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乔纳森2018

    乔纳森2018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美国2018

    主演:安塞尔·艾尔高特,苏琪·沃特豪斯,派翠西娅·克拉克森,马特·波莫,道格拉斯·霍奇斯,苏利芒·西尔·萨瓦内,舒诺里·拉马纳森,乔·埃根德尔 

    导演:比尔·奥利弗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机器人9号

    • HD

      银河护卫队

    • HD

      胡桃夹子和四个王国

    • HDTC中字

      猩球崛起:新世界

    • HD

      切尔诺贝利·禁区电影版

    • HD

      首尔怪谈

    • HD中字

      入侵脑细胞2

    • HD中字版

      铁血战士4

     剧照

    乔纳森2018 剧照 NO.1乔纳森2018 剧照 NO.2乔纳森2018 剧照 NO.3乔纳森2018 剧照 NO.4乔纳森2018 剧照 NO.5乔纳森2018 剧照 NO.6乔纳森2018 剧照 NO.16乔纳森2018 剧照 NO.17乔纳森2018 剧照 NO.18乔纳森2018 剧照 NO.19乔纳森2018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喬納森是事務所的兼職員工,西裝筆挺、傑出自制,下班從沒其他節目,回家就是睡覺。 但他每天早上睡醒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打開螢幕,讓影片裡的人告訴自己,前晚做了什麼。 影片裡的約翰,和喬納森長得一模一樣,卻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自由自在,甚至放蕩不 羈。  喬納森與約翰是最不尋常的兄弟,性格南轅北轍,卻共享同一具身體。早晚七點為界,各 自坐擁白天與黑夜。當喬納森開始覺得身體莫名疲倦,口袋出現陌生名片,面對有所隱瞞 的約翰,他雇用偵探,開始調查夜晚的自己。  比爾奧利佛首次執導成績不俗,在簡潔畫面與流暢節奏中,灌注詭異的情緒,逐步透析出 科幻異色的視界。以《玩命再劫》橫掃影壇的好萊塢新星安索艾格特再挑大樑,分飾兩角, 亦正亦邪,完全不讓實力派女星派翠西亞克拉克森專美於前。

     长篇影评

     1 ) 伟大从来都在以疼痛取悦人世

    《波西米亚狂想曲》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讲述过诗人圭多·卡瓦尔坎蒂的故事。

    卡瓦尔坎蒂喜欢在教堂的墓地里边散步边思考。佛罗伦萨的豪门子弟见他不愿与他们一起寻欢作乐,于是,骑马来到墓地里挖苦他。卡瓦尔坎蒂看见自己被包围了,说道:「你们在自己的老家里,爱怎么跟我说话就怎么说吧。」他这么说着,就一手按在坟墓上,施展出矫捷的身手,一下子跳了过去,摆脱他们的包围。

    卡瓦尔坎蒂这一跃,让卡尔维诺为之沉醉,他区分过「轻佻的轻」和「庄重的轻」,卡瓦尔坎显然是后者。他甚至坦言,要是为走向新的千年选择一个吉祥物的话,他会选择卡瓦尔坎蒂从沉重的大地一跃而起的形象:庄重蕴含着轻巧,而那些被人们视为生活的东西,诸如喧闹、寻衅、夹马刺、马蹄嗒嗒等等,都属于死亡的王国。

    《波西米亚狂想曲》

    看罢《波西米亚狂想曲》,我觉得Freddie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卡瓦尔蒂。我会把那一跃而起的卡瓦尔坎蒂想象成Freddie Mercury。

    现实中,Freddie脾气火爆,喜欢挑起冲突,只有强烈的情绪波动,才能刺激创作。他烟瘾强烈,平均一天要抽四十根烟,沉溺酗酒和吸毒,在慕尼黑时,甚至因此导致痉挛和昏迷。他纵情欢愉,放浪形骸,时常去酒吧猎艳。他对感情不忠,走马灯似地换情人,却不允许情人背叛自己。但他们总是劈腿,勾搭比他年轻英俊的男人。

    要是生命中仅仅只有这些,Freddie也只可能过着一种「轻佻的轻」的生活,和佛罗伦萨的贵族子弟们无异。真正让他像卡瓦尔坎蒂那样,以轻盈的姿态,从浅薄中突围出的,是他的创作。后者让他拥有了「庄重的轻」。在歌曲里,他写爱情的痛苦,写忧愁,写心灵深处无法触及的幽暗。生活里的声色犬马,琳琅满目,因为有了深沉且体谅的审视,变得温柔,平远。

    《波西米亚狂想曲》

    他以音乐救赎自己,克服悲怆的外部世界,从绝望和压抑中逃脱出来。较之于U2等其它摇滚歌手们的「重」,他确实够「轻」。他对摇滚乐介入政治,没有丝毫热情。他不关心人类,只关心深植在个体情感里的哀愁。他热衷的是喧闹的聚会,舞台上的奇装异服,夸张怪诞的迈步,带着些许妖媚的装扮。

    Freddie说,成败永远由最后一场演出决定。因而他对每一场演出都极尽苛刻。Live Aid上的他,热烈奔放。他「轻」得像鸟,疾病,沮丧,疑虑,所有的俗世痛苦,似乎都羁绊不了他。倘若不再贪恋人世,他随时可以飞走,不再回来。

    《波西米亚狂想曲》

    出生在某些年代真是够幸运的,同时见证米克·贾格尔,大卫·鲍依,埃尔顿·约翰,保罗·麦卡特尼, The Who,Led Zeppelin,鲍勃·迪伦等的黄金时代。Queen也诞生在这样一个年代。

    刚到伦敦定居时,那个还叫Farrokh Bulsara的青年,并不知道自己将成为Queen的灵魂人物。混迹在伦敦肯辛顿的他,羞涩敏感,为摆脱移民身份带来的自卑感,改名叫Freddie Mercury。他和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糟糕,父亲将「崇高的思想,美好的语言,有意义的作为」视为人该去渴望的东西,他则认为这些对人生毫无用处。

    《波西米亚狂想曲》

    他一直在酒吧听Smile乐队的演出,在某次演出结束后,主动找了他们。因主唱的离开,乐队只剩下吉他手Brian和鼓手Roger。他毛遂自荐,唱了《Doing All Rright》,并解释他比常人多长了四颗门牙,口内的空间更大,音域更宽。他们接纳了他,听从他建议,将乐队名字改成了Queen。乐队的演出非常顺利,埃尔顿·约翰的经纪人约翰·里德,成为了他们的经纪人。专辑登上美国唱片销量排行榜,乐队在美国展开巡演。

