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无间道风云

    无间道风云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美国2006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马特·达蒙,杰克·尼科尔森,马克·沃尔伯格,马丁·辛,雷·温斯顿,维拉·法米加,安东尼·安德森,亚历克·鲍德温,凯文·考利甘,詹姆斯·戴尔,大卫·奥哈拉,马克·罗斯顿,罗伯特·沃尔伯格,克里斯汀·达尔顿,J.C.麦肯泽,约翰·塞纳迭姆博,比利·史密斯,莱曼·陈,布瑞恩·斯米吉,威廉·西弗斯,拉里·米切尔,安东尼·埃斯特拉,安德鲁·布雷文,特蕾西佩里尔,道格拉斯·克罗斯比,多罗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

      洛城机密

    • HD

      狄仁杰之夺命天眼

    • HD

      超时空同居

    • HD

      绝地追击

    • 正片

      刨根问底

    • 抢先版

      维和防暴队

    • HD中字

      杀戮都市电影版

    • HD中字

      艾米利亚的孩子

     剧照

    无间道风云 剧照 NO.1无间道风云 剧照 NO.2无间道风云 剧照 NO.3无间道风云 剧照 NO.4无间道风云 剧照 NO.5无间道风云 剧照 NO.6无间道风云 剧照 NO.16无间道风云 剧照 NO.17无间道风云 剧照 NO.18无间道风云 剧照 NO.19无间道风云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波士顿南部的马萨诸塞州黑社会势力极为猖獗,其中最大的团伙要数弗兰克(杰克•尼科尔森 Jack Nicholson 饰)执掌的爱尔兰黑帮。警方为了剿灭他们,决定派警校毕业生比利(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 饰)潜伏其中做卧底。警官的冷嘲热讽,让曾有过底层生活的比利甚为不爽,他曾希望做堂堂正正的警察,但是在强压之下也只得服从命令,在经过烧杀抢掠的洗礼后,他赢得了弗兰克的信任。与此同时,同是毕业生的科林(马特•达蒙 Matt Damon饰)因为缉私有功,获得了上级的嘉奖,并且正在跟心仪女友筹备婚事。而实际上,他是弗兰克安插到警队的一枚棋子,两人勾结牟取私利。警匪先后发现存在内鬼,一场猫鼠博弈由此展开……  本片获得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马丁•斯科塞斯摘得最佳导演奖。

     长篇影评

     1 ) 《无间道风云》电影剧本

    《无间道风云》电影剧本

    文/(美国)威廉·汉默纳
    译/郝一匡

    渐显:
    波士顿南城居民区。一片楼宇,远处是码头。
    科斯特洛(画外音):我不想做环境的产物,我要让环境做我的……产物。一股黄烟从镜头前掠过,当画面清晰时,我们透过柴油机车排出的尾气,正好看到抗议用公车接送外区学童的场面。坐满黑人小孩的校车被投以石块和砖头。注意:这不是1974年的实景;而是对历史纪录片做的蒙太奇剪接,作为科斯特洛旁白的背景。

    内景 车身修理店 白天
    科斯特洛的身影从一间黑乎乎的房间经过。
    科斯特洛(画外音):很多年前,我们拥有这座教堂。那是表示我们彼此拥有的惟一方式。哥伦布骑士会(注1)就是一台掘进破碎机。他们对这座城市进行掘进破碎后得到了一些碎块儿。

    外景 南城 多个地点
    居民区。1980年代。这里不是科斯特洛要去的地方,而是他的出发点。许多挂着三叶草招牌的酒馆。城堡岛附近有人在钓鱼。天主教学校的孩子们在校园的沥青操场上嬉闹。
    科斯特洛(画外音):在爱尔兰人连一份工作都找不到的20年前,我们逐渐地有了一个自己的班底。这是那帮黑鬼根本想不到的。如果我有一样能整治那帮黑小子的东西,那就是这个。没有人白送你东西,你只能自己去拿。

    内景 长条形柜台 白天
    科斯特洛进来。这家店经营纸张,杂货,矿泉水……前面还代办赌注登记。
    青年科斯特洛(俯身在堆满杂物的柜台上方):别弄得我再来第二趟。
    店主:再不会了,科斯特洛先生。
    受到惊吓的店主把钱递给他。50的,100的,反正是不同面值的钞票。科斯特洛决不是个叫人害怕的人。他举止温和,态度达观,就像在病床前问诊的医生。他对他所在的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仿佛是来自另一个不同的星球,他能在这个世界生存下来,全靠不懈的观察和分析。
    少年科林抬起头来。两只眼睛的特写镜头。他约莫十四五岁,但看上去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小。还是小学生的模样。
    科斯特洛注意到店主的十几岁的女儿,她正在柜台后面干活儿。他拿起一个丙烷打火机,出人意料地要买下它。(店主吃了一惊)他用这个打火机点燃一支莫尔牌香烟,等着找零。
    青年科斯特洛:卡门已经长成一个漂亮的小妇人了。你应该为此骄傲。你有月经了吧,卡门?
    店主显得很不安。科斯特洛转身朝向少年科林。后者正注意地看着这个当地的英雄人物。科斯特洛伸手到柜台后的货架,拿了几包香烟。
    青年科斯特洛:你是约翰尼。沙利文的小孩儿?
    科林点点头。
    青年科斯特洛:和你奶奶住?
    科林(点点头):对。
    科斯特洛让店主从货架上拿下3个长条形面包,几个罐装汤,把这些东西都放在科林的袋子里。
    科斯特洛:给他三个长面包,几盒半加仑装的牛奶,再来几个汤。
    他走到冰箱那儿,取出两盒牛奶放进袋子里。科斯特洛回身朝向科林。
    科斯特洛:喜欢漫画吗?
    科林点点头。他又加上一本漫画书。店主抬头看他时,他把刚装进口袋里的钱又拿出一半还给了店主。
    青年科斯特洛:你书念得不错吧?
    科林端着盛满好东西的大袋子,点点头。
    科林:是的。
    青年科斯特洛:那就好。我书念得也不赖。人们都说这叫悖论。
    他递给卡门几个钱。
    青年科斯特洛:给自己买些化妆品。找头儿你留着吧。
    科斯特洛抬头,定定地看看科林,看他是否听懂了刚才的话。科林听懂了。
    青年科斯特洛:要想弄点儿外快就来L大街。你知道我在L大街什么地方。
    科林(点头):这个谁都知道。
    少年科林:谢谢。
    他提着盛满物品的袋子冲出商店。店主对此无可奈何。青年科斯特洛看着科林消失在贫民区的一条路上。

    内景 一座教堂清晨 1985年前后
    少年科林是一个好孩子,非常好的孩子。他正在葬礼弥撤上服务。教堂各个不同角度的景致。彩色玻璃透出的光。祭台上香雾缭绕。
    牧师(画外音):哦,主啊,我们把你的仆人阿方萨斯的灵魂交托给你;用俗世的眼光看,他是死了;可在你的眼里他将长生。原谅他犯下的所有罪过吧。人类的弱点和您的仁慈保佑他永远安息。
    众人:阿门!
    镜头推近科林的脸。
    牧师(画外音):愿天使引领你进入天堂;愿先贤们迎领你去圣城—新的、永恒的耶路撒冷。
    响起圣餐仪式的叮当钟声。

    内景 车身修理店 白天
    科斯特洛正在东拉西扯(我们逐渐听出,这是一场探讨哲理的延续,来龙去脉不详)。几个半大不小的打零工的年轻人。已经又长了3岁的少年科林也在其中。
    青年科斯特洛:教堂要你待在自己的位置上。什么人才要固守着一个位置呢?干这个,不干那个,跪下,站起来,跪下,站起来……我是说,你得看是不是适合干那种事……
    前不久刚做过祭坛童子的少年科林,显然不适合干那种事。
    青年科斯特洛:我不知道什么适合你们。一个人要走自己的路。没有人给你路走,你只有自己去走。(停顿了一下)non servialn(注2)……
    少年科林:詹姆斯·乔伊斯。
    青年科斯特洛:……他和露茜福。还有我。(对着屋内)那些波士顿北城和普罗维登斯的意大利佬,还想对我指手画脚……那就该着他们倒霉了。

    外景 一片僻静的海滩 黎明时分
    晨曦淡红。青年科斯特洛用手枪枪决了一个跪在浅滩上的男人。旁边一个女子也扑倒在刚被枪毙的男人身上。
    科斯特洛:啊呀,她扑倒的样子好可笑哟。
    法国先生握着一把斧子走上前去。
    法国先生:弗兰克,你留神。
    他们开始忙活起来。

    内景 车身修理店 白天
    青年科斯特洛边走边说话……但并不和前面的话衔接。现场只有少年科林一个人。
    青年科斯特洛:你决心做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堂是不教你这个的。
    法国先生正在一扇脏污的玻璃窗下记着什么。
    青年科斯特洛:我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人们会说,我们不是变成警察,就是变成罪犯。今天我要跟你说的是:你正面对着装满子弹的枪支……
    近镜头:科斯特洛扶着科林的一个肩膀。
    青年科斯特洛:差别在哪儿?
    科林的面部特写镜头:科林的眼睛忽然有些异样。转瞬间,科林的眼睛已经是成年人的了。这是通过眼睛的变化表现角色的“年龄跳跃”……
    还是那对眼睛。镜头拉后,显现出:
    警察学校学生(包括在所有受训场景中都和科林在一起的巴里根)。穿着替校学生制服的科林在听课,在本子上做课堂笔记。
    教官:子弹射进头盖骨,留下一个不大的射入孔。鲜血和脑浆会从这个洞孔喷出。子弹头会爆开,呈碎片状翻转着穿过脑子……
    科林记录着。

    外景 靶场 白天
    警察学校的学生们在靶场上。镜头移动,看见了科林,先是空弹射击,然后,用一把巴莱塔92F手枪,打完一梭子弹。他是一个完美的受训生。

    外景 训练场 白天
    州立警察学校的学生们站在涝沱大雨中。画外,一位教官正在向他们高声叫喊。科林两眼直盯着前方。雨水从他的脸上淌下。对这样的训练他有什么感觉,我们无法体会,只是一再听到那句:“长官,是,长官。”

    外景 波士顿公共区(注3) 白天
    在这里,我们认出在州立警校的训练场上已经见过的几个小伙子。他们,其中就有科林和巴里根,都穿着统一的警用T恤衫,在与消防员代表队进行一场英式橄榄球比赛。比赛相当粗野,双方互相伸出中指,未到终场就结束了,消防队带着领先的比分离去。
    科林:这可是消防队历史上头一次得势,有猫腻。
    科林坐在长条板凳上,望着灯塔山(注4)州议会的金色圆顶和鳞次栉比的华屋美舍。背景流光异彩。迷蒙的金色之美。
    巴里根:看什么呢?别瞎想了吧。你老爸是个看大门的,他儿子只配当警察。
    科林(并不自卑,而是天真地引申他那个思想):假如你“只配”是个什么东西,你就惨啦。
    巴里根:别跟我说,我正在看着美国第一位聪明的白痴总统。
    科林不是很懂幽默,可是他知道怎样装懂。他笑了笑。

    外景 州立警校毕业典礼 白天
    风笛乐队乐音高扬。旗帜呼啦作响。一排排准军人模样的毕业生列队成行。科林也在队中。
    发言人(画外音):马萨诸塞州警察部队有着悠久的优良传统。今天的毕业典礼将使你们进入我国最好的一支治安部队。身为马萨诸塞州州长,我相信你们每一个人都将是杰出的、忠诚的和无私的。
    镜头跟拍科林,他一个人,穿过解散的队伍。其他毕业生纷纷和各自的家人聚在一起。科林则独自往校园外走。
    市长(画外音):祝贺大家,解散吧。
    风笛乐队奏起《行吟的男孩》。
    科林的视角:
    一辆奥斯莫比尔汽车。科斯特洛和法国先生站在车旁。
    科林朝汽车走去。科斯特洛递给科林一个盒子。科林打开了盒盖,可马上又合上了。注意:盒子里会不会盛着一个眼球,钱,毒品,一张科林小时候和老师顶嘴的照片……我们都无从知道。
    科斯特洛:学上完了。这是你努力的结果。好啦,再没有老师,再没有课本啦。

    内景 一间考场 白天
    字幕:4年后。
    荧光灯照亮的桌面上倒扣着一张考卷。比利拿起一支2号铅笔。他是在一间坐满了受训生的屋里,受训实习的时间己经太长,他们早己不是毛头小伙儿了。
    座钟的表针滴滴答答地走着。比利两眼盯着长针。
    监考教师(画外音):开始。
    比利把试卷翻过来,迅速地在多项选择题上勾出正确答案,而他周围的实习生还在汗流侠背地审题呢。

    外景 一次跑步训练 白天
    比利身着警用运动装在跑步。跟他一起跑的是戴眼镜的黑人受训生布朗。
    布朗:她跟我说你哪门功课都没学完。(喘气)你小子又是因为受到关照才得以通过的。(喘气)所以毕业以后(喘气),我也得找份口交的差事做做。
    比利:那很好呀。你娘一定是个了不起的女人。
    布朗:你这狗日的。
    比利:你要这样看问题,你是波士顿的一个黑家伙,不需要我帮衬就已经坏到头了。
    布朗:进身有路啊,嘿,进身有路啊,伙计。
    比利(被激怒了):进身到哪儿去。
    布朗因为琢磨他说的话,慢慢落在了后面。

    外景 训练场 白天
    比利和其它培训生正在接受一位教官的训导。
    教官:不是普通的警察,而是州警。你们将在受训期里见出分晓。什么分晓呢?
    比利(低声对布朗):怒气发泄,智商降低。
    教官:你说什么呢?
    比利:长官,我赞成,我们显然比其他警种的替察要好,长官。
    教官:不是要好,而是最好。
    比利:是,长官。

    内景 室内靶场 白天
    比利戴着眼镜和耳罩,等着射击。镜头从枪转向……

    内景 一个毒品交易地 白天
    科林己经是工作4年的老手了。他正在带领小组搞一次突袭。小组成员们呼啦一下闯进房内,清查各个房间。他经过一扇门,正看见一个人笨手笨脚地往窗外扔毒品。
    科林(对其他警察喊):有人销赃!
    警察们从科林身旁冲过,扭住那个男子。科林嚼着口香糖,既神气又霸气,很为自己是个警察感到高兴。他是屋里最机敏的那一个。

    外景 靶场 白天
    比利射击,然后换弹夹。

    外景 波士顿的一条大街 白天
    一座带深色玻璃窗的现代建筑,这就是警局办公大楼。它俯视着下面的一个广场。在平滑的窗玻璃上映照出古老的波士顿城。在影片中的波士顿却是近乎未来派的特色。科林抬头,专注地望望这座大楼,然后戴上墨镜,朝入口走去。

    内景 奎南的办公室 白天
    身着便服(也是一身上好的套装)的科林,不卑不亢地站在奎南副巡官面前。副巡官是一位温和的、有学者风度的人,说不定还是耶稣会的历史教师呢。
    奎南:祝贺你通过了侦探课程的考试,欢迎你来到特种调查科。
    蒂格纳姆(瓮声瓮气地):早他妈嚷嚷得哪儿都知道了。
    奎南:我们不会直接在一起工作。你将协助埃勒比副巡官,不过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见见。(端详着他)你是个干事儿的,你上来得很快。
    蒂格纳姆:像个12岁的小鸡鸡。
    科林:谢谢,巡佐。
    蒂格纳姆:不用谢。
    科林(转向奎南):谢谢,长官。
    然后转身离开。

    内景 奎南办公室的外间 白天
    科林离开办公室时显得志得意满,没有一点儿阴郁的表情(这倒不是他不乐意被上峰赏识,也不意味着他今后就不报复蒂格纳姆),他径直往外走,坐在房门一侧的另一位受训生,他都没拿正眼瞧,实际上,也只看到一双擦得程亮的拷花皮鞋。
    奎南的秘书(兴奋而爱慕地对科林低语):祝贺你!
    科林:多谢,好人儿。
    待科林离开,她的表情又恢复常态。
    奎南的秘书(冷淡地):你现在可以进去了。
    比利抬起头来。他没有看见科林,就像科林也没有看见他一样。他满脑子想的就是怎样应对面试。

    内景 奎南办公室 稍后
    比利立正站好。典型的讲究仪容整洁的受训生。
    奎南:你可以坐下。
    比利坐下。
    奎南(继续):是这样。
    比利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召到这间高级警官的办公室来。蒂格纳姆正咄咄逼人地盯着他,还带着点儿轻蔑,手里搅动着咖啡。蒂格纳姆比他的外表智慧得多。
    奎南:你知道我们这里是做什么的吗?我这个部门?
    比利不想贸然回答问题。
    比利:是,长官,我想……
    蒂格纳姆巡佐:哇,你想,我看你拉倒吧。你没什么可想的。你根本想不到。一分也没有,零分。如果你能想到我们是做什么的,那就是我们没做好我们的事。那我们就都是傻冒了。你管我们都叫傻冒吗?
    要在平时,比利不会接受这种臭骂,但是他现在忍了。显然,他被这个场面弄糊涂了。蒂格纳姆直愣愣地盯着他。比利平静地看着奎南。
    奎南(不抬眼看他,还在看材料):蒂格纳姆巡佐有他自己的风格,恐怕我们大家都得适应他这种风格。
    蒂格纳姆巡佐(愈加严厉了):你在南城有亲戚。你爸爸那边的。跟我们说说你叔叔杰克吧。
    比利:杰克叔叔是给乔丹·马什百货公司铺地毯的。
    蒂格纳姆巡佐:杰克叔叔是个小小的赌注经纪人,常去萨默威尔的老战士酒吧。他1995年在尼卡斯特罗(注5)被人枪击身亡,尸体是在机场附近找到的。
    比利(慢慢地):是这样。(不自然地)我还记得他的葬礼呢。
    蒂格纳姆巡佐(冷酷地):成了棺材瓤儿了?
    比利:对。
    蒂格纳姆巡佐:你在迪尔菲尔德学校跟谁都说———就在你因为拿折叠椅打体操教师被开除以前———说你有一个这样横死的叔叔?
    比利什么话也没说。两眼发亮。
    蒂格纳姆巡佐:我就不明白了,你怎么尽弄这些污七八糟的?

