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最狂野的梦想:征服珠峰

    最狂野的梦想:征服珠峰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美国2010

    主演:Conrad,Anker,Hugh,Dancy,Ralph,Fiennes,Leo,Houlding,Liam,Neeson,Natasha,Richardson,Alan,Rickman 

    导演:Anthony,Geffen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最狂野的梦想:征服珠峰 剧照 NO.1最狂野的梦想:征服珠峰 剧照 NO.2最狂野的梦想:征服珠峰 剧照 NO.3最狂野的梦想:征服珠峰 剧照 NO.4最狂野的梦想:征服珠峰 剧照 NO.5最狂野的梦想:征服珠峰 剧照 NO.6最狂野的梦想:征服珠峰 剧照 NO.16最狂野的梦想:征服珠峰 剧照 NO.17最狂野的梦想:征服珠峰 剧照 NO.18

    剧情介绍

    1924年,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成功的登山者之一”的乔治·马洛里与登山新手安德鲁·欧文组队,尝试从珠穆朗玛峰的北坡登顶,最终一去不复返,而有关两人死前是否成功登顶的争议也成为人类登山史上著名的“马欧之谜”。1999年,美国著名登山家康拉德·安柯(Conrad Anker)在珠峰的“死亡地带”发现了马洛里的遗体。从此以后,康拉德·安柯的生活便与马洛里的故事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长篇影评

     1 ) 虽千万人,吾往矣

    究竟是什么理由,支持着那些探险家一次次玩命似地挑战着地球上诸多的极限之地? 或许有一句话,是对于这个问题最好的解答。 “因为它就在那儿。” 而说出这句话的人,就是英国伟大的探险家,乔治·马格里。 在说完这句话后,他就义无反顾地去挑战这个世界的屋脊——珠穆朗玛峰。 遗憾的是,他在途中遇难了。 他的遗体被埋在了漫天的风雪下,至今无人发现。 更没有人知道,他究竟是否完成了自己的壮志豪言。 但这些都不重要,因为他已经让我们见证过什么叫做: 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不是什么可笑的不自量力,这是让全人类都肃然起敬的高贵勇气。

     2 ) 乔治·马洛里与他的珠穆朗玛

    在又一次出发追寻他梦境中的女神的时候,喇嘛对他发出了不祥的预警:神将会挖出他的心脏,用以祭献这座从未有凡人胆敢涉足的雪白山峰。最后,他用命运印证了先知的预言,但却是以另一种方式:他的肉体永远留在了珠穆朗玛陡峭的山脊上,他的灵魂永远留在了他毕生钟情的女神的国境内,他的声名与这座地球上最高耸的山峰一起不朽了。即便到了今天,业已有数以千计的勇者先后征服了她,却从没有一个人像乔治·马洛里那样,拥有与她如此亲密、纠缠、像古希腊悲剧一般宿命而壮丽的关系。黑夜降临的时候,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他的矛盾挣扎到了尽头。锤子落下了。海枯石烂,冰雪融了又再凝结,这座包容一切、吞噬一切伟大的山峰,静静述说着这场世界上最奇妙的爱情。

    乔治·马洛里的独特之处不仅仅对于登山探险运动的爱好者,事实上,他是如此独特,有趣,充满了丰富的魅力,足以吸引每一个最初试图深入接触他的人,然后将他们拖拽入他那黑洞一般没有止境的谜里去:他的生活、他的性情、他的家庭、他的友伴、他与卢丝特纳的爱情,他在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服役经历,当然,还有他与他钟爱的女神的遇合。他望着珠穆朗玛,眼神与一切开拓时代的水手先驱们那忧郁深邃的目光重合了,而我们望着他,眼神与一切站在后来膜拜伟大前辈的人们那崇敬惊叹的目光重合了。对于我这样的凡人而言,他就是珠穆朗玛一般宏伟壮丽的存在,代表了一个人所能想象的,他的种族能够达到的、人类最强健的高度:完美的体魄,丰富的学识,优雅的举止仪态,丰富的经验与高超的技巧,还有最重要的,一切探险家必不可缺的、强悍无畏的意志和永远向前的毅力。