    Queen获得空前成功的同时,Freddie却陷入人生的灰暗。他向相恋七年的女友Mary,坦白自己的双性恋身份。她对他说:「你的生活将会无比艰辛。」的确,没人能理解他。他的体内住着两个Freddie,其中一个在舞台上光芒四射,受万人瞩目,犹如君临天下。另一个内心虚弱,需要借助喧嚣转移注意力。他不断举办聚会,在人们的簇拥下逃避孤独。可是,筵席终散,在杯盘狼藉中,只留下他蜷缩在沙发上,独自悲戚。

    《波西米亚狂想曲》

    《波西米亚狂想曲》的歌词,是Freddie身上敏感,犹疑,矛盾,惶惑的最好体现。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让他渴求着所爱之人的谅解。在经历人生低谷,以及与乐队成员的龃龉后,他重回Queen。影片最后的十四分钟,再现了Queen昔日的辉煌。这场Live Aid在伦敦和纽约同时举办,吸引总计十七万人到现场观看,超过十九亿的观众通过电视转播观看。镜头从人们的头顶掠过,聚焦在这个摇滚传奇挥舞的臂膀上。

    他像一根孤独又漂亮的芒刺,聚光灯是他的落锥之地,让他不至于飘向虚无。

    《波西米亚狂想曲》

    电影没有表现Freddie生命的最后几年,把他得知患病的消息放到了1985年之前。实则在1987年,他才确认感染艾滋病。以LiveAid结束,无疑是为了让亲人和朋友们,不必再承受Freddie饱受病痛折磨的记忆。

    我始终觉得,按照Freddie的性格,即便在Live Aid之前,知晓身患艾滋或死亡临近,他也会如电影中那样做选择。这在彼得·弗里斯通写的传记中,得到作证。在弗里斯通的记录下,Freddie从未对疾病表现得自怨自艾,他把剩下的时间全都投入到音乐创作中,完成了三张专辑。1990年,他着手制作最后一张专辑《讽刺》,每天玩命工作,直至深夜。拍摄MV的过程中,他形容枯槁,必须通过夸张的妆容和假发,才能让外界觉得他并未病入膏肓。在去世前一天,他对外宣布患艾滋病的消息。在此之前,他的身体状况始终是个谜。

    《波西米亚狂想曲》

    这大概是一个天才最后的倔强。他没尝试过自杀,自杀在他看来是对生命丧失掌控力的表现。他厌恶衰老,看不惯米克·贾格尔,埃尔顿·约翰和The Who那帮摇滚乐老人们,那么大岁数还上台表演。但极度热爱舞台的他,恐怕真到那个岁数,也会控制不住演出的欲望。我们无从见到,他的生命定格在了四十五岁。

    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创造出一个叫托马斯的小说人物,在遇到特雷莎之前,他一直在追求生命之轻,生活得风流而快活。特蕾莎带给了他婚姻的重负,他逃离了一段时间,但因为无法再回归到先前虚无缥缈的生存状态中,而选择回到布拉格,回到特蕾莎身边,找回生命的重量。

    《波西米亚狂想曲》

    对Freddie而言,Mary是特雷莎这样的爱人,但他没有为她改变生存方式。他始终是那个没有任何重负的托马斯。不过,轻浮和滑稽仅仅是表象,他用「轻」隐瞒了所有生命之重。和Mary分开后,他曾拨通电话,要求她站在窗口,用灯光的明灭来彼此呼应。她敷衍回应。他放下电话,黯然神伤,没法再故作轻松。

    他只字不提移民前的经历。他的人生是从十七岁来到伦敦,在肯辛顿的维多利亚路生活开始的。从那时起,他离开家人,独立生活,决心做自己。他把爱和性分开,流连一晌贪欢,直到死亡让他意识到重量:原本可以继续精彩的人生,被曾经的天真和放纵毁掉。

    《波西米亚狂想曲》

    戈达尔的《法外之徒》里,男主阿瑟临死前,旁白响起:「他看到印第安神话中的奇鸟,他生来没有脚,永远不能落在地上,它御风而起,只有临死的人才能看到那比鹰还长的透明翅膀。慢慢合上时,变得比手还小。」王家卫的《阿飞正传》中,那段「无脚鸟」的台词,就是来源于此。

    Freddie就是这样的一只「无脚鸟」。他始终在以疼痛取悦人世,内心有多孤独,舞台上的感染力就有多强大。可是,疼痛和孤独,亦不曾将他拉回地上,甚至死亡也没有。我愿意相信,在Live Aid上的他,按住了死亡,像卡瓦尔坎蒂一样,从世间所有重量上,飞跃而过。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一点儿乌干菜(微信号:NarratorZhang)。一个野生建筑师的书写,记忆,想象,建造。作者:章程,野生建筑师,青年写作者。盖过几栋房子,写过几篇文章,得过数次国际建筑设计大奖

    约稿及合作请联系我个人微信号:Odysseyrush。豆瓣号:夜第七章 。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和豆瓣:)

     2 ) 盛名之下 其实平庸

    “在这个世界上,唯一比他们的音乐更疯狂的,只有他的故事”——《波希米亚狂想曲》的预告片打出了这样的宣传语。


    作为一部音乐传记片,它有着不错的观赏度,男主角Rami Malek不遗余力贴近角色的演绎,再现现场轰动效果的舞台演出,和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同时也可以轻易想象到它能击败《一个明星的诞生》成为金球奖宠儿的原因(虽然后者看起来也少有闪光点),佛莱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身上的标签——少数族裔和双性恋者的酷儿身份要比旧片翻拍更能体现出电影对于多样性的关注和认同,皇后乐队音乐创作的自由精神和反主流的追求也都符合当下好莱坞对于“优秀电影”的政治诉求。

    然而电影本身,却很难像宣传语那样当得起皇后乐队的盛名,与他们的音乐相形见绌。 电影里曾出现过这样一幕,1974年《Killer Queen》取得成功之后,百代唱片的办公室里金牌制作人希望乐队能通过“follow the formula”(遵循套路)来再现前作的辉煌战绩,然而乐队却拒绝循规蹈矩:“we don’t follow formulas”,他们想要创新和革命,引入古典歌剧的元素来寻求摇滚乐的融合和突破,因而才有了《波希米亚狂想曲》这样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歌曲诞生。

    电影确实找到了一首足够概括皇后乐队主唱佛莱迪·摩克瑞生平的代表歌曲作为命名——《波希米亚狂想曲》,它代表了一种Mercury式的生活态度和音乐风格,古典的、华丽的、史诗的、柔情的、花哨的、金属的以及那种孤注一掷的生命激情,是在摇滚音乐的黄金时代,拒绝被归入程式化的产物。