    内景 警局大楼走廊 白天
    穿着漂亮套装的科林进入走廊。他也是这座大楼的主人了。他眺望着各个办公室。他是在眺望自己的前途。巴里根(仍然身着制服在干活儿)从一间屋里朝他翘翘大拇指。科林端起一杯咖啡。目光却粘在女秘书的屁股上。他有些痴迷地笑了。对方也回报他一个笑容。
    巴里根:你弄了个什么当?(带着钦羡和妒忌)“二级巡佐”。4年你就混成了巡佐。
    科林:特别调查科。还行吧。
    巴里根(稍顿后):太行了呗。
    这话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像你这样的家伙还想怎么着才算行呢”。这是朋友间生分的开始。巴里根也不再做祝贺状。科林(近镜头)已猜透他的心思。
    科林:我不在意先行一步。如果你想着先行一步,你就有能到达某个地界儿。
    巴里根:我们是警察。什么“地界儿不地界儿”的。
    科林:我知道你是个干活儿的人。说不定我还能为你做些什么。你在家里不是什么衣服都穿嘛,怎么一上班来就整得像是要入侵波兰似的。

    内景 奎南的办公室 白天
    比利还在立正站着。蒂格纳姆舔着指头一页一页地翻看材料。
    蒂格纳姆巡佐:咱们再看看你家族的其他人。你那个只会胡思乱想的叔叔汤米·科斯蒂根———又是一个呆瓜———因为向联邦官员出售枪支被抓。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嗯,有违“常规”的行为。
    奎南仔细审视着比利,观察他的反应。眼镜片上反射着光。
    比利:可是这些关我什么事?
    蒂格纳姆巡佐:那你干吗还假模假式地要当警察?

    内景 会议室 接前
    科林看着会议桌对面的一个女警察。她朝他笑笑,低下目光。在会议桌的另一端———
    埃勒比:这个科是新成立的,你们都是最新的成员。你们是经过智力测试和能力审查后选拔上来的。这是一个精英科室。我们的工作就是打击这座城市里的有组织犯罪———或者说……至少也要灭一灭他们的气焰(赢得了意料之中的笑声)。靠的是我们自己的力量,并加强与FBI(联邦调查局)的合作。FBI在本市的代表是弗兰克·拉奇奥。(让大家顺着他的目光也认识一下看上去不那么靠谱的花花公子似的拉奇奥)我们将合作下去。说到本市的有组织犯罪,你们该知道指的是谁。
    墙上的屏幕打出照片。科斯特洛戴着墨镜站在车身修理部前面。科斯特洛和杰克·科斯蒂根叔叔站在一起。
    埃勒比(摁了一下按钮):这就是杰克·科斯蒂根……是张旧照。杰克已死。
    杰克横死的照片:杰克的尸体。
    埃勒比:这是所知道的最近的照片。
    许多最近的照片。照片里有菲茨,德拉亨特,法国先生。所有这些照片里都有科斯特洛。他走出建筑物;在街上说话;钻进一辆汽车。
    埃勒比:科斯特洛御用的三个关键人物。有菲茨……极度疯狂……和他同住在布罗克顿的母亲就像是从《与我同行》(注6)里直接跳出来的……那是德拉亨特,肌肉发达,这个是法国先生……三人里面排第一。当然了,核心人物还是……
    一张科斯特洛的正面照片。科林望着这张照片。在这种警方常用的大脸照中,科斯特洛显得很平和,是个捉摸不透的人,捉摸不透的是他的心思。他更像个欢快的魔鬼。
    埃勒比:我们做了一本情况简介。都读读。我要集思广益,然后呢,再据为己有。(笑声,较长的停顿)做好自己的工作,就会很快得到提升。你们所在的位置是科里最好的,干起来吧。
    新人们回到各自处处见新的现代化办公室。穿着新制服的科林端起一杯咖啡,翻看那本情况简介,翻开处正好是一幅科斯特洛的照片。

    内景 奎南的办公室 白天
    蒂格纳姆还在敲打比利。
    蒂格纳姆:你老爸是南城的一个卖苦力的。在机场帮助拉行李。除了他,你全家都是罪犯。
    比利:还有个牧师呢,既然你什么都知道似的。
    蒂格纳姆:对他嘛我不太有把握。(或可替换为:最近我听说,他幸福地和一个12岁的男孩儿结婚了,住在泰国的一片海滩上。)你家的触须像壁虱一样伸进南城区。就在那里讨生活。最好时混得也不怎么样。可你还是长大了,在北岸。长得人模狗样的。
    蒂格纳姆向比利俯下身去。
    蒂格纳姆:我敢说,你小子是个两面人。不是吗?一面随你老爸。另一面随你老妈。一周的工作日里像个中上阶层的人,然后,到了周末,跟着蠢驴老爸在南城的居民区里瞎转悠。我说得对吧?
    被老辣而无情地点到痛处,比利用充满仇恨的目光盯着他。
    蒂格纳姆巡佐:你们口音不同吧?从前是那样,现在改了。(你很狡猾)你们是不同的人。
    比利:你是精神病学家吗?
    蒂格纳姆巡佐:我要是的话,我就要问你,你一个州警凭啥年入三万?而且我相信,我就是他娘的西格蒙特·弗洛伊德本人,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麻烦你告诉我,你这么个找挨骂的假中产阶级干吗往州警的队伍里钻?
    比利:这个嘛。在美国,家庭状况总是在起伏变动的,不是吗?
    奎南(从他看的材料上抬起眼来,似有欣赏之意):这是谁的话?
    比利:霍桑。
    蒂格纳姆巡佐(虽然知道霍桑是谁)嘴里发出一声怪响。比利抬眼瞪他,脸上露出“我要杀了你”的表情。这一瞪也不白搭,蒂格纳姆像是挺赏识这一瞪。
    蒂格纳姆:那又怎么啦,聪明的驴子?莎士比亚的话你也能诌上两句吧?
    奎南:我们提个问题。你想做一名警察,还是想做一名貌似警察的警察?一个要诚实回答的问题。很多小伙子都想当一名貌似警察的警察。枪支,奖章。学电视上看到的样子……
    蒂格纳姆巡佐:他们中许多人只想着隔着窗玻璃去敲黑鬼的脑袋。
    比利:在审我的个人求职材料前,己经决定是我了,巡佐。
    蒂格纳姆巡佐(向奎南递了一个“我们找到一个机灵的家伙”的眼神):培训生,你他妈刚才跟我说什么来着?
    比利看了他一眼,又把目光朝前直直地看。
    比利:长官,十二分地敬重你,你打算从我这儿得到什么呢?
    蒂格纳姆:嘿,臭小子,他帮不了你,我知道你是块什么料,你不是块什么料。我才是你来到这个世上后最好的朋友。我会帮你明白的是:你决不会当警察。
    奎南:他说得对。(比利看奎南)我们这儿专门制造幻象。但不是自我制造的幻象。5年内,你干这世上的哪一行都可以,但就是不会当马萨诸塞州的警察。
    比利:你就这么肯定?
    奎南:肯定。
    蒂格纳姆:保证。
    奎南(从看的材料上抬起头来):你没有那么多的亲戚。
    比利的近镜头。
    比利(对此他当机立断):我没有任何亲戚。

    外景 亨廷顿大街 当天晚些时候
    一辆电车驶过。顺着电车轨道往上看就是医院山。医院在山顶上,阴森,肃穆,像一座凶煞的城堡,高耸在一排排望不到边的、重叠的公寓房之上。比利从电车站穿过马路,他,一个正面临自己生命转折点的愤青,显得疲惫不堪。

    内景 医院的病房
    比利的母亲躺在病床上,像是漂浮着似的。管子,照明灯。一颗近乎全秃的脑袋枕在已被压平的枕头上。她患的是癌症,己昏迷,体重只剩80磅了。吃力的喘息。她的气管里插着吸痰机。比利坐在床边,看着插管随着呼吸节奏在母亲口中一进一出。他坐在一旁望着她。

    外景 医院的走廊 稍后
    比利靠在墙上。他的一位舅舅,典型的高等白人(一个不明智的家伙,跟他的身份不相称),在大厅里头跟一个医生敷衍了几句,然后走近比利,双手插在高级套装的口袋里。
    舅舅:我听斯蒂法妮说你要当警察了,有这么回事吗?
    比利:你是说惟一来参加我爸爸葬礼的斯蒂法妮吗?
    舅舅:就是那个斯蒂法妮。
    比利:没那回事,埃德华舅舅。
    舅舅:不是说咱家有问题吗?
    比利:你刚才说“家”,什么意思?你?
    舅舅:在你眼里什么都可疑,不是吗?
    比利:是的,是的,不大离儿地回答点儿问题,或许也不是什么坏事。“我是个混球吗?”“我的孩子都不成器吗?”“我老婆是个只知搂钱的破鞋吗?”诸如此类。(舅舅要离开)“我是真善待我病危的妹妹,还是只装装样子?”(他揪住舅舅)现在已经晚了吧?
    舅舅:你办葬礼需要钱吗?
    舅舅弯腰拿起他的大衣,走开了。
    比利:我妈妈死后咱们就再没任何关系了。听见了吗?

    外景 波士顿 晨 航拍镜头
    镜头从医院甩向:灯塔山上的金色圆顶。

    内景 灯塔山上的一所公窝 晨
    一位地产经纪人打开电灯。这是灯塔山上巴黎式平顶房中一套空闲的豪华公寓。议会大厦的圆顶历历在目。这不是想象中一个警察能住得起的豪宅。我们和身影映在玻璃上的科林一起,眺望着州议会大厦的圆顶。
    房产经纪人:就是这儿。多棒。天花板多高,镶木地板。冰箱上有锁,如果你在控制饮食上有什么问题的话……开个玩笑……也许不太适宜。(有些不安)啊,你是位警察?
    科林(像从前背书那样):我是州警察局的侦探。
    房产经纪人(担心房款从哪里出):州警察局侦探,是个已婚的州警察吗?
    科林(从遐思中警醒过来,冷冷地说):……不,没结婚呢。
    地产经纪人:啊,因为这笔钱数目太大,我担心一个警察……
    科林:我是一个联名购房者。
    地产经纪人:你是说你有合住的人。你真时尚。
    科林:把那该死的合同拿来吧。

    外景 医院山的山上 晚上
    比利坐在一张长凳上,俯瞰着整个城市。(这是从没在影片中出现过的波士顿的最好景致。)他吸着烟,在做他最后的决断。

    内景 奎南的办公室 白天
    上回面试的后半部分。
    比利:那我该做什么呢?
    奎南:大战期间,邱吉尔利用过水雷。他把水雷放进河里,让它们顺流而下,进入德国境内。它们也许能炸到,也许炸不到目标。我们用你也是这样。我们将把你浮在河面上,顺流漂下。剩下的就看会发生什么了。也许……(停顿)顺便说一下,警察干的都是很有意义的事。这次行动有资金支持。不会按警察的工资给你报酬,而是按奖金算。免税。
    奎南在纸上写了几个字,然后递给比利。比利看完后抬起头,有所触动。
    蒂格纳姆:幸运的爱尔兰人(注7)。毕竟你还年轻,还有机会拿那个屌毕业证。
    奎南:我们不会隐瞒你曾经是个培训生。你将会被判有罪。我们考虑殴打和人身侵害的罪名比较说得通。
    蒂格纳姆:合乎你的性格。
    奎南:你的服刑时间得让人相信这不是有意安排。会给你缓刑处理。整个过程尽在掌握之中。
    蒂格纳姆:我需要你,小伙儿。你已经是南波士顿科斯蒂根家族的一员了。
    比利抬起头来,凝滞的目光里全是傲慢和冷漠。一瞬间,他就从一个受气的培训生变成了狡猾的罪犯。
    比利:每个周末……巡佐。
    蒂格纳姆:好极了。
    奎南:再给我再说一遍。

    外景 俯瞰市区的医院山 夜晚
    比利扔掉烟头,下了最后的决心。

    片名:无间道风云

    外景 公墓地 白天
    牧师的黑色长袍随风鼓荡。有几个送葬者(都是他母亲的同代人,一副穷酸样,她们衣裳破旧但整洁)可是比利对她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没有印象了。
    稍后。
    比利独自站在母亲的坟前。望望被风吹散了的花圈。其中一个带附言的,吸引了他的注意。在一张圣母像下有一行文字:“上天保佑忠诚的故人。”下方的签名:F·科斯特洛。

    内景 监狱接收新犯处 白天
    一扇小牢门关上。比利看上去很像一个真罪犯:既顽固又惊恐。

    内景 科林住处的阳台 早晨
    科林穿着浴衣,靠在栏杆上,望着波士顿。议会大厦的金色圆顶就在眼前。他吸了一口咖啡。面露忧色而不是惬意。

    内景 体检处 白天
    比利赤身裸体,手抱一捆他的衣服,被叫出牢房。他身旁一个犯人不友好地悄悄问他。
    那个犯人:你是比利·科斯蒂根吗?
    比利:谁想知道?
    那个犯人:没事。我认识肖恩·科斯蒂根。L街上的那个。
    比利:那是我表弟。
    那个犯人:有来往,有点儿蠢……
    比利看了他一眼,那意思是“只有我能骂我表弟”。
    那个犯人:我可没冒犯的意思啊。
    比利开始穿衣服。

