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悬疑片 杀人回忆

    杀人回忆

    评分:
    0.0很差

    分类:悬疑片韩国2003

    主演:宋康昊,金相庆,金雷夏,宋在浩,边希峰,高瑞熙,柳泰浩,朴努植,朴海日,全美善,徐永嬅,崔钟律,刘承睦,申贤宗,李在应,郑仁仙,吴龙,朴真宇,朴泰京,沈成宝 

    导演:奉俊昊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更新HD

      牧人的性玩偶

    • HD

      鹦鹉杀

    • HD

      猎袭2

    • HD

      沉默笔录

    • HD

      迷雾追凶国语

    • HD

      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

    • HD

      智齿2021

    • HD

      十二宫

     剧照

    杀人回忆 剧照 NO.1杀人回忆 剧照 NO.2杀人回忆 剧照 NO.3杀人回忆 剧照 NO.4杀人回忆 剧照 NO.5杀人回忆 剧照 NO.6杀人回忆 剧照 NO.16杀人回忆 剧照 NO.17杀人回忆 剧照 NO.18杀人回忆 剧照 NO.19杀人回忆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1986年,韩国京畿道华城郡,热得发昏的夏天,在田野边发现一具女尸,早已发臭。小镇警察朴探员(宋康昊饰)和汉城来的苏探员(金相庆饰)接手案件,唯一可证实的是这具女尸生前被强奸过。线索的严重缺乏让毫无经验的朴探员和搭档曹探员(金罗河饰)只凭粗暴逼供和第六感推断,几次将犯罪 嫌疑人屈打成招。而苏探员客观冷静,据理分析,几次排除嫌疑,警察内部为了证明与推翻矛盾不断,然而无辜女子还是接二连三被残忍杀害,他们只好达成共识一起合作。此时,一个极其符合作案特征的小青年(朴海日饰)成为最大嫌疑人,警方神经绷紧地锁定住他,同时DNA检测报告也被送往美国,然而案件并未在此处停止。

     长篇影评

     1 ) 你知道我那年雨夜干了什么?