    讽刺的是,以此命名的电影却像是皇后乐队所嘲弄不屑的流水线商业产物一样中规中矩、缺乏灵韵。在政治正确和多样性的标签的层层堆叠之下,它叙事流畅、富于感染力,浮光掠影地将摩克瑞和皇后乐队成名前后的的标志性事件罗列其中:印度族裔出身、传统而保守的家庭、初恋和婚姻、成名与天赋、成谜的性向和靡乱生活、与乐队成员的分崩离析、和他耗尽生命最后力气的表演,都被逐一浓缩在这135分钟,导演和编剧将节奏把握得一丝不苟恰到好处,没有可以指摘的差池、但也没有任何惊喜可言。

    正因如此,电影对于皇后乐队的成长历程和几首代表作品的灵感诞生的再现,充满了一种了如指掌的笃定,而不是深入其境的感应,似乎打打节拍、拨动琴弦,“We will rock you”就这样轻易成形,迪斯科风格的融入就成为经典。

    在这样的“后见之明”心理暗示和求全责备的引导之下,电影将舞台上下的细节仓促打包进通往成功的速成之路,从而也消灭了成长中未知惶恐的冒险体验所带来的复杂有趣,原本可以被丰富出毛细血管的传说显得简单苍白。 摩克瑞这样一个神秘而传奇、妖异而先锋的人物生平,被嵌套在古典而工整的结构公式之中,几乎可以看作是俗套的英雄成长和救赎故事的复刻。

    电影开头1985年援救非洲难民的 Live Aid 巡演成为经过精心计算切入生平的关键刀口,以此为起点和终点,电影所刻画出的轨迹解剖出摩克瑞仍然是个印巴裔男孩的脆弱敏感内心、在家庭和主流价值夹缝中挣扎的酷儿灵魂、在成名后迷茫而唯我的孤独,他的成长之旅和内心救赎不时流露出旧瓶装新酒的说教意味,在饱满光润的面具下却从未在某一个特殊时刻真正触及到摩克瑞的精魂。

    和那些俗套成长故事中的英雄一样,他们在声望和盛名中迷失自我,在算计和非议中生存艰难,摩克瑞不可避免地背叛了乐队成员,被桎梏起自由的小人所禁锢、陷入夜夜笙歌的彷徨失意,最后笼罩在他身上的还有艾滋病的阴影。

    于是在电影里,Live Aid 巡演被塑造成为摩克瑞生命中最为光彩华章的一页,成就了他与乐队成员的和解,见证他被不接纳他的家庭所认可、与致命且羞耻的艾滋病的抗争,电影浓墨重彩地重新演绎了“Radio Gaga “和“We are the Champion”等等歌曲,似乎在此刻,摩克瑞在舞台上的奔跑、倾力演唱,是在对抗和挣扎、在和解与救赎、在才华和声名的裹挟中再次找到自己、重获新生。

    为了能达到这一震撼人心的效果,电影将诊断出艾滋病的真实时间(1987年)整整提前了两年,以此凸显在舞台上以单薄之力抗争生命无常的激情张力,回应“Live Aid”的响亮声音。

    本片编剧Anthony McCarten的另一些作品会让我们回想起他笔下的熟悉配方:2014年的霍金传记片《万物理论》和2017年的丘吉尔传记片《至暗时刻》,无一不是制作精良、庄重工整、以演技精湛著称的奥斯卡提名作品。《波希米亚狂想曲》也是如此,佛莱迪·摩克瑞身上的各种标签和经历、天赋和苦难让他充满着被重新书写的素材,想要从他的出身、他的种族、他的爱情和患病中找到解开这个传奇人物身上的钥匙,而摩克瑞身上那些更为迷人的部分,他飘忽不定性向、耽于享乐的狂欢、舞台演出的性张力在电影中的再现显得十分克制而平淡,镜头浅尝辄止于摩克瑞投向精壮男子进入厕所前的目光中、止于他在光怪陆离的声色场所中的游弋,却从未对此进行更为大胆的探索。

     3 ) 今年最期待的一部电影:《波希米亚狂想曲》

    这是关于一个在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岛出生、印度孟买长大、移民到英国、涂着黑色指甲油、穿着皮草、登上Top of the Tops的舞台,却在巅峰时期不幸染上艾滋病的男孩的故事。

    转自Queen(皇后乐队)的微博(Queen_皇后乐队)及微信(QueenRockBand)://weibo.com/3526028817/Gcfmi5JIs

    20世纪福斯电影公司近期宣布,原定于今年圣诞节北美上映的皇后乐队(Queen)的主唱弗雷迪·莫库里(Freddie Mercury)传记电影《波希米亚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提档至11月2日上映。国内是否引进未知。这部从2009年开始酝酿创作的电影,终于要和大家见面了。在等待电影预告片的同时,主页君和大家回顾一下九年来的煎熬和曲折。

    🎬2010年:石破天惊,皇后要拍主唱传记电影

    皇后乐队宣布要拍牙叔电影的消息一出来,震动了整个音乐界,当然,还有粉丝界。遥想当年,作为世界上“最聪明的粉丝群体”,皇后乐队的诸多粉丝在网上表达了不满、不信任和矛盾的情绪。对于每一个Queen粉来说,牙叔的形象是神圣不可亵渎的,世界上只有一个牙叔,找一个人来演他,怎么都感觉很怪异——谁能够完美诠释牙叔的形象?甚至还有粉丝批评梅花“只是为了赚钱”。

    然而梅校长和花花却说,为牙叔拍摄电影,是为了完成他们的一个心愿,一个向牙叔致敬、向世界展现牙叔伟大的人性、歌颂他的人生以及他留下的传奇和遗产的心愿。为此,皇后特地成立了一家电影公司:Queen Films。很快,制片人也定了下来——除了梅花、经纪人Jim Beach以外,专业制片人士包括Graham King(GK Films,奥斯卡最佳影片《无间道风云》,以及《纽约黑帮》、《雨果》、新版《古墓丽影》等多部大片制片人)和Robert De Niro(TriBeCa Productions)。德·尼罗前辈还是皇后的音乐剧《We Will Rock You》的制作人,他和皇后是多年的老朋友。编剧也很快定下来了,是电影《女王》和《对话尼克松》的编剧Peter Morgan故事将围绕牙叔从一个非洲出生的亚裔男孩成长为摇滚传奇的经历展开,以1985年的Live Aid结束。

    在经历最初的震惊和疑虑过后,粉丝和媒体逐渐接受了电影确定要拍的这个事实,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猜测主角人选的漫长岁月……

    Johnny Depp

    嗯,那个时候德普先生已经拍摄了好几部《加勒比海盗》系列电影,自然受到粉丝的关注。

    Sacha Baron Cohen

    然后很快人选定下来了——就是那位颇有喜剧表演天赋、争议不断,且形似牙叔的萨沙。当时的萨沙,不仅饰演过《阿里G》、《波拉特》、《布鲁诺》,还获得了第64届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男主角。无论从形象还是人气上似乎是牙叔的不错人选。当然,对于他的选择,也有很多粉丝表示疑虑:这个人演的大多喜剧夸张人物,演牙叔会严肃起来么……