    内景 会议室 白天
    一面墙壁上,可以说是科斯特洛及其团伙的图片展。主要成员都在这儿了:法国先生,德拉亨特,菲茨……科林和众人坐在桌旁静静地听着介绍。正捧着一份报纸(《波士顿论坛报》)的科林,正有一眼没一眼地浏览着大标题,“指控警校生涉毒的案子撤消”(附着一幅比利的大脸照)。这时,科林抬头望见蒂格纳姆巡佐走进会议室。
    蒂格纳姆巡佐:对不起,我迟到了。
    埃勒比:蒂格纳姆巡佐是我们和特工科的联络人。他们的特工分布范围很广。他来这儿给我们介绍情况。请吧,蒂格纳姆巡佐。
    蒂格纳姆巡佐:好吧,我的手下都撤出去了。他们就像他妈的印第安人似的。你们看不到。除非我或者奎南巡官告诉你们,你们得不到关于他们的信息,也永远不会知道特工的身份。可不幸的是这个屁眼儿漏气,这可比漏给伊拉克海军还严重。
    埃勒比:你真操蛋!
    蒂格纳姆巡佐:我操你老婆都操烦了。
    埃勒比:你妈怎么样?
    蒂格纳姆巡佐:好啊。她操你爸都操烦了。(掀开一个文件夹)好,今天,姑娘们,我给你们带来的是微机处理芯片。
    这时来自联邦政府的拉奇奥进来,拿着折叠文件夹和铅笔,坐下。
    蒂格纳姆巡佐:有人,也许你们已经知道,从128号公路边的马萨诸塞州信息处理公司偷走了上百个微机处理芯片。这种芯片如果装进微机,能让巡航导弹打在地球另一面一头骆驼的屁股上。这就是“美国科技高速路”做的事。每个都价值百万。那个进公司干了两个月的家伙,星期二揣着一盒子芯片走出大门,拿到一张星期三飞往佛罗里达的机票,可是星期四就躺在一条阴沟里了。知道这个脏球是打哪儿来的吗?南城居民区。
    科林:他叫什么名字?呃,这个死者。
    蒂格纳姆巡佐:迈尔斯·肯尼菲克。专干伪造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学生成绩单的勾当。波士顿马萨诸塞大学,碰巧发生在……
    拉奇奥:波士顿南城?
    蒂格纳姆:伙计,你的大学成绩单该不是也是伪造的吧?
    科林:我认识那个家伙。他爸爸是酿爱尔兰酒的。肯尼菲克家族。
    埃勒比:我们不是来破这护“卑贱死者”案的,而是要把科斯特洛钉死。
    科林尴尬地退出发言。
    蒂格纳姆:我们审问一个家伙,他听说,科斯特洛要把那些微机芯片运往中国……他策划了整个事件,只是让肯尼菲克出头儿。(拉奇奥记录着,像个律师。)就是科斯特洛拉泡屎你们也别放过。
    埃勒比:如果你的线人能为我们所用,当然,还有FBI,那就真的什么也不会放过了……
    拉奇奥:不是想探问细节,眼下,科斯特洛那儿有没有你的人?
    蒂格纳姆:也许有,也许没有。也许你得自己操自己。我对联邦官员的看法是,他们都是属蘑菇的,在暗处吃屎喝尿。愿你们这帮姑娘们有愉快的一天。

    外景 南城一个平民住宅区 白天
    比利在一个拐角处下了公交车。他走到一所房子前,敲门。来应门的是一个南城老妇。嘴上吸着氧,指间夹着香烟。
    比利的姑妈:是比利吗?
    比利点点头。
    比利:凯西姑妈?
    姑妈从嘴上把香烟拿开,用力拥抱他。比利接受这拥抱时倒像个冒名顶替者。不过他也许真很爱他姑妈。
    比利的姑妈:见到你太高兴了,见到你真高兴。

    内景 比利姑妈家的厨房 白天
    比利正在喝汤。
    比利的姑妈:人们都说你当了州警,我不信。
    比利:我4个月前被开除了。
    肖恩:都见报了。
    这是个恶棍,正靠在门框上,把难看的领带往下解。他刚参加了一个葬礼。
    比利:啊,你们都知道了。
    肖恩:我们该为你的到来高兴吗?
    比利:我给你妈带来我爸的照片。
    他说的是真的。照片散放在桌子上。
    比利:都是我妈保存的。她去世了。
    肖恩(感慨地):我为你遇到的不幸难过。
    肖恩打开冰箱拿出两瓶啤酒,打开盖子递给比利。为自己打开另一瓶。
    肖恩:我刚参加了一个葬礼。迈尔斯·肯尼菲克,在学校就认识。一天揍他七八次是家常便饭。(和气地对比利)你干着事么?
    比利:没有。

    外景 三甲板房入口处 稍后
    比利和肖恩还在喝啤酒。
    肖恩:那之后咱们什么时候见的?
    比利:不太久。我记得,是在罗丝的婚礼后,在后湾。
    肖恩:妈的,我记得那次。我弄了把刀。饭店的门链子都被我切断了。我跳过所有的门跑了。那一夜可真够劲儿。
    肖恩显得很丧气。
    比利:听着,我妈死时我拿到两万块。人寿保险。
    肖恩:是吗?
    比利:你干的那个行当里,我给你一万块,你能给我多少回报?
    肖恩:我干的行当……我目前没干那个行当,因为我没有一万块。实际上,我从来没有过一万块。
    比利:我说的正是这个。
    肖恩点点头,然后又点点头。
    肖恩:你知道我们在这样的时候会说什么。
    比利:别他妈装蛋了,弱智。瞎卿咕什么?我不是警察。我是你表哥。

    内景 比利在车里 夜晚
    比利在等着。肖恩从一个看上去破败肮脏的房子里出来,钻进比利的车。比利加速把车开出。
    肖恩:妈的,这帮波多黎各佬儿以为自己啥都懂呢。真那样他们早就发了。
    他拿着一个盛满钱的纸口袋。他打开一瓶啤酒。
    肖恩(得意地):钱翻倍,乐儿也翻倍。(哼他喜欢的广告曲)西那蒙苹果糕点……“黎”代表黎各“波”代表猪……
    他们的车开过一辆警车。肖恩藏起他的酒瓶。
    肖恩:我戒不了酒。
    比利笑了。
    比利:为什么没想过戒掉呢?
    肖恩:他不喜欢喝酒……他不喜欢打架……(肖恩显出伤心的脸色)……他说要远离酒吧……你知道,我真不应该在武斯特这鬼地方干这种事。
    比利:谁说的?
    肖恩:他说的。科斯特洛说的。你也可以认为是上帝说的。

    内景 南城的一个低级酒吧 晚间
    已醉得不轻的肖恩在和几个人说话。其中有法国先生。桌子上撒满了啤酒。
    肖恩:不是替察。他三周前刚从局子里出来。已经心灰意冷。光听说话,好像口挺正的,其实人不坏。
    恶棍:傻帽儿替察。
    法国先生:我认识他爸爸。我更喜欢他叔叔杰克。
    肖恩:杰克叔叔很棒。
    一个爱尔兰恶棍:操他妈的狗杂种。
    他们庄重为杰克叔叔举杯,也为他死于狗杂种的歹命。在拥挤的酒吧那头,比利在对服务员说。
    比利:来杯越橘果汁。
    酒吧里的一个衣冠楚楚的无赖:天然的利尿果汁。我的女朋友一来月经就喝这种饮料。(对比利)你来月经啦?
    比利往法国先生与肖恩坐的那一桌扫了一眼。然后,猛然把他的杯子砸在那个无赖脸上。就在他等着被他砸倒的无赖站起来时,法国先生抓住了他,把他摁在了墙上。比利重重地撞在了付费电话上。话筒从挂钩上掉下。
    比利:松手。
    法国先生:你认识我吗?
    比利(摇摇头):不认识。
    法国先生:我就是那个能告诉你,这儿有些家伙你能打,有些你不能打的人。不是说哪个家伙该不该打,而是说你能不能打。所以我现在就规定,你不能打他,明白?
    比利:是,很好,好极了。
    法国先生:我知道你。我知道你的家族。我还知道你和你那个做事不顾后果的傻瓜表弟做着另一桩毒品生意。我会把你奶奶曾善待过我的事抛在脑后,把你的蛋割下来。你明白吗?
    比利:明白。
    法国先生:现在你认识我了。
    比利:是的。
    停顿:四目相视。
    法国先生:你喝什么?
    比利:越橘汁。
    停顿了一下。
    法国先生:那是什么?你的月经?
    比利笑了。
    法国先生:给他一杯越橘汁。
    衣冠楚楚的无赖还在流血,将信将疑。法国先生抓住他的一个肩膀。
    法国先生(低声对衣冠楚楚的无赖说):这是杰克的侄子。
    衣冠楚楚的无赖:啊……
    法国先生:啊什么?
    一下把他撂倒。
    法国先生:快滚!

    外景 南城居民区的一住家前 白天
    科林和巴里根站在门口(后者在科林的敦促下换上了便装)。试着和胆怯的肯尼菲克夫人说话。肯尼菲克夫人好像早九点钟就开始喝威士忌了。
    科林:肯尼菲克太太,迈尔斯和我原来是一个学校的。迈尔斯比我年级低,但是我认识他。我会对我说的话负责的。你不想看见我们抓住利用他偷东西然后又把他杀害的人吗?
    肯尼非克夫人:据说。
    科林(做个鬼脸):“据说。”
    肯尼非克夫人:如果他被人杀了,那他可能是做了什么错事。
    科林:你指的不是偷东西吧,肯尼菲克太太?那不是你认为他做的错事吧?
    肯尼菲克夫人看见科斯特洛驾车驶过。

    内景 科斯特洛的汽车里 白天
    科斯特洛和格温在车里。格温穿得像杰奎琳·奥纳西斯一样。
    科斯特洛:还不跟你的女友招手。

    外景 南城居民区的一住家前 白夭
    肯尼菲克夫人:我说你玩蛋去吧。
    她砰地把门关上。科林走开时注意到了跟踪者:一辆栗色轿车,一辆破旧的白色厢式小货车。
    科林:你懂了吗?
    巴里根:是指“据说”还是“玩蛋去吧”?
    科林:欢迎大驾光临。

    外景 一个十字路口 稍后
    法国先生赶上了变灯。科斯特洛下令闯过红灯,把跟踪者(车流里有我们还会看到的装有监控设备的厢式货车)甩在堵塞的车阵中。
    科斯特洛:就在这儿甩了它们。
    法国先生一踩油门,闯过红灯,把跟踪的车甩掉了。
    法国先生:拜拜。

    外景 警察总部的电梯里 白天
    科林上了电梯,跟他一起上来的还有别的警察和工作人员。站在他旁边的是玛多琳。年纪和科林相当,漂亮,身着职业套装。她拿着厚厚的一摞像是病历的文件夹。她是马萨诸塞州聘请的心理医生,负责对“暴力型罪犯”缓刑犯的监督和咨询工作,顺便也给替察看病。
    科林:上门服务?
    玛多琳:我给你做过鉴定吗?
    科林:没有,没有。不过我知道你是做什么的,也知道你是谁。
    玛多琳点点头,但考虑到这是相对敏感的话题,她不再搭理科林,但可以看出她己被他吸引了。
    科林:那些家伙不得不拿因“履行职责”必用“枪械”产生的问题当借口,这才能跟你谈谈他们的“感受”或诸如此类的心思。
    玛多琳笑了。
    科林:真的,别笑啊。我知道怎样回事。你是一个精神健康专家。
    玛多琳(笑着):我在这层有个预约。
    电梯门打开。
    科林:很好。这层的人全他妈疯啦。(向上指指)我是上面的一个。
    玛多琳:啊,幻想警察。
    科林:对,幻想。
    玛多琳:你是州警吗?
    她步出电梯门,科林用手挡住正要关闭的门。
    科林:是呀,我还在读法律学位呢。
    玛多琳:在萨福克(注8),夜校?
    科林:夜校不开哈佛法律课。我上次问过的。
    玛多琳:上次是什么时间?
    科林:在去他妈的萨福克前。
    玛多琳:我上的是马萨诸塞大学。我可不是小看你啊。
    科林:啊,我看是,你得请我吃饭。
    玛多琳:还是等你击毙什么人的时候,那样我就能从专业角度给你看看了。
    科林:怎么都行啊。我现在就能用冰锥直戳一个人的心脏,只要能让我和你共进晚餐。
    马多琳递给他一张自己的名片。
    科林:我不需要名片,我是侦探。
    她正迟疑。他接过名片。
    科林:我可不是开玩笑。幸会……“玛多琳”。
    电梯门关上。他继续上升。他掏出手机,好像想起了什么事,门开了,信号灯亮,手机响了。
    科林(边走边低声说):要不亲眼看,我怎么知道谁盯你的梢儿呢。我不能打电话,当时有另一个家伙跟着我呢。蓝色轿车和白色厢式小货车,有一个侧面有胡乱涂抹的画。厢式小货车有摄像监控设备。好啦,祝你愉快。

    内景 南城的一个咖啡馆内 早晨
    还是那间多年前青年科斯特洛跟少年科林说话的店址。两个意大利人吃力地跟店主巴基斯坦人辛格说话。这两个人不是善茬儿,但他们没有威胁,只是坚持他们的主张或意见:巴基斯坦人的确欠着他们钱。比利吃完早饭。他看了看,走过去。两个意大利佬有所警惕。
    比利:你们是普罗维登斯的吗?
    意大利人看着他。年轻的那个想过来干预,比利笑笑,把他俩都收拾了。一阵乱揍。誓匪片史上一次最大的绝对优势的打斗。显然,这是有深意的。在这次打斗中,比利扭断了自己的左手腕。“拳击手”的骨折。比利居高临下地对着他的对手,大口地喘气,举着他那只断手。
    店主:你们在我店里这是干了些什么?都离开这儿!
    比利走了。

    内景 急诊室 晚上
    比利叼着一支已经熄灭的香烟。一个年轻的女医生正在给他受伤的手打石膏。如果是在另一种状态下,他可能会跟她约会。但在目前这种状态,不行。

    内景 法国餐馆 晚上
    一家有浪漫气息的餐馆。波士顿最好的(就这么一说,不能当真)。科林,一个事业上升的人,显得很精神。玛多琳,戴着首饰,也显得很精神。可是谈话有些冷场,这次约会有点儿不顺。
    科林:你也监督缓刑犯,对吗?
    玛多琳:对,我给“暴力型罪犯”看病。
    科林:那些坏家伙。
    玛多琳:这是一种看法。也不尽然。
    科林怀疑她是存心让他的蛋疼。甜食上来了:塔形,日式制作法,冰糖扇状脊做装饰,底下是调料汁。科林举起糕点叉,瞄着它,却不下手。他抬眼看她。
    科林:我这么一戮,可就啥也没了。
    玛多琳笑了:这说明她喜欢他。尽管这一顿饭的时间里尽别扭着了。
    玛多琳:是你的晚餐,不是吗?
    科林(端着特大号的球形酒杯):啊,大虾就很好。我只是以为,法国餐馆……
    他们望着甜食。
    玛多琳:我正等着你采取行动呢。
    科林:我不知道你怎么想。可是要我行动的话,我就要逮住它。(一叉戳下去)
    玛多琳大笑。科林知道他这一叉戳中了:她被逗笑了。
    科林:让人们“寻找自我”有什么用?人们成天都在“寻找自我”。可找来找去还不是一团糟吗?
    玛多琳:怎么,这让你不舒服了吗?
    科林盯住她。杯子里的水差点儿撤出来。
    玛多琳:你知道弗洛伊德怎么说爱尔兰人的吗?
    科林:我知道。
    玛多琳:如果你真知道,我就还会见你。
    科林:谁说我还想见你了?
    玛多琳(这话有些出乎她的预料,很在意地):你不想吗?
    科林(故意停顿了一下):想,当然想。弗洛伊德说爱尔兰人的话是,我们是惟一使神经分析学失灵的人。
    玛多琳吃惊了。
    科林:挨个给那些爱尔兰佬警察瞧病,是件苦差,不是吗?还是“开放式的”?真得祝你好运了。
    科林笑了,可是“开放”这个提法一出口,气氛又显得有些紧张了。
    科林:你为什么做这种工作。
    玛多琳:某些人会好过一些。
    科林认真地品着这句话,很欣赏。
    科林:说得有理。
    玛多琳:我常常想,人们得忘记他们的那些模事,才能做好他们的工作。
    没说出来的潜台词是:像我这样。
    科林:包括那些罪犯吗?
    玛多琳:如果他们不做坏事,你就没有工作可做了。
    科林:我吗?我就去抓无辜者。我现在就可以抓你。
    玛多琳:真是有病。
    科林:这里面的事你就不懂了。