    乔治生在人类探险活动的黄金时代,生在一个举国狂热的时代,在布尔战争与给世界带来恐怖灾难的一战过后,对于不列颠帝国而言,通过某一种壮举重新鼓舞起民众衰颓的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重新确立老帝国在列国间的地位,是紧迫而现实的任务,在狂热的人们纷纷发动的对地球未知领域的探索活动中,世界的南北两极皆已被攻克,先驱的荣耀不属于英国人,还剩下哪里是可以供自尊心强烈的英国作出相匹配的一击的目标地?而对于刚刚经历过一战的生死考验,已经年过而立,攀登遍了欧洲和其他地方的所有高峰,却还踌躇满志精力充沛的英国人乔治·马洛里而言,还剩下哪一座山峰可以满足他的探索欲望?国家的需要和个人的需要一拍即合,他们共同盯上了世界第三极:西藏人称她珠穆朗玛,地球圣母,英国人叫她埃弗勒斯,以纪念威尔士地理学家、测量员乔治·埃弗勒斯爵士。

    那是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我们穿着的衣服还是以原始自然的材料织成,饮食里也没有任何有害的化学添加剂,在英国的上流社会里,尽管一战过后世界的状态与格局已经整个的改变了,但在这里,气候似乎一如战前,人们生活的状态就仿佛战争从未发生过,but it still goes on。文艺圈人士酬答往来,时髦的贵族知识分子团体内紫醉金迷,文学的创作如爆炸般纷纷结出果实:为西格弗里德·萨松奠定文学声誉的三卷自传体小说正是在此期间酝酿,T.E.劳伦斯的《智慧七柱》已经完成写作,最重要的一战回忆录之一、格雷夫斯的《向一切告别》也已在孕育中。短暂的和平里,创伤还没能来得及真正修复,新的危机正在深海下暗流汹涌,等待喷薄而出的机会。但这一切,距离乔治·马洛里似乎很远。1921年,泰晤士报上公布了皇家地理学会和阿尔卑斯俱乐部联合组建珠峰委员会,发起珠峰探索计划的消息:皇家地理学会负责珠峰地域的探险考古工作,阿尔卑斯俱乐部负责攀登珠峰行动。说到攀登珠峰,整个大英帝国内部,还有谁比乔治更有能力和资格?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是公众周知的了。1921-24,四年间英国组建了三次珠峰远征队,长途跋涉进入西藏,对于整个攀登队伍而言,他们都是第一次亲眼目睹珠穆朗玛,西方人要接近她当时是极为不容易的,要靠外交和政治上的努力打开渠道。乔治第一眼见到他心中的女神,他将她描述为“梦境中最狂野的造物”,是那样巨大、美丽,而又可怕。在第一次探险队滞留珠峰期间,在乔治的带领下他们终于找到了攀登路线,确立了步步为营的攻顶策略,但第一次努力徒劳无获;第二年他们卷土重来,由乔治带头发起第一波攻顶尝试,失败,第二组由澳大利亚人、乔治的老伙伴乔治·芬奇和杰弗里·布鲁斯跟进,再度铩羽而归,尽管他们的每一步前进高度都已经是在创造记录。最后一次乔治独自上阵,然而结果很悲剧,七名背夫葬身于雪崩。他们必然预知了危险,但没有哪一个登山家认为自己是抱着必死信念去登山的,登山恰恰是为了验证生命的丰满,而不是去杀死它。这次悲惨的事故使乔治受到了重大打击,在写给爱妻卢丝的信里,他说责任全在他,是他的错,没有能够阻止灾难发生。他们撤回了英国。两年间乔治没有再去考虑过参加第三次远征的可能性,他已经三十多岁了,有幸福祥和的家庭,有深爱着他的美丽妻子,有三个可爱的孩子,他还有他的教职。他能够在剑桥的居所里度过他平静、必然美满的一生,也许还会改改他那篇关于鲍斯威尔的论文,把更多的心力投入到教育学生以及他原先在文学、历史方面的兴趣,他的朋友里尽多在这些方面超卓的。看起来他似乎要遵守对卢丝和克莱尔们的责任,做个好丈夫好父亲了。然而,一切只是看起来。对于一个血液里无时无刻不在流动着渴望征服、挑战、超越自我的激情的男人,当这种曾经梦寐以求的诱惑又在向他招手时,他还能怎么办?对于乔治而言,卢丝的爱是不可或缺的,他们确实深深相爱,离开她离开温暖的家庭是痛苦的经验,但是,若有这么一群人、一个人,最终踏上了世界之巅,却不是他乔治·马洛里,这又叫他如何忍受?你可以用自私来形容这种矛盾的情感,可是哪一个人在面对这样的情境时不会自私呢?