    🎬 2012年:第一位名导出现

    从决定拍摄这部尚未命名的电影开始过了两年,才传出曾经执导《女王》、《危险关系》和《失恋排行榜》的Stephen Frears将作为这部牙叔传记的导演。整个创作班子看起来既可靠又强大。当时梅花都说,电影很快就要开拍了……

    🎬2013年:萨沙意外出局、小本加盟,导演悬而未决

    本以为萨沙饰演牙叔是板上钉钉的事,可三年过后居然因为与乐队和制作人在创作上的分歧退出这部电影。在娱乐圈又是激起千层浪。萨沙退出后,校长表示,萨沙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但他个性太过鲜明,让人感觉不到是牙叔,虽然他出局了,但是我们关系依然不错。一向快言快语的花花则直接不客气地说不想把电影拍成一个笑话。而之前传闻将加盟的名导Stephen Frears本来与萨沙见面聊过电影,并期待进一步深聊,结果看到了萨沙退出的消息,也与电影无缘了。

    当时负责这部片子的电影公司是索尼,据说他们和萨沙还准备邀请大名鼎鼎的大卫·芬奇(David Fincher)Tom Hooper(《国王的演讲》、《悲惨世界》、《丹麦女孩》、《猫》等),后因与乐队意见不同而放弃。

    就在萨沙退出之际,编剧Peter Morgan无不沮丧地表示,这部电影大概是拍不下去了。但这一席话立刻遭到制片人反驳。

    Ben Wishaw

    花花在一次采访中,说乐队很想请一位名字缩写为B.W.的演员来饰演牙叔。立刻被记者识破是小本。梅花既然如此青睐小本,小本自然不会推脱,成为最新男主热门人选。有意思的是,这一次媒体和粉丝罕见地一致表示欢迎。有些粉丝都已经迫不及待地要看小本大显身手了。而梅花也公开夸赞小本是个好演员。

    Tom Hiddleston

    是的,抖森悄悄地乱入了。因为校长与小本和抖森都见过面,貌似在见过抖森后对他大夸特夸…….如果抖森加盟他会演谁呢……emmmm.....

    Dexter Fletcher

    随着小本加盟,这位童星演员出生的颇具艺术家气质的德克斯特·弗莱彻导演开始参与这个项目。他曾出演过《象人》、《巴比伦饭店》、《星尘》等,后来在2016年执导电影《飞鹰艾迪》

    Daniel Radcliffe

    当然,当年最搞笑的传闻就是哈利·波特主演要演牙叔,立刻被他愤而否认。

    🎬 2014年:还未开始就结束了

    从2013熬到了2014,这部梅花说了无数遍很快就要开拍的电影不仅毫无进展,弗莱彻也因电影创作理念与乐队和制作人存在分歧,静静地离开了剧组。

    🎬2015年:撤换编剧,《万物理论》操刀人上场

    磨了五年的剧本,一次次地写,一遍遍地改,改到后来乐队和制片人仍是不满意。制片人决定更换编剧,由奥斯卡获奖影片《万物理论》的编剧Anthony McCarten取代Peter Morgan,在Peter的剧本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大家都知道《万物理论》讲述的是物理学家霍金的故事,而天体物理学博士梅校长与霍金又是好友)。而此时这部电影的名字终于有了点眉目,暂定为《波希米亚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索尼仍然有权继续参与这个项目。

    🎬 2016年:科恩皇后口水战、小本退出、拉米加盟、辛格执导

    一晃七年过去了,传闻不断、剧组不定的这部片子引来了第一个小报媒体喜闻乐见的“高潮”——3月,心怀不满的萨沙在Howard Stern的节目中攻击乐队,认为乐队只想在影片中粉饰牙叔,美化乐队,不愿意去涉及牙叔的混乱私生活、不想拍成限制级。萨沙还提到,乐队的某位成员说,电影中最精彩的地方就是演到一半牙叔就去世了,剩下一半讲述乐队如何继续。萨沙的这些话引发媒体和粉丝界一片哗然,虽然他没有指名道姓,但大家将矛头对准校长,指责他是控制欲强,无情无义,自私自利的伪君子。三年前校长对此事的回应非常的委婉,而如今萨沙反过来攻击他们,校长也只是心寒地说,萨沙如今已变成了一个arse,我们之前很开心地在一起讨论电影,他却跑出去撒谎,我们从来就不做违背事实真相的事情。然而舆论似乎依然站在萨沙这边。

    直到2017年年底制片人Graham接受《Empire》采访时才揭露了真相。当时虽然梅花参与了电影的构想,但是并没有批准任何一个剧本。这部片子不仅讲述牙叔辉煌的艺术生涯,也会涉及他的性生活和艾滋病,虽然以Live Aid结束,也会提到最后的命运。Graham还提到为什么萨沙没能成为牙叔的最后人选,因为他太过专注牙叔的私生活的阴暗面,希望以此为重点,这与制片人和乐队的思路大相径庭。萨沙之所以这样乱说,大概是为了发泄无法按照他的意愿拍摄这部电影的不满。根本就不存在牙叔在电影演到一半就去世的剧本。

    然而对于制片人来说最令人恼怒的就是,舆论全面攻击校长,让他亲眼看到校长因受到深深的伤害而难过。Graham最最害怕的就是,受到如此严重伤害的梅花万一忍受不了给他打电话说不干了怎么办……

    更让人遗憾的是,一直未正式签约的小本也退出了这个项目,原因不明,大概有一点是因为拖了太久,档期开始有冲突了……

    不过梅花毕竟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之人,大概正是他们的坚强,他们的执着,他们对牙叔深深的爱与思念,为了完成向牙叔致敬的这个心愿,他们从未放弃。

    Rami Malek

    到了11月,本以为这部电影八成要黄了的吃瓜群众,突然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出演过《黑客军团》、《博物馆奇妙夜》、《太平洋战争》、《极品飞车》等多部影视作品、第68届艾美奖剧情类最佳男主角奖获得者拉米·马雷克确定将饰演牙叔。这位埃及裔的美国演员立刻获得舆论的赞赏,揪心了六年的主角人选,总算让人放下心来。

    Bryan Singer

    与主角同时敲定的还有好莱坞大导演布莱恩·辛格。六年间,乐队和制片人与各大导演谈了一茬又一茬,最后终于锁定了皇后乐队的狂热粉丝、拍摄《非常嫌疑犯》、《X战警》系列、《超人归来》、《豪斯医生》等好莱坞电影和电视大片的辛格大导演,而此时的电影公司也从索尼换成了20世纪福斯电影公司。看着辛格令人目眩的大片履历表,让人觉得这次公司和乐队可是下了血本要拍成全球商业大片冲击奥斯卡了。