    内景 南城一家低级酒吧 夜晚
    迟黑的夜晚。比利坐在吧台前正在喝一杯越橘果汁。两个正在谈论她们感兴趣话题的女人堪称丑婆。这里和科林去的那家餐厅判若霄壤。一个赌注经纪人正在打电话。有人正在靠近他。手和手腕打着石膏的比利,通过别人投向他这边的目光感觉到了异样。人们停止了谈话,但他并没有回头张望。科斯特洛坐在了他旁边。比利看见:法国先生也坐在远处的一张桌子旁,扫视着整个屋子。
    沉默的伙计拿给科斯特洛一杯水。酒吧里鸦雀无声。人们都不说话,互相看着。比利看见德拉亨特和菲茨进了酒吧。他们在法国先生身边站住了。比利一动不动地坐着。
    科斯特洛:你知道我是谁吗?
    比利知道,但是他摇摇头。
    比利:不知道。
    科斯特洛:你那晚遇见的法国先生是我的朋友。
    比利:法国先生是他的真名吗?
    科斯特洛:不是。(停顿)跟我来。(比利迟疑着)我不是警察。我不是在请你。
    比利站起来。法国先生站起来。比利,科斯特洛和法国先生朝后屋走去。当他们走向酒吧的后屋时,科斯特洛说:
    科斯特洛:你得知道,他们刚才没能阻止住普罗维登斯的黑手党人,这就给我出难题了。

    内景 酒吧的后屋 接前
    科斯特洛:你修理过的那几个家伙和普罗维登斯有联系。他们再来时会带几个家伙来干掉你。这是真的,就像你活在这个世上一样真实,除非我制止他们。你想让我制止他们吗?
    比利:是我自己对付不了的事吗?
    科斯特洛挺欣赏他的勇敢。他看了一眼法国先生,又回头看着比利,笑了。
    科斯特洛:我的助手正要搜查你呢。
    比利的身体绷紧了。像过电似的。
    比利:搜查我?为什么?
    法国先生和科斯特洛互相看看。
    法国先生:过来。
    科斯特洛:你他妈的有违禁品,把你他妈的鞋子脱下来。
    比利脱鞋。法国先生仔细检查。科斯特洛冷冷地瞅着比利。法国先生搜比利的身。翻看他的钱包。被掏空的钱包被扔在桌子上。
    科斯特洛:我早认识你爸爸。
    比利:可他,己经死了。
    科斯特洛:遗憾。他过得怎么样?
    比利:他死而无憾。
    科斯特洛:那就是他的问题。
    比利:谁说他有问题?
    科斯特洛:我说他娘的有问题。人生在世,岂能无憾。
    比利:你是说他一无所有吗?
    科斯特洛:我是说他在机场干活。
    科斯特洛转身面对法国先生。
    法国先生:他是干净的。
    科斯特洛:胳膊。
    法国先生猛烈施暴,把那条打着石膏的胳膊狠狠地砸在桌子的一角上。比利跌在地上,疼得直流眼泪。法国先生在破碎的石膏片中翻找着。
    科斯特洛(揪着比利的领口):你在这附近转悠,让我好奇。不行啦。如果我都嘀咕起我自己营造的环境了,那我就太伤心了。这就是不行的表现。还有,知是不是奎南那样的操蛋警察把你派来跟踪我。我愣是不知道。真不知道他们那个部门……在干些什么。
    他抓住比利的伤手。
    科斯特洛:你还个警察吧?
    比利:不是。
    科斯特洛加力扭那只伤手。
    科斯特洛:你在你母亲的坟前发誓:你不是警察。
    比利:我不是警察。
    科斯特洛:你不跟你那个神经病表弟做毒品交易啦?
    比利:是!
    科斯特洛放手。比利在地上哭泣。科斯特洛整整他的衣裳。
    科斯特洛:放心好啦!小心护理好你的手吧。我很抱歉。这么做也是不得已。至于我们和普罗维登斯的事么……我们都别为死难的意大利佬哭泣啦。

    内景 酒吧营业厅 稍后
    君临一切的科斯特洛,目光扫过所有喝酒的人,包括金发女子格温。
    科斯特洛:这个爱尔兰共和军的混账东西在我的酒吧里干什么呢?
    那个被点到的人吓坏了。
    科斯特洛(拍拍他的背):只是开个玩笑。你母亲好吗?
    吉米:啊,她己经上路了。
    科斯特洛:我们都得上路。(整整衣服)各行本分吧。
    科斯特洛出去了。

    内景 科斯特洛的住处 晚上
    法国先生慢悠悠地剥花生吃。
    科斯特洛:你相信他吗?
    法国先生:这年头,谁还可靠?
    科斯特洛:他叔叔杰克还行。
    法国先生:总的讲,科斯蒂根家的人都很有才。
    科斯特洛:摆出一副什么也不怕失去的架势,这种人不能信。
    法国先生:我最可靠。是的,他是可靠的。
    科斯特洛:是啊,你是千里挑一。
    法国先生:万里挑一。
    科斯特洛:你老婆呢?
    法国先生:她也是。
    科斯特洛:她不是。
    闪回无声镜头:1970年代,法国先生在浴室里用电线勒死了他老婆。
    法国先生:她可以信任。
    格温抬起头。
    格温:你们这些人就是闭不上个臭嘴吗?
    科斯特洛:“隔墙有耳啊。”
    法国先生:就是这一个也已经太多。

    外景 林恩沼泽地 黎明
    鸥鸟盘旋在不同寻常的食物上空。远处是一家发电厂。城铁列车驶过。两具尸体躺在盐碱地的一个坑里。他们是比利在咖啡馆里揍过的那两个意大利人。两手被绑在背后。头对头。科林和林恩警局的人,州警,还有法医在场。科林蹲下,翻起浸湿的西服领口。一家普罗维登斯男装店的价签。
    科林:侦探的常识告诉我,这两个人来自普罗维登斯。
    林恩普局的侦探:如果你离开我接管的犯罪现场,我会十分感谢。
    科林:这里是我的管辖地,要离开的是你。
    科林站起来,往回走穿过沼泽地。打开手机。
    科林(走着):我见到死人了。患上了创伤后压抑症。一起吃饭?一会儿见。
    在一台投币式公用电话机前,他拨通另一个电话号码。

    内景 科斯特洛在港口的公寓 上午
    这是科斯特洛诸多公寓中的一处。
    科斯特洛:侦探里谁是头儿?……唔,好,他是个弱智。
    比利听不清科斯特洛在说什么。他的手腕上缠着一个铅制支架。
    科斯特洛:我要你引领警察去怀疑吉米·帕帕斯为这次谋杀负责。他当然和此事无关,他才不会承认。查他的车……会发现……那支作案的枪。
    科林:后备箱还是工具箱?……好的。

    外景 林恩沼泽地 接前
    科林面无表情,挂断电话。巴里根从不远处走来。
    科林:不想看看死人吗?

    内景 科斯特洛在港口的公寓 早晨
    科斯特洛穿着浴衣在吃早餐的地方坐着,面前是一碗果仁薄饼。
    科斯特洛:坐吧,比利。
    比利:谢谢。
    科斯特洛(抬起头来):你知道约翰·列农吗?
    比利坐下。法国先生坐在旁边。
    比利:知道,仅次于林肯的总统。
    科斯特洛(笑):列农说“我是艺术家。给我一根吹得响的管子,我回报你们的可要多得多”。
    比利:我更愿用它挤出几个钱来。
    科斯特洛和法国先生互相看看。
    科斯特洛:巧嘴巴。可惜了。
    科斯特洛从桌子上拿起一个塑料袋,里面是一只严重受伤的人手。比利尽量掩饰他的惊骇。

    内景 监听室 接前
    奎南和蒂格纳姆巡佐在听监听器里传出的现场声。奎南表情平和。设备的发出的光亮映在他的眼镜片上。

    内景 港口的公寓 接前
    科斯特洛搭下断手手指上的戒指。和法国先生做起了旧货抵价交易。比利看着。
    科斯特洛:约翰·列农的意思是,一个男人得会观察,并从中有所收益。例如,我观察你,我就想,能利用你为我干些什么事?(把断手交给法国先生)处理掉这个。(回头对比利说)也许我们能干出点儿什么事来。让我穿上衣服。
    他站起来。

    内景 科斯特洛的浴室 白天
    比利在往下水道里放水。他用力扯下身上的窃听器,尽量远地扔出窗外。

    外景 住房 白天
    窃听装置落进水里。

    内景 监听室 接前
    奎南看到信号消失,反应平和。他摘下头戴式耳机。
    蒂格纳姆:这么快。他死啦?

    外景 “卫城餐馆” 白天
    一身主厨装束的希腊人(吉米·帕帕斯)被警方行动队队员戴上手铐,塞进车里。他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科林和巴里根也在场。
    科林:这会让埃勒比巡官上6点的早新闻的。
    巴里根:难怪你要提升了。

    外景 港口附近的一条街
    比利边走边打手机。
    比利:要是非让我戴窃听器的话,我就不干了。不要窃听器,不戴,不戴,你明白我的话了吗?(倾听)什么微机?

    内景 监听室 接前
    奎南在打电话。
    奎南:微机芯片。我们20年后可能要和中国人打仗,科斯特洛要把军用技术卖给中国人。微机芯片,集成块,计算机零件。如果你听到任何与此有关的事,马上告诉我们。

    外景 警方大厦 白天 电视图像
    埃勒比面对一堆话筒。
    记者:你从线人那儿得到的情报吗?
    埃勒比:不。只是警方不知疲劳行动的结果,呃……根据推断……逮捕了……谋杀犯。

    内景 科林的一号办公室 白天
    科林在指间玩弄着一枚硬币。布朗(就是前面看到过的比利的朋友)和巴里根,穿着新便服,坐在科林的对面。他们是科林特别小队新成员。
    科林:我已受命负责这个小组。是监听室下面的一个分组,但是归我管。我过去不接这个差事,是瞧不上它,是想让别人干。谁干都行。我现在接了这个棘手的差事。你俩就是我这个精英小组的成员,我要你们尽职尽责。
    透过玻璃窗,我们看见显出满意神情的埃勒比。他翘起大拇指。
    科林:嘿!巡官。我们的主要目标当然就是弗兰克·科斯特洛。可是我们不能和这个办公室里的任何人直线联络。奎南把特别调查科的每件事都做了细致的安排。这么做很正确,我个人也不信任这些他妈的州警察。我们认为我们内部极有可能存在着问题。我们认为科斯特洛在州替里埋有一只鼹鼠。
    布朗:真的吗?
    科林:对,真的。
    布朗:我们能跟奎南的特工直接联系吗?
    科林(对他问这个问题很不高兴):不能。啊……现在还不能……不过我希望事情……会重新安排一下。就是这样。祝贺祝贺。别让我失望啊。
    布朗和巴里根离去。科林也离开了。
    巴里根(对布朗):我知道我为什么来这儿。他有愧了。你为什么来这儿?
    布朗:通过了智力测验和能力审查。
    巴里根:真新鲜。
    科林打开手机。
    科林:嘿,老爹。我有了一个新工作。

    内景 赌注登记站 白天
    法国先生反手一个大嘴巴抽在一个男人脸上,把他打倒在赌注登记台旁。
    法国先生:你的营业执照在他妈哪儿呢?我没见到营业执照。
    赌注登记人:什么营业执照。
    手伤已愈的比利在旁边看着。
    法国先生:当然根本就没有执照之类的东西,但是你肯定得有一个。(揪住登记人的耳朵)你不听我们的,就得听另一个人的。那就意味着你会把不良分子放进科斯特洛先生的地盘。
    一个坐在旁边观看的恶汉把手伸进他的胸前。比利迅速用枪托打在他的下巴上,然后用枪对准倒在地上的恶汉。
    恶汉(龇着牙齿):我他妈只是拿根儿烟抽……
    是的。香烟从他的指间掉落到地上。
    法国先生:嘿,那是吉米·巴格斯。你他妈干啥呢?
    比利:他妈的。我哪知道啊……
    赌注登记人:我要是每周给他两千,我一点儿不赚,我就难做啦。
    法国先生:那就多挣钱,不然就别干这行了。这里是美国。如果你不会挣钱,你就是他妈的笨蛋。你想怎么办呢?
    赌注登记人:多挣钱。
    法国先生:要的就是这句话。

    外景 赌注登记站外 稍后
    比利和法国先生出现。
    法国先生:真好玩。
    比利:是呀,真操蛋。
    法国先生:别担心。那个家伙不再需要牙了。除非他原来是爱斯基摩人。不过在这个国家里,吃的品种很多。
    他们钻进科斯特洛的小车。比利坐在前座。法国先生坐在后面。
    法国先生:他把吉米·巴格斯的牙都打掉了。
    科斯特洛:是吗?
    比利:他要……
    法国先生:拿他的香烟。
    比利:好啦!别寒掺我,那不是毫无理由的———是他把手伸进外衣里!我哪知道他是不是要掏枪……
    科斯特洛(打断他):好啦好啦,你知道赌注登记人需要做什么吗?
    比利(对科斯特洛):给你钱。
    科斯特洛:嘿,嘿,反正我喜欢无缘无故就把人牙齿全敲光的家伙。
    他取出一个手机交给比利。
    科斯特洛:给你。从现在起,打电话给酒吧就说找米基。只找米基。因为根本没有米基。等着。我们会打给你。
    法国先生:这个手机第一次响铃48小时后,你就取出集成块……立刻销毁它。三天后没有这个电话了。如果你使用一个没有清空的电话,就会出事。绝对不要给我们打。我们给你打。懂了吗?
    比利:懂了。
    法国先生:我他妈的没听见。
    比利:我明白了。

    内景 波士顿一家港口餐馆 白天
    一个吃虾喝酒的所在。喝白日酒的酒鬼,穿着破船鞋的爱尔兰水手,云山雾罩地神侃……科斯特洛和比利坐在在里面一张彼桌旁。科斯特洛刚吃完午餐,正在画画。比利真不习惯成为众人目光的焦点。他梳理自己乱糟糟的脏头发。
    比利:别看。停车场那边有一辆白色厢式小货车。
    透过毛玻璃看见一辆厢式小货车。我们总看见这辆车。
    这一回它换了一块诱人的商业广告。
    科斯特洛(停下笔,看看自己的画稿):他们没有定向传声器。
    比利:什么,你有X光的视力?
    科斯特洛(目光并不离开他的画稿):他们没有定向传声器。
    比利开始意识到身处秘密核心是怎么个滋味。科斯特洛从眼镜上方看看比利那份没有碰过的午餐。他端详着比利:考量他。
    科斯特洛:人们看你会使你产生自我意识吗?
    比利耸耸肩。意思是:是呀,对,谁他妈不是呢。
    比利:不知道。
    科斯特洛:这有什么?那些人弱智。哪看得出核心人物和职业罪犯的区别。
    比利:不是罪犯的人都是弱智吗?
    科斯特洛:你笨吗?我不是说这个。来,吃饭吧,耶稣基督。咱们在海水边过了愉快的一天。太阳明亮,海鸥在天,臭氧的味道真新鲜……
    两张桌子远的地方,坐着一老一少两个牧师和一个修女。科斯特洛注意地看着那张桌。修女起身离开。
    科斯特洛:你知道要是你父亲活着看到你和我一起坐在这里,想想他会和我说什么。实际上,他就是连毙七命也要取我的项上人头的,他会的。其实,老威廉·科斯蒂根的某些事,你不知道的。
    比利:他从没,啊,我是说“从来就没干过”吧?
    科斯特洛:他贼有主见,从没想发财。你不能跟那样的人做事。你叔叔杰克需要大笔的钱,可是即使他从我这里拿到了钱,如果让他看见你和我在一起的话,他也会杀了我全家。我就是这么看的。
    比利:在这里说这些干吗?
    科斯特洛:事实上,你不是从那个乱糟糟的地方出来的头一个,一心就想做个矿泉水批发商,我不想看你从狗洞里钻来钻去,混个总经理当当。
    比利:这就看怎么看了。就像一根管子。我倒想看看我能从中挤出些什么来。
    科斯特洛听到这话,笑了,又去画他的速写。
    科斯特洛:你没想过回学校吗?
    比利:恕我直言,科斯特洛先生,学校时代已成往事。
    科斯特洛:诺,那是你自己的事了。也许哪天你会醒过梦来。
    他站起来离开餐桌,比利仍然坐着。科斯特洛停在两位牧师桌前,跟他们说起话来。
    科斯特洛:日安,神父们。
    牧师们(吃惊地同声道):早安,弗朗西斯(注9),早安。
    年长的牧师很紧张,向四周张望。年轻的是为年长的担心,他自己并不慌。科斯特洛朝年长的牧师,一个可怜兮兮的人,探过身去。
    科斯特洛:还记得咱们聊过天吗?(年长者惊恐地点点头)“我还是上帝创造我时的原样”,这话是你说的?我能否提醒你,上帝可没让在这个大主教区搞男女乱交那一套啊。(注10)
    年轻的牧师:我也可以提醒您,科斯特洛先生,骄者必败。
    科斯特洛:秋季之前是夏季。(注11)
    科斯特洛看见修女正走回餐桌。
    科斯特洛:玛丽·特里莎(注12)嬷嬷在做什么呢?我们在她出家前和她有过有滋有味的关系呢。好好享用你们的烧蛤吧,口淫的家伙。

    内景 地下室 晚上
    菲茨在用一根管子打一个人。比利在后面看着。

    外景 水边 晚上
    菲茨和科斯特洛一帮人在砸一辆小轿车。比利看着。他们大笑,然后钻进各自的车子跑了。

    内景 埃勒比的办公室 早晨
    室内到处挂着高尔夫球球具。埃勒比还没有从宿醉中醒过来,黑着眼圈,服了一小把阿司匹林。
    科林:我的工作进展不够吗?
    埃勒比:“进展”很难界定。我每天都有进展。实际上,我现在就在进展。这个部门里,有些人20年来一直在取得杰出的进展,可就是??