    1924年,第三次英国远征队,38岁的乔治踏上了他的宿命之旅。这一次,爱德华·诺顿是队长,乔治依然是领攀,队内还有他从剑桥时代就结识的老校友老朋友老战友老队友奥代尔和索马威尔他们。另外,多了张新面孔,22岁的牛津人,工程学学生安德鲁·桑迪·寇因·欧文,他是第一次攀登珠峰。在诺顿的攻顶尝试失败(他们登临到了8534米的高度),患上了严重的雪盲之后,在季风来临暴风雪汇聚前的最后一次机会里,乔治选择了欧文和他搭档做最后的攻顶一击。乔治选择了欧文,这对于年轻的欧文而言,同样是宿命性的。他是新手,无论攀登经验还是技巧,都不如队内的其他老大哥,但他有着强健的体能和意志,他在牛津时代是个了不起的运动员,此外,他一直是队内负责改进、修理氧气装置,具有非凡机械才能的专人。6月6日清晨他们出发了,奥代尔给他们拍下了最后一张照片,照片上乔治和欧文站在他们的帐篷前,欧文已经穿戴齐整,背上了沉重笨拙的氧气瓶,头微微歪着,注视着正在检查氧气面罩的乔治。乔治不像化学家芬奇,他和奥代尔一样不喜欢不靠谱的有氧辅助攀登,但在最后的登顶阶段,氧气是必须的。两天后,6月8日,宿命降临了。最后发生的事情没有人知道。至少,活着的人里不会再有人精确知道了。奥代尔最后一次见到乔治和欧文,他们在登顶的途中,距离峰顶不到300米。他们消失了。奥代尔攀上第五营、第六营,在荒僻酷寒的高山上独自苦苦搜寻他挚爱的伙伴们,但他再也没能见到他们。望远镜里十字形交叉铺展在雪地上的睡袋,宣告了一代登山家的殒灭与传奇的诞生。

    在乔治·马洛里失踪后,他被他的祖国和同胞给予了沉痛的哀悼和显赫的纪念,圣保罗大教堂里举行了追悼仪式,丧钟标志着这个国家这一轮珠峰探险活动的终结,他们已经失去了最卓越的登山家。作为凡人挑战者的乔治死去,作为精神丰碑的乔治被永远树立在了珠穆朗玛峰顶之上。每一个最终征服她的人都会想起他。他的朋友们对他已踏足世界之巅的念头深信不疑。乔治的学生、著名诗人罗伯特·格雷夫斯说,"...anyone who has climbed with George is convinced that he got to the summit and rejoiced in his accoustomed way without leaving himself sufficient of strength for the descent." 他的攀登老伙伴乔治·芬奇也坚信他必然已经登顶,是在下山途中遇难。

    那么,有没有证据能够证明他和欧文确实登上峰顶了呢?能够证明人类早在1924年就凭借着原始简陋的登山装备,穿着薄薄的防寒衣物和笨重的带齿靴子,背着不晓得什么时候就不靠谱的氧气装置,搭档间仅靠一条细细的棉绳联接,辅助导绳也远不如后世先进,几乎是仅凭着双手双脚就登上了海拔29002英尺的世界第一高峰呢?

