过以1984年的水准,也算一部合格的科幻片。Helen Mirren一开始一直没认出来,倒是个惊喜。

    43分钟前
    • 火火火火花袭人
    • 还行

    库布里克拍完2001后销毁一切模型,特效组根据照片还原,其还原度很高,值得称赞。HAL温柔冷静的声音语速变快,变味很不爽。弗洛伊德博士与苏联同伴搭乘的飞船总让我觉得是《异形》串片场。黑色石碑吞噬木星比苏梅克-列为9彗星94年的撞击更为震撼。至于用双面胶把笔粘在玻璃上制造漂浮状态也算致敬吧...

    45分钟前
    • somnambuleNRR6
    • 还行

    ALL THESE WORLDS ARE YOURS EXCEPT EUROPA .ATTEMPT NO LANDING THERE.USE THEM TOGETHER.USE THEM IN PEACE.

    50分钟前
    • 颍原真吾
    • 力荐

    作为2001太空漫游的续作而言是比较平淡无奇的,填了HAL与其它2001中挖的坑。木星变太阳什么的,不该很有史诗感么,但却没拍出来,84年就这样败给了68年.......

    54分钟前
    • CharlesChou
    • 还行

    这部电影在1984年告诉我们,北京2008年要开奥运会。。相比《2001太空漫游》还是差很多,故事上相承,气质上则不过是个标准普通的好莱坞太空惊悚片。

    57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也很好看呀!只是开头的话痨,不喜欢,但是对比2001,什么都不说,看完懵很久,2010解释的清楚多了,还给我们的哈尔平反了。宇宙真美,宇宙对待地球,真的有这样的善意吗?好好珍惜脚下的地球吧,真相肯定没有这么甜蜜。

    1小时前
    • alan3396815
    • 力荐

    这部续作/改编作,把克拉克的原著不偏不倚地呈现在了银幕上,又拥有熟练的叙事手法与先驱般的制作技巧,外加上致敬和预言意外成功的彩蛋。再受争议,也是一部值得掌声鼓励的电影。

    1小时前
    • 旧书君
    • 推荐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克拉克被誉为世界科幻大师了,这是跨时代的电影作品。相较于库布里克极度符号化的2001,这部充满故事性的2010更容易让观众接受,同时较前作有着密度更大的科学细节,观感极为舒适!

    1小时前
    • 铭记的铭
    • 力荐

    哈尔是个好同志~

    1小时前
    • 芹泽虾饺菌
    • 还行

    与2001相比,一个晦涩,一个通俗,个人认为不能因为变成了容易让人看懂的叙事片就看低2010一眼。虽然不及2001的诗意和哲思,2010更多的把重点放在科学与政治无关,人类和平这种主题上,最后包括HAL发疯的原因和那句“Will I dream”的含义也都和2001联系上了,总之算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独立”续集。

    1小时前
    • touya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