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风味人间 第三季

    风味人间 第三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中国大陆2021

    主演:李立宏 

    导演:陈晓卿,李勇 

    猜你喜欢

     剧照

    风味人间 第三季 剧照 NO.1风味人间 第三季 剧照 NO.2风味人间 第三季 剧照 NO.3风味人间 第三季 剧照 NO.4风味人间 第三季 剧照 NO.5风味人间 第三季 剧照 NO.6风味人间 第三季 剧照 NO.16风味人间 第三季 剧照 NO.17风味人间 第三季 剧照 NO.18风味人间 第三季 剧照 NO.19风味人间 第三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第三季区别于前两季,首次从中国海洋与海鲜入手,捕捉海中鲜物的独特节拍与极致美味,打造中国海鲜风味指南,满足美食爱好者对海鲜食材的好奇心。

     长篇影评

     1 ) 海的味道是广袤无际,也是烟火人间

    晚饭时间,我打开了配饭电视,一个原本打算好好加班的夜晚,却忍不住开始不务正业写起了影评。这画面似曾相识,我甚至记得,上一次发生这样的场景是《风味人间2》,而这次是《风味人间3》,真巧。也许我就是喜欢看食物,也许我就是喜欢这个系列。

    食物是一种让人魂牵梦绕的存在,美食当前失去自制力并没有什么好羞愧的——我就这么理直气壮地安慰自己。

    更何况,《风味人间3》的主题是海鲜呀!有谁能抵御海鲜的诱惑呢,看片头部分:带鱼闪烁着锋利的银色光泽,青蟹举着钳子耀武扬威,鲍鱼蠕动着厚实柔软的身体……

    一个镜头闪过,它们就变了样子:整排的鱼被腌制了挂着,鲍鱼被切了花刀,鱼肉被炙烤或是被熟成,还有海胆、虾、龙虾、章鱼……它们一个个看起来好吃的不得了,可偏偏都一闪而过,我一次次摁下暂停,恨不得一帧一帧截屏下来——海洋生物怎么可以看起来这么好吃啊!

    到了正片部分就更诱人了,我一一细数了《风味人间3》第一集《天涯·四海为家》里出现的菜:

    鲍鱼烧五花肉、酥炸金鲍、松露鲍鱼焗海胆饭、溏心干鲍、新鲜鲍鱼炖土豆;

    龙虾椰子鸡、龙虾麻婆豆腐;

    鲅鱼丸子、熏鲅鱼、甜晒鲅鱼炖豆腐、甜晒鲅鱼贴饼子;

    咸食(鱿鱼海蛎皮皮虾包进番薯面皮)、金蟳(当地一种锯缘青蟹)糯米饭。

    每一道菜出现,我都忍不住停下画面记录下来生怕错过,《风味人间3》镜头里,海鲜的纹理、弹性、半透明的质感…… 所有引发人关于海鲜“好吃”的记忆特质都被放大了,不得不说,《风味人间3》里的海鲜看起来真的比现实中更好吃。

    特别是当我看到片尾鸣谢里有上海遇外滩餐厅,想起吃过遇外滩的招牌菜,片中拍到的金蟳糯米饭,更肯定了这种感觉。还有我曾吃过的片中其它同款菜肴,杭州四季酒店金沙厅的鲍鱼红烧肉,杭州康莱德酒店里安餐厅的小青龙麻婆豆腐,都算得上知名餐厅招牌菜,可记忆中好像也没《风味人间3》里这么诱人,真是让人不由感慨镜头的力量。

    片中这一道道精致的菜肴,无论是刀工还是火候,或者是与其它食材的搭配,都显示出了非凡的烹饪技巧,让人只通过屏幕就能够相信这些海鲜的风味一定得到了最好的发挥,可整集看下来,最吸引我,让我觉得最想吃的,却不是以上这些。

    海南陵水,渔民家的小孙女双手捧着龙虾,大口啃着,简直就像我们平时啃汉堡的样子。而那只龙虾,其实没有任何复杂调味,就是简单地带壳白煮。

    小姑娘的奶奶冯界珍接受采访时说:“龙虾这样煮才好吃,料太多了不好吃了!”这斩钉截铁的语气简直让人妒忌,可仔细想想,谁说不是呢。

    开篇的第一个故事,辽宁省大连市海洋岛李天佑一家,第一个关于吃饭的镜头就是妈妈递给女儿一块看起来像白水煮的螃蟹,而后拍到他们的餐桌,上面是整盘的螃蟹。最好的海鲜,原本的鲜甜就足够美味,根本不需要过多调味,渔家都懂得这个道理。

