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我的团长我的团

    我的团长我的团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大陆2009

    主演:段奕宏,张译,张国强,邢佳栋,李晨,曹海涛,刘威葳,高峰,罗京民,王往,王大治,范雷,王迅,王东栋,刘天佐,谢孟伟,左腾云,赵志君,王大奇,袁菲,江奇翰,李泓良,杜建桥,张衡平,宿宇杰,马云,何杰,白恩,柯志凌,曹操,吴有才,哈斯其其格,史航,邓宝,陈思诚,张衍,李京,杨在景,李博,刁海明,兰晓龙 

    导演:康洪雷 

    猜你喜欢

     剧照

    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照 NO.1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照 NO.2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照 NO.3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照 NO.4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照 NO.5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照 NO.6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照 NO.16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照 NO.17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照 NO.18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照 NO.19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1942年,中缅边境有座叫禅达的小镇。时不时受到炮火袭击的地方,聚集着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溃兵。他们是小太爷孟烦了(张译 饰)、军医郝兽医(罗京民 饰)、东北佬迷龙(张国强 饰)、阿译长官(王往 饰)、湖南人不辣(王大治 饰)等。他们只求有吃的死不了,如同活死尸。这时,师 长虞啸卿(邢佳栋 饰)出现了,他想利用这群散兵重组川军团,空降缅甸参加战争。但到达战场的小分队面对的却是已成定局的溃败。最后剩下的孟烦了一行人被逼退到四面楚歌的小屋里。外面是不断靠近的日本兵,危机的最高点,拯救他们的是自称团长的龙文章(段奕宏 饰)。  龙文章其人,由来不明,不按常理出牌,却奇迹地带领着孟烦了一行人渡过怒江,回到了禅达。等待他们的不是嘉奖,而是看守。而龙文章则被发现根本不是什么团长,而是摘了军衔自己挂帅的中尉。就在大家都猜测龙文章凶多吉少时,龙文章不仅没死还被虞啸卿任命为川军团团长,但等待他们的是更深的漩涡……

     长篇影评

     1 ) 我们为什么喜欢死啦死啦(花痴,剧透,慎入)

    从第一次看完《我的团长我的团》(以下简称团长)已经过了三个月。这三个月中,虽然不至于每时每刻,但却时时想起团长来。我想我必须要写点什么,这样就算是以后淡忘了,也能找到当初喜欢的证据。

    如果要对团长写一个简短的评语,那就是,迄今为止我看过的最好的电视剧。

    我不想把团长的电视剧和小说分开来讨论,因为在我看来,小说就是电视剧的剧本,它们是一个整体。记得249曾经在某个采访中说,我不在乎形式,我更在乎要表达的东西。我不想,也没那水平去纠结专业和技术上的问题,我更在乎通过故事传递出来的精神和态度。

    团长里面有很多人物都打动我,包括炮灰团的每一个炮灰。但最深入我心的,还是死啦死啦。我不会写评论,所以以下是对一个虚拟角色的花痴。

    我一度认为,死啦死啦是上天派来拯救这个世界的。证据如下:
    1.从头至尾,我们连他真正的名字都不知道;
    2.从头至尾,我们连他从哪里来都不知道;
    3.从头至尾,这家伙竟然没有做错过任何一件事,不仅没有做错,还全部都做对了。

    人说,别人给的命令终究可以被打破,自己给自己的使命却必须完成。
    他不在乎怎么做事,他只在乎做得对错。他说,对错很重要,做对很重要。一开始,他拯救一群绝望的炮灰于困境之中,而这样英勇的行为却是建立在一种欺骗之上——他冒名顶替了别人的职位,甚至盗用了别人的名字。
    他说,我只想让事情是它本来该有的那个样子。所以当他带领着众人跑到江边,行将逃出生天时,他却将渡江的绳索打断,因为他知道就算能逃回东岸,怒江的江防也将不复存在;当他九死一生的从南天门侦查回来,执意要告诉虞啸卿南天门的真相,不顾一切的毁掉虞师原有的希望。他只是觉得应该这么做,就算这样做的后果是背负一千座坟,就算这样做的后果是让虞师的精英们对他恨之入骨。
    他认为错的就是错的,就算是走得再远,发现错了也应该马上放弃。
    他认为做对很重要,至于怎么做倒是其次的问题。所以他一本正经,他奉承谄媚,他威逼利诱,他不择手段。他甚至疯狂到让敌人突破防线进入后方,只是为了让所有的人保持警醒——因为这是一场战争,无论是前线还是后方,都是处于战争状态。
    他只做他认为对的事,无论这件事会让他生还是死。他向人展示了“做对”的极致。

    让事情是它本来该有的样子,这是我们从开始到结束,最纯真的理想。

    人说,我们没办法决定我们可能遇到什么事,但我们可以决定遇到事情之后的态度。
    他是来招魂的,让这些灵魂失去重量的人重新找回生的希望。他命令炮灰们把身上裹的缅甸布都脱下,只留一条中国裤衩,却能够在死的时候跟同袍埋在一起。他让炮灰们知道活着,跟有尊严的活着有怎样的不同。
    他比别人想得更多,他比别人走得更远。所以在南天门上,知道后援无望,他仍然带领所有人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因为,就算是在最绝望的情况下,人也应该做他该做的事。
    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就算是被虞师凉在祭旗坡不闻不问,就算是缺装备少物资,就算是整个队伍落魄得所有人都认为无药可救。
    他说,我们不过是想挣扎出个人形。有灵魂才有人形,失了魂的人是行尸走肉。他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所有的人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姿态活着。
    在他看来,人的灵魂,应当超越战争,超越生死。

    人说,一个人越是洞察一切,他背负的东西就越比别人更多更沉重。
    他一直是所有人中最清醒的一个。虞啸卿看重死的价值,孟烦了看重生的意义,这两个人一直代表了死啦死啦灵魂中的两面。因此他看到成千上万的死人,包括被这场战争夺去了生命的普通人,和为了保卫国土而牺牲的军人,他为这些人哀悼;而他又看到许许多多如孟烦了一般卑微的活着的人,他们活着,却因为没有实现军人的价值而被唾弃,他们想活,却被当作战争的燃料,在生死边缘徘徊,他为这些人心痛。
    他有多清醒就有多悲伤。他一边把临时组成的队伍招呼上南天门以死相抗,一边又在东岸向死在南天门上的同袍下跪;他一边嘲笑烦啦想太多,一边又问烦啦“折纸船真的有用?”;他一边绞尽脑汁使出所有阴损让虞师在沙盘上全军尽墨,一边又在成功说服虞啸卿后也昏倒在地。

    人说,孤独是至高之人才拥有的权利。
    死啦死啦并不寂寞,因为他有狗肉,有三米以内的传令官,有炮灰团,有虞啸卿……
    但他孤独。炮灰们不懂他,因为他始终走在他们前面,他们只看得到他身上的亮光,却不知道在他的前面是一片黑暗;烦啦不懂他,因为烦啦没有置身其中,烦啦没有他肩负的责任与沉重;虞啸卿不懂他,因为他认为战死沙场是军人的至高荣誉,他看重死的价值,却不懂生之艰难。为事业而死值得扼腕,为事业而生更值得尊重。

    他说,一尘不染的事情是没有的,我们每天都在吸进灰尘,可这并不妨碍我们做得更好一些。看完之后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一句话,这也可以算作是团长整个剧要表达的精神和态度之一。虽然主题很沉重,也是悲剧,但团长从来都没有给我带来负面情绪,甚至团长一直都让我联想到勇气、希望和力量这些美好的词汇,因为有这样一个人,他告诉我们,无论是高尚还是卑微,无论是安逸还是绝境,人应该怎么活。

    如果我一生有幸,能够遇见他那样的人,我宁愿成为一粒炮灰;
    如果我两生有幸,能够追随他那样的人,我宁愿瘸掉我的左腿;
    如果我三生有幸,能够成为他那样的人,吾宁死乎。

     2 ) 因为你们,我愿意相信天堂(A篇)

    前言

    很久没有看书看哭过。
    记得当初进团团的贴吧,把精品贴找出来一个一个地看,生怕自己漏过了什么导致终生悔恨。到现在基本上把精品贴都看光,书看了两遍顺便做了点小笔记,反倒没了写点东西的激情。
    不是不想写,而是不敢写,因为光看剧就已经哭过的我,在看到那些结局的时候哭得一塌糊涂,特别是阿译死的那段,眼泪一直掉一直掉,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哭什么。
    这不是童话,不是许木木的那种伊甸园,遇到所有的人都是好人(成才也是好人OTZ),只需要不放弃不抛弃就万事OK。这里是战场,249这个妖孽一步一步地扼住我们的咽喉,问我们,你为何存在,你为何奋斗,你为何哭泣,你为何活着。
    很疼。说实在话,看到很多句子心有种被捅了的感觉。
    但龙文章,不对,死啦死啦说,不疼,就啥都没了。所以我宁可疼着。



    郝西川
        
    ——老头子五十六岁,或者说,才五十六岁,就被我们不客气地称为“老头子”和“老不死”。他是我们中唯一的医生,没人知道他算医官还是算医兵。做老百姓时匆匆赶往战场救助伤兵,然后被伤兵裹挟进溃军大潮,套件军装便成军医。他的医术很怪,三分之一中医加三分之一西医,加三分之一久病成医。他从没治好过任何人,所以我们叫他兽医。

    这就是郝老爷子的介绍。一出场就伴随着杀猪般嚎叫的郝兽医。面对着被伤痛折磨的娃们,他也许只能做到这样,这是他唯一能做的。
    我们总是不知道该如何去定义一个好人。在这个世界上作一个好人可能是最没有意义的事情。而在当时那个命若秋蝉的战争年代,去做一个好人更容易遭到天怨人怒。几乎所有的人都曾经在兽医那里得到过救治,但所有人几乎都不领他的情。因为在他的“医术”下死了太多的人。
    其实大家都没有错,那么多的悲伤,总要找个借口去埋怨,烦啦他们又何尝不知道那些死亡怪不得兽医,但他们还是掉转了枪口,用“兽医”这样一个称呼去呼喝一个医生。这何尝不是一个善良人(即使是一个不合格的医生)最大的悲哀——时刻被提醒着自己的无能为力。
    孟烦了得知要改编的消息去找兽医,他竖起一块死人的牌子,张保昌,赤峰的娃。在兽医的眼里,也许所有人都是娃,死于战乱、饥饿、绝望、贫穷和自己的无能。能多救一个就是一个,可他送走的人远远比救回来的人多。即使记住了他们的名字,临终时握住他们的手安慰,在他们死去的时候送上一口饭,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明明自己是个医生。
    他把孟烦了心里的花花肠子看了个一清二楚,用老年人特有的语气叹息着,说才二十四,就跟人比烂了。语气里都是无可奈何。他制止了别人用草根欺负豆饼,在战场上看到敌人中枪明知道那个人听不懂中国话还是叫他捂着伤口,等自己的医生来。他在战场上爬来爬去,能做什么就做什么,明知道那些大抵都是无用功,可还是义无反顾地去做了。临终的时候他握着孩子们的手,给他们上路的饭。为自己骗了康丫耿耿于怀。在审判龙妖孽的时候他说,我不知道他哪错了呀;在孟烦了跟他扯歪理的时候说,不对,不对。
    孟烦了给他写的“初从文,三年不中,后习武,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后从医,三年乃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成了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是伤心死的。”

    “我已经这样了,这辈子啥也没做成,你们还要这样吗?”
    我记得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眼泪刷的一下子就掉下来了。这是怎样一种无可奈何啊,用这样的语气说出来,痛彻心扉。
    他已经老去了,只不过因为放心不下这些孩子们才一路从陕西走到缅甸边境。
    那是怎样的一种人生,作为一个医生,无能为力地看着眼前的孩子们一个一个死掉;作为一个父亲,痛彻心扉地送走眼前一个又一个来自天南地北的娃。
    他知道什么是痛苦,什么叫牺牲,他也知道什么事对错,虽然他已经苍老。
    然后他死了。死在日本人的炮仗之下,引燃了整个炮灰团的战意。
    克虏伯用着平日里想象不到的数量的炮弹,把那门打消了善良、悲悯、无能、软弱、坚强、世故、天真的九二步炮轰击得灰飞烟灭。