     2 ) 只是给了无间道一个马丁风格而已

    桥段都没变,就是女人少了,浪漫气息少了,都是实打实的。
    如果要比较中美电影的文化差异,无间道还真是个不错的例子。
    看人家美国人是如何面对卧底这件事情的。凡是卧底都会将慌乱写在脸上,绝对掩饰不了。
    美国卧底忍受不了三年过了又三年,三年过了再三年,他们只是颇为急迫给李奥纳多一个新古惑仔的身份,且,为了让他迅速和女主人公搭上线,让他不断的接受尼克尔森“你到底是不是卧底”的心理折磨。
    美国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极为有限的,很快,双方就都扛不住了。该fuck的都fuck了,fuck了一整部片子,让人颇怀念《低俗小说》的年代。
    只是,我真的以为马丁思科西斯会弄出些新桥段的。我对这个挺失望的。
    难道美国的卧底也喜欢上天台么?或者,也喜欢一做卧底就马上看心理医生?卧底的领导也必须从天台上掉下来么?
    原以为马丁对弄出各色各样的暴力手段是很在行的,怎么也要有点新花样,结果,就是没有。
    其实,马丁准备接这个戏的时候,他就已经低人一头了,投资公司大概最喜欢无间道卧底来卧底去的花样,可是,无间道若是翻拍,除了这个卧底来卧底去的花样,还真的没有别的可以发挥了。即,马丁除了给它打上马丁的符号,也没别的可做。
    港版无间道还有浪漫气息,遗忘的时光,是谁在敲打我窗,无间道还能翻出一个前传、一个终极无间,整个能带出港版教父来。这个是香港电影最大特色嘛。掏出双枪,有鸽子飞过,一人枪战群雄。。。这个向来不是美国人的强项。那么,除了卧底来卧底去,美版无间道发挥了什么呢?就只有马丁对自己当年辉煌的怀念了。
    就是尼克尔森的老戏骨演法,若重复下去,也会让人看腻,更不要说这俩大块头中年小生,他们最大的问题是压抑不起来。而如果压抑不起来的话,费尽心机的去做卧底,是为的什么呢?我们看卧底,是要看你们压抑啊大哥。
    无间道是个典型的东方故事,它有着中国人特有的矫情,十年卧底,再卧下去就变尖沙咀老大,每天和同伙一起去非法暴力,心都在滴血。。。这是多么江湖的一种手法啊!这个故事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用这种矫情的手段去冲击观众脆弱的心灵,所以必须有遗忘的时光,不煽,不足以集中火力攻陷观众。机关算尽,是中国人特有的本事。达到目的,有的时候反而是小事。我们向来是注重过程不注重结果的民族,你看《色戒》不也是么?王佳芝机关算尽,连身体都出卖了,就是为了弄情报,可事实上,整部片子都是为了给人看她如何爱上易先生,其实细一琢磨,整部片子,她一点情报都没弄来。最能立点功的就是暗杀易先生,结果她还把大伙都给出卖了。导演不是让我们看她的立场,她的结果,而是要看她没立场,看她六神无主的惨样。当然,电影都是这么干的,这么干才好看。但是美国电影很少这么矫情,因为美国人矫情不起来,如果一个领先地球那么多年的资本主义大帝国还需出卖灵魂和心灵去做费尽心机的事,那就有点不太真实了。正如中国人如果拍一个《穿prada的女魔头》也一定会显得特别牵强一样。美国人比较擅长的是接受一个巨困难无比的任务,再用各种先进武器和你从来没见过的高级装备干掉敌人,然后再酷酷的吹吹枪口。如果美国人也玩无间道的话,就是把浪漫给活生生的当成甘蔗干嚼了,然后吐出来。然后,我们吃那个吐出来的。
    可是,竟然得一个奥斯卡。
    那它为啥得奥斯卡呢?可能,一为马丁的面子,二,的确是美国人没看过中国的无间道吧。这个桥段挺新鲜。这说明中国电影离走向世界还远呢。
    好吧,我其实还是挺喜欢美版的,虽然我看港版的也看得挺熟的了,但是我还是踏踏实实的做了俩钟头,来看马丁的作品。我觉得美国人做事很敬业。把该改成美国腔调的都改了:警察说fuck比黑帮说的还多,两个中年小生搞女人都比较快,跨过无数次的办公室交谈,直接上床,或者直接同居等等等等。虽然换汤不换药,但是,你不是也喜欢吃肯德基的中国食品么?美国人估计也是,吃那么难吃的咕咾肉也挺开心的。
    希望有更多的人把美国电影给翻成中国版的。五年前,还有人讨论说内地拍不了偶像言情电视剧,拍不出那感觉来,可现如今,香港台湾人也都跑内地来拍偶像言情剧了。只要作品不脱离社会环境,你估摸着中国发展成啥样子了,就照一个相似国情的外国片子,随便翻去。好故事遍地都是。为啥不干呢?宁浩都干成了。

     3 ) 天堂收留虔诚的逝者

    《无间行者》在国内是部受争议的电影,甚至可以说是毁誉参半。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它翻拍自近十年来最受欢迎的香港警匪片《无间道》。虽说它荣获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四项大奖,但它在国内的电影评分网站上却是近几年来奥斯卡得奖电影里最低的。看了不少骂评,发觉网友对影片最多的指责莫过于内容相比原版过于粗俗不堪,使得原有的韵味丧失,造成心理描写给人感觉不到位、肤浅,情节上也只是跟在港版屁股后面照猫画虎,而“无间”这一原作中重要的概念缺失更让人觉得没内涵,一切显得乏善可陈。不但如此片中还涉及到有关zf的敏感话题(其实个人并不惊讶,像《金手指》、《黑暗骑士》这种超级大片都有,你还指望他们能对我们zf有多友好的态度。。。),以至于当该影片的获奖情况揭晓时也更加让国内喜欢原版的观众感到愤概,而相对了解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的影迷也议论这只是给多年失意奥斯卡的他一个安慰奖。可我觉得两部电影的导演是在用的是不同的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来讲述这个相似的内容,他们真正想表达的主题、创作理念还是很不一样的。所以在我看来不少人都只是在比较这两部电影情节表面上的孰优孰劣,无论评它的是好是坏,都显得说服力不够。

    一直以来翻拍片都有一个劣势的地方,就是对于似曾相识的情节不太有代入感,观看的时候会产生间离感,观众会认为即使它再怎么成功,觉得功劳还是要归为原作,更何况是翻拍于《无间道》这种被认为是经典的电影呢。纵观全片,《无间行者》在剧情上的大同小异也同样无法避免,特别是影片的后三分之二的剧情结构确确实实与港版如出一辙,写个故事梗概可能只需要把港版的人物替换一下就可以搞定了。原创剧本的创意肯定是值得赞扬的,特别是通过生动描写卧底这一心理不断矛盾挣扎的边缘人物来表达“无间地狱”、生不如死的深刻寓意,但即使这样也不能抹煞一部翻拍电影所带来的创造力,更不要因为看到情节相似的地方就骂抄袭,看到不同的地方就感到不适,觉得老美不懂中国,扭曲了我们的创意。首先要意识到的是既然是合法翻拍就不存在抄袭,其次且不说影片的创作者们懂不懂中国文化,或者要迎合西方观众口味还是导演的文化背景怎样,《无间行者》本身就是以美国人的视角来讲述的故事,社会背景也在美国波士顿,正如编剧威廉•莫纳汉所想的一样,即使两部影片是有着相似的内容也应该由有着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文化根基、生活方式的角色去支撑这个故事。《无间行者》的剧本人物性格其实都已改变,导演将人物移植到美国社会,融入美国社会,所以影片自然而然也就没有香港黑社会的江湖情义、对于善恶提出佛家般的疑问,没有“无间”也就合理,也不必纠缠它为什么没有“无间”了。至于文化差异我想肯定是有的,影片中的本土化改良也已经体现了。在一次采访中斯科塞斯也说到,当他看吴宇森的《喋血双雄》的时候,他就觉得没法接近它,承认了香港电影无法复制的事实。但并非就是有了差异就不理解为何有差异,或者不接受为何有差异(比如《卧虎藏龙》很受西方评论界的赞赏,西方人拍的《末代皇帝》照样受国内观众喜爱)。即使《无间行者》再怎么不好,也不能以偏概全,就认为中国人在情感表达一定要比西方细腻或者丰富。(如果真这样那你怎么解释你每天骂的那些粗制滥造的港片、国产片?)

    马丁•斯科塞斯是个作者论导演,就如同历史上的诸多作者论导演一样,对他们来讲剧本只是在提供题材,而电影真正是被导演的个人视野所主导,这种主导可由他们的一系列作品的主题和风格特色就能看出。著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的一句话说得好:对于斯科塞斯的电影关键不在于它讲了什么,而是怎么讲。当然也可以说是应由“如何处理(how)”而非“什么题材(what)”来判断电影的价值。所以这部电影也不例外,虽说有个港片的故事框架,但有着强烈的斯科塞斯个人印记造就了它的不同:穷街陋巷的视觉风格、粗犷豪放的草根味道、脏话连篇的人物对白,相比之前的《纽约黑帮》、《飞行家》可谓是本色回归。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从小就在天主教氛围长大,有着根深蒂固的宗教情结的他,在这部电影中延续了他对宗教罪恶感的探讨。他塑造的电影角色们,即便他们远离了教会教义章程的束缚, 还是无法把负罪感从心中抹除,而他的黑帮片的主角们迸发出的暴力行为更像是种宗教式的救赎,因为这些暴力行为很多时候也恰恰是出于他们对于道德纯洁的渴望竟在一个如此肮脏的世界里遭遇了挫折,无法实现内在自我。斯科塞斯的电影(特别是早期)很多都具有强烈的以电影表现自传的潜意识追求,许多电影中的素材都来源于他童年时作为意大利移民生活过的暴力街区还有他深刻的社会洞察力,所以他的电影都是与美国社会紧密相关的,对于美国人来讲更具现实意义。

    从“The Departed(逝者)”这片名我们就不难看出这部电影的宗教色彩,个人觉得丝毫不比港版的少,在我印象里这个单词在影片出现了三次,分别出现在比利•科斯提根(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的母亲和他自身的葬礼时牧师的祷告中,以及专门特写的黑帮老大弗兰克•卡斯特罗(杰克•尼克尔森饰)献给比利母亲的纪念卡:Heaven holds the faithful departed(天堂收留虔诚的逝者)。从佛教“无间”转换成天主教负罪感,这便是对于原作主题最大的改变,这么看来中文的译名也就更显得不恰当了。所以这是一部彻头彻底的斯科塞斯式电影,对于斯科塞斯的大部分电影我们就不能忽视宗教层面,不然必有理解上的缺失。

    在本片斯科塞斯保持了一贯的现实主义风格,从一开场粗糙的斗殴纪录片以及卡斯特罗的旁白就能清晰地体会到美国波士顿特有的移民文化,从中带出了种族矛盾、黑帮、暴力等人物的地域性、社会性的描写,也奠定了该影片不同于港版写实风格的基调。这里我要先强调一点,现实主义不一定就是贴近真实,应该说是相对其他风格更有种真实感,但不管怎样一部电影再怎么贴近真实也并不能代表它好。同理没有煽情、没有忧郁的感觉也不能说明一部电影不好。衡量一种艺术形式、艺术风格是否杰出,不能光看它有多少值得炫耀、夺人眼球的技巧、创意,而是应看它能否成为反映某个特定主题、内容的最合适的形式与风格,从而体现出价值。让我们想一想,有什么故事风格能比现实主义风格更有效地表现斯科塞斯式的黑帮人物呢?和昆汀•塔伦提诺的《落水狗》一样《无间行者》是部风格化的黑帮电影,角色对话和他们的行为一样暴力。全片的味道就是暴力,残酷而悲怆。像这样的调性,干净的对白、忧郁的行为举止不但不合味,而且在形式美学上不诚实,违背了这部电影贴近西方人眼中现实边缘的目的。所以事实上,人物满口脏话反而更忠实于他们自己,而不是为粗俗而粗俗。

    影片的视点是波士顿南部的爱尔兰移民,他们曾有过饱受欺压、歧视的历史,在20年前根本找不到活干,但因黑帮势力的不断增强才渐渐受到认可、迎来了相对安稳的生活。与斯科塞斯意大利移民相同的是,爱尔兰移民有着极其强烈的家庭中心观和对奋斗、求胜的强调。此外,大部分爱尔兰人是信仰罗马天主教的,和意大利人一样把宗教带入了美国,对天主教会的虔诚信仰以及和黑社会犯罪的深厚渊源,都是片中爱尔兰裔移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之后卡斯特罗也从中道出了影片的第一个主题:宗教只是证明了人们彼此同在的方式,但它不会真正救人,那些只会祈祷忍受欺凌的黑人就是证明。No one gives it to you, you have to take it.(没人会施舍你,你得自己争取。)我觉得这句话从一方面体现了卡斯特罗蔑视天主教、背叛天主教的行为(为后面表现他的张扬,当众侮辱牧师、修女等情节也做了铺垫),而另一方面又表现了一些爱尔兰移民为了生存,不分善恶不择手段,卡斯特罗生存至上的人生观及它的理由。另外当他在教育年幼的科林•苏利文(马特•达蒙饰)时也可见一斑:教会只想让你们循规蹈矩、多听话,说站就站,说跪就跪。如果你皈依教会,那你这辈子也就无所作为了。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no one gives it to you, you have to take it.(在影片中说了两次,足以体现它的重要性)我想这句话也就不言而喻地成为了象征着卡斯特罗黑帮精神的句子,也深深地影响了日后为了生存每天说谎的卧底科林。

    话说卡斯特罗,也就是黑帮老大这一人物比起港版戏份大增使得影片不再是两主角两配角的格局,更像是三主角。这也使得影片给人整体感觉是黑帮元素为主,警匪元素为副,所以比起警匪片它更像黑帮片。正好也符合斯科塞斯本人的口味,侧重黑帮的视角更能加深负罪感的描写。个人觉得美版在人物性格的刻画、鲜明程度比起港版要大大胜出的。影片淡化那种一眼望去看似复杂的人际关系图谱,通过大量的平行剪辑与交叉蒙太奇扎实地塑造两位主角的性格前史和发展脉络,为主角们的身份背景做了更加详尽的安排(别跟我提《无间道2》,那都不同于第一部的两部电影了),精神层面的暗示也相当精彩。