    《风味人间3》第一集讲的是海鲜的故事,也是渔家的故事。

    前面我列举了第一集出现的所有菜名,也许你们就发现了这集主要所提及的是四种海鲜:鲍鱼、波龙、鲅鱼、金蟳,它们相对应的,就是四个地方渔家的故事:

    辽宁省大连市海洋岛李天佑一家,他们全家从黑龙江搬到黄海深处的海洋岛定居。李天佑需要在天气变冷之前把鲍鱼幼苗投放入海,等它们成熟以后再完成捕捞。李天佑一家的故事里还着重讲述了他们夫妻和女儿斗嘴逗趣的日常。

    海南省陵水市,疍家渔民何永兴与老伴冯界珍住在海边渔屋上,他们的儿女都已经去城市生活,只有老人家还不愿离开渔屋生活。在片中,小孙女放假到爷爷奶奶家暂住,何永兴和老伴高高兴兴为她准备了海鲜大餐,那是何永兴下海徒手捕捞的波龙(小青龙)。

    山东青岛,刘慧群为过年准备着食材,把新鲜捕捞到鲅鱼片开晾晒风干。

    福建平潭东庠岛,小朋友林本本生于渔家,他记得许多遥远国家的首都地名,他向往着海洋另一边的那个遥远世界。他看似成熟早慧,可聪慧如他,也有非常孩子气的一面——觉得爸妈不够爱自己,学习上对自己严厉,还不给自己吃爱吃的胡萝卜。林本本的妈妈费尽心机为他做出喜欢的食物,简直像闪着光的金蟳糯米饭。林本本的故事是我在所有故事里最喜欢的一个。

    《风味人间3》,讲的是风味,更是人间。食材不分贵贱,人间不分尊卑。所有食物的故事,最终都只会落到人的身上。再好的食物,只有给人带来幸福的那一刻才真正拥有了意义。我想,这就是《风味人间》这个系列,不同于其它食物纪录片的温度。

    看完第一集以后,我看了第二集的预告片。第二集名叫《弄潮·浪头击水》,看预告讲述了那些勇敢的人走向海洋立于潮头的故事,“大海早就在那里,漫无际涯,神秘莫测”。那想必是另一番壮怀激烈,叫人期待。

     2 ) 小鲜与大海:克制而温情的故事讲述者

    “民以食为天”,人的一生有相当长的时间用来寻找食物、加工食物和享受食物,无数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也随之发生,食物的故事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人的故事,而《风味3》大海小鲜的主题更使得这一季的食物故事和人们的生存故事紧密相关。大海,正如同《风味3》开篇所说“风云多变却源源不断送来至味珍馐、生计和温饱”,对“靠海吃海”的渔民们来说,人的故事更是食物的故事,“它就是我,我就是它”(第四期闫九俭言)。然而,相比于植物和动物的故事,人的生存故事本身就裹挟着汹涌庞大的主观情感,作为纪录片又无法像电影这样的强情感载体一般自由叙说抒发,节目如何把握讲述的限度?该如何平衡如实呈现与能动表达?记录和抒情的分寸又如何拿捏?《风味人间3》聪明地做了一个克制而温情的故事讲述者,小鲜得以讲出大海。

    这首先体现在节目组选择的人和故事上。人文纪录片是纪实片但不是科普片,制作方能够根据节目的表达倾向选择和呈现其所期待的故事,如实呈现的故事中本身就蕴含着能动表达,真实已然拥有了万钧之力,直击人心。《天涯》中林本本一家,《调和》中李大爷祖孙四人,《赶海》中的闫九俭,《风味3》中讲述了很多平凡家庭的酸甜苦辣,然而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家庭?普通人的故事又如何引起共鸣?关键正在于平凡中不平凡的超越力量,节目也正是在对真实生活的深挖中实现美学表达。小学生林本本在鸡飞狗跳的小岛生活中翻过千山阻隔想要成为“把目光投向全世界”的地理学家;李大爷在捕捞乌虾和制作虾酱之余与老伴孙女戏耍玩笑,称赞花雨中的老伴“仙儿(美)”;儿时以乔峰为榜样、心怀江湖的渔民闫九俭成年后在渔猎时朗声唱出“我醉提酒游寒山,霜华满天”,在别人说他远离江湖时坦然笑答“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种种的真实故事以日常油盐为基础形成了一个观众和作品的自由对话场域,而常规外偶发的真实美感便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整个场域,成为打通作品和观众人生阅历的关窍。对话意味着相互激发,观众在和真实故事的对话中获得从琐碎重复生活拔出的超越力量,震荡着麻木疲累的心灵,“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放松抒情表达的明确所指,《风味3》转而从真实中挖掘出一点点的动人,四两拨千斤,给观众更多的自由感受和想象空间,从容表达出克制而磅礴的温情。