    整部电视剧,最有仪式感的葬礼就是他们夺回兽医的遗体。
    他们用绳子吊起兽医,然后仰起头看着他。他成了一个十字,仿佛升入天堂的一个老天使。
    整个团,再也没有什么人,能让你像明灯一样得明白,死的时候有地方可以回,有个人像父亲一样地握住你的手,帮你挖坑,把你下葬,不用担心身后事。
    再也没有这样一个人。再也没有这样一个父亲。
    死啦死啦说,他是我最怕的一个人,因为我烂得没脸见他。
    于是整个炮灰团都疯了。

    如果说郝兽医也是一个符号的话,那么兽医代表了中国传统中“家”和“父亲”的概念。他是个老好人。用孟烦了的话说,就是他从不恶毒。而这样一个人是不应该这样死的。
    他就应该像任何一个老人一样呆在家里,有儿子媳妇孝顺,跟邻居家的老人唠唠嗑抽抽烟。
    他不应该在战场上看着孩子们流干最后一滴血,再收到一封儿子已死的通告信。

    他的死是他们欠的债。
    即使是以死来还,也不得不还。

    因为那个父亲说,不能和人比烂。
    因为那个父亲告诉我们,“我已经这样了,这辈子啥也没做成,你们别这样。”

    迷龙
        
    “幸福的人,坚强的人,自由的人,宽广的人,活着的活人,为了不看见你们,我宁可挖掉自己的眼睛。”
    这是孟烦了在离开那对“奸夫淫妇”之后的感想。说句没出息的话,我又被这句话搞得痛哭流涕了好一段。迷龙应该符合了上面所有的形容词。我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迷龙,带着生命的全部活力,用一把谁也不知道结果的骰子,把自己送上了远征军的战场。
    开始整编的时候他不同意。他叫他们过了他这一关再去削鬼子。十一年来的溃败让他再也不想相信他们还能举起枪,还能胜利。他囤积着最紧俏的军用物资,成了那里的土霸王。
    可这土霸王到底还是被“有鬼子可以杀”这样的句子搞得心神不宁,于是和一群人大开打戒。他在和自己较劲,能打赢几乎所有人,一波又一波上来的想去打仗的弟兄们,却打不消自己内心隐约的希望。十一年,整整十一年的流亡时光,他怎么可能不想起东北,不想起家乡。
    他也许不知道大义应该怎么说,但却无疑明白人应该怎么做。所以才用一把骰子搞定了人生。
    曾经看一个人的文,觉得心有戚戚焉,说,像死啦烦啦这些想太多的人就是249拿来虐的,而许木木迷龙这些不想太多的人,总会被给予良好的命运,不但在路边捡了一个漂亮老婆和一个可爱得不得了的儿子,还靠赌气得到一套大房子,顺便还弄到了很多银元。我笑得一塌糊涂。
    他不懂得什么叫壮怀激烈,也不懂得什么家国大义。他觉得虞啸卿实在是“装犊子”,却不可否认在看到那些武器和听到那些壮怀的话时,内心的动荡。
    他只是恼怒自己的家乡被鬼子所占领,顺便对自己的十一年流亡生涯怀有激烈的义愤。
    他的骰子扔出来,说自己输光了一切,只好出来打仗,哪怕跟自己的家乡是两个方向。我一直怀疑他的骰子是不是只是他用来搪塞自己想法的一个借口,不好意思直接说,于是用骰子完成自己瘪犊子的一厢情愿。
    他天天揍李乌拉,那是他身边唯一一个东北佬。他恨他,欺负他,却在他快要饿死的时候给他吃的,在他临死前细心得照顾他,像背着整个东北。
    就是背着整个东北,整个家乡,整个流亡的十一年。
    他有多想家乡,就有多想胜利。
    所以他才那么服死啦死啦,因为他能给他们胜利,许诺带他们回家。

    迷龙身上带着一种生命的野气。他放荡不羁,不服管教,却能在众人都无能为力的时间段里造出一具棺材,娶到一个老婆,顺便得到一个儿子。他从来不去想那些所谓瘪犊子的玩意,他想要什么就是想要,想做什么就要去做,带着喷薄的生命力,像朝阳一般光芒四射。他终日哼着那首实在算不得高雅的二人转,给雷宝儿用子弹壳做玩具,在家和国之间来回奔忙,从一边到另一边,哪面放下都是万死莫赎。
    他喜欢上官,就去做棺材;他想要房子,就去死缠烂打;他喜欢雷宝儿,就贱兮兮地去讨好。他知道自己的修为,用尽手段地给家人一个家;他也挥霍掉钱财和弟兄们一起吃芭蕉根,只为了帮他的团长换来一个团应有的装备和人力。
    “他有野猪的凶猛,豹子的敏捷,熊罴的豪雄和灵长的智慧……我多想这样使用我的生命。”孟烦了说。
    他也失望,但“他不再愤怒,不再向我们所有人挑衅,他有了答案”——打回去。即使是两个方向。他说要过日子就是几个字:我认,我敢,我想。我不讨价,我不还价。直线的思维,散发着生命的芬芳汁液,像那具为了未来而造的棺材。

    迷龙老婆说,其实迷龙不想打仗。我信。
    比起拿着马克沁,迷龙理所当然地适合唱着二人转胡闹,把自己的头揉进老婆胸前,把雷宝儿放在自己的肩头,锅里炖着猪肉白菜和粉条。家和国的概念,在他的眼里,就是被日军占领了十一年的东北和有着一张大床的禅达。反过来说也是一样。
    不是不渴望安逸,不是不想保住自己的小命和老婆孩子平淡度日——但,家国沦陷,国难当头,岂容坐视?这不是虞啸卿张立宪他们的豪言壮语,也许迷龙的心里没有一个少年中国。但他在缅甸的木头房子里喊出的震耳发溃的“东北以后要是姓日,你就给我开不开!”的句子,把他内心那点心思,出卖的一干二净——他心里一定有那样一个东北,可以听孩子喊爸爸搂着妻子唱着二人转,没有那帮瘪犊子小日本。

    最后迷龙死了。击毙一个长官的侄子,葬送了报销了那么多副射手的迷龙。
    死啦死啦亲自执行,仿佛一场闹剧一般结束了迷龙没完没了的“哎哎哎”。于是那些幽默和搞笑,那些浓烈和勇猛,就这么结束在一声枪响之下。
    他说骰子是单,但谁也不知道真假。

    我们只是知道,有一个叫迷龙的痞子,或者一个叫迷龙的汉子,再选择的话还会做相同的选择。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话——这条迷失在边境的秃尾巴龙——“不得过”。

    阿译

    长官林译,出生于上海,上过军官训练团,懂旗语,拥有一堆来源诡异且无用的勋章,钟爱《葬心》,自从父亲死于日本人的刀下,就下定决心要打回上海去。而其言谈举止,用迷龙的话说,就是“装犊子”。
    我一直觉得他和孟烦了就是一个人的两面。互相照。

    都是学生兵,都是理想主义者,不同的是,一个对着子虚乌有说有,一个不管有没有,统统说没有。孟烦了也算得上知识分子了,懂英文,懂机械,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经过了无数次的溃败和抛弃,他成功地认领了愤世嫉俗,永不言信。他不信胜利,也不信少年中国,唯一信地就是自己那条小命,虽然连死啦死啦都说,你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怕死。而林译,出身军官训练营,满脑子都是口号和救国的幻想。明明是收容所最大的军官,却有半分尊敬和服从给他。
    一出场时的阿译可真是不讨人喜欢,可就是这样娘娘腔而又装犊子的阿译,在木头板子上写了“猪肉白菜炖粉条”来庆祝自己的25岁生日,甚至当出了父亲送给自己的手表。后来这个猪肉白菜粉条成了他们出身收容站的标志,成了这些炮灰们的扯都扯不断的联系。
    阿译想相信自己说的话,可他自己都不断地被现实浇着冷水。同袍们的不信任,老兵油子们的不屑,精锐们的无视。和孟烦了两个人互相伤害,都能戳到彼此最疼的地方。
    因为太了解了,都是学生从军,都曾经唱过同样的战歌,背过同样的文字,于是在互相伤害地时候,清楚地知道哪里是对方的软肋。
    我一直在想,如果阿译经历和孟烦了一样的境遇,是不是他也会变成那么一副鬼样子。可是看到文章的最后(对,是文章的最后,而不是电视剧的最后),我终于知道,他不会。
    其实阿译看重的东西,孟烦了也看重。比如说他们在禅达的街头看到另一只小蚂蚁的时候,两个人用同一句骂人的话去掩盖自己内心的波涛汹涌。阿译跟孟烦了不一样,烦啦想得多,心眼跟蜂窝一样,于是在最后也就找得到现实和理想的交汇点(龙文章是内心强大,这个回来再说)。可是阿译,这个心细如丝的上海男人,他没有龙团那么强大的内心,也没有烦啦那么敏锐的心思,所以他最后只能殉给自己的理想。

    其实阿译很出彩的,无论是这个角色的形象还是演员的表演。一个曾经出过唱片的人能把歌唱成鸡皮疙瘩洒满地的难听,本身就是一种出色的演技。况且阿译这个角色是不断成长着的,越看越觉得这样的人真是“要得”。
    先是在行天渡那里,被要求证明身份,中国裤衩完全失效的时候,是阿译第一个唱起了证明身份的军歌——记得吧里的盛放(姐姐?)说过,既然你说中国裤衩不够证明我的身份,那么我就把中国心掏给你看。那是怎样的一首歌啊,听着他们震耳发溃地唱着,看着流泪的阿译、烦啦还有在歌声中愣住的对岸同袍,我的眼泪刷刷地跟着掉下来。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唱出的那首歌,究竟是阿译在暗地里纠结了多少次的结果呢?反复地唱着,反复地比对着理想和现实的差别,察觉出自己的无能为力。
    在孟烦了都说不清的审判里,阿译一个人梨花带雨,却把该说的都说清楚了。也许虞啸卿最瞧不起哭哭啼啼,可只有这个哭哭啼啼百无一用的少校说出了这些炮灰们真正想说的话。
    “他有罪。可是如果我有幸,犯下他的那些罪,我宁死乎。我宁死也不愿意做他们那样的人,完全就是一脑袋浆糊!如果我做不成他那样的人,吾宁死乎。”
    连孟烦了那样一张嘴都说不清的东西,被阿译几句话概括得淋漓尽致了。
    而之后再跟日军“联欢”的那场戏里,他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痛斥鬼子的“送别”,呼喝他们不要唱这支歌,因为这是我们的歌。他又一次展现了他无敌的记忆力——硬生生地把日语的读音记了下来,唱给日军——“基鸟库古斯诺漠独海!”
    ——我们绝不会投降。厌倦了开枪,但绝不会投降。
    而在最后,知道了虞啸卿放弃了他们之后,阿译仍然义无反顾地奔向树垒,照旧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却要跟弟兄们死在一起。是的,他明知道会死,明知道这就是一条不归路,可他还是上来了,忠实于自己的对错,死活不肯后退一步地坚持着自己的对错。他就是乱世里面的一棵花树。可以被迷龙轻易地从地上拔起,却扎了根就又能活。
    他在日记里写道,保佑他们,帮他们,他们每一个人都死得比你伟大。孟烦了都为之哭了。
    阿译的理想太简单。对的就是对的,理想的东西就要搬到现实中来。所以他毫不妥协,即使是没打过仗也要尽督战的本分,把所有人搞得不胜其烦。在审判里固执地说团长有罪,在烦啦面前边哭边说你真是我团之耻。他的对错观跟烦啦死啦不一样,后两个人都知道复杂,于是也就知道怎么面对复杂,而阿译本身是简单的人——父亲被日本人杀了就要为父亲报仇;战士作战就不应该往后退一步;长官下达的命令就应该服从;死了的人就应该被记住名字。
    可阿译是真的按照理想在做的。他是真真的在逆境中坚持了自己的人。即使这份坚持那么幼稚而让人心酸。我看书看了两遍,第一次就是看下来,第二次做了笔记。第二次看到阿译自杀的那段,我把书划拉到一边,然后痛哭失声。
    那是怎样的一种幻灭啊,准备了好几个月的食物,盼了那么多年的兄弟,都到手的时候却对不住自己的心了,在那首《葬心》中殉了自己幻灭的理想。他最终也没能做成团长那样的人,一枪毙命。
    “你冲上去了,你找到了希望;我又跑了,我没有希望。我总是做错,我不想再错了。”