    假如能够寻找到证据证明乔治和欧文的那一趟宿命之旅并不是失败的悲剧,那么登山历史将被改写,人类首次登顶珠峰的时间将从1953年新西兰人爱德蒙·希拉里爵士和雪巴人腾津诺盖的那次成功登顶再往前推进29年。

    这个谜题在他们消失了87年后的今天仍然未获解答。

    1999年组建的乔治和欧文国际搜寻探险队在珠峰山脊上意外发现了乔治的遗体,对于队员们来说,那真是一段交织着震惊与狂喜、幸福而美妙的体验,在采集了必要的遗物和标本,妥善安葬好乔治离开时,他们仍恋恋不舍。“我们每个人都很喜欢和乔治呆在一块的时光。我们还想多呆一会儿。他是那么有吸引力,虽然已经死了。”对他们而言,不是在与一个死人打交道,而是在面对活着的乔治。就像荷马史诗里述说的那样,女神不忍英雄的遗体被凌辱和朽坏,他钟爱的珠穆朗玛使他仍如生时一般优美强健,如皎洁的大理石雕像,来接受这后来的人们的敬畏膜拜。

    2001年组建的第二支乔治和欧文国际搜寻探险队试图寻找到欧文的遗体和他身上可能携带的相机,未有收获。在最近一次搜寻探险队的活动过去9年之后,在Peter和Leni Gillman夫妇撰写的乔治·马洛里传记《最狂野的梦想》出版十周年之后,2010年,国家地理拍摄了这部同名记录片,邀请了Peter和Leni Gillman夫妇担任历史顾问,并且邀请了99搜寻探险队发现乔治遗体的关键人物,美国登山家康拉德·安克尔(Conrad Anker)。在这部壮观的记录片里,康拉德将扮演乔治,他将选择一位同样年轻、缺乏经验的搭档扮演欧文,穿着按照乔治时代严格复原的衣物和带齿靴子等装备,按照乔治的攀登路线,来模拟论证他们在当时物质、气候条件下成功登顶的可能性有多大。当然命运的概率是无法完全模拟的,即便是同样的条件,在每一趟登顶旅途中也会有各种细微的差异,而一点点细微的意外,在高山攀登探险中可能就是致命的失败。

    这部记录片将带领观众重新回溯那段古老峥嵘的岁月里勇敢无畏的前辈们的壮举,他们的梦想与他们的渴求。康拉德和Leo Houlding艰难攀登的身影与86年前乔治和欧文的身影重合了,他们之间穿越时空连接起了人类历史上一代又一代先驱在各个领域挑战极限,超越自我,不畏艰危巨困的顽强意志。同时,也通过旧照片、书信和保存下来的珍贵摄影片断,让我们与那位传说中的英雄更接近了一步。

    (唯一的遗憾,99搜寻探险队发现乔治遗体的过程拍得过于平淡了一些,细节与Ghosts of Everest里的报告也不尽相同。)

     3 ) 你不是闷油瓶,也不是王超————《最狂野的梦》

    “你为什么要攀登珠穆朗玛峰?”
    “因为山在那里。”
    这是具有冒险精神的人,才能说出的一句话。感叹的是,说这话的人已经死在了1924。
    而我所在的这片太平洋西大陆,早在日复一日的牢笼生活中,变成了动物园。你,你,还有你,都是园里的动物。
    今天讲评2010年美国传记电影《最狂野的梦》。
    我们人类总是喜欢征服一些这个星球上的各种存在,作为地表最高点的珠峰,自然成为优选目标。
        1924年,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和安德鲁.欧文,穿着7层布料华达妮衣,脚穿钉鞋,背着自制氧气瓶,徒手攀岩珠穆朗玛峰。后,再也没有回来。他们死在了山里。
    1924年,没有彩色摄像机,只有黑白摄像机,并且成像特别不清楚。
    1924年,没有保暖性最好的羽绒服,更没有现在的北面,始祖鸟,只有多层混编在一起的妮大衣。
    1924年,没有冰镐冰爪,铁锁钢锥,异常结实的登山绳,只有一把凿冰用的冰斧和一捆棉绳。
    1924年,没有睡袋,对讲机,只有一只手电筒和纸笔。
    在零下30度的低温,在大口呼吸却吸不到氧气的缺氧环境里,我们人类的肉体变成了累赘,它酸疼,它肿胀,它腹泻,它无力,它举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暴风雪肆虐,看不清脚下的路,爬不上高高在上的悬崖,明明距峰顶只有200来米的距离,却望眼欲穿,欲罢不能。
    撇过肉体,我们的灵魂呢?它是清醒的吗?
    乔治.马洛里在最糟的情况下,一意孤行,带着队友安德鲁.欧文,冲刺心目中的珠峰。他觉得凭借他过人的毅力,过人的攀岩能力,还有队友欧文的大力协助,是可以登顶的。
    结果很残酷,他和欧文死在了山里。谁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成功登顶,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为了征服心目中的必达目标,他们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哪怕生命。
    事实证明,你不是闷油瓶,也不是王超,你只是一个凡人,一个愿意抬头望向天空的凡人。
    我不管你多高的学历,多好的家境,多么优越的生活环境。在愿意脱离平凡,挑战更高自我这条路上,你走的更远,你进化的更多,这就值得我的尊敬。
    75年后,你的尸骨被人发现。
    92年后,一个你不认识的中国大陆公民向你致敬。
    此致,敬礼,谢谢。