    除此之外,摄制组多次从幕后浮现,和被摄对象仿佛友人般自然交谈,这种介入和表达似乎违背了纪录片的原则,但事实上,这正是不能再真实的真实呈现。德国美学家姚斯认为“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与观者期待视野并不完全匹配,而由此产生的期待冲突却可刺激观者形成全新的视野”(《走向接受美学》),摄制组多次意料之外的出现反而呈现出真正美好的人际交往:摄制组在《天涯》中考林本本各个国家的首都,谈起他的理想,在《赶海》中问闫九俭是否“远离江湖了”,在《时鲜》中接田姐说丈夫近视眼神不好的话,调侃说丈夫“眼神挺好的,当年看上您了”,同样是在《时鲜》中晕船的摄影助理被船长关心叫去喝汤等等。这样自然真实的对话交流不仅让观众跳脱出预期的节目表达而遭遇一种不期然的自由趣味,也使得观众沉浸在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温情中打开了更深刻的认知界面,正如同摄制组和被摄对象不只是拍和被拍的关系,观众和节目之间也不只局限于看和被看的关系,在精神的同频共振中人和人跨越时空、超越维度实现深刻互动,在更广阔的意义上产生关联,情感由此在宇内四海自由奔流,“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在令人食指大动、垂涎欲滴的食物特写和感官刺激之外,人文纪录片对人的本质性关注真正突显。但略显缺憾的是,节目多次采用故事+食物镜头+故事的叙事模式,而中间的食物部分常常由专业厨师制作高级菜色,和前后部分略显割裂,如若能找到和渔民生活相关的餐厅拍摄食物特写,我想感官刺激并不会弱于高级菜色,叙述也将更为妥帖流畅。

    在克制的温情讲述中,抒情不会变成煽情,表达不会演进为表演,真实自有万钧之力。正如风味人间的英文名once upon a bite那样,一个举重若轻的once upon已然牵扯出无数翻涌的心绪和笑泪,小鲜中自然得见整片大海。

     3 ) 谁说美食纪录片只能讲美食,“人情故事”才更是“人间风味”

    每次看这种美食纪录片,吸引自己的不仅是片中种种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更是被其中的人情和烟火气深深感染。

    从北到南,一个客居他乡的家庭平常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第一个小女孩的家很好回答了这个问题:入乡随俗,其乐融融。想象自己也和他们一样,举家从沉稳宽广的内陆,转到一望无际的大海边,劳动场所从土地转换到海洋,手里的工具也从锄头换成渔网,中间会不会需要“拜师学艺”?等自己终于学会开船捞鱼,也能够成为那个在海中扬帆,高喊“开船”的人,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看着主人公和伙伴们一起坐在海中漂浮的小船上,远远遥望海的另一边,然后纵身一跃,下海撒小鲍鱼的场面,你就会由衷地感受到,海洋赋予你的不仅是丰厚的海产,更是徜徉天地间的恣意,无所拘束的洒脱。辽阔大海,乘兴而至,满载而归。

    而对于另一户家庭的爸爸来说,大海被赋予了更多现实价值,是他们的生计来源,每次出海如果能多收获一点,或许自己的孩子将来也能少辛苦一点。他默默说话的神情,像极了身边每一位为家庭付出的平凡父母。而这个叫林本本的小朋友也让人记忆犹新,担心自己爸妈不爱自己的样子竟让人想起了自己,可能每个人在小时候都会有这么一刻的怀疑。不过当爸妈把家里最好吃的菜摆在面前,看着自己一口口吃下去时的笑脸,这点小小的“忧愁”也在瞬间烟消云散。