    你没错,其实你没错——只不过你这株花树,生长在了只需要果子的世界——而已。

    虞啸卿
        

    虞啸卿。这样的一个人放在哪里,都是争议。跟死啦死啦完全不同的一种争议。
    很多人不喜欢虞啸卿,我也不喜欢,比起他那样的人,本来是草根的我们当然更喜欢妖孽一般的龙文章。对上面不阿谀奉承,对下面仿佛兄长,这样的人放到哪里都是理想主义者的标杆。
    可虞啸卿不是死啦死啦。就像阿译再怎么想成为死啦死啦那样的人,也完成不了心愿一样,虞啸卿同样成不了龙文章。他们只能像双曲线一样彼此接近,彼此羡慕,然后分道扬镳,拐向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因为从心的根系开始,他们就不一样。
    我觉得249这个妖孽是故意的,让死啦死啦捡来一个“龙文章”的名字,去跟某自以为是龙王的“小鱼”死磕。鱼跟龙的差别,寻死与觅活的差别。
    虞啸卿上来就是一个笔挺的符号。像任何一个桀骜的有志之士,他用让人热血沸腾的方式去招兵买马。他像暴发户一样展示着汤姆逊中正步枪和捷克式轻机枪,对他们说,你们只要信,就倒前线去,吃喝管够,而且最重要的是有鬼子可杀。
    是的,虞啸卿也不是那些苟活之辈。比起那些拿士兵生命当做筹码来交换个人利益的人来说,虞啸卿并不是那么差劲的一个上司。至少我们看到的张何李余,也有人上过战场,受过几乎丧命的重创,可是他们心里有神,完全可以不在乎现实的硝烟。可是孟烦了他们不一样。他们没有神,烦啦打了那么多仗,背后冒了那么多次凉气,而他的魂,不是虞啸卿这种壮怀激烈能招回来的。他早已不信。
    所以他听不懂龙文章在审判时所谓的心疼。
    他认为仗打成这样,千年未有之溃败,所有的军人都应该去死。所以他不在乎自己的命,也就觉得别人的命同样无关紧要。因为大家都应该去死。所以他的眼里没有求存只有成仁。他的眼里,半幅国土是中国军人之耻,而在龙文章眼里,焦土上面是一方水土一方人,比起觉得耻辱,死啦死啦更感觉心疼。
    虞啸卿其实并不信什么东西。他觉得自己在信岳飞,信军人就应该杀身成仁,但他错了。
    他认为只有精英的心里才有壮怀激烈,而皮袍小人就没有,他也错了。
    龙文章说他就愿意信这些似是而非的。他说的真对。

    我从来不觉得虞啸卿自杀是软弱的表现。说是沙盘推演,但事实上就是这些人即将面临的命运。他认为自己是军人中的精英,而精英连仗都打不赢,即使死也换不来胜利,那么活着也就没有意义。
    所以后来他甚至向龙文章下跪问计。对,他首先是一个军人,所以他要胜利。不问死活,只求胜利。

    所以后来他的“背叛”是必然的。因为这些炮灰们是军人,军人应该为了更大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军人的眼里只应该有为了胜利成仁,不应该苟活。慷慨陈词壮怀激烈都是为了胜利——他要的也不仅仅是眼前的胜利,还有更大的胜利。在他眼里,生命是可以和数字划等号的,所以几万万和几百的比例,让虞啸卿整个人都软弱了下来。除了把自己扔到对面的山头上,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所以唐基的那些似是而非的话,捅到了他的软肋。
    他也痛苦,他也彷徨,他的信没有根,所以被连根拔起的时候,只能任由别人摆布。
    这是虞啸卿的悲剧。他的天真和骄傲让他屈服了。他知道利益让国人一败再败,可他的生死观让他只能屈服于利益。用龙文章的话说,这娃,越来越像唐基了。

    利益是他眼前的胡萝卜,即使以后成了虞军长或虞将军,胡萝卜也是逃不开的噩梦。他们或许争取到了更大的利益,“却连里子带面子,连骨带肉地全败掉了”。
    我们讨厌虞啸卿,因为他辜负了炮灰们的信任,我们有多喜欢那些炮灰就有多讨厌他。
    可是在看到他在江边抹泪的时候我想哭。因为我想起了在现实中挣扎的我们。
    谴责多么容易啊,当我们面对同样的场景时,你的选择真的能符合忠孝信悌礼义廉耻吗?说的那么容易做起来那么难。利益的诱惑如此之大,我们的心又那么容易摇摆不定。也许我们那么喜欢龙文章,就是因为我们做不成龙文章——不怕死,不畏权贵,不计得失,好辩死理。在他眼里,信任就是信任,得失不是辜负的理由。他不信胡萝卜。

    死啦死啦临死前说,“死是可以的,可不要像你一样苍老。”虞啸卿不解。
    他当然不能理解,他太苍老了。像中华民族一样年轻而苍老。


    孟烦了

    其实我一开始想的是先写孟烦了。后来发觉自己实在没那么强的笔力,有千言万语不知从何下笔,于是就挪到了靠后的这里。前面把其他人谈的七七八八了,后边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烦啦也就不那么难写了。记得上次看一个采访,说演员张译读完了整个剧本之后哭了两个多小时,哭到缺氧,于是感叹这个角色果然还是没选错人,心思细腻到了心细如丝的境界,这个人物也就出来一半了。
    这个角色的搞的人们容易两极分化,一种极喜欢,一种极讨厌。
    我属于那种极心疼的OTZ。因为,大抵我们都是孟烦了。而且,我也极其喜欢火柴。

    249说,龙文章和孟烦了是人的两面。很多地方都是对照来写的,一路比对到最后。
    学生从军的孟烦了,可谓强悍知识分子一枚。上知天文下晓地理通晓战术顺便还会几句英语和几句日语,五岁时就可以摇头晃脑地背《少年中国说》,放到今天绝对一个天之骄子,估计在清华北大玩世不恭。用死啦死啦的理想来说,就是“你这样的读书人能把书派上用场,而不是在这里狠巴巴地学做一个兵痞”。生命的前二十年用来接收洋务派父亲的“教育”,后四年在战场上屡战屡败,孤星入命。
    我坚信在二十岁的孟烦了心里,是有一个少年中国的。
    当年的孟烦了,一定跟小书虫子一样,读着那些激昂的诗歌,“是何言!是何言!吾心中有一少年中国在!”而热血沸腾吧。国土沦丧,生灵涂炭,难道不是用得上读了那么多年书的时候吗?
    但上了战场才发现自己的身后事经常冒凉气的。因为冲锋的时候老兵蹲在后边乐。
    说的没错,聪明人明白得快,于是也就凉的快。
    那个时候的烦啦大概一瞬间就丧失了当年的热血,慢慢地开始往老兵油子方向看齐。那么多次败仗,那么多的死人,眼前燃烧着的正连长,旁边呐喊着的二等兵,渐渐的渐渐的开始笃定地认为所有人都欠了他们,命是最重要的,不管是精英还是普通的兵,能打那么多年仗还活下来的人,没有道理要为上峰的意愿去打仗。所以才会出现在收容所里,他跟兽医的那段对话。
    这里就要说一下烦啦的两个象征。一个是从头贯穿到尾的火柴,而另一个就是他的瘸腿。
    像郝兽医说的一样,烦啦并不是那么怕死,也并不是那么在乎他的瘸腿。他只是个被失望打击了太多次不想再希望下去的潮湿的火柴。他想划着永远划不着的火柴,他也想阻止自己的腿再烂下去,可他都无能为力。他是个聪明人,聪明人比不聪明的人更容易失望(其实士兵里的成才和木木也是一样),所以他干脆就成了个不信的妖孽,怀疑一切,似乎只有这样才对得住自己被颠覆了无数次的命运。
    可是他做不到。他是个在瓶子里对自己说话说了三千年的妖孽,出来之后觉得自己会笃定地憎恨人类,但事实上,他做不到。他表面上说自己是为了那条烂腿,实际上,他渴望出现那么一个人,带着他和弟兄们往前冲,谁都不怕死。
    他天天跟自己掐架。他觉得自己足够成熟和苍老,看得透生死,于是就开始反过来鄙视自己的过去。可那东西鄙视不得,“憋在人前调侃曾经的理想,你一直为它支付的是自己的生命”。一个终日玩火柴的人,说不想燃烧,绝对是谎话。

    小太爷的嘴很毒,都说他有整个团里最狠毒的嘴。在收容站里为了弄包粉条不惜自尊。可到了最后,他还是恨起了自己,从各种意义上。他有时嫌自己烂,有时候又觉得烂得不够彻底。这个纠结的知识分子。
    于是死啦死啦出现。烦啦的一张毒嘴终于有了匹配的对手,虽然他在面对死啦死啦的时候,就几乎没有过胜利。没错,烦啦很厉害,聪明人的眼光很毒,可说到底烦啦自己并不想相信自己说的话。比如说他说自己最看重腿,最害怕死,其实都不是真的。他的心里那小小的火苗始终希望熊熊燃烧,而不是只在这里冒着轻烟。而团座心里说是,嘴上也说是,所以他说不过。
    他跟阿译的区别就是,他嘴上鄙视的东西,小心翼翼地珍藏在心里。他嘴上鄙视着小书虫子,恨不得把他打扁;他嘴上对团长不依不饶,从来没说过几句好话;他从来不肯表达对小醉的爱意,即使小醉在他面前哭得淅沥哗啦;他也从来不肯在七连人前认领狗肉,即使不断地找罐头给他(狗肉是男的,请想想团长贱兮兮表情)。
    烦啦其实最看重这些东西,可他都不说。所有的心思都在给自己编套。他憎恨光明,因为热爱光明。

    看的我很心疼。

    小时候被打碎的八音盒,长大之后的种种,让这个知道疼,最怕疼的孟家小猪崽子害怕得不敢再希望。他嫌他的团座太危险,会把他们都带到死路上,却每次都帮着团长想办法出主意。“我们唱着破落与梦想,我有许多一败涂地的梦想,但我最在意的是这个。”他讨厌那个把自己砌进书墙的孟老,他也恨生活了二十年的北平,他纠结于收容站的赖活着,他也憎恨让他们变成炮灰的上峰。但他最恨的,是什么都不敢做,什么都不去做的自己。
    想得太多,纠结得迈不开步子。这就是孟烦了。
    这何尝不是我们自己。自以为聪明,看透一切,觉得自己就是实用主义的化身,但实际上,心里的那点火光根本就不肯熄灭,反复地冒着烟刺激着我们的泪腺。理想主义者想不通,无论怎么想也想不通,他们要求的世界太完美,但我们的世界根本不可能那么完美。他们希望失望失望希望。
    于是我们只能练就一张嘴皮子,似乎说得别人哑口无言我们就信了不该信也不愿意信地东西。谁没在年轻的时候自大而又自卑地说过,我不在乎,我看不上呢?自欺欺人会在心里开一个大洞,迟早有一天你发现自己掉在这个坑里,因为黑暗而不停哭泣。你那么渴望的火光和星辰,离你越来越远。年轻而又苍老的烦啦,年轻而又苍老的中国,年轻而又苍老的我们。
    他多想相信一个少年中国,他多想像迷龙那样使用自己的生命。他忏悔了无数次,找不到站起来继续走的理由。所幸他遇到了死啦死啦。一个只想着好好做事的领导者。在最后,死啦死啦不但划着了他那盒从来没能着的火柴,甚至还用那么一盒火柴完成了自杀这种高难度任务。
    对,那么多人都划过烦啦的火柴,却只有死啦每次都能划着,甚至能小小的惊天动地一番。
    他给烦啦看火光,看星辰,看胜利。于是烦啦也最终完成了自己的救赎。即使活下来的人更辛苦。

    “一群只知道哭泣和伤痛的人,如果有一个能坚持他的欢笑,那么所有没瞎的就都能看见星星,一千年的晚上,如果只有一个晚上出现星星,那么所有的人就都会相信天堂。”

    这是小说里的原话,我看哭了的一段。烦啦这棵火柴终于燃烧起来,因为有人坚持他的欢笑。
    相信了,再站起来走。既然有人坚持他的欢笑,那么我们不妨相信那个天堂。

    龙文章

    我是你死忠(咳咳!正题正题)!