    网上的对此片的高度评论到了夸张的地步,摘录几位电影界人士的观后感: “史上最好看的韩国电影” “毫无破绽的完美电影” “这样的影片,放眼中国,无一导演有实力拍出。” “看过这个片子,中国电影真的可以回家休息了。” “在一流的商业技法中又能加载沉痛的集体反思,这也是韩国电影崛起并在亚洲称雄的重要原因之一” …… 观影是见仁见智的,每人的角度和体会都不会一样,怎样的高度莫衷一是,不过至少可以肯定一点,这确实是部难得的经典佳片。 下着雨的夜 红衣女子 电台缓缓播放着哀伤情歌 这样安静的夜—— 一双柔滑细腻的手 导演出一场场变态的奸杀惨象 雨停了,尸体暴露在阳光下 凶手混迹于人群之中,消逝~~ 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直到—— 下一个雨夜,歌声又响起…… 玄而又玄,迷雾重重。 影片开始20分钟,秉承经典韩片风格,节奏缓慢,用悠扬的音乐把人们带回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故事背景中。 闲适的田间风光,大片金黄的稻田,细腻的不厌其烦的场景描写,甚至包括胖探员的家庭生活细节,来往农田的拖拉机,朴实的小镇人民,时有时无的游行示威,军政时期频繁的防空演习,像极了一部反映八十年代南韩军政统治时期的民众生活画卷,让初看的人很难联想到惊悚的连环杀人案。 小镇的2个探员没有接受过系统严格的司法训练,凭直觉和暴力刑讯逼供,原始笨拙的断案方式又好笑又可气,影片开始便弥漫着黑色幽默之风。直到汉城专业的苏探员到来,大学毕业的苏探员满怀着自信与理想,伴随两种冲突的办案风格相互碰撞,案情开始有所突破—— 雨夜被害的红衣女子、女子学校的神秘传说、电台播放的悲伤情歌、匿名的点歌人……终于有线索可循,证据环环相扣,剥丝抽茧步步接近真相。观众的呼吸已经被导演控制,甚至到最后,若干巧合已经足以让所有人确凿不疑地相信那个英俊的点歌人就是凶手,虽然要靠证据说话,所以必须等待DNA化验结果,然而此案的真相似乎已呼之欲出。 这时,案情急转直下,高明的导演掌握了观众此时紧张、压抑的情绪,使出一招让情节跌宕起伏,使所有人从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希望中,又重重地跌入到沉寂的绝望之谷里。 最后一个牺牲者是高中少女,选择青春和死亡这样鲜明的对比,实在来的残酷。少女凋零的生命,令人作呕的死状,未闭合的双眼,和苏探员不久前亲手为少女贴上的创口贴,如今附在一具毫无生气的尸体上,罪恶之手不放过青春的生命,大雨瓢泼而下。 理智冷静的苏探员终于崩溃了,他听到肮脏躲在黑暗中偷偷地冷笑,正义之手毫无力量。他宁愿相信久等的DNA报告只是一纸谎言,他要靠自己终结眼前的罪恶——掏出手枪愤怒的射向疑犯…… 十七年后 2003年,成功转型为民主社会的韩国,田间宁静祥和,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昔日的警官已经成为商人,养儿育女,但当他路过当年的稻田时,又经不住走到当年发现第一具尸体的田垦排水管前。 从一个天真的女童口中得知,凶手不久前来过此地。 再继续追问,答案让所有人都为之绝望——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影片以中年朴探员闪着泪光、透着惊愕与茫然的复杂眼神结尾,留给观众的是一个没有答案的结局。 这几秒,被韩国影帝宋康昊诠释的非常精彩。 如果没有最后的十分钟,这部电影也许就没有这么出色。 很多人还是会追问谁是凶手,然而导演此片的重点不在于揭露真相,而给予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凶手就在每天与我们擦肩而过的普通人之中,人人都有可能——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而继续行走;而有一些真相注定无法大白于天下,被黑暗吞没。 如同那个片中经常出现的火车隧道,黑暗冗长,谁也看不到尽头是什么。 【压抑的时代•扭曲的人性•缺失的法律】 影片的特殊政治背景是不容被忽视的,真实的案件发生在1986年,时值韩国军政统治时期,历史上的韩国正在经历转型,处于民主运动的关键时刻。 因此,影片充斥着时代鲜明的符号: 大街上的示威游行不断;无休止的防空警报;学校的救护演习;军警被拉去镇压游行;司法体系混乱,刑讯逼供滥用,证据保护不当…… 朴探员和他的搭档从没有去过汉城,对小镇以外的世界概念模糊,在那个时代,他们视野狭隘,接受的知识有限,导演用调侃幽默的手法表现他们的无知和无奈: 比如,朴探员在侦破遇到瓶颈是去求神问卜,出言“美国太大所以他们侦探要用头脑破案,韩国很小,所以只需用脚破案”。搭挡2人坐在田头互相吹嘘听说来的大学校园生活,坦言彼此只上过高中,迂腐的官僚体制,现有条件的局限让他们暴力的审讯、敷衍的侦查态度成为时代的必然。 时代的创伤,从上到下,压抑的社会孕育扭曲的群体。 影片的疑犯从弱智少年到性变态的工人,再到冷静怪异的退伍军人,他们成了社会弱势群体的缩影,个人的命运背负上时代的阴影。 再看影像中反映出的法律问题,片中多次出现现场勘验场景,但遗憾的是对刑事犯罪现场保护力度不够,比如第一起案件中明显的脚印却被拖拉机一辗而过,丧失了很多取证的机会;当然,案发总在雨夜,雨水的冲刷也给证据的收集增加了难度。 其次,在那个年代,那样的小镇落后的审讯条件和探员的低素质,一味地追求破案率,加大了探员对口供的依赖性;有罪推定的思想使讯问的目的就是拿到口供,非法的询问方式,并且没有连续的录音,证据在定案过程中显得完全不重要; 更不用说,“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这一当代普遍承认的非法证据排除原则在当时得以有效适用。 并不完全糟糕的是,最后应用到了DNA鉴定,可惜案发于1986年的韩国,而国际上首次报道DNA技术应用于刑侦鉴定也不过在1985年,取样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或者后期保存不善都有可能导致DNA鉴定失败,即使是科学证据,其结论也有可能出现误差。 没有民主宪政,健全的法治环境无从建立,缺乏保障的整个社会都处于潜在的不安定状态。悲剧发生的原因远不止一样,贯穿全片的淅沥不断的雨,夜空呼啸而过的防空警报,大局的动荡,微弱的人力,使每次与真相都失之交臂,若说凶手的变态行径是扭曲的人性,那么在此案中被害的人们也未尝不是韩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牺牲品。 【什么是“杀人的回忆”】 《Memories of Murder》很奇怪的名字——缺少主语,或是探员,或是凶手本身。 至于前者,片中2位主角性格迥异。 汉城来的苏探员,思维缜密,善于推理,接受过良好的司法教育,相信靠证据说话。 小镇本土的朴探员,生性鲁莽,暴力逼供,敷衍断案,善于诱供,相信自己的直觉。 他们的情绪却都随着案情推进发生了转变: 当其拍档终因莽撞而被截肢,他凝视那剩下的空荡鞋子与鞋套之后; 当亲眼目睹关键证人被飞驰的火车撞死,他双手溅满鲜血之后; 原先只想草草结案,敷衍诱供的办案心态开始发生变化,开始接受苏探员的科学方式,学习理性教化与相信科学证据。 直到最后,大雨中的苏探员浸透了无助与绝望,举枪的瞬间,朴探员阻止了他。 这时,巧妙的—— 二者的性格发生了戏剧化的调换。 所以,最后的视线落在转行从商的朴探员身上,年轻时的他善于为犯罪嫌疑人编造“杀人的回忆”,以取得口供得以破案,一场经历之后,他变换身份又回故地,十七年前的回忆永远不会抹去,同逍遥法外的凶手一起,保存着那些无法消逝的记忆。 这样说来,我便更倾向于后一种说法,即导演在帮助凶手陈述其回忆。 以这样的方式向安然坐于电影院里看这部片子的凶手挑战,来吧,来回忆你的杀人经历,就算你忘了十几年前那些被杀的人,我们没有忘记,更不会允许你忘记。 这部风格接近《黑色大丽花》的影片,同样是取材于真实案例,同样现实找不到真凶的悬案,不同的是,《黑》剧的导演编排了凶手,交待给观众。 真相, 只有拥有完整杀人回忆的凶手本人, 只有他知道—— 那年雨夜他做了什么。