     4 ) 你最狂野的梦,是我命运最残酷的诅咒

            每个人都有梦想,没有梦想的人生是乏味的,尤其在一些生而不凡的人心中,梦想是对逐渐陷入平淡乏味的人生的一种有力的心灵救赎,越是近乎不可能实现的、普通人永远也无法企及的梦想,越是对他们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不要说温柔美丽的情人,甚至死亡也无法阻挡他们追寻梦想的脚步,他们需要通过这种狂野的行为,来证明自己的伟大,“看,她就在那儿,我的光荣与梦想!”这才是马洛里真正想说的吧。
          诚然,他是爱自己的妻子的,然而梦想的诱惑就像毒瘾一样,已深深扎根在他的血脉里,仿佛的他的生命就是为此而生,那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神秘而古老的山峰从遥远的东方向他发出深情的呼唤——即使是条不归路,他也义无反顾!
           
           不管有没有回来,他完成了他的壮举,即使不是登峰第一人,也足以名垂青史,反而因其悲壮更为后人所传颂。而他的妻,有人想过他的妻子吗,有人替他的妻子想过吗?一位有着三个幼子的母亲,她需要的不是一个死不见尸的英雄,而是一个鲜活的能替她遮风挡雨的丈夫和父亲,片中当然不会表露这样的场面,即使有也会很含蓄,毕竟这不是一部爱情片,而是一首英雄的颂歌。但应该不难推测,那些眼泪,除了对他深深的爱,恐怕也带着无法释怀的恨吧。 当英雄背后的女人 ,从来都不是那么容易的,无论他是成功还是失败,你都要做好永远为他付出而没有回报的准备。从此她要一个人撑起这个家,一个人独挡往后的岁月中无数的艰辛,即使是改嫁,心中也会永远留着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他死了,社会、国家给了他荣耀,他可以永远带着光环高挂在天上,然而这光环对于她来说,是一道永远无法解除的对于幸福的封印。她无私的奉献了她所有的爱,他却把他的爱更多的给了自己的梦想,片中搞笑的称珠峰为小三,这样看来,也不能怪他,太容易得到的幸福往往不会好好珍惜,不容易得到的,永远是眼中最珍贵的。我在想,当他已接近目标,并在雪中埋下妻子的照片时,心中作何感想?其实在登峰之前他已做好了有去无回的准备,指望拼命一搏,虽死无憾了,埋照片的时候,他即是完成对于妻子的承诺,也是对妻子做最后的告别,不知最后弥留之际,他脑中出现的是妻子和孩子的影像,还是世人对于他的事迹无限敬仰的画面。
           