    比如取得信任对方这块,在警校时科林的同学就说他父亲是个社会地位卑微的穷爱尔兰门卫(所以即使他踏入高层社会也还是被当地人看不起),有着这样的社会背景的科林这辈子也就最适合当警察了,这也就为什么他从小就被认识他父亲及家庭状况的卡斯特罗相中。影片刚开场的五分钟就非正常的叙事时空,用一段台词串起了20多个彼此独立的镜头点明了“卡斯特罗是科林的精神教父”这一主旨,交代了科林的成长背景和与卡斯特罗之间的人物关系,为之后科林对卡斯特罗的言听计从、互相帮忙做了充足的铺垫。当科林获得好的岗位后,处理普罗维登斯黑帮的案件时我们就能看出黑帮帮了他不少忙,而且在与上司艾勒比(亚历克•鲍德温饰)的对话中也看得出他是那种知道什么时候装糊涂什么时候出手,也正这样所以在警局才吃得开,成为一个记录上完美无暇的人,被警方信任的人。相反另外一个与科林认识,曾有多次和科林办过案,实际身份也是内鬼的州警,却没有科林那么混得好。而警方卧底比利之所以会被奎南(马丁•辛饰)警长选择以及他刚出道就能在短时间从敌对那里获得信任,正是之前提到的爱尔兰人强烈家庭观的原因。比利虽说和科林一样是波士顿南部社会底层的出生,他的家庭背景却是有黑底的,除了他父亲以外家里的男丁都是罪犯。而他本人实际上也是跟母亲一个样,跟父亲又一个样。平时以中产阶级自居,可到了每个周末就跑到波士顿南岸跟着父亲像一个标准的爱尔兰街头小混混闲逛。爱尔兰移民觉得家庭对人的成长有具有巨大影响,所以对于警方来说所以这种人际关系使得人更能相信他不是卧底,而是黑帮。按警官迪格纳姆(马克•沃尔伯格饰)的说法,混入黑帮才符合他的本性。这也就为什么比利打入黑帮内部也是从他毒贩表哥开始入手的。而且卡斯特罗和他的左右手法国佬(雷•温斯顿饰)也都认识他家人:当比利在酒吧里打闹时,法国佬就警告他如果他再这么闹下去,他就会把比利奶奶善待他的事忘掉并阉了比利;卡斯特罗问起谁是否值得信任时,他就自问自答说比利叔叔杰西就是个可靠的人,所以看在人情上信任比利等。虽然比利不甘于像身边其他人那般堕落着混日子,也恨透了他们,但是为了对自己家族的赎罪他选择做真正的警察。这就为什么他会明知自己可能遭遇不测还会去逮捕科林(他在给玛德琳(维拉•法梅加饰)信封时的对话能看出)。

    也许是因为使用了大量的平行、交叉、联想蒙太奇来构建叙事框架,故事由此变得扑朔迷离没什么时间的概念,对于悬念的铺垫、处理也没有港版来得那么直接(一开场不久就进入状况),没有留下很多暗场让观众不断猜测,削弱了那种斗智斗勇时惊险的感觉,比如港版毒品交易那段挂在窗子后面的窃听器。不过美版逻辑条理丝毫没有混乱,尽量避免抒情而代之以直截了当、平实的表现方式,更注重事件矛盾冲突的突发性。如心理医生的角色,可以说是对港版改动最大的地方,把李心儿(陈慧琳饰)和Mary(郑秀文饰)扮演的角色合二为一,塑造了玛德琳的角色从而凝合了剧情的张力,能把两位主人公看似有联系但却过着截然不同生活也没什么明显交锋的人真正交集在一块。她一方面与科林是合法情人,另一方面,她又是比尔的精神支柱,甚至与比尔也有了肉体关系。这样使整个剧情更紧凑,人物更突出,冲突更集中,也为最后科林被杀等一些情节提供了合理的铺垫。(个人觉得三角恋不突兀,这样的事会发生其实谁都说不准,即使它在大家眼中看起来不太可能发生。而且比利不是陈永仁(梁朝伟饰),没那么沧桑、隐忍,相反他性格暴躁,在面临精神崩溃的情况下对于情感表达方式比较直接很正常(注意他去见玛德琳的时候都是在他遇到困境、剧情转折点后:确定警方有内鬼、被科林调查身份、昆南死去以及最后发现科林是内鬼。在第一次与心理医生对话中,比利无形中把自己受到的压力转移到了玛德琳身上,玛德琳在尝试理解比利的处境但无法在一瞬间消化掉这么大的压力,因此之后玛德琳由愤怒到给药再到与比利约会的一系列转变是符合逻辑的。而玛德琳在未婚的情况下一个人在闺房遇见比利,两人在一阵心烦意乱后才跟比利发生关系,感觉很正常。然后与他隔离,搬去科林那住,表现比利的无助)。如果要追究的话,港版也同样能找出很多“问题”,比如陈永仁能在好不容易逮住杀了自己情义深厚的上司,并把自己不断逼上绝境的对手刘建明(刘德华饰)的情况下还能很坦然地笑出来。毕竟任何电影离现实还是有差距的,只要符合情理就能自圆其说,所以没必要为这较真。)

    个人觉得演员的表演在这里(凸显冲突上)起到很关键的作用,相比港版,美版人物动作幅度要大,肢体语言也丰富很多。大段大段的污言秽语还有无意义的含混对白夹杂在其中,有不少大喊大叫、抢话的时候,无论是警察还是黑帮脾气都是暴戾的。但很自然,三言两语就勾勒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符合突发性和爆发性较强的特点。该片剪辑非常凌厉,更强调变化,在双人呆板的对话中插入快速的动作等。在基本没有什么动作枪战场面的前半部分,也可以让剧情保持松弛有度的张力,使得剧情发展流畅而迅速。特别是有几场戏如法国佬在对话时突然闪回自己杀老婆的情景;还有比利去看心理医生穿插三条回忆(在打乱的时空里有条不紊地表现比利自我怀疑和焦虑的情绪),更是不带任何张扬的技巧,基本上仅依靠精确的对剪和闪回来制造出暗藏杀机一触即发或者压抑已久的情感抑制不住要爆发的感觉。但是反倒在杀人等画面内动作场面较多的场景剪辑放缓,如最后的电梯戏,短短的两分钟就死了三个人,却只用了不到10个镜头,使观众更贴近人物的真正面貌,把现实的残酷性描写得淋漓尽致。所以这种爆发力的演出更帮助影片深化了角色魅力,使得原本冗长复杂的主线支线情节不显的拖沓,并通过在动中有静,快中有慢的精彩剪辑影响着观众的情绪。

    还有一点我觉得很多人忽视了,通常情况下,观众认为银幕人物都是真情流露,但本片除了少数几个关键情节之外,两个角色的全部生活就是一出伪装,离不开谎言,而他们一直为此备受煎熬。正如科林在电梯里感受到自己的谎言要被揭露时,才说出“快杀了我吧。”一样,即使为此煎熬也不太可能把挣扎的心理动不动挂在脸上,一般我们是不会看见在他们脸上写着如[我是二五仔]的标签,相反这种挣扎是要让人去感觉的。这一点我觉得美版更真实(我没说哪个更好),强调也忠实于它的现实主义风格。

    但也有可能就是因为美版非常注重这种矛盾的爆发性所以给国内不少观众造成铺垫敷衍、行为都缺乏思想的前奏的误解。实际上正是因为本片注重人物本身的张力,才把人物性格描写得更鲜活、更加生活化,深化角色本身的力度和深层的表现空间,使得人物动机具有较好的说服力、前因后果交代得更清楚(仔细看的观众应该能发现,像普罗维登斯案件、芯片交易从影片的前20分钟就已做了铺垫,这也就为什么当比利发觉卡斯特罗是FBI线人以及接下来科林杀死卡斯特罗时也不会显得突兀),从而突出那种所谓的“表面化”矛盾冲突。一般写实电影不是创造性地艺术,而是“存在”的艺术。美版就是想做到让观众有一种刹那错愕的感觉,那种面对现实的残酷所体现出人类本能上的反应、张力。这种张力来自人的本质中追求生存的本性:月深日久,两个人为了生存都不得不不断地撒谎,想从他们欺骗的对象那里获得认同,渴望受到认可的矛盾感觉:不为非作歹,在帮派里就没地位;不锄奸惩恶,在警局里也没有威信。

    记得片里玛德琳曾多次说过:人们撒谎多是为了保持事太平稳。我觉得这句话更加强了影片中探讨关于身份的重要性。影片多次展现的与陷阱和出卖如影相随的卧底身份的生活,其中被某网友在没看清剧情发展情况下吐槽的“我给你的是错误地址,可你去了对的地方。”最能体现。这不禁让人回想起《好家伙》(同为斯科塞斯作品)中不断信任的背叛的主题,都是因自身的身份让主人公陷入层层推进的矛盾,无法自拔的环境。在斯科塞斯角色的身上,通常具有浓烈的反抗精神而不断被环境所围困。这就为什么我觉得美版描写卧底这种身份对于人物的影响更直观。我想这也就为什么比利会在电话里对科林说:“我要要回我的身份!”(我清楚港版也有这段);玛德琳感到无法靠近比利;当玛德琳知道科林的真实身份,谎言被揭穿的时候,婚姻马上分裂。不仅这样,这还简直是对卡斯特罗全片的第一句旁白“我不想变成环境的产物,我想要环境成为我的产物。”的一种讽刺,一个如此嚣张的黑老大,也还是比任何人都需要FBI做后盾,背叛他人。

    曾看到有位网友说过,美版的故事人物得没深度,根本没演出角色注定而又无法改变的迷茫的悲剧命运。卧底、内鬼的内心深层次,也就是那种洞悉灵魂世界的事物描写也较少,形象相对单一,非黑即白。我看了却不以为然。的确,美版连一句类似“我想做个好人”的句子都没有,坏人就是坏人,与港版对比难免被贴上“没有内涵,人物脸谱化”的标签。但正如我前面所说的,即便斯科塞斯的人物们远离了教会教义章程的束缚, 还是无法把负罪感从心中抹除。比利为了能帮助警察所以成了罪犯,可在他犯罪时他能确定自己是在做正义的事情吗?科林虽然一直有给卡斯特罗通风报信,但他也确确实实有在惩治罪犯。对于天主教教徒来讲,人生来就有罪的,要通过赎罪来净化灵魂才能改善自己。他们从一个角度可以说是不断作恶、不知悔改,可从另一个角度他们也都在维护所谓的“正义”。所以影片中的两个主角对正义、对善恶的不确定性使他们无法像斯科塞斯过去的那些人物一样做进行形式上的救赎。斯科塞斯做出了不同方向的善恶模糊概念,个人觉得美版比起分不清什么是善恶,更侧重主人公们感到现实生活中的善恶界限模糊,这也就为什么没有像港版那样人物会为自身身份感到迷茫。他们的道德冲突体现在:应该像卡斯特罗一样为了生存放弃、背叛信仰;还是为了信仰、救赎干脆牺牲,来肯定宗教救赎意义?但讽刺的是他们无法做形式上的救赎。所以渐渐地两位主人公开始为自己的人生感到难过,觉得自己的人生充满谎言和罪恶,因为对于他们这个世道似乎不存在道德底线,善是不存在的,因为恶的对立面消失,所以你也没法不作恶。比如当科林要同时查黑帮、警方的卧底时感受到了压力时,他在晚上睡觉时对玛德琳说:“如果我不是在警署干活,如果在法律学校当讲师,就能安然度过一生了。我想换个城市住会更好,就不会这么痛苦了。”由此看来,这个电影更像一个良心的诘问,好像你彻夜未眠却不知该如何向牧师忏悔一样:“我明知做了错事,但神父,我又有何选择?”而影片主要人物死亡的最终结局使我觉得无论信仰还是不信仰都无法通过自救生存下去,这也描绘了另一个主题:人,一旦被迫与他熟悉的生活剥离,就注定了悲惨的结果。

    以上原因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无间行者》,正义与非正义已经不能成为警察或者黑帮的行为准则、衡量标准,为了实现目的而不择手段是警匪双方都遵循的准则,而卧底这一悲剧角色本身就是这种不择手段的体现。这也正如卡斯特罗在片头说的:“When you're facing a loaded gun, what's the difference? (当你面对着一把上了膛的枪,兵与贼又有什么区别?)”这也就为什么美版会多设置一条卡斯特罗是FBI线人的情节、警方腐败,还有警官迪格纳姆在影片结尾无视法律界限杀死科林。从表面上来看卡斯特罗也许是对的,但从反面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黑帮、警察正是因为背叛天主才让这世界罪恶丛生,但有时道德冲突、现实的逼迫让他们不得不做出妥协、背叛,使得这个国家也渐渐变成内鬼。所以黑帮在斯科塞斯电影中更是一种社会问题。

    结语:个人认为这是目前为止新千年以来,马丁拍得最好的一部电影,不仅保留他以往的社会批判意识,也是故事述事手法上脉络最分明,戏剧性、娱乐性上做得最成功的一部作品。这无疑表现了斯科塞斯对于故事出色的把握力,连贯性很强,即使情节一样也并不死板抄袭,曲折的故事也使得环境这一单调的主题不显枯燥。比起港版更扩大了创作空间,塑造人物性格的细节也丰富很多。所以在我看来它更倾向于社会剧而不是心理剧。当然个人认为该片可能是主题有点明确过度了(有可能是它的封闭式结局原因),相比过去他过去拍的那几部经典回味的地方没有那么多。但不管怎样,这都足以为他获得一座奥斯卡奖。


    补充:
    1.剧情解释:比利给玛德琳的信封是什么?迪格纳姆杀科林的情节会不会突兀?
    当迪格纳姆停职两周带薪假后,在科林与卡斯特罗在电话里的对白我们就能看出,警方的人都联系不上他,那作为卧底的比利也就肯定联系不上他了。然后当比利发现科林的真实身份之后然后马上离开警局,整理出科林是卧底的证据放在信封里。可因为他找不到迪格纳姆(之后天台戏也有说明,他问黑人迪格纳姆在哪,黑人不知道)所以只好找了科林的妻子玛德琳,叫她保管这封信,并告诉她“如果我有什么不测或是我让你打开你才能打开”,然后他自己都说心理医生是他唯一信赖的人了。在这里就和之前表现她与比利的感情有着紧密联系了,也为之后科林被死提供了合理的基础。接着镜头表现玛德琳看了下那封信在上面写上“科斯提根”后放到桌子里没有看了。过了一段时间,比利遭遇了不测,而科林把自己的罪嫁祸在另一个卧底身上。两个星期后,刚好迪格纳姆也休假完回来了,然后玛德琳理所当然联系上了迪格纳姆,最后讽刺地通过黑道的方式干掉了觉得好不容易摆脱黑道的科林。

    2.西方评论界的对《无间道》的看法:
    原版《无间道》在北美04年就上映了,你去烂番茄网上看了就能发现大部分影评人都在观看《无间行者》之前看的。《无间道》在烂番茄有95%的新鲜度,是个非常好的评价。而《无间道》获得不了奥斯卡的青眜但《无间行者》却可以,个人觉得主要还是因为奥斯卡是美国学员派的奖项,如果不按美国人的审美、价值取向来评比那就有点违背他们评奖的初衷了,至于这点不要太较真,也不必把奥斯卡看得太权威。但是当自己不喜欢一部受认可的电影时,应该试着去理解别人为什么喜欢,而不是光光在那边抱怨评委的脑袋被驴踢了怎么的。既然你有不喜欢一部作品的权利,那别人肯定也有喜欢的理由、权利,我想6000多名以电影为职业的奥斯卡评委不会莫名其妙就给一部“烂片”颁奖,所以不要一句你懂你不懂就论断一切。