    餐桌当然是《风味人间》的重头戏,当每家每户的的菜盆里盛满洗好的菜,灶台开始升腾起热气,作为观众的我们立刻就知道,是自己最期待的镜头就要来了。饱满的鲍鱼、鲜嫩的虾肉、火辣辣的汤汁……每一样菜品都在透过镜头告诉你它到底有多美味。

    果然,最美不过人间风味,最美不过风味人间。

     4 ) 第三季金句时间:

    第三季金句时间: 第一集:“说到沧桑二字,前者指沧海,后者是家园。人们以风为信,以苦做舟,耕耘着孩子的记忆,和未来的风景。对于纷纷过客,海洋,以永恒的包容和静默,不咎既往,不问去向。” 第二集:“盘中餐和头顶月,让远离亲人的时光仿佛不再漫长。立于潮头,勇气随风浪沉浮。越过山丘,才能看清生活的底色。每一丝云淡风轻的背后,都有人拼尽全力。待光阴化作故事,那些过往的层云,似乎都轻飘的不足言说。” 第三集:“汪洋大海,滋味无处不在,就连海水本身,也是人们依赖的风味之本。要把大海的馈赠转化调配成万千风味,离不开人们的劳作与用心。你问我味道在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 第四集:“古人说天地不仁,但海洋总是露出它慷慨的一面。海面上潮起潮落,人们紧随大海的脚步,览尽甘苦与沉浮。回头看,仿佛光阴如水,人生不复少年。只是,大海的节律不改,正如人间的求索依然。”

    第五集:“岁月总是让生活一边丢却,一边弥合。海面上,望尽风云变幻,忘却岁月更迭。大海化育有时,人们朝夕收获。那些形形色色的海错,经年往返,有如春华秋实,夏雨冬雪,仿佛回应着大地的四季人间的凉热。”

    第六集:“人们难以收藏一丝清风或一片雪花,却愿意付出耐心,把它们的味道留下。”“我们无力驯服一朵来去的浪花,就像不能左右时间。却以变化对重复做花式反抗,用风味对寡淡做多样消解,几度努力再造,一派烟火人间,虽然留不住似水的光阴,但也莫辜负花样的年华。”

    第七集:“万物生长有时,但人们却把一去不回的时间以某种味道的形式固着,使其穿过无尽纷乱,而不曾散落。它鲜活如昨,就像时光未被惊扰,岁月还能重来。它厚重悠远,仿佛藏着大海的涛浪,故土的风霜。”

    第八集:“自然生养万物却不据为己有,岁月却试图把生活左右。总有人毫不妥协,付出勇气和劳作,一边迎接风浪,一边拥抱凡常,只因为,人与命运唇齿相依,正如海洋之于大地,一再交手,又彼此造就。哪怕惊涛来得不容分说,哪怕沧桑不曾善罢甘休。”

     5 ) 记录生活,品味美食,感受情感的绚丽多彩之旅!

    《风味人间》系列作品已经成为了国内美食文化的代表,其中第3季大小海鲜更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热议。这一季的书本不仅仅是一本菜谱,更是一本记录生活,记录人情的美食纪实。 从风景到美食,从故事到人物,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美好的情感。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本绚丽多彩的图书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吧! 首先,风味人间带给我们的非常重要的联想就是海鲜。这一季的主题就是寻找蕞新鲜、美味的海鲜,而每一集都是一次寻找美味的冒险,带我们走遍了全国各地的海岸线,追寻那些不为人知的美味佳肴。 绚烂多彩的美食照片和壮丽海景交相辉映,带给我们一个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仿佛大海的怒吼和美食的香气已深深地印在心底。更令人感动的是,每一张图片背后都蕴藏着许多温馨感人的故事,这些真实的人物和情感,在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中融化,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其次,书本不只是一个菜谱,它更是一个记录了人与命运之间纠葛点滴的故事集。每一道妙手巧制的美食背后,都有着一个人的生活痕迹和情感倾向。 他们或是爱好古诗词的老六,或是辞去工作经 营父亲明太鱼晾晒场的母立平,还有女儿心中的捕鱼“奥特曼”许环明…… 这些摆脱平凡日子,坚持勇气和劳动的人,他们的经历,他们用心和汗水融汇为一道道美食,给我们带来了满满的感慨和暖意。 最后,这本书的制作非常用心,每一页都是一张显色度高的大图,用视觉效果打破了我的口腹之间的魔咒。更有进口特种纸材,精美脱俗的裸脊锁线装版式,180度平铺无障碍阅读,甚至连藏书票都是精心设计,非常珍贵。 这本图书让我更加认识到,美食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情感的表述。同时,也让我认为,中国的美食文化非常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品味,其中蕴涵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表达是很值得我们去发掘的。 本书带给我颇诸多感触。生活就是由一系列平凡的日子组成,然而那些专注用心的人们却能把它们变得美好而有滋有味。他们不愿被浮躁的社会所左右,而是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化作一份份精致的美食。正是这样的态度和努力,为生活平添了许多温度。或许,这也是本书所倡导的美食文化的精髓所在!