           还有那些在三次探险中死去的夏尔巴人,他们的命就不是命吗,他们就没有妻子和孩子吗?为了一个在当时的条件下人类根本就不可能完成的梦想,悄无声息的断送了年轻的生命,生命之轻,近乎蝼蚁。然而,没有这些人,马洛里根本就不可能完成那么接近峰顶,可以说,他是踩着那么多夏尔巴人的尸骨上去的,他的身后,不光是他悲伤的妻子和孩子,还有这些夏尔巴人的妻子和孩子,这些夏尔巴人无疑是为了挣钱,才会甘愿冒着生命危险陪他去冒险(尤其还是在那么不祥的预言之下,也算是为了家人拼死一搏了),没有等到亲人回来的妻儿们,要面对的恐怕不只是今后没有生计来源的惨状,恐怕还要面对族人异样的眼光(为了金钱而违背预言),其未来的艰辛可想而知。
           
           所以,说了这么多,是想告诉那些心怀伟大梦想的人,梦想是美好的,但也要量力而行,像马洛里这样,明明在当时的环境下,人类还不具备登峰的条件,却为了一己的荣耀,在时机还为成熟的时候强行枉为,而辜负了太多的生命,并不是什么值得称道的行为!
           站在感性的立场,在这里唱唱反调,并不是对这一场基于感性的理性的伟大梦想的亵渎,而是对于生命的最基本的尊重。

     5 ) 什么才是最狂野的梦想

    断断续续看了两三天才看完这部几年前的纪录片。一百年前珠穆朗玛峰顶还是一片未被征服的处女地,英国人乔治马洛里曾率领探险队亲自勘察攀登珠峰的路线,却因失误未能登顶。1924年,马洛里决定重新向珠峰发起进攻,还留下了一句著名的话:

    "为什么要攀登珠峰?"

    “因为它就在那里。”

    “如果人固有一死,还有哪种死法比得过因征服珠峰而死。”

    然而马洛里和他的同伴欧文此次登顶却一去不返。75年以后,美国探险家Conrad Anker在珠峰上发现了马洛里的尸体,但仍然无法证明他和欧文是否曾经登顶。又过了八年,Conrad回到珠峰调查马洛里的死因,并且用他们当年的装备重走马洛里的路线。

    在这条路线中,最困难的部分莫过于仅用绳索登上第二台阶。珠峰第二台阶山岩险峻,下方就是万丈冰川。1975年中国登山队在这条路线上装上了梯子,才让攀登难度大大减少。Conrad却挑战将梯子撤去,用绳索将自己和同伴Leo绑在一起。他们曾认为马洛里和欧文不可能用这种原始的方式爬上第二台阶,甚至在自己攀爬的过程中,Conrad一脚踩空差点拖着Leo一起坠下山崖。超过8000米的海拔,仅仅是前进一小步就要耗费大量体力,Leo更是说自己的双脚已经“失去了知觉”。但是Conrad和Leo还是做到了,证明了马洛里和欧文当年还是有可能不借助梯子登上了第二台阶,甚至到达了顶峰。

    虽然Conrad登顶后说,如果我们曾征服任何敌人,it's no one but ourselves. 我却一直在思考极限运动的意义在哪里。还记得之前天门山翼装飞行出事时,许多人都在批判所谓极限运动就是一群别的事已经刺激不了自己的人所追求的生死交界的快感。就像很多人喜欢坐在过山车上那种紧张刺激的感觉,与之不同的是极限运动一个不小心就真的可能会死。我一直觉得过完一生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到一件自己最最热爱的事并且为它倾尽全力,并且从中得到与之相应的荣誉与金钱。但是面对极限运动,我却又茫然了起来。再仔细想想,极限运动和普通的运动似乎也没有什么区别,热爱游泳想要成为世界冠军,和热爱登山想要征服世界上还未曾有人征服过的高峰,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挑战自己的极限,甚至是挑战人类的极限,与之带来的荣誉不仅仅是属于个人的极大满足感和成就感,很多时候也是属于民族和国家的荣光,甚至会被载入人类史册。

    远到几百年前的探险黄金时代,无数探险家们坐着船顶着风浪人肉丈量着我们生活的世界。他们中有的人历经重重困难第一个眺望太平洋的欧洲人,有的人第一次横跨大洋,有的人发现了新的大陆。他们最初的目的也许是为了逃债,也许是为了殖民扩张,然而他们的旅途必然充满了艰难险阻,甚至有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近到人类第一次发射载人航天飞船、第一次登月,无论是为了探索太空还是军备竞赛、彰显国力,那些穿上宇航服的航天员势必也经历着生死挑战,在决定出征前大概也问了自己无数次,自己所选择的事业,是不是真的值得自己去死。