    3.关于辱华
    我理解很多人看到片中的这些台词很不爽。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准的,政治之间的对错更是。有时候不同角度就会造成人们对事物的不同的判断、看法,何况对于一部文艺作品,意识形态肯定是会有对创作者有影响的。像美国人就是提倡自由、民主、人权,对zf有看法我认为多少是因为看到国内较多负面的消息(不能否认没有啊)所以心中的人道主义信念油然而生,所以他们的不友好态度并不是针对国人,而是zf。像国内那些抗日片也是,还有像过去的《007》,正好在上映在冷战时期,所以故事就经常和苏联对抗有关,从而化解民众内心的不安。媒体(电影也可以算是一种)的用意从来不是铲除世间的罪恶,他们的工作就是说服我们接受并习惯与其共存,不会给我们选择余地。统治者只想我们变为被动的旁观者。为了证明自己是有说服力,可能会修饰或者有点歪曲一些事物,又或者把价值观强加在一些事物身上。但这种歪曲也有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有站在不同的角度、立场所以才这么觉得。比如大部分国人打死也不承认xz可能曾经是个国家。当然作为中国人反对老美这种言论我也肯定是支持的。但是你不得不否认香港、国外的媒体绝对是要开放、自由很多,各种言论都有,抨击zf的报道自然也很多。所以这种事情,有个想法说出来、坚持自己可以,但是最好不要太 较真 ,说老美不懂我们,说不定你去了国外想法也有改变呢。所以应该多接受更多不同的看法、观点,才能更加确立自己的立场。
    当然时间久了,一些人的看法会越来越成熟,需要个互相理解的过程。说实话,我觉得现在的大部分美国民众虽然偏见肯定多少会有,但应该不会歧视其他种族。像在学校如果有同学歧视黑人,会被老师拉进校长室的,他们很尊重人权的。
    话说最近老美对中国的态度有变好,因为中国变强大了,不得不重视起来。比如电影,最近的《云图》、《环形使者》、还有将要上映的《钢铁侠3》都有国内的公司参与投资、制作。


    最后我想感谢下那些认真写文章的网友,让我可以借鉴了不少材料!
    我也希望那些不喜欢这部影片的人能尽快看到这篇影评,希望对你们有帮助,谢谢。

     4 ) -对不起,我是警察 -我是马塞诸塞警察局警官,你他妈算什么

    小文艺的港版无间道 实在的美版无间道。看完的结果,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港版精心渲染出了一个“酷”的无间道,而美版或者不懂酷或者不屑于酷,制造出了一个更“真实”的无间道。
     
    美版和港版都很好看。但美版少了一些煽情、玩儿深沉、装酷,因此容易给人一种错觉:美版比港版肤浅、没有深度、没有内涵。我不觉得这和内涵有什么关系。可以对比一下两个版本的镜头表现和人物表现。
     
    有图版
    http://wfwfang.blog.163.com/blog/static/239389920069222365418/ (网易博客竟然说在审查中)

    -------------------------美版港版的对比------------------------------

    1,超级大国 vs 发展中国家

    港版里的一些地点总是很干净、很整洁、很现代化,“很富有”。

    -天台-
    港版印象最深的是梁朝伟和刘德华在天台的对决。因为觉得周围的场景“很干净、很美”。
     
    美版:破破烂烂,整个一废品堆放站。

    -高尔夫-
    港版:看看香港人在哪打高尔夫,太“大款”、太“气质”了。
     
    美版:这儿哪是警察局局长啊,就一公司小职员周末练习高尔夫。

    -街道-
    从电影院走出来后的一段跟踪,注意这一路的景象。
    港版:一个现代商化业都市,弄得四处都很有品位似的。
     
    美版:凌乱不堪贫民街。(当然了考虑到A片影院为了防止有损市容也不太可能出现在高档地方,这个场景也是能理解的)
     
    -办公室-
    美版:很普通,桌子上东西很多,身后有很普通的书架放了很多书——就是一个普通房间。
     
    港版:第一感觉是没什么东西,很简洁。
     
    第二感觉,背景很黑看不清。陈慧琳的脸也只有一半光线,恩,很很艺术。
     
    所以,美版医疗所就是一普通办公室,日常生活所用。香港医疗所,充满着小资式的简洁(桌子上不摆实用的东西)。
     
    还有很多,看完干净整洁时尚现代的香港街道及办公室等地,再看凌乱不堪的美国,就会有种错觉仿佛中国是超级大国,而美国是个发展中国家。
     
    2.煽情 vs 直白

    港版里如果要说感人的地方,印象最深的是黄sir的死。
     
    -黄sir的死-
    港版第一遍看到这里时特别感动。后来看了美版无间道,又重温一遍港版这个经典桥段,原因是很好奇港版为了感人到底用了什么技巧。
    1)迷人的眼神:梁朝伟面对黄sir的死,再一次给我们展现了忧郁的能杀死无数无数小女生的眼神
    2)背景音乐:背景音乐不失时机的想起,时间掌握的很是时候
    3)慢动作:注意警匪之间的慢动作,配上忧伤的背景音乐,很煽情
    4)黑白回忆:黄sir的种种片段,25号生日的手表等等

    -傻强的死-
    黄sir死后马上进入下一个桥段,傻强开车,傻强的对白和最后的死更增加了煽情程度。(我觉得无间道里最好的演员就是傻强了。)
    港版在这里为实现剧中的一个高潮,下了不少功夫啊。
    再看看美版黄sir的死:没有深沉忧郁的眼神,没有恰实时机的主题曲,没有慢动作,没有黑白片儿回忆,没有傻强(美版傻强是稍后一点死在板凳上的)......只有主人公一个劲儿地念:fuck、fuck、fuck ......

    -梁朝伟的死-
    港版第二个很煽情的地方,是影片结尾处梁朝伟的死。
    注意四个特点
    1)慢动作
    2)三个人的镜头的切换,并且每个人都来一次画面由彩色变为黑白
    3)优柔的主题曲再次想起
    4)电梯门一开一合撞着梁朝伟的腿
    经历种种曲折梁朝伟终于抓到了卧底,本来这时观众应该舒心了,梁却死了,这种期望和现实的结局形成巨大反差,然后上面4个技巧一并用上,又一段非常~非常煽情的戏出现了。
    美版呢,跟黄sir的死一样,还是什么也没有,没有慢动作,没有画面由彩色变黑白的手法,没有主题曲想起。有的就是,美版刘德华接过枪,朝旁边警官的脑袋开了一枪,很干脆。

    3,神 vs 人 表情篇

    最典型例子是影片结尾电梯里的一段戏,看看两个版本刘德华的表现。
    美版“梁朝伟“的表现:靠在电梯里,满脸鼻血,一脸惊讶和紧张。
    港版刘德华的表现:没有惊慌失措,没有面脸血迹,没有因紧张而造成的剧烈呼吸,没有fuck,总之,异常冷静,还是酷酷的,

    4,神 vs 人 对白篇

    港版对白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恐怖是片尾天台上的梁与刘的对话吧。

    港版:
    - 给我一个机会
    - 怎么给你机会
    - 我以前没一个选择,现在我想做一个好人
    - 好,跟法官说,看他让不让你做好人
    - 那就是要我死
    - 对不起,我是警察
    - 谁知道
    -(酷酷地举枪)

    美版:
    - 我们只有一个是警察,你明白吗,Bill?没人知道!
    - 你他妈闭嘴!
    - 我是马赛诸塞警察局警官,你他妈算什么?

    真想统计一下这段对白中出现了多少fuck,出现率是全剧中最高的吧。
     
    无论是表情还是对白,港版给人的感觉是里面的角色都是”神“——无论遇到多么重大的变故也能处乱不惊,无论多么气愤对白也是艺术性的。而美版让我们觉得,剧中人物和我们平常人没什么两样,一着急也上手,一说话也骂人,突然发生枪击也惊讶。
     
    和菜头说过一段话:
    你对着镜子说一百次“因为我是警察”试试?一准会笑起来,美好情怀就怕重复。而你再对着镜子说“Are you talking to me? ”一百次试试?出门就会打人。

    Are you talking to me 是《出租车司机》里的台词。拽得不得了。所以我觉得论台词风格,港版无间道就是艺术的”我是警察“,美版无间道就是就是很拽的”Are you talking to me“。


    -------------------------关于精致,深沉,内涵------------------------------

    无论是表情还是对白,感觉老美不擅长表现酷。这种感觉不只在看电影上,小说、动画、游戏,无不如此。比如来这么一句,

            西门吹雪吹的不是雪,是血。

    这一句话就够了,这个人的“酷”劲儿就马上被刻画出来,甚至脑海中马上可以YY出这样一个场景“古镇、小店、夕阳,一把剑滴着血(特写),一个人一身白衣站着一动不动,衣服的下摆风的吹动下微微飘动”......剑神啊,怎一个酷字了得。

    老美呢,他们不来“西门吹雪吹的不是雪,是血”这种绕圈子的话,可以是这样——
    你瞪他一眼,然后他说:fuck you!
      
    老美的表现很直接、很市井。即使黑客帝国尼奥无论怎样穿黑衣服戴墨镜并费尽心思的摆pose,这种酷和香港电影或者日本动画比起来还是差的远。港版无间道中,任何一个小细节都显示出了一种酷,一种精致,而美版“大大咧咧”。所以看完美版后也许会有种错觉,美国电影真没内涵啊。不过我觉得这样说就有点误会美版无间道了。

    确实,无论刘德华在什么处境下都能处事不惊,黄sir一死各种电影技巧就跟上,陈慧琳随便一个镜头也有艺术照的感觉,各种细节潜移默化地给了我们这种所谓有内涵的感觉。

    但我们是否有种错觉:煽情 酷 深沉 = 内涵 ?
     
    还有一个例子,港版无间道曾志伟有一句经典台词“出来混的总要还的”, 然后,曾志伟死了。于是我们会觉得:哇,这句话真有内涵,这其实是电影的主题,暗示着......(省略无数字)

    问题是曾的死也许原因很简单:为了剧情推进的需要,就像黄的死一样,他们的角色用于推进剧情,推进剧情的任务完成了,他们死了,剧情继续发展。

    所以我觉得曾的台词和他的死这种安排,有两种可能性:

    一,单纯的巧合。“出来混的总要还的”这句话不一定蕴含着多大的含义,不过是一句口头禅,也可能是“我最烦你们这种没技术含量的”,或者是“我不做大哥已经很久了”。恰好他说了这句话,然后剧情安排他会死掉,单纯的巧合。

    二,编剧有意安排。开头来一句“我们这部电影的主题是出来混的总要还的”,然后结尾让他死掉,像中学生写作文做一个首尾呼应,借此引起观众的赞叹:哇好有内涵你看开头都说了,结局果真这样。如果真是这样,那这种“首尾呼应”的水平就比较低了。对比一下《肖申克的救赎》,关于希望或者自由,并不是开头安迪说个主题然后结尾就逃出去了这么简单。电影任何一个细节,安迪的任何一个行为,给同事喝啤酒,帮助上进小青年学习,听音乐......这种细节散布在电影的每一个角落,即使不用“首尾呼应”,看完电影后观众也能感受到电影所要传达的含义。


    正是由于我们的种种“内涵理论”,我们会说:你看,美版无间道没有表现人的更复杂的一面;你看,港版梁朝伟死的时候电梯不断撞击他的腿显得多有内涵啊美版就不行;你看,美版没有针对“出来混的总要还的”等宿命论来个升华,多没深度啊;你看,港版动不动就慢动作背景音乐还特优美,多有文化啊......
     
    但我觉得这恰恰是美版无间道最大的优点:很少来煽情或者升华什么的,只是尽可能表现激烈冲突下的人的真实表现(只是猜测更加真实,毕竟我没做过卧底也没天台上拿枪指过人)。比如想想一下影片结尾那段情节,两个卧底在天台见面,一个人异常愤怒,一个人高度紧张,这种情况大家会有什么表现?我想无非是美版所演的情况,爆打一顿,并同时fuck、fuck地骂。如果非要两个人异常镇定地说充满艺术气息的台词(“对不起我是警察”),不太可能吧。但是,也不能否认这种表现很酷、很好看。
     
    -------------------------结论------------------------------

    港版和美版各有特点,都很好看,但精致也好深沉也好艺术也好,与内涵无关。
    港版无间道一部非常成功的商业电影,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好看。无论是镜头语言还是音乐的配合都恰到好处,就像《疯狂的石头》,好看就足够了,没必要扯上内涵。
    港版无间道通过美化街道环境(优美的天台)、运用充满技巧的镜头语言(深情主题曲+慢动作+黑白片回忆),加上酷酷的人物表情(不大喜大悲,一脸深沉)和艺术腔的台词(- 对不起我是警察),创造出了一种非常精致的美。
    (这种“美”可能是香港电影的强项,在杜棋风《机动警察》最后优美的开枪、在王家卫《东邪西毒》欧阳峰孤独地看着远方的沙漠等画面中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情形。)
    而这种精致的美,给我们造成了一种错觉,觉得这就“有深度”“有内涵”。但煽情加精致不等于有深度。
      
    美版没有运用这些技巧,和“精致”的港版无间道比,美版给我们呈现出了一种更“真实”的无间道。好看不在于酷,而在于真,影片里的很多人是平凡人,开枪杀人的时候会紧张,愤怒的时候会骂fuck,激动的时候会打人,出现突发事件是会有不知所措的瞬间。
      
    写了这么多,其实有这两句台词就足够表现两个版本的差异了——
     
      港版 对不起,我是警察
      美版 我是马塞诸塞警察局警官,你他妈算什么?(可适当加入fuck等词)


    ------------------------------------ 题外话 ------------------------------------
    1,美版也有很酷的对白
    - 你知道我是谁吗
    - 不知道,怎么了
    - 我是那个告诉你什么人能打什么人不能打的人

     
    “我是那个告诉你什么人能打什么人不能打的人”,恩,很酷,很吊,很拽,拽得就像《英雄本色》里小马哥说的“我这辈子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别人拿枪指着我的头”(大意如此,原句忘了)之类的,也许很容易成为小混混们模仿的对白,让人有马上出门对谁说这么一句的冲动。

    2,替美版《无间道》鸣不平,其实港版也特爱看
     
    3,还是港版MM漂亮
    不需要语言,直接看图就知道了
    美版

    虽说和化妆有很大关系吧,反正还是觉得港版MM漂亮。

    4,制造话题
    港版无间道还有一个特点,在一些细节上,很容易引起猜想、讨论
     
    -孩子的年龄问题-
    梁朝伟偶然预见萧亚轩
    - 你女儿多大了?
    - 五岁。
    梁走后,女儿说
    -妈咪,我今年六岁啦。
    这五岁和六岁可大不一样啊,牵扯到谁的孩子的问题。萧亚轩说谎的心情,萧和梁以前的感情.......这都成了fan讨论的内容

    -电梯枪声问题-
    电影结尾处,电梯下降的时候,出现了四声枪响,其中两枪是向上打穿了电梯
    谁先开的枪,谁开了几枪,为什么会有两枪向上打......不少人在研究这个

    -傻强问题-
    傻强到底知不知道否梁是卧底,这也有过争论。美版倒是直接就表明了。

    这些都是美版不具备的特点,就是总会有一些细节因为交待不清(或者出于故意,或者导演编剧自己也没察觉),引起人们的好奇心,结果让这部作品更加热门更有影响力,这点上很像引起很大反响的“EVA”和最近的《凉宫春日的忧郁》(当然不喜欢看动画片的话可能感觉不到这种“反响”)

    5,电影院
    刘德华和韩琛在电影院见面,电影院里播放的是什么电影?
    港版,倍儿艺术片的感觉,大自然风光少数民族风情什么的吧
     
    美版......(汗)
     
    6,BUG的解决?
    -你们警探真搞笑,为什么总喜欢在天台上见面?-
    我们可以解释是装酷,但电影总要来个自圆其说,港版刘德华提出了这个尖锐的问题后,美版梁朝伟给了一个理由:在老警官死的地方见。
    美版至少解决了这么一个说不上bug的bug。
      
    -可以随便杀死警官?-
    黄sir死的时候,我就想当警察真可怕,随时都可能被打死。
    但后来总觉得奇怪,即使是黑社会,也能随随便便杀个警官吗?如果真能这样,那早点动手不就得了,随便哪天等黄sir上街买菜的时候找俩人捅死他不得了,韩琛老大也就不会有那么多麻烦了。何必非要等那天才动手。
    如果真这样,全市的警察早就被捅没了——所以也不太可能吧。
    可那天为什么就能随便杀个警察呢?实在不理解。
    结果美版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解释。
      
    7,美版设定的一个很好的角色,很感人的一幕
    最后结尾处,爱骂人的警官......
      