    是的,我还是别隐藏对死啦死啦的喜爱之情比较好,整部戏的戏眼,整部戏的灵魂所在,没道理是个不让人喜欢的家伙。跟烦啦他们不同的,死啦死啦基本上就是理想主义者的标杆,康师傅说他的身上充满了小人物的猥琐,有民族大义的东西,也有市井小民的东西。的确,在死啦死啦身上,的确不容易看到军人的令行禁止和壮怀激烈,但这个家伙身上理想主义的光环几乎要刺死渴望火光的烦啦们。

    一出场就是一出戏的死啦死啦,自称龙文章,川军团团长,上下嘴唇一碰,虞团座就这么魂魄归天。丝毫不在意炮灰们打他的一枪,甚至还赞赏这种勇气,像蟑螂一样充满了生命力,上上下下的咋呼,逼烦啦他们脱掉缅甸布,说如果死在缅甸他们穿着这样的衣服会和日本人埋在一起,死了之后也回不了家。他在死人面前念完往生咒,转过头来对那些活人们说,我带你们回家。

    在当时那个人如草芥的时代,他的话像咒语一样诱惑着所有的人。烦啦上来就看出他危险,迷龙也说这人是要我们的命呢,于是一群人决定整死他,可是他仿佛山魈一样,边跑边喊着全民族的虚弱,他们看到李乌拉,看到自己欠下的债,看到自己的无能为力和应尽的义务,然后反过身去,咬死那群小日本。他们是一群如此渴望胜利的大老爷们,即使嘴上从来不讲,内心里的干柴还是一点就着。

    龙文章就像一盏灯,所有的蛾子都飞身纵火,义无反顾。他带给他们胜利和希望,尽管烦啦一直对这种东西持怀疑态度。但死啦死啦说的没错,活人就应该有动静,活人去打仗。他们又想要逃走的时候,他对着他们念“东南东北死了的弟兄,战死中原的弟兄……人间不葬天来葬。”念得所有人心意难平。
    是的,我们不愿意清醒,因为清醒很痛苦,我们看着半幅国土,我们看着漫山遍野的尸体,我们正视着全民族的虚弱和军人的无能,这些让我们痛彻心肺。就像烦啦跟死啦咆哮着抱怨的句子一样,最重要的是,你骗了我们有了不该有的希望,明知道不该有还在想,我们想胜利,都失败了我们还在想胜利,快要死了还在想回家!
    突然想到鲁迅大人的《彷徨》自序。叫醒这些人,到底是他们的幸运还是他们的悲哀?但死啦死啦是招魂的,他捶着自己的胸口说,看到你们我这里疼,不动脑子这里就不疼了,可不疼,啥都没了!说得歇斯底里的。没错,他也很高兴自己有了一支军队,小小的骄傲的语气和满意地笑容。可他也知道人应该怎么活,他要弟兄们像人一样活着,大家都不是“人肉”。
    所以他才敢于打断迷龙用生命换来的绳索,顺便在河岸边上用枪打出一个圈,一分钟之内扇了一千个耳光。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指着山上那些蝗虫般的皇军说,干他的!人想活着,像个人一样地活着,就只能向死而生。苟活并不是幸运,也掩盖不了自己内心的亏欠。
    打退敌人的16次进攻,在半个基数的炮火掩护下,一脚踹回了继续壮怀的孟烦了,集体上了竹筏,回到对岸。一千多人,散兵游勇的被拉拢起来,一夜在怒江沿岸消耗殆尽。死啦死啦上了岸,长跪不起。不止为弟兄的死亡,而是为了未兑现的承诺——他没能带他们回家。
    过了岸他们终于得到了百姓的拥戴。一把南式部放到虞啸卿手里,却还是被铐子带走了。战乱之秋假冒团长,带着一群炮灰在西岸消耗殆尽,即使是应做之事也搞得那么理不直气不壮。烦啦他们继续呆在收容所里,有吃有喝,却再次丢了魂。他们猜测着死啦死啦的命运,直到被一辆大车带到军事法庭。
    死啦死啦纷乱地说着自己的过去,没有根地四处漂泊,小小的年纪走遍大半个中国。他用一半认真一半心痛的语气诉说着惨痛的过去,用报菜名的声调把我们丢失和没了的地方报了个遍。虞啸卿在那里踱来踱去,炮灰们在一边战战兢兢,他梦游一般地念着“我去过的那些地方,我们没了的地方……都没了。我没涵养,没涵养,不用亲眼看见半个中国都没了才开始发急和心痛,不用等到中国人死光了才开始心痛和发急……仨俩字就是一方水土一方人,一场大败和天文数字的人命……”
    虞啸卿不解加愤怒地问他,为什么这样你还不觉得军人都该死?死啦死啦回答不知道。
    虞啸卿也问他恨不恨日本人,他也说不知道,他恨让我们成了这个样子的东西。
    是的,在死啦死啦眼里,他们不仅仅是军人,他们更是一个个的活人。他们应该有魂,也应该有魂魄地好好活着,没有人应该死。他们每个人都有家,有家乡,有等着他们回去的地方。他对虞啸卿说,“不是,是因为再打下去,那就是为死而死。我造过很多孽,但不该死。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不是乐事,不是爹妈教我的分内事。”在龙文章眼里,死活并不是成仁和偷生,像三联说的一样,他的悲悯超越了战争。
    他也意识到日本人之所以敢进犯,不仅仅是他们的问题,也是我们的问题。我们成了现在这个半死不活的样子,不仅仅是日本的入侵造成的,更有我们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衰老与麻木。虞啸卿眼里只有成仁和胜利,而死啦死啦的悲悯则告诉我们,人有其魂,魂兮归乡。他念叨的那些地名和那些小吃,那些属于我们的地方,那些我们本来应该的生活,不断地刺激着这些兵渣滓们。他是招魂者,他敬畏生与死,他不希望部下们死去,却也不希望他们没魂地活着。
    烦啦他们成了证人,来说团长的罪孽。烦啦说不明白,他希望有个人带着他们一起冲。兽医说他没错啊,我不知道他哪错了啊。迷龙刚上去就说虞师长欠被整死。蛇屁股他们也说不明白。而阿译说,他有罪,可是如果我三生有幸,也能犯下他犯的罪,毋宁死乎。这帮老兵油子,不想再信,不敢再信,却还是愿意跟着这样一个招魂人,向死而生。他们想打仗,他们想胜利,他们愿意因为一个人的笑而相信天堂。只因为他说,他想让事情是它本来应有的那个样子。
    然后他被委任成团长。一共就二十多个人。他想方设法用无数猥琐下流的方法弄来士兵和弹药,试图把他们磨练成一群足以上战场的士兵。对,龙文章死啦死啦他是个强者。用烦啦的话说,他用百劫不死百毒不侵的一条烂命在唱他的大戏。他不在乎什么壮怀激烈和书生意气,他办着实用主义的事,殉着理想主义的道。什么名声、仪表全都是应该扔到一边的东西,他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不畏弯路,也不怕黑暗,心里透亮得很。猥琐丢人出乖卖丑,他统统都不在乎,他心里有个事情应该有的样子,所以他都不怕。他让迷龙去黑市上卖东西换钱,自己到军需官家贿赂二姨太,下流地做着高尚的事。
    他在禅达遇见一只小书虫子(我想写写这个小书虫子……),舌战群儒的口才统统没了用,一个杀敌无数的军官被一直小书虫说的理屈词穷,继而挥出拳头。他在书虫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衰老和不信,他也喃喃地说他们真年轻,他们真TM的年轻。如果说阿译想做龙文章那样的人,那么这个死啦死啦最想做的就是小书虫子这种所谓“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人。这些人心里有信,用理所当然地语气说着理所当然的事,不抱怨不埋怨地去做一般人不去做的事情。跟他的价值观不谋而合。
    他追着一路扬尘的吉普车,试图唤回放弃了他们的美国人。他用那种怎么看怎么伤心的表情和语气对烦啦说,你能不能偶尔让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抗的?烦啦想活着,死啦死啦则想让他们有尊严地活着,尽管后者让人痛不欲生。他跪在老麦的面前,一句一句地对抗着老麦也对抗着柔软的内心。他想要别人活,但他也知道牺牲是必然的,“没人想做别人的筹码,可总得有人牺牲,我们不过是想挣扎出个人形。一尘不染的事情是没有的,我们都在吸进灰尘,可这不妨碍我们做的好一点啊。”
    “谁都是浑噩的,才玩命要答案,但答案不该是死,没什么答案值得人付出生命。”

    清醒到底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在那样一个时代,清醒的人大概只能被人说成疯狂(似乎现在也没好到哪去)。他走遍大半个中国,记得不到十分之一却已经念叨达半小时的我们丢失了的地方,他是那么希望自己和底下的士兵不再无能为力。其实麻木何等容易,闭上眼睛,就可以看不到举国沦丧,捂住耳朵,就可以不闻炮火之声。可是他非要逼他们睁开眼,松开手,亲眼看着对岸弟兄们尸骨难安,一记耳光扇得所有人眼冒金星。他也清醒地知道虞啸卿,于是上演了ERP,不,是沙盘模拟,打消了他最看重的胜利的希望。死守三十八天的时候他也没有怨恨虞师座,他知道那是没准的事,可是对错让他义无反顾。
    死啦死啦最看重的是对错和人。在他的心里,所有的人都应该像人一样活着。所以他招魂,招回炮灰们对死的敬重,招回他们对兄弟的珍视,召回他们对胜利的渴望,召回他们宁可埋葬的魂魄。他的职业就像一个象征,欠下的一千座坟的山头在敌人手里,这不是事情该有的样子。

    死啦死啦最终还是死了,方法依旧怪诞不经。
    用烦啦的话说,“他骁勇善战,不怕死,不畏权贵,不计得失,好辩个死理,分对错……这些分开还好,加在一起就成了个神经病。”
    但这个神经病骗了我们那么多眼泪,因为他说了那么多的真话。

    我们生活在如今的世界里。用狄更斯被人用烂了的话来说,我们生活在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没有激情和小宇宙让我们燃烧,我们更容易沉浸在醉生梦死里,以为朝九晚五得过且过就是理所当然。
    所以我很感谢有这样一部剧,让我还能想起一点活着的血性。
    是的,我想活,想要怒放的生命。于是那个妖孽又在一旁坏笑着——

    “你说过你不想死,那就使出吃奶的劲活着。”