    刚刚我在想,在卫星地图已经普及的今天,世界上已经不再有所谓的处女地,不再有未知的高山海洋,爬上从未被征服的高峰是否已经不再有曾经的意义,更不必说爬上商业登山早已盛行的珠峰。未来的某一天,当山峰的高度都可以在山底高精度测量,甚至飞行器可以让人直接降落在峰顶体验世界之巅的感觉(事实上目前在飞往尼泊尔的飞机上是可以直接在空中“一览珠峰小”的),还会有多少人冒着生命危险去爬那些8000米以上险峻的群山,吸着氧气在峰顶体验战胜自己的快乐。我又想到,虽然现在有许多山已经修了缆车或是火车,依然有许多人选择徒步上山,但是这种徒步和仅用绳索爬上八千米的高峰所面临的生命危险是完全不同的。 就连Conrad在快登顶珠峰时也差点放弃,他觉得这一切不值得他拿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来冒险。

    说到这里我忍不住想,什么才能称为最狂野的梦想。极限运动本身,当抛开探险、开拓、挑战人类极限时,更多的则是在挑战自己、战胜自己。甚至很多时候,一些从事极限运动的人仅仅是爱上那一瞬间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迷恋上死里逃生的快感,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所在。然而当一个人的愿望是如此强烈,强烈到可以抛开一切,甚至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时,对他而言,这世界上又有什么比之更壮丽的事呢。就像乔治马洛里绝不可能忍受自己亲手开垦的路线被别人捷足先登,他要登上珠峰,亲手把妻子的照片放在山顶,对他来说,这就是全世界最狂野的梦想。

     6 ) 最狂野的梦

    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乐于用自己的生命冒险,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但是想一想就会知道,有的人就是不甘于走大部分人走过的人生:上大学,谈恋爱,工作,结婚生子,然后慢慢变老,退休,帮孩子看孩子,等待疾病和死亡的来临……这样一眼能看到底的人生,真的是我想要的吗?世界那么大,有我在梦里也不曾见过的美景,我愿意去看看。二十多岁啊,正是梦想的年纪,可能有人会说,年轻人啊这样很正常,过十年就好了。可是,如果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梦想的能力,那岂不是很可悲?“有的人二十岁就死了,只是到了八十岁才埋而已。”所以不妨做一些狂野的梦啊!至少我希望过,我想过,我一定可以实现。

     7 ) 向伟人致敬的美国登山大片

    这是一部美国人拍的关于一个英国登山家的美国片。和所有美国片一样,不管是什么内容或者形式,总是包含下面几个元素:煽情,商业。

    煽情,这个和CCTV的春晚不一样的是他会真的让人心潮澎湃。比如说理想,那个征服人类最高峰的理想。还有亲情,还有与众不同,还有意义。电影里他们试图演示利用乔治·马洛里的史前装备也是的确可以登上著名的第二阶梯的,这是多么与众不同,这是多么虔诚的向先人致敬啊。可惜,可惜,那套行头只是一个拍电影的道具而已。他们装模作样的在第一,第二营地试了一把就冻得嗷嗷叫,然后再也没有拿出来试过了。

    商业,这是所有的现代登山电影的必备元素。商业当然无可厚非,只是我很难受这样的元素放在一个旨在向先人致敬的电影中。他们在第二阶梯的那一段free climb的确很动人啊,只是一个细节让我很震惊:他们的belay 那么的漫不经心,甚至一度hands free. 我一开始还以为他们用的是grigri,镜头拉近一看,吓我一跳居然是普通的ATC. 我不知道在那样的环境下grigri是不是还能够工作,但是hands free from ATC无论如何我是无法理解的,当然你可以说他们艺高人胆大。我痛恨我的小人之心,但是我忍不住要往哪方面去想……