    辛格确定执导后,兴奋地在社交媒体上狂刷Queen、刷梅花,还把自己收藏的乐队唱片晒了个够,校长欣然转发,并号召大家关注导演账号留意影片的最新消息。

    当然,关于这位辛格导演,坊间却颇有微词——因为这位公开的双性恋者身上总是或有或无地流传着“性丑闻”,即使他已经与一位女性结婚。传闻直指他喜爱年轻男孩,并曾经卷入一桩好莱坞男孩演员的性骚扰案件,但检方在当年的调查中排出了他的嫌疑;在另一起针对他性侵年轻男演员的案件中,原告后来撤诉,并在其它案件中因欺诈入狱。不过,很多人认为既然制作公司和乐队都已经定下来要他来执导,想来事先已做过背景调查,那些传闻大概也是子虚乌有吧。

    🎬 2017年

    7月招募群众演员,8月主创人员敲定,9月正式开机

    导演和男主一定下来,这部拖了八年的片子进展神速。从7月份开始,剧组就面向皇后乐队官方粉丝俱乐部成员招募群众演员,工资不低而且一天包两餐,要求是留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型:

    其他片中重点人物选角也快速搞定——

    • 校长吉他手布莱恩·梅(Brian May):Gwilym Lee(《亨利五世》、《詹姆斯敦》、《刘易斯探案》)
    • 花花鼓手罗杰·泰勒(Roger Taylor):Ben Hardy(《X战警:天启》、《勇往直前》、《东区人》、《玛丽·雪莱》)
    • 炯炯贝斯手约翰·迪肯(John Deacon):Joseph Mazzello(《侏罗纪公园》、《太平洋战争》、《社交网络》、《疑犯追踪》、《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
    • 经纪人吉姆·比奇(Jim Beach):Tom Hollander(《夜班经理》、《碟中谍》《加勒比海盗》、《傲慢与偏见》)
    • 前经纪人约翰·里德(John Reid):Aidan Guillen(《移动迷宫》、《权力的游戏》、《亚瑟王:斗兽争霸》)
    • 坏蛋前经纪人保罗·普兰特(Paul Prenter):Allen Leech(《唐顿庄园》、《黑镜》、《罗马》)
    • 牙叔的“法定妻子”玛丽·奥斯汀(Mary Austin):Lucy Boynton(《东方快车谋杀案》、《吉普赛人》、《初恋这首情歌》)
    • 牙叔“老公”吉姆·哈顿(Jim Hutton):Aaron McCusker(《无耻之徒》)
    • 连当年因主演电影《反斗智多星(Wayne’s World)》让波希米亚狂想曲这首歌在美帝再度走红的喜剧演员Mike Myers也来插一脚,大概演的不是穿越版的自己就是某个DJ

    他们微笑着站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看着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眼中噙满了泪水

    电影开机后,负责电影原声音乐并兼任制片人的乐队成员梅花,自然就成了电影监工,时不时去探班。拍摄的第一场居然就是1985年皇后乐队横扫世间顶级艺人的Live Aid现场。梅花还特邀当年Live Aid的主办者之一鲍勃·吉尔道夫爵士亲临现场。媒体拍到校长眼含热泪面带微笑地站在假牙后面,穿越了……

    校长泪奔,发帖感叹八年不易,没想到自己能活着看到这一天:

    这段视频仅仅是演员彩排现场,却引发全球疯狂

    电影波希米亚狂想曲彩排片段_腾讯视频

    监工现场指导拍摄

    Queen指导电影拍摄_腾讯视频

    在牙叔71岁生日这一天,校长还为他献上了生日礼物——饰演牙叔的拉米3D立体照及全员照:

    皇后的官方致敬乐队Queen Extravaganza主唱Marc Martel也随剧组去了艾比路录音室:

    剧照出来全球惊叹,期待值爆表:

    开机后似乎一切顺利,校长、演员、导演在社交媒体上疯狂互动,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频频图透剧透视频透搅基秀恩爱,大家就期盼着赶紧拍完赶紧上映了:

    连演员都像我团那样相亲相爱

    牙叔的妹妹也被邀请到现场

    这张穿越图太劲爆

    梅监工在片场忍不住偷拍3D照片,被辛格导演偷拍:

    布莱恩梅拍摄电影现场_腾讯视频

    主角叫Mercury,乐队叫Queen,导演叫Singer,制片人叫King,编剧又创作过校长好友霍金传记,这无疑将是一部最牛逼的电影。

    12月,福斯公司开除辛格导演,弗莱彻火线救援,成为该片新掌舵人

    没想到感恩节一过,最让人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小报舆论迎来了第二波“高潮”——

    12月1日,福斯公司突然宣布暂停《波希米亚狂想曲》电影拍摄,因为辛格导演自感恩节回美国休假后一直未回到伦敦片场,严重影响拍摄进程。12月4日福斯公司宣布解雇辛格。据国外媒体报道,辛格多次片场迟到、无故缺席,并在片场大发脾气,甚至向主演拉米扔东西(虽然事后和解)。饰演乐队经纪人Jim Beach的Tom Hollander曾一度愤而退出剧组后被劝回。在电影拍摄期间,曾经由于辛格无故缺席,中间名叫牛顿的摄影师出马指导拍摄。福斯公司目前正寻找新的导演人选,希望这几天就能定下来。此时电影拍摄已进入尾声,只差几周就能拍完。

    辛格对自己被解约表示不满,说非常希望把这部电影拍好,以此向牙叔致敬。由于自己的双亲之一病危,需要回国探视,加之自己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需要请假休息,遭到公司拒绝。

    而此时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却是另一些传闻。自韦恩斯坦性侵事件曝光后,好莱坞多名大腕落马,人人自危。一直以来受到性骚扰年轻男性丑闻困扰的辛格这次又遭到新的性侵指控,正在接受警方调查。辛格对此全盘否认,并指出这次原告的代理律师仍是当年未果的性侵控告案件的原告律师。之后辛格删除了自己推特账号的所有内容,Instagram也停止更新。

    而此时梅花正在欧洲和亚当·兰伯特进行Queen+Adam Lambert巡演。折腾了八年,好不容易顺利开拍了,却把导演给开了,真不知道梅花心中滋味如何……

    好在福斯公司动作迅速,当年因创作理念不同而离开的弗莱彻临危受命,立刻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成为新的掌舵人。

    巡演结束后回到伦敦的梅花重返片场探班,感叹不已。新任导演亲自为梅监工准备了导演席位,梅大导演激动万分,表示波米这艘大船不仅没有沉没,反而在新导演的带领下斗志昂扬,开足马力奋勇前进。