     6 ) 以海为家,有海就是家

    这季主要写以海为生的人民和那些在海洋生活的生物。每一帧镜头超级灵动,再普通的食物都能拍出它的美味,每看一道菜从屏幕中呼之欲出,好吸引我去吃啊。 还有里头文案写的更是让人垂涎欲滴,而且饱满。 半生光阴,倏忽已过,岁月总是让生活一边忘却,一边弥合。 两手相助,两心相安。 那些形形色色的海错,经年往返,有如春华秋实,夏雨冬雪,仿佛回应着大地的四季,人间的凉热。

     7 ) 柴米油盐、烹饪煮食才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呀

    超爱大海,几乎每年都会去一次海边,这两年甚至在考虑去海边城市定居。作为一个内陆人,每每见到大海都会被它的包容与辽阔所折服,而那些本就生在海边、长在海边的人们,对于眼前的海洋,肯定有着比我更深沉的爱。

    渔民阿明的女儿说她的爸爸是英雄:爸爸也有电视剧里英雄的披风,只不过爸爸的披风是用渔网做的。披着渔网走向大海的父亲,一家人的生计都在这一张网里了。阿明和村民一起捕鱼的那一段,拍得实在是太好了,镜头和配乐都很有电影感。巨大的猪肠网拉开,比船还大出几十倍,和浩瀚的海洋相比,人类实在是太过渺小。在风头浪尖上讨生活的人都是勇士,而大海也从来不吝啬于对勇士的馈赠。

    带着自己捕捞的鱼蟹回家,烧油下锅简单烹饪,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一顿热腾腾的海味家常菜,这真真是风味人间了。

    杨丽萍说过:“我来到世上就是为了看大树怎么生长,花儿怎么开放的。”我们从自然中来,也终将会回到自然中去,可是我们对自然却知之甚少。说来惭愧,作为在重庆生活过几年的人,吃火锅必下耗儿鱼,但第一次见到耗儿鱼的全貌却是在这个纪录片里,没想到耗儿鱼(剥皮鱼)长得这么呆萌。感谢纪录片,让我看到了一道被端上桌的海鲜最初是怎么来的,它们生于海洋,渔民冒着风险打捞,辗转卖于市场……看到这些会更加觉得,我们有什么资格不去珍惜粮食与食物?

    美味在江湖,而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海鲜的美食文化当然是从渔民中而来,所以这一季的《风味人间3·大海小鲜》在美味海鲜的基础上,多了对人文的关注。

    看到纪录片里拍了海南陵水的疍家人,激动不已。刚毕业当记者的时候,我也曾去陵水采访过疍家人。他们还有一个象征自由的名字叫作“海上吉卜赛人”。漂泊是疍家人的常态,很多渔民就在那一艘小小的渔船里度过了自己平凡又波澜壮阔的一生。连接起的成片鱼排便是家、是村庄、是疍家人永远的故乡……

    我采访的那对疍家夫妻和纪录片里的老何说过一样的话,就是他们在陆地上其实是睡不好的,因为早已经习惯和海洋共眠了,不晕船,倒是晕陆地。在新村渔港和渔民相处的那个下午,让我认识到了大海的另外一面,那是度假海滩给予不了的震撼。没有比基尼、沙滩椅,有的只是扑面而来的海鲜的气味,以及忙忙碌碌出海的各类船只。只可惜当时没有口福在新村渔港吃上那巨大的龙虾。

    都说生活总是充满风浪:而什么样的大风大浪是这些渔民们没有见过的呢?在礁石峭壁上徒手采集佛手螺的阿姨们,我看着都觉心惊胆战,她们却不慌不忙,因为这不过只是她们的日常罢了。独自撑着一叶小舟在海上孤军奋战的林本本的父亲,他说自己现在多干点,以后孩子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看见食材背后的人文故事,更觉如此来之不易的食材,当然值得被好好对待。欣慰的是,那些被风浪击打的脊背,以及被日照晒黑的皮肤,最终都能在灶台上升起的腾腾热气中,得到莫大的幸福与满足。柴米油盐、烹饪煮食,这些琐琐碎碎才是当下实实在在的生活呀!