    和几乎所有的山难一样,乔治·马洛里的悲剧也是源于登山者的自私,就像在电影里面已经提到的那样。我可以深深的理解一个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登山者在38岁的时候面对人类的最后一个未被征服的极点只有几百英尺的时候做出的愚蠢决定。我相信除了那些撰写教科书和登山条例的人之外,所有人在那样的情形下都会自私的做出那样的决定的。向乔治·马洛里致敬。

    回到煽情,电影里面的书信穿插的确非常到位,强烈建议CCTV的筒子们好好学习一下。只是比较难以被东方人接受的是这位现代美国登山者康拉德·安柯居然在自己的伙伴摔死之后娶了这个伙伴遗孀,这个这个……我错了,八卦了。

     短评

    对于一个外行来说我不能完全理解那种想要征服的心情,不过他们的执着跟犹豫与大多数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徘徊的人一样

    6分钟前
    • smiling_fish
    • 推荐

    Ruth的照片,注定是封存在世界之巅的“海洋之心”,如果在风和日丽的某一天它被找到了,我希望在它的背面写着这么一行字——“今天,我不是想征服袮,我只想从此以后,能与她长相厮守。”

    11分钟前
    • 推荐

    在那样的高空冒着生命危险拍摄出来的画面太宝贵了,第一次真正目睹传说中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确实惊险,几乎不可能徒手攀登,而且在那样的情况下的确是对人体机能也是极大的挑战,从珠峰顶鸟瞰的风景美得难以言喻。总之是部很棒的纪录片。

    12分钟前
    • 沉默的若亚
    • 力荐

    国家地理制作的关于攀登珠峰的伟大先驱George Mallory的传记片。为什么要攀登?因为山在那里。

    14分钟前
    • m89
    • 推荐

    2012-16

    17分钟前
    • 记忆错觉
    • 力荐

    美国纪录片,被珠穆朗玛的美和冒险家的勇气所震撼!

    19分钟前
    • 乌咪
    • 力荐

    because it's there

    24分钟前
    • benlovingmusic
    • 力荐

    值得静下心来看。梦想的力量之大,即使牺牲生命也要去尝试。“就算有去无回,又何妨?”除了Mallory的登山纪录,还有其与妻子的通信和后辈的回忆。不是一部冷冰冰的纪录片(传记片),最后很感人。

    27分钟前
    • sherwoodsylvia
    • 推荐

    看完想去攀珠峰。。2013.11.17

    30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珠峰不是那么好爬的。不过话说看完有种想去征服的感觉。想想而已

    35分钟前
    • ReMinD
    • 还行

    不是征服,是臣服

    38分钟前
    • Lichtblau
    • 力荐

    因为山在哪里,一句话没有华美依然壮丽。

    43分钟前
    • shanglin117
    • 推荐

    因为山在那里

    47分钟前
    • 楊大叔
    • 力荐

    马洛里有没有登顶的确是个迷,除非还能在珠峰顶找到她老婆的照片。这条珠峰北坡的线路我已经挺熟悉,但是在那样的高空用DV拍摄出来的画面还是挺宝贵的,登顶的“第二台阶”如果放在低海拔的地方,或者下面不是万丈深渊,不算难事,但在那样的情况下的确是对人体极限的挑战,挺好的纪录片。

    50分钟前
    • Marler
    • 力荐

    Mallory永远会和珠峰在一起

    53分钟前
    • 且歌且走
    • 推荐

    多一星为梦想

    54分钟前
    • 小九儿
    • 推荐

    因为山在那里

    57分钟前
    • mark
    • 还行

    人和其他动物的区别就是对自然的征服欲,往危险的地方去

    60分钟前
    • 秦繼
    • 推荐

    向马洛里致敬 开启攀登世界之巅道路的人

    1小时前
    • 音量
    • 推荐

    世界上比登珠峰还牛b的事儿就是绑架马洛里名人名言,仿佛自己无论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和巨人出现在同一个海拔了。同样,这部片儿也是这么回事儿。挂着传记的头衔,却化身为一部绑架名人遗骸伪记录片,怎么着也不能无耻的往传记片儿上靠拢吧?国家地理最善于搞这种东西了

    1小时前
    • Mars panda
    • 较差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