    之后全体演员去伦敦现场观看了Queen+Adam Lambert的演唱会。这些80后的主角们几乎都是第一次看皇后乐队的现场。

    后来梅大导演又忍不住剧透了下牙叔和玛丽的感情戏,并偷偷发了两张在片场探班和化妆的照片,之后秒删,并下达了严厉的封口令,至于电影中会有怎样的惊喜,我们就等着上映再探索吧。

    🎬 2018年:2月杀青、11月上映

    九年后,让我们牵肠挂肚的这部电影,终于杀青了。无论是花花一家人还是演员纷纷发图庆祝。演员们在这部片子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走火入魔、依依不舍。

    而就在电影快杀青之际,自离开《波希米亚狂想曲》剧组后一度消失的辛格重新上线Instagram,不断更新行踪,还发了一张牙叔的照片。

    从2009年到现在,梅花从花甲之年迈入古稀,梅校长的褐色长卷发如今已全白,当年刚刚美偶出道的亚当早已成了Queen的新任巡演主唱,甚至传闻也参与了这部牙叔传记电影。谢天谢地梅花炯依然健在,能够监督这部电影,完成原声创作,看到电影上映的这一天。无尽的思念,执着的梦想,人生又能有几个九年,又有多少能够如愿?

    制片人Graham King说,我希望当观众含泪离开电影院时,他们的脸上依然带着笑容。

    我们都很期待。

    (本文部分素材源自The Wrap、Empire等媒体报道)

    ✧ ⎯⎯⎯⎯♔♬END♬♔⎯⎯⎯⎯ ✧

    ☆图片视频全部来自网络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微博账号

     4 ) 影院版和原版相比剪切内容

    (本来想发gif图的,无法上传成功,附上gif图摆渡运:

    链接://pan.baidu.com/s/1K498RZ__-pNtIB7i_tqyzA

    提取码:c2td )

    1 最开头20世纪福克斯开头被剪了,本身配乐改为了这首——//music.163.com/song?id=1318814922&userid=305641051

    2 渣男强吻Freddie

    3 Freddie向 Mary坦白

    4 Freddie在买了新房子后

    5 Freddie聚会结束后和Jim初次相见,Freddie先是在房间里弹钢琴看到Jim在打扫卫生,摸了下他的屁股,Jim很生气,Freddie赶紧道歉,邀请他喝啤酒聊天,并表达自己喜欢穿制服的男人,Jims回答自己也是,然后两人接吻

    6 记者见面会结束后,Freddie找 Mary未果,接着有一段MV的画面,歌曲是 I Want To Break Free

    左边的Roger还有点眉清目秀

    Brian这性感的唇

    大长腿

    7 左侧

    8 Freddie直接告知乐队成员自己得了艾滋病(不明白为什么这都要剪)

    9 结尾

    10 有些电影院好像没有左边这一部分,是一段现场录像,歌曲是 Don't Stop Me Now

     5 ) 《波西米亚狂想曲》还原皇后乐队传奇风采,现实中他们有更多秘密

    不管你是不是皇后乐队的粉丝,你如果去看《波西米亚狂想曲》,都会为这支传奇的乐队经历所感动,特别是皇后乐队的主唱龅牙叔。

    《波西米亚狂想曲》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影片不仅娓娓道来着皇后乐队的故事,还细腻叙说着龅牙叔音乐之外的坎坷人生。

    最重要的是,里面有很多场神还原的演唱戏份,让我们虽然不能亲眼看到当年皇后乐队在舞台上的魅力,到依然能在电影中感受到皇后乐队的震撼。

    所以就算你看过电影,我还是推荐你去影院感受,光凭结尾的AID演唱会,在大荧幕环绕声的包裹下,就能值回票价,《波西米亚狂想曲》也真正诠释了,电影是属于大荧幕的。


    皇后乐队

    虽然皇后乐队对于年轻人来说,或者对于这个时代来说,皇后乐队当年风采早已不在,但在当时,皇后乐队可是叱咤风云,在同一时期,能和皇后乐队并肩的人,估计只有齐柏林飞艇,大卫鲍伊。

    而且就算你对皇后乐队不熟悉,只是听他们乐队的名字,在看影片时,你估计也会惊叹,原来这些歌曲是出自皇后乐队呀!

    “WE~ WILL~ WE~ WILL~ ROCK! YOU!”

    每当看到这句歌词,我们在脑子里不是想说出来,而是想大声唱出来,还会想跟着这歌的节奏“跺脚——跺脚——拍手——”。

    这首歌是皇后乐队《we will rock you》,可以说这歌在全世界摇滚乐迷心中有不可动摇的地位,甚至代表着摇滚精神。

    连同《we will rock you》传唱世界的,还有《We are the champions》(我们是冠军),这两首歌,因为在比赛场合十分应景,甚至在政治场合都非常适合,以至于传唱度极高。

    皇后乐队的专辑销量,在英国,德国,荷兰,奥地利,新西兰等国家历史专辑销量上,也是至今保持着第一名。

    电影片名采用《波西米亚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同样也是选自皇后乐队经典的一首歌,同时也是乐队的成名曲。在海外,其实这首歌比《we will rock you》和《we are the champions》还要火爆,它还是英国史上目前销售量最高单曲。

    光《波西米亚狂想曲》封面拍摄的姿势、构图,就被后人不断模仿。

    《波西米亚狂想曲》这首歌在制作上复杂,影片也单独展现了这首歌是如何诞生和制作的。

    《波西米亚狂想曲》还成为当时制作成本最贵,时间最长的流行歌曲,整首歌分成6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不重样,甚至没有所谓的副歌。

    整首歌分别定义为序曲,歌谣,吉他solo,歌剧,硬摇滚,尾声,将近6分钟的歌完整听完,就像感受了一场诗和幻想的旅程,歌如其名,带人参与了一场波西米亚的狂想曲。

    皇后乐队在今天,不光是我们的偶像,他们还是偶像的偶像,他们的音乐,影响到了今天很多红透半边天的歌手,其中LADY GAGA名字的由来,就是受到皇后乐队一首《RADIO GAGA》的启发得来的。


    现实中真实的皇后乐队

    虽说是神还原,但毕竟电影还是要浓缩戏剧冲突,让人在被控制的时长内,尽可能看到更多皇后乐队的曲折故事,因此影片和现实中的皇后乐队,还是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电影以皇后乐队在1985年LIVE AID结束, 可能会让一些不熟悉皇后乐队的人认为,这是皇后乐队的巅峰,也是他们的尾声,唱完就解散。

    但事实上,皇后乐队在那个时候,处于把所有最巅峰时期的歌曲都发型了,皇后乐队也进入了中后期,但其实皇后乐队自始至终没有解散过,在1985年LIVE AID演唱后,皇后乐队在后面还发行过好几张专辑。