    很喜欢纪录片里的一句话:“对于纷纷过客,海洋,以永恒的包容和静默,不咎既往,不问去向。”它包容了渔民,也养育了渔民的子孙。林本本说:“我的偶像是魏格纳,因为他发现了大陆的漂移。”也是魏格纳写作了《大陆和海洋的形成》。海洋不仅赐予了食物,还孕育了一个孩子的梦想。希望渔二代(也有可能是渔三代或四代)林本本有一天终能扬帆起航,去到海的另一边,实现他地理学家的梦。

    不说了,明天我也要去市场挑几斤鱼虾了。作为川渝地区的人,什么食材都习惯要伴着辣椒吃:香辣蟹、麻辣小龙虾,麻辣火锅鱼……看到纪录片里渔民们的各种地道的家常做法:蒸蟹肉饼,炮弹鱼炖五花肉……突然就想把麻辣重口味先放一放,照着纪录片解锁一下新煮法哈哈!

    毕竟,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生活嘛,图的不就是三餐四季美味有趣,人间值得未来可期……

     8 ) 讲风味还是讲人间?还是这个问题

    1.跟舌尖上的中国类似,聊到第三季就开始主要聊人。固然风味是人感受到的,透过人才能有风味。不巧,我偏爱的是看风味里透露出来的人。

    2.我以为的以海为主线人间,是从海出发。受困疫情,我们不能讲全球70%面积的海,可依旧可以讲近中国半个周长的海岸线。

    3.聚焦?祖国幅员辽阔,渤海湾、舟山、南海、北部湾,四大渔场作为主体,聚焦以比为生的人们怎么吃鱼、捕鱼,以鱼为生,以渔为业。

    4.海洋没有边界,鱼在其间本可自由流动,那么为什么会有现在的“海洋世界格局”?“堂兄弟”们在不同的海洋环境下出现了哪些不同?不同海面环境下捕鱼的方式区别?同一种鱼在不同人手里的烹饪方式区别?

    5.穿线?我挺期待以一条鱼的视角开始,比如一条带鱼怎么被捕捞,有鲜食有冷冻,然后从舟山出发运往北京。在冷库里,有个梭子蟹的邻居,镜头转向梭子蟹,他又是怎么来到这儿的。

    6.现在的风味人间,我看到的更多是人间。人间的辛苦之余,有船头一锅海鲜杂烩带来的一刻欢乐。而且如果没有镜头呢?这一刻欢乐也不过是日常一日三餐而已。

    7.风味和人间,谁也离不开谁,就像是食材和器具。光有风味没有人,那就无谈风味;途有食材没有器具,也无法入口。

    就像是舌尖三,开始讲器具,本无可厚非,但孰重孰轻,就在个人了。

     短评

    以为流口水就够了,怎么看到最后还流眼泪,这已经不是一个美食节目了,而是社会人文纪录片,一瞥海上之家的人生,感受到他们的辛苦,更多的是勤劳、质朴、达观,这个系列不要完结好吗,想一直追下去

    6分钟前
    • 张腾森
    • 力荐

    这一季海鲜真的好好看!!!烟火与生活!!!印象超深刻的:“魏格纳”!