    —————十二年后的时间分割线———

    补记

    2007年6月的一天下午,刑事诉讼法课堂上“男神”张建伟教授放给全班同学看,没见过世面的我头回被韩国电影震撼到。

    没有写作技巧,没有电影学理论支撑,甚是现在看来,用词浅薄与不当处处可显。

    唯不可再现的是:

    彼时年少澎湃的我,一股脑冲回宿舍抑制不住脑海中汹涌而来的文字和画面,在闷热的夏夜,两小时敲出了这篇朴素的观后感。

    十几年过,学生变阿姨,话痨变哑巴,

    谢谢各位指正。

    ——2019.9.20 德国

     2 ) 《杀人回忆》的真凶,不是“人”

    01

    提起《杀人回忆》,所有人都会称赞它的结尾有多经典。

    宋康昊转过头,面带惊恐地看向屏幕外的观众。

    仿佛在说:凶手此刻就在我们之中。

    这个镜头确实很震撼。

    但我想说,与之相比,影片的开场同样精彩。

    那是一个艳阳高照的午后,一派平静祥和的乡村景象。

    一个少年在稻田里抓住一只蝗虫,放进透明的玻璃瓶中。紧接着,平静被打破,一具正在腐烂的女尸躺倒在下水道里,身上也趴着一只蝗虫。

    此后警察看向远方,同样一片稻田,已不复之前的祥和。

    这组镜头几乎预演了整部电影。

    它告诉我们两件事。

    第一,在这片土地上,极端事件已成为某种日常。

    就像尸体旁不远处,有一群孩子正在放肆嬉闹。

    第二,如果一个社会已经病入膏肓,那么凶手是抓不完的。

    正如少年抓住了一只蝗虫,但尸体上还有一只,那无尽的稻田里还有更多只。

    这两件事加在一起,构成了《杀人回忆》的核心。

    它真正想讲的,不止于一个真相缺失、真凶逃脱的故事,而是制造凶手的这片土壤。

    02

    影片改编自发生在韩国1986年至1991年的连环杀人案。

    片中的三个警察,为了调查这起案件,费尽心力。他们一次次锁定目标,又一次次错认凶手,直到最后悲情收场。

    影片为我们真实地还原了他们的生活,并且丝毫不避讳他们在办案过程中表现出的无能与野蛮。

    朴探员是典型的小地方的警察,办案不讲证据,全凭直觉。

    他坚信自己有一双慧眼,能一眼认出凶手。

    每次抓到嫌疑人后,二话不说,和搭档曹探员一通刑讯逼供,逼嫌疑人自证其罪。

    屡屡受挫后,他甚至找大仙儿算卦,问凶手的样貌。

    与他相比,从汉城来的苏探员,手法要高明得多。

    最起码,他具备基本的刑侦常识,也懂得抓人定罪要讲证据。

    他来到小镇后,如一股清流,瞬间给案件的侦破带来希望。

    但最终,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经历一次次挫败后,正直守法的苏探员竟变得比朴探员还要极端。

    他甚至直接说出:“办案不需要证据,只需要口供。”

    那可是他曾经深恶痛疾的做法,此刻,却言之凿凿。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苏探员的全盘“黑化”?