    乐队的成员,在友好的协商下,每个人也都独自发行过自己独自的音乐作品,这些也并没有影响到他们之间友情。

    更重要的是,在1985年龅牙叔并没有得知自己患上艾滋病,真实的情况,龅牙叔是在1987年被诊断患上艾滋病,从那以后皇后乐队就开始走下坡路,龅牙叔的身体也急转直下,最后在1991年病逝。

    所以影片中把龅牙叔患病的诊断提前,是为了更好的制造情感冲突。

    在制作《波西米拉狂想曲》时,虽然有很大波折,但是EMI唱片公司的老板,在影片中极力阻拦和质疑歌曲发行,在现实中其实根本没有发生,因为根本就没有EMI老板这个人,这个人是虚构出来的。

    影片这么做只是想制造一些戏剧冲突。


    龅牙叔

    一开始大聪认为影片不会在国内上映,因为龅牙叔的人生经历,性取向等话题,没办法过审,但因为《波西米亚狂想曲》的火热,特别是拿到了金球奖音喜类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还拿到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让这部电影有缘能和国内观众见面。

    龅牙叔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他血统属于印度波斯人,出生在东非桑给巴尔,这个君主制的国家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桑给巴尔在1964年时成为人民共和国,并入坦桑尼亚。

    之后龅牙叔又在印度经历了他的青少年时光,他随着家人辗转来到英国的米德尔赛克,于1970年和布莱恩.梅他们组建皇后乐队。

    龅牙叔的家庭,是严格保守虔诚的波西索罗亚斯得教徒,但龅牙叔则在这样的家庭中,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是逆行其道,这也成为了影片中的一条故事线,让人看到龅牙叔内心对家庭的诠释,以及他对父母之间矛盾的救赎。

    影片最感人的一处也在于此,龅牙叔在最后演唱《波西米亚狂想曲》时,当他唱到“MAMA...”,并对画面献飞吻,画面切回到龅牙叔母亲和家人的画面,让人泪目。

    为了找到和主唱龅牙叔形象相似的演员,影片找到了拉米.马雷克,加上一套龅牙,还真和龅牙叔有几分神似,最终拉米.马雷克也不负众望,给我们呈现了镜子般的龅牙叔。

    尤其是LIVE AID演唱会中的呈现,主演和电影主创告诉了我们什么叫细思极恐的还原,主演拉米.马雷克把模仿做到了镜子效应,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呼吸,都神还原了当时龅牙叔在台上的表现。

    而且不仅是演员,影片包括舞台的布置,服装,道具摆放的位置,灯光等等都一一精准还原,力求给观众在影院看到当年皇后乐队的风采。

    虽然龅牙叔已不在人世,但皇后乐队的音乐,一直在人们心中回响着,我们也需要一部属于皇后乐队的传记电影,去感知那个时代这支伟大的乐队。

    关注《大聪看电影》公众号,不追求跑量,只研磨精品

     6 ) 《波西米亚狂想曲》:全人类的乡愁

    对于皇后乐队的主唱Freddie Mercury,我只知道三点:第一,他是同性恋;第二,他死于艾滋病;第三,他创作了了不起的《波西米亚狂想曲》。所以,我的影评和他的各种级别的粉丝的影评视角是不一样的。然而,即使我只知道这三点,仍然不影响我坐在影院的最后一排,欣赏了两个小时的高潮电影,并在最后哭成一团。

    我对《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印象始于大学。那时候一塌糊涂BBS有个摇滚板块,不知道为什么平时听古典的我觉得应该附庸风雅地去听听摇滚。那里聚集了一群摇滚青年,既帅且骚,既文艺且疯狂。我和他们去唱过几次K,一般开始要唱一些不痛不痒的流行歌曲,酒过三巡开始唱《国际歌》热身,然后凭着《国际歌》的高音护体开始唱摇滚。我深深为他们的嗓音所折服。后来版上出了一张CD,是各位版友各选了一首他们最喜欢的摇滚歌曲。我对《波西米亚狂想曲》的认识,大概是从那段时间开始的。

    我一直觉得在现代音乐里,有的旋律是东方的,有的旋律是西方的,而最好的旋律是全人类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就给我这种感觉,最开始,我以为是因为里面加入了歌剧的成分,后来发现其实在歌剧之前的钢琴部分就是如此了。不仅旋律如此,歌词也是有宇宙意义的,不但提到了所有人生的根源——童年和母亲,有着弗洛伊德式的情节,还有浮士德式的灵魂清算,与自我的战争与宿命论般的和解。因为如此,这首歌变成了全人类的乡愁,从词到曲,一首长达6分钟却没有副歌的重金属摇滚、民谣、歌剧的混合,让我在昨晚的影院又重新回到了十几年前的校园,成为了我的乡愁。我甚至不记得那些卡拉okay店的名字,也不记得那些版友的去向,BBS最终也消失了——不仅是某个BBS,而是作为一种社交形式的的存在的消失;但那些唱歌的身影和那张CD,却一直在我的记忆里。

    电影讲的是Freddie的生平,Rami Malek的演绎可以说是相当生动了。这部影片的拍摄得到了皇后乐队的很多加持,里面的歌曲版权都是无偿供给的。最后二十分钟的那段Live Aid表演,简直是史上最大制作的Cosplay:从演员到群演,从钢琴上摆放的饮料到舞台上缠绕的电线,这曲赞歌给我们弥补了当年录像的单角度和模糊的画面,搞了一个真人版3D VR。人类真奇妙,史上最大的乐队都是咫尺之隔的邻居、同学组成的,常常让人发出感概,为什么天才都集中在方圆几里的地方。或者说,他们互相成就,缺一不可。电影本身几乎就是乐队献给Freddie的礼物,能看到他们对他的一往情深。我羡慕他们亲如一家的感情,同时也在想,如果中国也有摇滚乐或者流行乐的土壤和市场,在当年的摇滚版这样的地方,会不会成就几支伟大的乐队呢。

    “你永远在听你十三岁时听的歌曲。”我晚了一点,大概是十八岁吧。这首歌赋予了全人类乡愁的意义,也赋予了每个个体不同的乡愁的意义。对我来说,基本是一直在脑内循环的、人生中最珍贵的那几年。