    9分钟前
    • 走近蓝色海岸
    • 力荐

    第一个镜头就是大连…海的女儿大半夜的哭了。

    11分钟前
    • 荆棘
    • 力荐

    作为一个纯陆地和大山美食爱好者,小时候对江河湖海充满了向往,后来发现真是一方水土一方人,海鲜大部分接受不了。这季还是熟悉的味道,就是有一股怅然之感,人间很好,但不一定老婆孩子热炕头…

    14分钟前
    • 南極貓頭鷹
    • 推荐

    Panda的2021年度纪录剧集:1月→《小小世界 第一季》《完美星球》《地球的夜晚》《夜色中的地球 第一季》《走近皮克斯》… 2月→《年画·画年》… 3月→《王朝:狐獴特辑》… 4月→《小小世界 第二季》… 6月→《我不是笨小孩》《小小少年》《极:《悬崖之上》电影纪录片》《漫威影业:集结》《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 第二季 幕后花絮》《克拉克森的农场》… 7月→《人生第一次》《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企鹅小镇》… 9月→《中国医生战疫版》… 10月→《无穷之路》《鲸鱼的秘密》… 11月→《119请回答》《当我们身处彩虹中》《披头士乐队:回归》… 12月→《青春纪录片 搞笑一家人》《风味人间 第三季》。P.S.:一些五星纪录剧集→《企鹅群里有特务》《捕猎》《人世间 第一季》《生命》《冰冻星球》。

    15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我愿称为国内美食节目天花板。 如果我是个男的,我也去个热带地区的小渔村待着,整天光个大膀子晒得呼黑,上午就去海里捞捞捞,下午就躺着睡大觉,也没有高楼,日落就能看到夕阳,再养个土狗,热了就带它跳进海里。啃着大龙虾,喝着大扎啤 /看完发现文案也是一流啊,每集看到最后都有点想哭呢,还有百万转场,后面几期终于轮到我的家乡!哈哈哈祝大家新年快乐。

    16分钟前
    • 小A
    • 力荐

    风味人间剧组一定要给摄影组加鸡腿呀,大量入海捕捉海鲜的镜头都拍得很稳。在保证出色的文案和熟悉的旁白基础上,这一季的镜头语言也在进步提升,转场衔接得恰如其分,很能表达出人民对大海的敬畏和热爱,这一点很优秀!海鲜食物中有大千世界,而食物中亦有劳动人民火热的生活,烟火人间,风味永存,此乃片名想表达的“大海小鲜”。

    20分钟前
    • 浩子菌
    • 力荐

    舟山人,从小吃海鲜,我对海鲜一无所知

    23分钟前
    • 青石
    • 推荐

    既是一部讲述美食的片子更是一部讲述普遍人的片子,家人之间的羁绊都凝聚在小小的一张餐桌上面了,有人潜水为了看海有人潜水却是为了家人的一口美味和生活。

    26分钟前
    • 爱森纳赫小镇
    • 推荐

    看个纪录片给看流泪了…啊啊啊,太好吃了吧…

    30分钟前
    • 令希丰
    • 推荐

    祝林本本梦想成真

    31分钟前
    • Han
    • 力荐

    致整个风味系列,不要随便烧一个菜三分钟糊弄我,然后再拍菜农一家三口一个小时。谁家不是一家三口,谁家不会家常菜,喜欢拍全家福可以去海马体上班!不用捎带两个普菜!

    33分钟前
    • 教授
    • 还行

    大海与小鲜,the sea and food.

    34分钟前
    • k-pax
    • 推荐

    在小孩子说出“地理学家”的时候我哭了 小孩子还有梦想 真好

    39分钟前
    • 嘉遇纯之子
    • 推荐

    导演组真的有心了,这一季的主题是大海小鲜,听名字就知道和海鲜紧扣。第一集来到辽宁大连拍摄,海水湛蓝美丽的像仙境一样,随便截图都是一帧壁纸,精品中的精品,这才是美食纪录片嘛。

    43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推荐

    看这部海洋美食纪录片,顺带着地球脉动海洋篇一起看了。美食美景一把抓,馋你嘴不行,还得馋你眼。说到底主角还是人,没了人一切也就没了意义。

    48分钟前
    • 北纬三十四
    • 推荐

    海鲜最好吃的烹饪方式是清蒸。对不对?!

    52分钟前
    • 李湘
    • 力荐

    美味里传递的是生活,因为饱含生活的重量、因为来之不易,每一次团聚共享都格外值得珍惜、格外香,美食纪录片不仅可以馋哭人、还可以看哭人。彼此陌生的观众在大银幕前带入自己的生活为一部纪录片共情,或欢笑或感伤,体验太美妙。

    54分钟前
    • 着迹
    • 推荐

    不太爱吃海鲜,隔着屏幕都能闻到腥腥的气味。

    59分钟前
    • 4%
    • 推荐

    前两集有点乱,后边渐入佳境。

    1小时前
    • 核蛋Klakt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