    这是解读这部电影的关键所在。

    表面看,苏探员是被这桩无解的案件拖垮的。

    他曾经以为,真相完全可以依靠逻辑和勤奋获得。他也确实取得了进展,推断出凶手的作案规律:总是在雨夜,伴着广播里《悲伤情歌》的旋律,专挑身穿红色衣服的女性下手。

    尽管如此,他依然没能阻止下一起案件的发生。

    当同样的雨夜来临,凶手将再次作案时,他请求上级调动更多警力,得到的回复却是:“所有警力都被调去镇压学生运动了。

    于是悲剧不可避免地再次上演,一个花季少女惨遭杀害。

    这也成了苏探员陷入疯狂的直接诱因。

    至此,我们可以继续深入这部电影了。

    在苏探员黑化的原因背后,实际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黑洞。

    正是这个黑洞,酿造了所有的悲剧,包括警察的、被害人的,当然也包括凶手的。

    它是什么呢?

    03

    如果细看《杀人回忆》,就会发现,影片明着在讲缉凶,实际暗中处处都在描绘韩国八十年代的社会氛围。

    那里有糟糕的大环境。

    军政府统治下,社会反抗运动频仍。游行、镇压,永无宁日。

    覆巢之下,人人自危。

    这是不安的底色。

    在此之上,又有冷战背景下无休止的“防战演习”、“避难演习”,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不安全感。

    还有“灯火管制”,为防止敌人夜晚偷袭,全城所有灯光都要熄灭。

    那是一种“人造的黑暗”,为凶手提供了无形的庇护。

    再往细处看。

    韩国乡村社会,民风彪悍。

    孩子们在尸体边玩耍,犯罪现场一再被破坏。

    由于警员都跑去镇压运动了,导致地方警力不足,办案压力又大,警员们只好胡乱抓人。

    再加上整个国家的落后,技术落后,DNA检测都要送去美国。

    这所有的所有加在一起,就是那个黑洞。它笼罩一切,也黑化一切。

    由此你也就明白,为什么这片土地戾气丛生,为什么真凶得以藏身。

    就像镜头不断呈现的那片汹涌的麦田一样,它是社会的真实写照:危机四伏,又难以猜透。

    它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残酷的真相:如果一个社会病了,谁先抽风,其实是个随机事件。

    它随时可能发生,也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不起眼儿的人身上。

    正如影片结尾,朴探员问起目击真凶的小女孩:“那人长什么样?”

    小女孩淡淡地说:“就是普普通通的样子。

    这才是《杀人回忆》真正牛逼的地方。

    它讲的不是“人”杀人,而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是如何杀人的。

    这样的社会,必然会生出变态的杀手。

    更进一步说:如果“社会”才是真凶,“人”反而成了替罪羊。

    04

    最后简单聊聊最近的新闻:《杀人回忆》凶手原型在时隔30年后,终于被确认。

    这绝对是个好消息。

    很多人都说:“《杀人回忆》终于迎来了大结局。

    对此我想说,如果你仅仅把本片看作一个真凶逃脱的故事,这么想没错。

    但这部电影并没有那么简单。

    《杀人回忆》实际也是部纪录片。

    它记录的是一段历史,一段“社会杀人”的记忆。

    它提醒着每个人,曾经有一段时间,人类是如此荒唐地生活着。

    未来,我们再也不要活成那样。

    这种提醒,永远不该有结束。

     3 ) 过度解读真恶心。

    如果不知道背景,是很难产生共鸣的。 为什么被评为韩国电影top1?这部片子是要结合背景来看。 《杀人回忆》取材20世纪于80年代中后期令韩国社会陷入一片恐慌的韩国华城连环杀人案。所以电影上映时,电影院里的韩国人和现在坐在电脑前的我们,心情完全不一样。 电脑前的我们,本着悬疑破案片的期待,盼着的可能是最后凶手的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但是,坐在电影院里的韩国人民,经历了真实事件发生的恐惧时期,而且,他们完全知道,这桩案件至今未破。这部片子,给他们带回那段混乱的历史,同时,对依然逍遥法外的凶手,帮他做“杀人回忆”,最后的对视也是一种警告。最后的一段也告诉大家,凶手,就是你们身边的普普通通人。 以上,就是这部影片的全部亮点。 在这个前提下,这部片子成为他们的NO.1,我是丝毫没有异议的。 但是我看了豆瓣,却对这部片子产生了深深的厌恶。 我看到了某些影迷是那么的生怕自己没有存在感,卑贱地跟风跪舔,做根本不存在的过度解读。 人家这个NO.1,是在人家的国情下对观众产生的触动,你去凑合什么? 这辈子最讨厌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评论态度。