    8,警察杀人最专业?
    看看爱骂人的警官杀人时候有多么利索:潜入对方家里,鞋上套着白布,手上带着手套,杀完人把帽子一罩,走人。
    看到这儿就在想,不愧是警察啊,深知如何不留下证据,可见一旦警察 想要杀人那应该是最可怕的。
      
    9,一个电影一句台词就够了
    我觉得两个版本的电影,每个只要有这么一句台词(不是同一个人,港版梁,美版刘),就足够表现她们各自的特点了。

       港版 对不起,我是警察!
       美版 我是马赛诸塞警察局警官,你他妈算什么?(可适当加入fuck等词)


    -------------------------删掉的一段------------------------------
    写这篇文章时,最初有下面这段。后来觉得跑题删掉了。
    ============= 跑题的分割线 ===============
    因为关于内涵,我们有一个倾向,就是当描写一个坏人时,我们越是不断地表现他内心的挣扎与矛盾,我们就越说这个“有内涵”。所以为了显得和内涵,我们要这样表现:
     -坏蛋晚上一定要被噩梦惊醒受到内心的谴责痛苦无奈
     -坏蛋杀了人后一定要回家面对自己的孩子表现无比慈祥的父爱
     -大坏蛋之所以是大坏蛋一定是幼时受到了某种心灵的创伤
     ......
    总之,就是常说的一句话:坏人也有好的一面。
    越这样表现,我们就越说这种电影 “有,内,涵。”

    坏蛋非得良心自我谴责吗,非要在童年受到创伤吗?
    《8 毫米》的结尾,主人公历经曲折终于找到了最终boss超级变态性虐待狂时,boss摘下了面具,露出了平庸的脸,在主人公惊愕(主人公可能和观众一样在纳 闷儿“不会吧,超级boss原来长得这么平庸这么‘没内涵’啊”)的时候说了,我不吸毒没有心理疾病我父母没有离异我幼时没有受过虐待......(大意 如此原句忘了)
    这个boss的话倒也很有意思,终于打破了“超级大坏蛋一定要有父母离异或者幼年时受过创伤”之类的千篇一律的定式。我很喜欢对这个坏蛋的设定。
    可能正是由于由于这种“内涵理论”,被误解为“美剧照搬了很多情节,但是并没有突破和升华。”

    再比如比如明明是大坏蛋最后终于“想做个好人”,这下主题就升华了,我们就说这电影特有内涵。
    如果大坏蛋老是大坏蛋,一直到影片结束也不积极向上思过进取,我们就摇摇头说“恩,电影好看是好看,就是少了点内涵”。

    我觉得这是由于学校里的一些教育使我们对“升华”过于看重了,造就了我们的一个特点,为了升华而升华,谁不升华谁就没内涵
    对此王朔说以前自己的小说被主编批评过“没有教育意义”,因为主人公没有在最后认识到什么而使小说有所升华。王朔对此很纳闷儿,能认识到什么啊,干嘛非得认识到什么才成啊。
    另外,一些煽情的场面也极易和所谓的“内涵”“升华”等等连在一起。
    比如徐静蕾在《梦想照进现实》里讽刺过说,中国电影动不动就用女人生孩子来表现女人的苦难等等。(很巧的是恰好同一时期播出的《茉莉花》,仿佛给徐静蕾的话做证明一样,真在结尾处用生孩子的镜头来了个“升华”)。
    ============= 跑题的分割线 ===============


    ----------------帖子写完了-------------------------

    感谢大家的评论。看完大家的回帖后发现自己的观点有很多问题(笑)。

    几位朋友指出我对美国波士顿的不了解。

    一位朋友指出的,帖子有点厚此薄彼了。字里行间有点对港版不屑的口吻。确实,人家港版也没招你惹你的,你干嘛呀你~主要是看到好多人都说美版没深度,有点想替美版鸣不平,结果可能写得有点偏激。

    还有朋友说 没有渲染不等于真实。确实是这样,我没考虑到这个问题。

    反正,还有很多问题。

    感谢大家的意见。

     5 ) 比港版的无间道要好

    毫无疑问,无间行者是翻拍自无间道,并且购买过版权,故事大体梗概差不多
    从剧情来说,主体剧情改动不大,唯一比较大的改动是末尾,无间道里的刘德华活着,无间行者里的马特达蒙死了,对比一下结局,我更喜欢马特达蒙死了的结局,为什么?因为真警察死了,那么真土匪也必须要死,因此,马特达蒙必须死,而不是像刘德华,依然还能呼吸着明天的空气,这是对梁朝伟的亵渎,对正义的亵渎,尽管有时正义来的不那么正义,像莱昂纳多被一秒崩掉,没有音乐,没有特写,像死狗一样爬死在地上,甚至都看不到他的脸,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一些人望天摘月,一些人只能如死狗般的偷生,世界充满着不公和腐烂,所以蝙蝠侠里的影舞者联盟,要代表上帝的意志摧毁哥谭市,所幸的是,马特达蒙也死了,告诉上帝,这个世界还有那么一丝曙光,这个世界还没有到要用上帝的力量摧毁的那一刻,这个世界还不是索多玛,所以蝙蝠侠赢了,我们也还活着。
    从故事推进来看,我也更喜欢无间行者,无间行者片长150分钟,比无间道多出快50分钟的时长,虽然电影不能说时间越长就越好,但对于这部电影,多出的50分钟,给了我们更多的内容,更多的人物塑造,更多的气氛渲染和铺垫,而且都做的很成功,单从达蒙视角来看,一个完整的脉络清晰可见,从小家境一般、成绩很好,小时候在商店里用崇拜的眼光望着尼科尔森,他崇拜,敬仰这个黑社会老大,并且从他那源源不断的得到很多好处,所以以后,他甘愿喊他老爹,甘愿帮他做事,并且也为他做了好几件至关重要的事,体现出一个卧底应有的价值,而反观无间道,这方面的处理简单的多
    从整体风格来看,一个写实,一个文艺,画面处理就可以明显看出区别,无间行者的画面明亮,真实,而无间道的画面多了一层灰暗的色质,显得有距离感。无间行者的写实风格很强烈,比如无间道里最出名的一场天台戏,在无间行者里显得真实的多,无间道里刘德华走到天台中央,长镜头显示四周没人,并且旁边没有掩体,这时候梁朝伟突然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就用枪指着他,虽然画面很美,但显得太突兀和不真实,或许这符合了东方人强调【意境】一说吧?再看无间行者,莱昂纳多是埋伏在离门不远处的拐角处。再看2人对峙后的场面,达蒙出来后莱昂纳多就背后偷袭一阵狂扁,嘴里不停的FUCK,这对于一个压抑许久,要靠药物才能维持的人来说,是多么正常的感情爆发和宣泄,而不是像梁朝伟那样,还在天台上玩起了古龙式的对话,而在枪口下的刘德华还能从容不迫的用着古龙的方式对答,表现的从容不迫,稳如泰山,让观众觉得好cool好cool,但却距离真实越教遥远。
    无间行者的细节铺垫做的很好,像达蒙毕业之后买房子,一个刚毕业的州警不可能买那样好的房子,这个买房子的细节明白的告诉我们,达蒙需要尼科尔森给予的父亲般的崇拜和金钱,尼科尔森需要达蒙在警队里的信息,这就是互相利益的平衡点,当冲破了这种平衡,那么这种关系最终就会被打破。诸如这样的无间道里没表现出来的细节还很多,让观众看的很具象。
    从演员阵容对比来看,莱昂纳多对梁朝伟,一个表现的像是真卧底,一个玩起了电眼艺术风,达蒙对刘德华,刘德华从始至终都在表现酷,所以可能还会有很多观众都会希望刘德华不要死,为什么不给他一个再做人的机会呢?偶像气质流露尽展,但是感觉一个好的演员,更需要投入到角色当中,尼科尔森对曾志伟,这就不说了,压根差好几个层次,马丁辛对黄秋生,其实觉得黄秋生在这部电影的表现和刘德华一样,很酷很酷,跟普通人,普通警察明显的气场就不一样,维拉对陈慧琳,还真不知道陈慧琳会演戏?表现的像一张白纸一样,十足的一样花瓶角色
    其实还有更多想表达的,无耐水平有限,只是个人觉得,无间行者真的比无间道要好。

     6 ) 看完港版看美版知道有多不爽吗

    一开始我用尽全力不要带主观色彩去看这部影片,但结果我失败了。美版完全复制港版的剧情,却又被一些人可笑的说根本不是无间道,不能比,真是可笑至极,翻拍,不应该算是一种致敬吗,可惜这部翻拍自香港的电影却在电影里把香港人刻意丑化,这个导演的恶心程度真是达到极致,最恶心的是奥斯卡。我不得不又复制一些人的话,喜欢美版的就是水平低,我不喜欢那些完全不需要出现的fuck,只觉得美版完全跑偏无间道这个主题,满篇fuck很酷是吧,可惜在我看来只有粗俗。

     7 ) 众口难调

        先入为主的确是有碍于对本片的好感,总体感觉《无间道》是以故事为主,人的表演服务于电影,而《The Departed》则让人觉得突出的是演员的表演,而情节感弱化。
        而单就表演,长相忠厚老实的Matt Damon表情过于呆滞,或者说是不够奸,而Leonardo DiCaprio则过于痛苦,天天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无论是在黑帮内部,还是在自己的警察上司面前,丝毫看不出有什么区别。
        女主角不是很漂亮,在这么重量级的制作中原本应该找个更好些的。看《Running Scared》时还觉得Vera Farmiga的身材不错,但本片始终的白领装束,遮住了她原本还不错的身材,所以Martin Scorsese挠了挠头,安排了一段不伦不类的床戏。当时的Madolyn正和Colin热恋,而Billy只和她见过两、三次,还是以病人的身份。这样就上床了,虽然这会使得后面Madolyn偷听CD显得更加顺理成章,但在丝毫没有感觉到两人彼此有如此好感的时候,看到这段情节,还是令人难以接受。
        老美的犯罪片往往拍的不够精致,这的确与文化差异有关。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众口难调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短评

    1、一众演员演技大爆发。 2、充实的剧情和仔细琢磨的细节。3、旁观【个体的命运和他那无用的挣扎】,使本片接上了希腊悲剧的传统,这一点比略显神叨的”无间轮回“更使人震撼。

    5分钟前
    • 高歌
    • 力荐

    前几天大家说到美港两版的喜好问题,我于是又把老马的这部找出来看了一遍,中学时的记忆方才涌上心头。我只想说,不遗余力支持美版,剧本,表演,剪辑,欲罢不能。

    7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个人还是喜欢港版。美版构图、剪辑和调度是非常精致,与港版最大的区别在于意味神韵的不同,东方语境的那种腹黑阴谋在港版体现的淋漓尽致,美版则很直接很粗暴。例如港版开头的刘梁试音那段,梁跟踪刘手机响之后他们的反映,还有黄秋生从上掉下音乐响起的瞬间震撼,乃至到最后刘德华“我想做个好人”的挣扎,都有种阴郁而不得已的况味,深存于哲思,充满宿命感。美版的实在直接粗暴,完全没有这种哲学意蕴。玩阴谋,老外还是太嫩了。8.0

    12分钟前
    • 巴喆
    • 还行

    港版更浪漫诗意,更煽情,未解释的小bug不少。美版更现实主义,更粗粝直接,几个小细节处理得精彩。相对来说个人更偏爱美版。影片剪辑十分出彩,快速摇摄和交叉蒙太奇让人眼花缭乱。内容上,除了悲情宿命,还突出了族裔歧视和阶级固化等社会问题。结尾部分酣畅淋漓。ps: 维拉法米加太美了。(8.5/10)

    1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不如港版

    22分钟前
    • Touma
    • 还行

    对比下来就知道香港有多gay了

    25分钟前
    • 沈涵
    • 还行

    港版固然好,但本片作为电影的水准要比港版高出若干段位,斯科塞斯黑帮片镌刻于骨子里的冷和酷。结局高潮的处理:一枪打过去脑浆迸裂四散于电梯间中不给人任何喘息之机,生活就是这么无情,哪来那么多时间让你平复心绪。

    27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方法派演技和蒙太奇技法的高超作品。和原版很多东西不同,想表达的东西也不同.老马丁告诉我们的故事是,任凭怎么挣扎,你的命运,你所处的社会地位早已经注定。所谓的正邪善恶,那是什么?一切你都没有选择。本体论的非行动论者。真的很赞,不只是马丁·西科塞斯,最帅的还是杰克·尼科尔森。

    30分钟前
    • 力荐

    7,还是感觉没有港版,无间道是一个深深受到儒家文化熏陶,植根于人情社会的侠义故事,而不仅是一个犯罪故事,这点上老马那些极简的暴力镜头,脏乱差的穷街陋巷,极度克制镜头语言都体会不了原版的精髓。当然把这个看成一个完全独立的原创故事,那就非常好了,可惜我做不到

    35分钟前
    • мая
    • 推荐

    这不是典型的翻拍片,这是马丁在留了一根肋骨再创造出的巨人。这是马丁最擅长的黑帮片,剔除了原版过多的情爱与宗教意味,这是最逼近现实的社会学。不要纠结港版的诗意与宿命,马丁在这波士顿的黑夜下编制的不仅仅是宿命更是人生,这是马丁个人特色和商业因素的完美平衡,这是The Departed

    37分钟前
    • D I D A
    • 力荐

    觉得比港版的好看,更加像黑帮片

    42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有强于原版的地方...

    45分钟前
    • 大宸
    • 推荐

    将这部和港版当成两部片子来看 或许更好些 不同导演和演员 交上的两篇作业 相比港版 本片更具有本土黑帮味 所有原剧本精彩情节均予以保留(甚至还引入了部分第二部的设定)全部港味也悉数抹除 变成一部完完全全的美国黑帮片了 老戏精的演出给全片加分不少 无奈马特呆萌实在出戏 加加减减还算是值得推荐

    46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先要看懂“教堂老鼠”这句英文谚语,老鼠想在教堂里找吃的,是枉费心机,教堂里的老鼠一贫如洗。影片中马特达蒙,小李子,黑帮老大三个人都来自爱尔兰底层,就像一群老鼠,即便进入了教堂,也只能被政府利用,互相残杀,最终像老鼠一样死去。《无间风云》讲的是老鼠的故事,《无间道》讲的是警察的故事

    51分钟前
    • 卡里加里博士
    • 力荐

    平行、交叉蒙太奇剪辑的典范

    52分钟前
    • Song³
    • 推荐

    镜头真是老辣,的确比港版好。

    57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居然没有“我只是想做个好人”的台词。

    60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本土化改编很成功,达到了商业艺术的平衡。跟港版比,省去了无限闪回+煽情配乐的陈旧桥段,一枪爆头干净利落,但在节奏控制、人物内心刻画、情感代入等方面落了下风。人物背景交代、角色融入环境、勾搭心理医生,严重拖慢了节奏,进入第一场交易高潮戏,港版15分钟美版1小时。老杰克过强的存在感反而有些喧宾夺主,新增的FBI线人这出情节也不高明。

    1小时前
    • 莱尼圆
    • 推荐

    把所有的台词都加入Fuck,就成了无间行者

    1小时前
    • 白大官人
    • 还行

    唯一能吸引我的就是港版的情节,老尼科尔森好做作。看完整片,更增加了我对F-word用法的认知,莫名其妙的BT sex,不知道说老尼老当益壮好还是为老不尊好。还是喜欢充满情义的港版。

    1小时前
    • 掀桌超人|2U4U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