    ——那就,用尽全力地活着。

     3 ) 真正的结局是在第33集

      一场真诚的梦:为何说《团长》真正结局发生在第33集   《团长》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一个梦,是主人公孟烦了的梦,或者说是编剧的梦,甚至是我们这些探寻历史的人的梦。      这并不是笔者本人最先提出的观点,但经过整理后,我发现了被隐藏的一些很深刻的东西。最初的简单想法我曾发表在百度贴吧中,不想却受到热烈反响。很多朋友不断补充,逐渐令更多隐藏的细节浮出水面      首先要明确——真正的结局发生在第33集!      有些人认为,“沙盘推演”这场戏情节拖沓,现实与想象不断穿插,是整个电视剧中最混乱的一段,完全应该删减。事实却恰恰相反,“沙盘推演”这样戏是全剧最核心的精华。没有“沙盘推演”,《团长》的一切都将没有存在的意义。      要看懂《团长》,必须正确全面地理解若干历史事实!      第一,作为南天门战役的原型——松山战役,发生的过程并不是剧情主线所描述的那样,反而和沙盘推演描述的几乎一模一样。      第二,团长龙文章的结局都是死,只不过在孟烦了梦境中,是实现“奇谋攻克南天门”的愿望后死掉的(小说情节)。但在隐藏的“史实”剧情中,真正攻克南天门(松山),应该是虞师被打光后,又几乎打光了两个师才实现的(真实松山战役的进程,剧中也有“虞师先攻,两师侧应”的情节),这才是遵循史实走向的故事进程。整个滇西会战期间,并没有发生过类似“奇谋攻克南天门”的事件,这段情节应该只存在于龙文章未遂的计划,以及孟烦了的想象中。      另外,在接触和整理一些远征军老兵的往事回忆时,都会发现这样的现象:现实与梦境,体验与想象,亲历与传闻时常混淆。老年孟烦了正是这些远征军老兵的真实写照。孟烦了的姓也是一个提示——“孟==梦”。      全剧结尾,老年虞啸卿在众人陪同下进行祭奠,并说出了一句解开谜局的话。      揭开这一切的关键“钥匙”出现在最后一集,老年虞啸卿在陪同的一群人前说了一句绝对真实的话:“我那个师啊,打的人一个都没有啦。”——全师打光的事只发生在“沙盘推演”里,这说明什么呢,说明第33集以后的剧情都是孟烦了的梦,而不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可见,这把“钥匙”是解开梦境的关键!      在第33集以后,还发生过一个充满玄机的剧情——郝兽医在心智迷糊中不停地找钥匙。找的什么钥匙?如果这段情节已经是梦境的话,这把钥匙仅仅是属于郝兽医的吗?孟烦了随后就说到:“钥匙在我这里!”这段剧情并非心血来潮的安排,可以认为是对第33集以后的一个重要提示,提示我们寻找破解梦境的“钥匙”。      这个故事隐藏了一个真正的“史实”剧情,即按照真实的松山战役改编的“史实版攻打南天门”,也就是沙盘推演描述的一切。在沙盘推演的“想象”中,阿译开枪自裁前曾说:“团长那天就被被师座砍了。”这揭示了第33集隐藏的重要剧情。在整篇故事里,龙文章是扭转历史的象征,而虞啸卿亲手砍去了扭转历史的希望。最终,川军团和虞师在虞啸卿面前,遵循“史实”全军打光,只有受伤的孟烦了和虞啸卿幸免。      第33集的沙盘推演结束后虞啸卿、龙文章同时昏倒作为中断,直到第43集结尾才最终回到“史实”剧情,孟烦了在纪念碑前看到了虞啸卿。中间所发生的一切全部都是孟烦了自己的梦。      或者说,整个故事都是孟烦了或者编剧本人的一场梦。      这部电视剧的镜头里,不断出现未来与过去、现实与虚幻的交插——是庄周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庄周?“沙盘推演”作为“梦中梦”才是真实历史的写照。      这个故事的核心思想就是龙文章的一句话:“我想让所有事情都变成它原本的样子。”原本的样子是什么?并不一定是真实的样子,也许是编剧本人,或者是远征军老兵,或者是每个抗战的将士,也是我们当代人心中所怀的希望和梦想!      孟烦了曾经说过:“我们现在,明知道不该有还在想,我们想胜利!明知道死还在想胜利!明知道输还在想胜利!”      编剧只是通过孟烦了,这位已分不清梦境与真实的远征军老兵的回忆,按照我们所希望的那个“原本的样子”,重新描述那一段悲壮的、可歌可泣的历史。尽管情节是虚构的,甚至是和史实相反的,但却真诚地反映了一切,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套用“真实”。      我相信,99%的人不会真正看懂《团长》隐藏的寓意。但把“全部看懂剧情”作为衡量作品好坏的标志,是没有必要的。这个作品的目的,不是让我们去看穿作者充满悬疑的剧情,也不是让我们去品评武器装备的细节,更不是让我们去谈论角色的英俊或是肮脏,而是提醒我们去记住抗战中曾发生过的那些事,记住为胜利付出牺牲的人们!      这是他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这故事当中,有你,有我,还有他,让我们记住吧!记一辈子!(凤凰网军事频道专稿 )   

     4 ) 《我的团长我的团》:十年后,是时候讲讲当年那些故事了

    走啊,我带你们回家。

    2008年,45岁的崔永元离开了央视的新闻岗位。走之前,他给要好的同事柴静打了一个电话,说:

    “这时代太二,我不跟了。”

    这话颇有点愤世嫉俗的味道,但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它很精准。崔永元想去做的,是抗战老兵的口述历史。这事儿他之前就有做,而现在,他想专门去做。

    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他和团队花掉了“厚着脸皮”筹来的1.2个亿,最穷的时候差点要把车卖掉,同时跑遍了全国各地,采访了3500个人,收集了超过200万分钟的记录影像、300万张老照片。

    最后,他做成了一部叫做《我的抗战》的32集纪录片。

    在看片会上,崔永元对这部片子的形容是“抢救性的”:

    2006年采访滇缅抗战老兵,2007年回访就有一半不在了;

    800壮士,实际是400人,采访到了三人,播出时只剩一人健在。

    那段历史正在流失,被加速遗忘。

    现场有不少人对此感慨颇深,其中有一位名叫康洪雷的导演。

    他在2007年,曾与搭档兰晓龙开着车,沿着昆明一路走,崔永元做的事情,他们也在做。他们一点一点了解到那些早已被人遗忘、陌生而又壮丽的往事,而因为某些原因,这些事情连抗战老兵们自己都不愿提起。

    在一次采访结束后,情绪积累到临界点的两人回到酒店,相对嚎啕。后来,他们就做了《我的团长我的团》。

    康洪雷形容,这是一部“在快50岁的时候,做了之后,让我觉得心安”的片子。

    也是一部命途多舛、历经十年风雨依然可以称为神作的片子。

    1

    2006年,随着《士兵突击》火遍全国,成为当年的现象级电视剧,导演康洪雷、编剧兰晓龙,以及段奕宏、张译、张国强、李晨等一众演员的名气都达到了巅峰。幸福来得突然,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

    张译后来在书里这样写道:

    这部戏改写了我的一生,有陌生人开始认出我,生活压力变小了,精神压力变大了。观众把我当成史今,但我知道,我不是史今,我不可能拥有他的那些品质。

    段奕宏则始终心有遗憾,他那时两次拒绝出演袁朗,一门心思想演的,正是史班长这个角色。

    这些小思绪,对于康洪雷和兰晓龙来说都不是事儿,让他们挠头的,是红了之后,下一步戏要拍点啥?

    虽然题材还没确定,但已经确定的是还用《士兵突击》原班人马,之前大家在云南苦哈哈拍戏的那几个月,已经磨练出了感情。

    到了2007年2月,兰晓龙给了康洪雷一个剧本,两人碰面聊了20分钟,当即决定:

    放弃原定的隋唐演义计划,改做远征军题材。

    接下来,兰晓龙开始肝剧本。

    肝的间隙,有一天他找段奕宏出来吃烧烤。两瓶啤酒下肚,兰编问老段:我剧本里有两个角色,一个是男一号,另一个是37种性格杂糅在一起的“妖孽”,你想演谁?

    段奕宏毫不犹豫:我选第二个!

    然后他就成了《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第一个定下来的演员。他出演的角色叫龙文章,外号死啦死啦,是炮灰团的团长。

    很多人看了《团长》之后说,这是一个非段奕宏不可的角色,也是他后来再也没能超越的角色。

    与之相比,收到男一号角色的张译就没那么开心。

    他对孟烦了这个嘴损招人烦的小太爷形象并不来电,虽然早早就拿到了大纲,但直拖到最后才把剧本看完。

    看完之后就“真香”了:整个剧本里,他最喜欢的就是孟烦了,越看到后面,越喜欢!

    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扮演“克虏伯”的刘天佐,他也觉得自己的角色,到了剧的后半部分,才变得更加丰满。

    当时没有人知道,由于各种原因,《团长》只拍到树堡坚守的38天,后面的部分已成绝唱,无缘屏幕。

    2

    经过紧张的前期准备,2008年2月,《我的团长我的团》在云南腾冲正式开机了。

    2008年,中国人注定记忆深刻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几件大事:北京奥运会、神七飞天、汶川地震、金融危机……

    而开拍没多久的《团长》剧组,也发生了两件震动圈里圈外的大事。

    4月8日,按照计划,要拍摄龙文章带头追歼怒江边日军斥侯的剧情。烟火师正给康洪雷演示改装后的烟饼,这时爆炸突然发生了。

    康洪雷离烟火师不足3米,几乎是亲眼看着弹片穿进了战友的胸膛。

    这次事故导致1人去世,2人受伤,距离逝者最近的康洪雷看似毫发无损,却在瞬间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戏还在拍着,但气氛已经变得沉重起来。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12天后,又一次事故发生了,用木头搭成的横梁布景突然倒塌,瓦片落下来砸到了经过的群众演员,48人因此受伤住院,县医院一时人满为患。

    听闻又出事了,剧组所有的演职人员都放下了手头的工作,凌晨一点多,走路到医院去献血。

    走在路上,每个人都不说话,接下来的几天,空气也都是凝固的。

    剧组已经进入了完全停机状态。

    这时候,《团长》只拍了不到1/3,一连串的事故意味着着巨额的赔偿、惶惑不安和流言四起。按照常理,剧组也该准备解散了。

    △ 开拍不久,主创们在迷龙家院子的合影

    身为导演的康洪雷发现自己再也睡不着了。连着8天,他完全无法合眼,一闭上眼睛,眼前就出现一根钢丝,走到头就会掉下去。

    那时候他还不知道这是重度抑郁的表现,只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大家也都很识趣地不去打扰他。

    可是,总得做点什么吧。

    于是,王大治和张国强开车去了很远的山上,通过写纸条的方式给大家祈福;

    段奕宏对腾冲很熟,他找了当地一个古老寺庙的主持,请了十几本《金刚经》,回来后,爱好佛学的邢佳栋就带着大家念,祈求剧组能够平平安安;

    李晨和刘天佐去了国殇陵园,拿了很多白酒祭奠。

    毕竟是在《士兵突击》同甘共苦过的兄弟,那时候,大概每个人都在心头默念过“不抛弃、不放弃”的六字真言吧。

    到了第8天上,张国强去敲开了康洪雷的房门:“康导,咱还拍吗?”

    康洪雷打开了房门:“拍!凭什么不拍?必须要拍!”

    后来在安全故事分析大会上,每个人都畅所欲言,最后大家对康导说:“我们是你带出来的兵,要跟你一起把这场仗打完。”

    康洪雷站了起来,对着在场所有人,深深鞠躬。

    《我的团长我的团》播出后,每集片头都会出现一张压着一束白花的信纸,上面写着:

    我们永远怀念为本剧献出生命和鲜血的战友们

    3

    在一次访谈里,兰晓龙谈到康洪雷时说道:

    老康还年轻,是个四十多的小屁孩儿,说他执着太客气了,他是驴心驴肺,死犟性。

    对此,与康洪雷朝夕相处的演职员们更加深有感触。

    比如服装组就是经常被康导逼疯的一群:“我们跟姜文拍《鬼子来了》时都没像你这么要求的!你这哪儿是电视剧,就是电影嘛!”

    按照剧情,《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主角们是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溃兵,被日本追着打了大半个中国,所以每个人身上的服装鞋帽都多少“有伤风化”。对此,康洪雷提出具体的要求是:

    我要一年不洗澡,汗上加汗,又脏又颓的效果。

    那么,崭新的衣服、鞋子、头盔,如何才能做出这样逼真的“旧”呢?