     短评

    我算看穿了,音乐电影拍到哪种程度,主要看OST的质量…

    6分钟前
    • 肖恩恩恩恩肖
    • 力荐

    特理解为什么这部专业评分和大众口碑相差很大,因为除去音乐的部分, 拍得实在乏善可陈。可舞台的灯光一亮起,音乐鼓点和拍手声一响起, 一切就都不一样了。把十几分钟的Live Aid放在最后也实在很聪明,试问哪个观众听完We are the champions走出影厅不是血脉贲张得像刚看完演唱会。这些五星和高分与其说是打给这部电影,不如说是人们对这支伟大的乐队和这些经典的作品, 以及为这个世界留下了这么多宝贵legacy的Freddie Mercury的一次致敬。(演Roger Taylor的那个男孩子也实在是有点漂亮的)

    9分钟前
    • 水包酱
    • 推荐

    “我昨晚做了个噩梦,我就跑过来了。我尝试跟你聊天,但你没了声音” 最亲密人的直觉往往最准,Mary这样的挚爱和灵魂伴侣值得一辈子。“我早已知道,但我不愿承认…虽然每次都这样,但这次不同,因为根本错的就不是你”、“这些人不在乎你”当爱成骗局,你会更看清自己,“我想你在我的生命里”。2019《爱乐之城》+《与歌同行》,这才是真正的《一个明星的诞生》。听Queen的歌不多,依然享有天堂般的体验。最劲的Freddie,真正的传奇。最后演唱会现场一开喉,就止不住的飙泪…@香港 The Grand cinema

    13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人都是怎么开悟的?

    16分钟前
    • shibuya emiri
    • 推荐

    作为传记片其实挺普通的,不过,结尾那段live aid 还是给煽到热泪盈眶。唉,这就是音乐的魔力吧。

    1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妈妈,Life has just 毕赣

    21分钟前
    • 螃蟹|腮脖膨客
    • 力荐

    对于一个初中被《波西米亚狂想曲》打开新世界大门的人来说,听到Freddie弹前奏就炸了。谁特么关心剧本和电影完成度!重现LIVE AID还不够堵住你们的嘴吗!

    26分钟前
    • 阿瞢
    • 力荐

    牛逼!!!好音乐真是颗幸福的原子弹!!!

    31分钟前
    • 爬行隧道
    • 力荐

    其实也只三十年功夫,摇滚作为行动和爱的时代已经灰飞烟灭,我们究竟生活在什么样世代?

    36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前半部分剧情潦草得仿佛赶着去投胎,内心OS:这拍的什么鬼?!大皇后好不容易有个传记片求别毁啊啊啊。最后Live Aid部分神奇地力挽狂澜,OS:壮哉你大皇后,片子拍得再水都能靠歌救回来。但严肃地说,布莱恩·辛格对牙叔私生活的呈现有哗众取宠之嫌,而对他真正的音乐精神和生命力却轻描淡写,“天才巨星”整个像撞大运一样【虽然人家牙叔是这么说的,但你也不能真这么拍吧。

    41分钟前
    • 糯木
    • 还行

    跨四个八度音阶的唱将传奇,迷失和寻找自我的璀璨之旅。难得的是没有因为换导演而烂尾,反而颠覆了很多外界对这位双性恋巨星的误解。温暖而澎湃,就像皇后乐队其他成员写给Freddie Mercury的一首爱歌。最后的拯救生命演唱会感动得人灵魂出窍啊,贯穿全片的原声非常过瘾!(IMAX燃燃燃燃燃燃燃燃)

    4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Rami Malek该拿个奥斯卡提名了,台风简直神还原。最后Live Aid拍出了那么点伟大的范儿,我特意去油管看了原视频,电影这段还原得原汁原味,高空航拍越过人山人海的观众,然后镜头直接连到主舞台钢琴下对Freddie的特写,这个合成长镜头实在太酷了!万众瞩目,集全宇宙之光于一身的感觉;开头唱到Life had just begun就开始泪崩,结合他之前跟乐队成员说出自己得了艾滋,再看Bohemian Rhapsody的歌词,感觉每一句都是重磅催泪弹,于是才明白为啥这部传记片要用这首歌名当电影名;Live Aid上演出的每分每秒,都是Freddie燃烧生命的表演,这是他传奇人生的伟大谢幕。

    51分钟前
    • 小四不象
    • 推荐

    “你选择看《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夜晚,是一个节日。”

    55分钟前
    • waltznyy
    • 力荐

    太帅了!充满激情、甜蜜又无比心碎。三度落泪。你选择看《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夜晚,会是一个节日。

    60分钟前
    • 老晃
    • 力荐

    没有配乐也能掀翻屋顶,没有球棚仍能响彻寰宇,没有酒杯也能隔空共饮,没有声音仍能唱给你听。只要一起拍手跺脚,不用乐器也能摇滚;只要一起开灯关灯,不用相爱也能同在。电视里说,治愈病毒尚需数年时间,治愈偏见却遥遥无期。你与角落里那虚弱男孩诶欧着呼应,从此别人都苍老,唯独你永远风华正茂。

    1小时前
    • 西楼尘
    • 推荐

    坐在几百个白发的叔叔阿姨中间观影,感觉我们虽隔了二十多年但共享了一段青春。

    1小时前
    • 赵贾森
    • 推荐

    犹如亲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演唱会,仿佛佛莱迪·摩克瑞复活重生,带领皇后乐队在你面前为你演唱,亲身体会人潮人海、振聋发聩,让人筋脉活络、热泪盈眶……感谢电影为我们缔造了一场最真实的梦境。正如他们取名叫“皇后乐队”的初衷,他们特立独行、我行我素,他们不属于任何人,他们只做自己,完美诠释自由和豪情。他们的音乐也是唱给和他们一样的人,那些受排挤处在人生低谷的人,给予他们信念和力量。他们终于做到了,在Live Aid引吭高歌、荡气回肠,被世人和历史铭记。而当初低估他们、轻视他们的人,真正成为了那个“失去皇后乐队的男人”。生命不止,激情不止。生命不止,音乐不止。皇后乐队不仅是一支乐队,更是一种精神。“我们虽然老了一点,但也还是那个皇后乐队。”

    1小时前
    • 朝暮雪
    • 推荐

    在最后LiveAid台上的Freddie眼中看到了星辰大海。音乐的感染力太神奇,最后的现场万分动容,作为一个非粉都激动得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1小时前
    • 木山豆睿
    • 推荐

    从Freddie第一次在钢琴上轻轻敲出Bohemian Rhapsody的旋律开始,我的泪腺和毛孔便会为每一缕熟悉旋律而收缩。而最后Live Aid如临现场的冲击力,让我意识到此生都没有可能真正看一次Queen的Live ——莫名的痛苦卷着鼓点的狂骚将我击溃在影院最后一排的座椅之上,鼓膜轰鸣。

    1小时前
    • 私~川流
    • 力荐

    看了一场不属于自己年代的演唱会,Queen的音乐真是太棒了,尽管觉得剧情和剪辑上有瑕疵,却仍旧下不去手给四星。

    1小时前
    • 岛上的夏奈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