    首先要在滚砂机里面滚,再拿着细砂纸一点点打磨,中间盐、碱、痱子粉、宝宝油、颜料、药水齐齐上阵。

    其中宝宝油用来做油腻脏污的效果,并不是想在哪里涂就在哪里涂,膝盖、胳膊肘等部位是重点,为了让演员们穿着这样的衣服不过敏,内里还必须是洁净的。

    到《团长》完成时,光是打磨机就报废了6台,全是做旧时用坏的。

    道具也不遑多让,拍摄时近景用的枪都是抗日战争结束后散落在各大电影厂的枪支,这些枪的年龄都是爷爷辈往上的。

    有时候某种枪支实在找不到,就去找来图纸,一比一定制,总之要求就俩字:真实。

    演员就更不用说了,是康洪雷重点“折磨”的对象。

    在团长里扮演 “蛇屁股”的范雷有一口洁白的烤瓷牙,康洪雷见了后,说“60年前谁刷牙啊”,一声令下,要求把范雷的牙整到最脏。然后化妆师就给他用牙蜡做牙垢,货真价实地化妆到牙齿。

    那么,吃饭时脱落了怎么办?答案是修妆,把吃掉的再给补上。戏拍了5个月,范雷就吃了5个月的牙蜡。

    还有晒黑,每个人都要晒。好在地处云贵高原,紫外线强烈,任务顺利完成。后期几乎每个人都晒到黝黑锃亮,扮演豆饼的谢孟伟拍完剧后回校,同学都以为他挖煤去了。

    以上只是热身,拍戏的时候要求更严格。

    《团长》里有一场虞啸卿审问龙文章的重头戏,大段的台词对白,不仅考验段奕宏、邢佳栋的演技,也同样考验陪着站在一边、一句台词都没有的炮灰们的演技。

    康洪雷又一次下令:这个镜头给你们,你们要给我做出表情来,不一样的表情。

    这个镜头拍了七八次,每次都要做出不同的表情,后来王大治说:我们这一堆人是专门演反应的,以后就喊我们“反应堆”好了。

    这场戏拍了两天,把炮灰们一辈子的反应全都演完了。

    与之相比,扮演阿译长官的王往要幸福得多,他与角色气质相契,演技也扎实,基本上他的戏都是一条过,以致于获得了绰号:王一条。

    4

    主创们对《团长》全情投入,到了拍戏后期,每个人都有点疯魔了,尤以张译为甚。

    按照剧情设定,孟烦了一出场时腿就是瘸的,张译想尽办法,终于在不靠道具辅助的情况下,成功地“瘸”了。

    随着剧情的深入,他已经达到了收放自如的状态:

    只要一进片场就变成了瘸子,导演一喊“停”,就又恢复了正常人。

    后来《团长》拍完之后,到了别的剧组,张译仍然无法改变这个习惯。只要导演一喊“开始”,张译就下意识进入瘸的状态,以至于新片导演疑惑地问:张译,你怎么瘸了?

    扮演师座虞啸卿的邢佳栋则是另外一种疯。

    有一次剧组收工,刚从外面进楼,就看到邢佳栋左手拿着佛珠,四平八稳地朝众人走来,走到离最近的刘天佐还有5厘米的地方站住了:“我也爱你们!”

    然后又迤迤然回了房间,只留下还没卸妆脸上全是黑灰的一群人面面相觑。

    扮演郝兽医的老爷子罗京民倒还好,他只是爱喝个酒,喝起来谁都劝不住那种。

    拍《团长》的时候,他跟在《士兵》里演成才爹的赵志君一起住。每天拍完戏,罗老爷子就拉上赵老爷子,两个人喝喝酒、聊聊天,罗老爷子觉得这样的生活挺美。

    三个月之后,赵老爷子终于受不鸟了,坚决要求换房间,罗老爷子一脸委屈:“其实喝酒是养一养啊,喝完很快就能睡着了,要不然一天拍下来,体力脑力都跟不上了。”

    2008年8月3日,《团长》杀青了。当康洪雷宣布“我们《我的团长我的团》拍摄正式封镜”时,每个人心里都是一松。熬了172天,苦日子终于到头了。

    那天大家都喝了很多酒,康洪雷握着罗京民的手说:“老爷子,这个戏不错,完了咱们下部再合作。”

    罗老爷子干脆利落地拒绝了:“雷子,三年之内你的戏我不拍了,太累了,累死我了。”

    离别在即,更多的人感受到的是难受和失落。

    李晨没跟任何人道别就离开了,他担心分别的时候自己会控制不住情绪;

    康丫的扮演者高峰给剧组的每个人都发了一条信息,张国强回复“没事别发这种信息,我心情刚好一点,你又来招我”;

    王大治则鼓起勇气,敲开了康洪雷的门:

    “康导,谢谢。”

    “谢什么呢?”

    “我没给你丢人吧?”

    “没丢人!”

    “行,那我走了啊。”

    一切暂告一段落,结束总是这样简单,甚至有点仓促。

    5

    由于《士兵突击》的连锁作用,《我的团长我的团》还没开拍就备受瞩目,加上拍摄时的命途多舛、还有对于盈利的预期,很多电视台都希望可以独家首播这部剧。

    经过角逐,最后江苏、云南、东方、北京四家卫视,以每集100万的代价,获得了首轮播放权。

    然而,等到2009年3月5日开播时,所有人都傻眼了:

    这是怎样的一场混战!

    打响第一枪的是江苏卫视。为了甩开同行,它将本该在晚间黄金档播出的剧,提前到了5日零点播放,创造了电视剧“零点首播”的新历史;

    东方卫视紧随其后,将原本三集的内容,剪成了两集播放,实现了进度的反超;

    云南卫视不甘示弱,一边仿效同行进行“零点首播”,一边每天24小时滚动播放《团长》已播出的部分,一天播出的集数高达16集;

    而原定于3月9日播放的北京卫视,播放进度自此被三家同行远远甩开, “用首轮的钱,买了二轮的权”。

    收视大混战的同时,伴随的是观众的失望和不满。

    大家原本希望看到的,是另一个“许三多”式的励志故事,可是,《团长》里面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啊?!

    灰扑扑的画面,一群为了活下来不择手段的溃兵,大段大段像舞台剧一样、让人听得云里雾里的台词……加上电视台为了收视率的混乱剪辑,一时间,对于《团长》,恶评如潮,很多专家纷纷向《团长》开炮,说它“画面阴暗,精神沉闷,节奏缓慢,细节失真,有悖历史 ”。

    就像炮灰团里的主角们一样,《我的团长我的团》经过首播大战的蹂躏,又因生不逢时的主题,在热度蹿升至顶点后,迅速跌落,后来再也没有在主流电视台重播过。

    6

    幸运的是,《团长》并没有因此被遗忘。

    虽然由于各种原因不再重播,但B站上有数十万人都在看它,很多弹幕都说“即使看了五六遍,依然隔一段时间就想再刷一遍”,“看完团长之后,再也看不上别的战争戏了”。即便经历了十年风雨,它依然是战争剧里无可超越的一座高峰。

    △ 上为豆瓣数据,下为b站数据

    在军事迷眼里,它是最真实的抗战片。剧里的战争场面和服装枪械足以当得起考究二字,借用一句军迷的话说“看了这么多抗日的片子,《团长》是唯一一个打捷克式知道换枪管子、配副射手的”;

    在历史迷眼里,它有着无可辩驳的历史价值。整个故事线与松山战役高度吻合,从仓促进军到一触即溃、撤退、炸桥、对峙、反攻,让很多人第一次了解到,很多年前,中国军人打过这样壮烈的战,无分党派,不分军种。国殇陵园里的军魂,不应该被遗忘;

    在注重剧情和演技的人眼里,它是一个近乎奇迹的存在。它抛开了那些常见的戏剧套路,而用“情绪”来贯穿全剧。看《团长》的时候,你永远猜不到主角们接下来要做什么,但看过之后,又会觉得“原来如此,只能如此”。

    至于里面每个演员的演技,依旧借用一句话吧:只要台词超过十句的演员,都配得上“影帝”这个称号。

    在更多的人眼里,《团长》是一部“把魂儿都叫醒了”的好剧,它真实到让人绝望,但又充满希望。看剧时,你会时不时笑出声来,但更多时候,眼泪会潸然而下。

    它的表象是一场战争,实际上内核已经深刻到了晦涩的地步,孟烦了的人生困境,也一样会困住我们;虞啸卿的理想与现实,一样会让我们感到为难。

    而死啦死啦呢,他想让“事情是它该有的那个样子”,什么才该是事情的本原?

    草是绿的,水是清的,做儿女的要尽个孝道。你想娶回家过日子的女人不该是个土娼,为国战死的人要放在祠堂里被人敬仰,我这做长官的跟你说正经话时也不该这么理不直气不壮。人都像人,你这样的读书人能把读的书派上用场,不是在这里狠巴巴地学作一个兵痞。我效忠的总是给我一个想头。人都很善,有力量的人被弱小的人改变,不是被比他更有力量还欺凌弱小的人改变。

    做到这些很简单,做到这些又很难。

    不止是在六十年前,在当下,依然如此。

    余 声

    很多人形容,看完《团长》,就像被勾走了魂魄,从此心里有了心结。对于这部剧的主创们来说,亦是如此。

    到了每年开播的纪念日,演员们总会发一条微博,一年又一年,已经成了一种仪式。

    2019年3月6日,《团长》开播十周年整。照例是满满的祝福,满满的感慨:

    这是用行动实践“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炮灰团团长龙文章:

    这是会唱东北二人转、永远生气勃勃的大哥迷龙:

    这是迷龙的副射手、憨厚的豆饼:

    这是菜刀不离身,做得一手好菜的广东兵蛇屁股:

    这是爱跟人要东西,赴缅甸作战却再也没能回到东岸的康丫:

    这是看似呆滞、实则重情重义的炮手、“五花肉”克虏伯:

    这是想做岳飞,最终却成了唐基的师座虞啸卿:

    这是剧中2位女主之一、有着强大内心的上官戒慈:

    这是制片人吴毅,当年事故时,幸有他在后方奔走与筹谋,《团长》才能继续拍摄:

    还有要麻、泥蛋、满汉、董刀、何书光、余治、世航大师、小书虫……这个长长的名单里没有张译,但有人发现,张译的知乎说明里,居住地写着“禅达”,那是《团长》故事开始的地方。

    这些年,很多主创都回过腾冲,去祭扫国殇陵园。就在今年5月,张国强带了48瓶酒,去祭拜当年的远征军英灵:

    何书光的扮演者王大奇是在端午节当天去祭拜的:

    《团长》没有拍摄的部分,始终是很多人心里的遗憾。

    去年8月,在一场朗读会上,张国强现场为大家朗读了一段“迷龙之死”。

    朗读之前,张国强坦言,这部没能拍完的戏,是他的一个心结,平时不敢轻易触碰。之所以要读这一段,是想对自己有个交代。

    读完之后,张国强说:“迷龙终于回家了,但愿他的家还在。”

    接着他补充了一句:“我相信,他的家一定在。”

    说完,他重重地点了点头——

    谢谢你,带迷龙回家。

    经典台词

    1、走啊,我带你们回家。

    2、你有逆流而上的勇气,也有漏船载酒的运气。做人做到如此晦气。何不赚个爽快?

    3、我姓虞!名啸卿!我的上峰告诉我,如果去缅甸打仗,给我一个装备齐全的加强团!我说心领啦——为什么?因为我要的是我的团!我的袍泽弟兄们!我要你们提到虞啸卿三个字,心里想到的是我的团长!我提到我的袍泽弟兄们,心里想的是我的团!

    3、英国鬼说他们死于狭隘和傲慢,中国鬼说他们死于听天由命和漫不经心。所有的鬼都说他们是笨死的。决定结局的不是勇气和逻辑,而是怯懦、茫然和犹豫不决。

    4、他跪了很久,奇迹般地没被打中,也许是久到让日军也想了起来——他们似乎也是尊重死者的,久到让我们也呆呆仰望着南天门。

    5、不用死一百,只要死了你!你骗得那帮傻子有了奢望,明知不该有还天天去想!他们现在想胜仗,明知会输,明知会死,还想胜仗!我头一眼就看出你来了,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你妄想,拖得我们也玩完!我管你想什么呢,可你拿我们当劈柴烧!你看我们长得像劈柴吗?我们都跟你一样两只眼睛一张嘴巴!

    6、“我去过那些地方,我们没了的地方。北平的爆肚涮肉皇城根,南京的千丝烧麦,还有销金的秦淮风月,上海看得我直瞪眼的花花世界,天津麻花狗不理,广州艇仔粥和肠粉,旅顺口的咸鱼饼子和炮台,东北地三鲜、狗肉汤、酸菜白肉炖粉条,苦哈哈找活路的老林子,火宫殿的鸭血汤,还有臭豆腐和已经打成粉的长沙城。

    都没了。我没有涵养,没涵养,不用亲眼看见半个中国都没了才开始发急和心痛,不用等到中国人死光了才开始心痛和发急。好大的河山,好些地方我也没去过,铁骊、扶余、呼伦池、海拉尔河、贝尔池,长白山、大兴安、小兴安、营口、安东、老哈河、承德、郭家屯、万全、滦河、白河、桑乾河、北平、天津、济苑、绥归、历城、道口、开封、阳曲、开封、郾城……

    我是个瞎着急的人,我瞎着急。仨俩字就是一方水土一方人、一场大败和天文数字的人命,南阳、襄阳、赊旗店、长台关、正阳关、颍水、汝水、巢湖、洪泽湖、镇江、南京、怀宁……”

    他说的很纷乱,就像他走过的路一样纷乱。

    这些丢失了和惨败过的地方,仨俩字一个的地名,他数了足足三十分钟。

    虞啸卿说得对,现时中国的军人大概都应该去死。我们没死,只因为上下一心地失忆和遗忘。而且我们确信数落这些的人已经疯了,没人能记下来这些惨痛还保持正常。

    7、不拉屎会憋死我们,不吃饭活七八天,不喝水活五六天,不睡觉活四五天,琐事养我们也要我们的命。家国沦丧,我们倒已经活了六七年,不懂——我想让事情是它本来该有的那个样子。

    8、“本来该有的样子?你记得本来该有的是什么样子?”

    “草是绿的,水是清的,做儿女的要尽个孝道,你想娶回家过日子的女人不该是个土娼,为国战死的人要放在祠堂里被人敬仰,我这做长官的跟你说正经话时也不该这么理不直气不壮,人都像人,你这样的读书人能把读的书派上用场,不是在这里狠巴巴地学做一个兵痞。我效忠的总是给我一个想头。人都很善,有力量的人被弱小的人改变,不是被比他更有力量还欺凌弱小的人改变。”

    9、如果我三生有幸,也能够犯下他所犯的那些罪行,吾也宁死啊。

    10、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命都不要,就要安逸。多少年来这是个被人钉死了的死穴,一打一个准儿。

    11、没人想做别人的筹码,可总得有人牺牲。说我们是军人也是谬赞,不过是我们想挣扎出个人型。一尘不染的事情是没有的,我们都在吸进灰尘,可不妨碍我们做好一点儿。

    12、我看着你们,我什么也做不了。什么也做不了,只好看着你们。我是伤心死的,看着你们伤心死的。我们不仅失去了一只在死时可以握的手,还丧失了我们中间唯一的老人。我们只剩下二三十岁人的冲动和疯狂,因为我们丧失了一个五十七岁老人的沉稳和经验。我们失去了软弱,可并没变得坚强,我们发疯似地想念兽医式的软弱。

    13、我看见了天下第一的戏子。他声称如果太较真,他在背井离乡的第一天就会死去。可他天下第一,他用百劫不死、百毒不侵的一条烂命在唱他的大戏。他同时号着二人转、梆子、京剧、川剧、黄梅戏、花鼓戏和广东戏,因为在被迫的有难同当中,我们混淆不请的不光是口音和小曲,还有我们的灵魂。

    14、孟烦了,你也是个妖孽,怀疑的妖孽,又是希望的妖孽。你不报,因为你总记得希望。烦啦,别老烦,试试看,能不能让死了的人活在你的身上。

    我看着清晨,我想着迷龙、兽医、豆饼、所有的死人和我将死的团长。我想,他们留给我的希望、活力、善良、幽默、淳良、宽容,有没有可能一起活在我的身上。

    15、我们都有了各自要回的家,现在我要回家做饭。我与那辆车渐行渐远,我回家做饭。

    参考资料:1、我的团长我的团大揭秘,吴毅著

    2、那些年,给我们的感动和震撼,我的团长我的团吧

    3、我的团长我的团贴吧十周年大事记,我的团长我的团吧

    4、【团剧十周年】主创微博纪念,我的团长我的团吧

    5、《凤凰网·非常道》专访《我的团长我的团》

    6、当年被专家痛批,如今豆瓣9.3:一部被电视台遗忘的神剧,叉烧往事

    7、卫视缘何为“团长”狂 收视率万恶之源?,王倩

    8、《我的团长我的团》十年:最后,我回家做饭,孔鲤

    9、看见,柴静


    终于写完了这篇意料之中的长文,我终于可以说说自己了。

    作为一个从来不追剧的人,我最近十年看过的电视剧,用一只手就可以数出来。不追的原因,是因为编剧们总爱瞎改情节,逻辑与演技同样不在线,剧情进展又慢,不如看原著。

    其中《我的团长我的团》是唯一的例外。

    这部剧是7年前阿进介绍给我的,后来它就成了我翻不过去的那一页。每当特别丧的时候,我就会把它翻出来,随便选一集,看完后,心情不见得松快了,但它总会告诉我:

    60年前的他们那么难,那我现在遇上的这点事儿又算得了什么呢?

    后来我又买了书,两套全都买了。书和剧一样精彩,它们确实能够给我们的生命放进一点沉重的东西,从此轻浮不起来。

    另一个由《团长》而来的小习惯是,我不再随意浪费食物。看过树堡的38天坚守之后,你就会知道,食物是那么宝贵的东西。

    这篇文虽然写了很长长长,但我想写的还远远没有写完。我还想写康爸兰妈的唯二两次合作绽放的光芒万丈,以及他们各自分飞后又做了什么;

    我还想写演了这部剧的配角们,他们拍完《团长》之后,很多并没有变红,但却活得扎扎实实,着实让人敬佩(其中包括我喜欢的阿译的扮演者王往);

    我还想写写这部剧本身,它能带给我们的思考和震动,太多太多。

    ……

    以后也许会再写,但是现在,我很累,这篇文也该结束了。

    谢谢看到这里的每个人,鞠躬~

     5 ) 山之上,国有殇

    那段历史已过去半个多世纪, 终于有人出来说说这件事了。
    有一年去腾冲,在参观滇缅抗战博物馆时,见到当年美国大兵用旧弹壳做的和平鸽,见到参加过二战的原美国总统老布什为中国人民修建美国阵亡官兵纪念碑写的感谢信,还见到中华民国云南省腾冲县县长张问德的当世名檄《答田岛书》。那天下午腾冲下起了雨,我又得了重感冒,去国殇园没有成行。虽然系统地学习过中国近现代史,但这是我距离中国远征军最近的一次。

    抗战中后期,由于日军战线过长补给紧张,为了侵夺美国取道缅甸的大批援华战略物资,在1941年12月发起了对缅甸的侵略,企图切断中国唯一的海外交通补给线——滇缅公路,全面封锁中国。英法军在敦克尔克大溃败之后,为挽救远东大后方的危机,与中国方面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1942年仰光沦陷,中国派遣了入缅抗日的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于1942年2月由滇西进入缅甸,与日军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战斗,由于英军毫无战斗力,把战场的压力全部丢给中国远征军,并一再拖欠调剂给中国远征军的武器装备,加上日本空军自始至终掌握着缅甸战场的制空权,构成强大的立体火力网,本应前来支援的一个美国空军联队临时改赴北非,远征军没有任何空中掩护,在这一阶段受到极大损伤,10万人的军队只有4万人生还。
    中国远征军失利后,一部返回滇西,据守怒江天险;另一部退入印度蓝伽,组成中国驻印军,接受美国装备并受美军训练。之后,随着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取得主动权,中国驻印军与英、美军协同,于1943年10月对缅北日军展开反攻,即缅北滇西战役。在滇西怒江与日军对峙的中国远征军,也于1944年5月发起了松山战役和腾冲战役,并于1945年与中国驻印军在缅甸芒友会师,将日军全部赶出了缅北和滇西。至此,中印缅公路完全打通,中国远征军班师回国。

    1944年9月14日,中国远征军收复了云南边陲小城腾冲,流浪在外的腾冲人欢天喜地地回到家乡,但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故园一片焦土,数千名中国士兵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卧在残垣断壁上。腾冲男女老少忍住悲伤,掩埋了士兵的尸体,其中包括十四名美国官兵,建立起阵亡将士公墓——国殇墓园。

    曾有一个台湾民间组织来上海访问,当车子行到闸北区光复路时,一车的台湾同胞大叫:“四行仓库!”“四行仓库!”大陆方面负责接待的人员很纳闷,他在上海生活了几十年,不明白为什么四行仓库让他们那么激动。
    这使我想起去年北京电视台报道的一件事:一位北京居民在整理家务时发现了父亲的一张照片,照片有点发黄,并被剪过,但从照片的边角处隐约能看到父亲穿着军服的肩章的影子,照片上的父亲很年轻,20岁上下,而现在父亲已经90岁,显然这是70年前的照片了,那时候的中国正处在抗战时期,难道父亲是位老兵?在家人的追问下,老人说他曾经在上海打过仗,打过日本人。后来家人在收拾旧书报时发现了父亲在文革期间写的一个交代材料,说他在1937年参加了四行仓库保卫战。
     消息传出后,上海淞沪纪念馆馆长沈建中来到北京,给老人证明了身份,根据指挥四行仓库保卫战——谢晋元团长的日记以及保留下来的花名册,经查实,老人是四行仓库保卫战800壮士之一王文川。
    老人说:“四行仓库就是我们的坟墓,进来就是有去无回,不是要求是命令,团长说四行仓库在就有你们在,没有四行仓库呢,就完了。死守。”因为种种原因,老人从来没有对儿女提起过这段经历。
    在《我的团长我的团》里,南天门战役的幸存者回到祖国时,画面就象中国远征军军歌中唱的那样:“归来夹道万人看,朵朵鲜花掷马前,门楣生辉笑白发,闾里欢腾骄红颜。”导演还是让他们收到了鲜花的,尽管浪漫得有点儿超现实。
    八千里路云和月。

     6 ) 龙文章是个外星人

    《我的团长我的团》是个很奇怪的电视剧,头几集并不吸引人,后来却能让人深深沉溺进去,无法自拔。所谓颠倒众生,大抵如是。上一次我这样沉溺,是《士兵突击》。
    像我这样同时是突迷和团迷的人不在少数。网络上流传着一个帖子,《从士兵到团长的前世今生》。帖子分析说,《团长》就是《士兵》的前世。虞啸卿转生成了伍六一,张立宪转生成了吴哲,龙文章转生成了袁朗,豆饼转世许三多。伍六一为什么不能进老A?因为上辈子虞啸卿欠了龙文章的。伍六一的腿为什么会受伤?是因为上辈子他欠孟烦了的。为什么招兵的时候,史今收了许三多?因为上辈子小太爷欠了郝兽医的。兽医总是唯唯诺诺被人欺负,下辈子终于扬眉吐气成了个三多他爹这么个彪悍老头。许三多治得高诚没脾气就是因为上辈子迷龙老是欺负豆饼。这帖子的主人沉溺得更深,热爱这群男人之间的情义,只做旁观者也 觉得幸福。最强悍的是,就连上官戒慈和小醉,他也在《士兵》中找到了她们的踪影!上官是嫁给袁朗的那个冒失小护士,小醉成了史今班长的女同桌,“与班长谱写一曲天南海北一抬腿的爱情传奇”……
    有这么天真的联想和期待,真是温暖。美好得让人想落泪。
    看电视剧我没哭,看小说哭了好几场。哭完之后,对电视剧的虎头蛇尾和戛然而止甚是不满。电视里,南天门一役之后,龙文章带着炮灰团的弟兄们走出坚守了38天的树堡,遥望着怒江边那个等着要为他们庆功的虞啸卿师座,然后时间嗖嗖的就来到了60年后。仓促收尾,不管是资金原因,还是为了给观众一个温暖的结尾,都是巨大的遗憾。
    每一个喜欢《团长》电视剧的人,都应该去看看小说。
    我疯狂地喜欢小说后半部,那些电视剧没有拍出来的部分。我喜欢他们拒绝走虞啸卿安排的荣耀大道:他们跟着死啦死啦,包里装着乒乓球,把自己倒进怒江。当然不是自杀,龙文章知道哪里水流最缓。熟悉怒江水文的虞啸卿随即带着车队赶到他们会被水冲上来的地方,等着。他们湿漉漉地爬上岸,没人理会沉默的虞啸卿,而是面对南天门,磕头。然后,无视虞啸卿与全师的高级将领正向他们敬礼,他们没瞧见一样,从他身边走过。即使看到虞啸卿的手在发抖。
    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功劳还热乎着,迷龙就死了。他击毙了一个在日军轰炸中被吓破了胆的逃官,该人是军部陈大员的侄子。然后死在唐基给迷龙定下的8个字里:“恃功自傲,持械行凶。”为了不让迷龙被旁人羞辱,是龙文章亲自送他走的。
    然后是龙文章之死。孟烦了说他,“每次见到他,他都是那么猥琐,让你有万丈怒火从胆边升起。一个不得好死的德行”。 康洪雷也说龙文章充满了猥琐,他永远有一种心底里战战兢兢的阳奉阴违。难道是我的眼睛出了偏差?我觉得在段奕宏或者龙文章的气质里面,根本没有猥琐这种东西,所以当他做小伏低、做阿谀状的时候,反而显得很可爱。甚至看起来像……撒娇。
    有人不喜欢看龙文章和虞啸卿的长对白,嫌一个浓眉大眼跟一个贼眉鼠眼在那里啰啰嗦嗦。我最爱看的就是他们对戏的片段,只要他俩一对戏就火花四溅,迸出身为同类的惺惺相惜和彼此激赏。南天门大战之前,龙文章和盘托出了自己的作战计划,虞啸卿问为什么,他哭着说:“谁都信你,谁都把命交给你,我信谁啊,我交给谁啊?”小说里,这时虞啸卿拍了拍死啦死啦的肩。孟烦了说,“我觉得他好像就很想拥抱一下他永远不驯的对手,但那之前他一定会讨厌有第三个人看到他的流露,我抢在他瞪过来之前离开了这里。”电视剧里,虞啸卿托起了哭泣的死啦死啦的下巴。这动作更加亲密,甚至有了点耽美的感觉。龙文章信了虞啸卿,当然,乱世里,这份信任是这么脆弱。唐基的一句话就粉碎了虞啸卿的承诺:“去了。你一败涂地,你虞家从此失势,不但于事无补,连给他们的支援也要断了。没去,整个军的攻势实则是由你调整部署,只要行动得快,山上的还有得救,而且这战打完,你是副军长甚至军长。” 是,那对任何一个渴望指挥千军万马的人都是巨大的诱惑,虞啸卿也心知肚明。尽管他脸上,时常露出一种稚嫩与老辣之间的迷茫。
    他壮志难酬的焦虑,盖过了他对人的情感。所以他不满龙文章在情感上的沉溺,“你沉溺人情太多,形同自废!”他指的是迷龙死后龙文章定期去看上官戒慈,每次都明知她端上来的茶里有老鼠药还是照喝不误,喝完就被孟烦了拖去灌肠,次次差点送命。直到把上官家的老鼠药喝完,直到上官原谅他。
    虞啸卿豪情满怀,需要别人为他的豪情付出天大的代价。虞啸卿承诺重整川军团,给他们最好的兵源和装备,但不是打日本了,而是北上“驱除赤匪”。龙文章拒绝,被军法从事,行刑之前,他自己了断了自己。
    几年后,孟烦了成了川军团团长,不是虞军长提拔的,而是自己一仗仗打上来的。他疯狂地思念着他的团长和他曾经的炮灰团,下意识地跟龙文章越来越像,包括像他一样扯着脖子叫喊:“传令官,一个耳刮子能扇到的距离!”他带着狗肉,在华北大地上,被比小书虫子还年轻的少年战士俘虏,少年骄傲地宣布:“从现在开始,你们都是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啦!你是七连整第六百号兵!”从这里,《团长》开始跟《士兵》有了具体的联系。
    但《士兵突击》是童话,《我的团长我的团》是寓言。
    我们都是孟烦了,“永不言信和杜绝热情,是我这种人为落拓人生掘就的散兵坑。”不抱希望,就没有失望。自认为看透世事,不会被任何人忽悠了。但是,这感觉却让人无比失落。其实人就是这样,没有什么不可以付出的,只是要看什么情境下,给什么人。“要有那么一个人能带着我们哥几个一直往前冲,谁都不猜忌谁,多好啊。可是没这人。谁都不信谁。谁都不服谁。”终于,龙文章如同外星人来到地球,降落在溃兵的逃亡路上。用捡来的名字,捡来的身份,带领一个捡来的队伍,点亮这帮人灰色的生命。多么好,有人肯这样来扛起别人的信任,而且誓死不辜负。跟着他,相信“人都很善,有力量的人被弱小的人改变,不是被比他更有力量还欺凌弱小的人改变。”跟着他,我们不用亏欠别人,也能实现自我。
    可是,龙文章死了。微斯人,吾谁与归?遇穷途大哭而返?
    《团长》的结尾,是孟烦了偶遇100岁的虞啸卿。
    电视剧里,虞啸卿对陪同的人半自豪半心痛地说:我那师的人,都打光了。
    而小说里,虞啸卿急切地向他的陪同者发问:“真找不到一个人了吗?找不到一个我认识的人了吗?”他坐在车上,半个车厢堆满了花圈,最大也离他最近的一个,写着龙文章的名字,旁边贴了两条:我一生愧对的挚友,我必须面对的挚友。
    这才是虞啸卿,他得到了什么,又亏欠了别人什么,他心知肚明。他永远走不出南天门的38天。
    但这些对孟烦了没有意义。他抹平脸上的笑,从依然神气的老虞啸卿身边经过。他没打算含泪相认,更没打算原谅。相忘于江湖,没有比这更好的结局了。
    如同60年前的怒江边,他跟他的团长他的团,狼狈地又骄傲地,从虞啸卿身边走过。
    谁说龙文章是妖孽?写出这样小说的兰小龙才是个妖孽。

     短评

    关于战争,也关于人生,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男人史诗。而其中生存、自由、信仰的命题,也让它不仅仅是一部战争剧,还有着巨大的解读空间,饱满的内涵,深刻的哲思,艺术的高度。《我的团长我的团》让你明白当年中国差点灭亡,也让你明白为什么中国在如此严峻的时刻都没有灭亡。因为有千千万万个“我的团长我的团”,是他们用血肉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

    6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光那些台词,就可以得到九分以上了:中国鬼说,他们死于听天由命和漫不经心。中国人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我们就是这样的国民性啊!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尽管是这样,那些身上沾满一切中国人丑陋恶习的炮灰团士兵们依然谱写了一个民族的抗战史诗。

    8分钟前
    • Siegismund
    • 力荐

    以虚构的方式呈现真实的历史。尽管曲高和寡,仍不失为提升大陆电视剧艺术水平的一次大胆尝试

    9分钟前
    • 素心人语-天涯
    • 力荐

    死都不怕,就爱安逸

    12分钟前
    • 7抹.tif
    • 推荐

    我想给六颗星

    13分钟前
    • Auster
    • 力荐

    每个都是实力派演员。一直记得一句话,我们不怕死,我们只是想知道,自己为谁而死。ps:滇缅战场一直是自己民国史比较关注。这部电视剧,比中国远征军好很多了。

    14分钟前
    • 未见如醉
    • 力荐

    我喜欢这样的叙述,这样的癫狂,以及没完没了的折腾。

    19分钟前
    • 细细疯
    • 力荐

    您干嘛总拿这个和突击比呢?有些东西,比不了的。看了,喜欢,就得。

    24分钟前
    • 扭腰客
    • 力荐

    和士兵突击一样,披着军旅战争的外衣写着真实的人,真庆幸是这一帮子人拍的,张译说感觉团剧就是战争版的红楼梦,对其理解之深可见。我甚至想象不到除了段奕宏谁还能演龙文章这个角色。原著已看上部,七天假期刷完,先打卡,屯着写长评。希望随着张译和段奕宏越来越红,让人们重新发现这部戏的精华。

    28分钟前
    • 山月
    • 力荐

    有拖沓,有装逼。但是点出几集就足以成为经典

    33分钟前
    • 大刚
    • 推荐

    看完感觉身体被掏空…仿佛哭掉了整个2017年份的眼泪…虽然久闻大名但一直没打算看 还以为这就是部老套主旋律抗战片……结果看得我掏心挖肺哭惨笑昏直哆嗦简直被整成了神经病(。这剧的台词写得太太太太他妈的好了尤其团长和小太爷的词儿可谓字字诛心…扎得我皮开肉绽血淋淋的…这戏是顶好!!!

    35分钟前
    • zērō潮汐
    • 力荐

    溃败,胜利;思乡,卫国;无耻,善良;仇恨,恻隐;崩溃,挣扎;扯皮,同志;苟活,赴死;内疚,骄傲;亏欠,偿还;牺牲,复仇;自嘲,蔑视;幻灭,招魂;绝望,信仰;恐惧,无畏;颓废,热血。这部剧不仅让你知道中国为什么被逼的差点亡国,同时也告诉了你,中国为什么打成那样都没有亡国。

    40分钟前
    • nnnnnn
    • 力荐

    因为并不存在一个身披黄金铠甲、脚踩五彩祥云的龙文章,所以一百个心思了得的孟烦了,也还只是怨天尤人的孟烦了。也许每一个笑意融融心存恶毒的唐基的而立之年,都曾是叱咤风云宁折不弯的虞啸卿。张立宪跟何书光的悲剧是一样的,他们都是被自己人生当中最珍贵的部分背叛了。最喜欢的是派对皇后不辣姐。

    44分钟前
    • 煮蓝
    • 力荐

    差点哭断气,给500星。从士兵突击转到团剧,原班人马却没看到任何士兵的影子,我心带着演员的黑料,但是最后却爱上炮灰中的每个人。一部电视剧却有艺术电影的野心,台词不通俗、剧情不直白,不带着脑子和心去看这剧也许觉得莫名其妙。兰小龙真的是每时每刻都在敲击我们的心,绝对的神剧。

    47分钟前
    • 我爱吸管
    • 力荐

    拍摄如电影,表演似话剧,以远征军历史为背景,探讨鲁迅式的国民性以及哈姆莱特式的生存命题。

    50分钟前
    • 抛书人
    • 力荐

    这部片子给我了3个启示。第一,一个有坚定信念的人可以产生极大的影响力,龙文章凭这一点在缅甸集结了上千人的队伍。第二,政治利益永远高于一切。虞啸卿为了实现个人理想,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炮灰团。第三,35岁之前靠上辈子活,35岁之后靠这辈子活,这句话非常值得深思。

    51分钟前
    • 老麦
    • 力荐

    在看这部戏之前或之后,不要轻易说,我懂了。

    52分钟前
    • grace
    • 推荐

    这样的文艺作品主要看点仍是特定环境中的人物和情感,历史的是是非非,还是去史书中了解为好。然后,以豆瓣电视剧评分标准这剧才8.7??exm?对于“装逼”的负面评价…好的吧,反正你不懂的统统是装逼就对了。

    57分钟前
    • 东都小肥狼
    • 力荐

    严重被低估的作品,我没有看过比这部刻画人性刻画国民性更深刻准确的电视剧了,而且在还原历史的基础上多重解读皆可。国剧之冠,可我敢说大部分中国人都还没看懂它。

    1小时前
    • 沉歌
    • 力荐

    说这是中国版兄弟连 那是抬举了兄弟连

    1小时前
    • 万藏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