    2019年9月18日更新:

    今天看到新闻,凶手抓到了,最后的注视留下的悬念终于可以落地了哈,为韩国人民松了一口气~

     4 ) 一场横跨30年的追查,15起谋杀30余起强奸《杀人回忆》全案回忆解析

    2019年9月18日,从黄海另一端传来的消息排上了国内热搜。韩国三大悬案之一“华城连环杀人案”有了新的进展。这起案件之所以能够跨越大洋被世界各地广为周知,起因是2003年“杀人回忆”这部电影,影片展示了1986年至1991年间,发生在韩国京畿道华城郡泰安邑一带的连环强奸谋杀案。自首映以来陆续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发行,无数人由此开始关注这起案件,同时因为悬而未解的结局,也令很多人在一段时间里都觉得郁结在心。可就在今天经过33年的长跑,案件总算要有了结果。

    2019年9月18日,从黄海另一端传来的消息排上了国内热搜。韩国三大悬案之一“华城连环杀人案”有了新的进展。这起案件之所以能够跨越大洋被世界各地广为周知,起因是2003年“杀人回忆”这部电影,影片展示了1986年至1991年间,发生在韩国京畿道华城郡泰安邑一带的连环强奸谋杀案。自首映以来陆续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发行,无数人由此开始关注这起案件,同时因为悬而未解的结局,也令很多人在一段时间里都觉得郁结在心。可就在今天经过33年的长跑,案件总算要有了结果。

    韩国警方通过DNA个人识别技术,在近日一次对比查验中锁定了“华城连环杀人案”的真凶——现关押于釜山监狱内的56岁罪犯“李春才”①。而随着“华城连环杀人案”重启后的深入调查,更多的被害人和细节被发掘出来,从众所周知的10人连环谋杀惨案,演变成了15起谋杀、30余起强奸的骇人事件。

    韩国警方通过DNA个人识别技术,在近日一次对比查验中锁定了“华城连环杀人案”的真凶——现关押于釜山监狱内的56岁罪犯“李春才”①。而随着“华城连环杀人案”重启后的深入调查,更多的被害人和细节被发掘出来,从众所周知的10人连环谋杀惨案,演变成了15起谋杀、30余起强奸的骇人事件。

    截至发稿时事件最新进展:

    ①其他音译名:李春宰、李春材、李春载、李春在

    警示:以下涉及部分剧透内容

    1986年初秋,72岁的老太李完任带着自家种的蔬菜,如往常一样前往水原市公车站附近售卖,之后去探望生活在泰安邑的女儿并留宿了一夜。次日清晨天未亮透,急着务农的她拒绝了女儿的挽留,踏上了回家的乡间小道。未曾想到的是,消失在晨雾中的佝偻身影,成了母女最后的告别。

    5日后当地村民收割牧草时,发现了李完任的尸体,案发地离女儿家仅仅十分钟的路程。在勘查中未发现明显性侵犯痕迹,但是被害人的裤子已被脱掉,现场除了死者遗物外未能找到嫌犯物证。后经韩国国立科学搜查研究所⑤(以下简称“国科搜”)鉴定结果显示,死因为缢杀⑥,在现场采集到的检材和遗体中都未能找到精液,据此推测死者并未遭受性侵犯。

    调查初期警方对此案的重视度并不高,未能预见一场横跨30多年的连环杀人案自此开始……

    30多年间,随着韩国整体经济的增长,当时案发地已是高楼迭起。残酷的事实也被大部分人所淡忘,但经历过其中的人却无一不是痛苦的,被害人的遗属,有的已故有的背井离乡;侦办案件的刑警,有的离任有的瘫痪在床;受到调查的嫌疑人,有的惨死有的蒙冤入狱。当事人们心中的积郁就像影片中的阴霾迟迟不散,这样的痛苦即便在今天可能还将持续下去……

    如果想了解华城连环杀人案的始末,首先需要了解案发地的背景,事发地点经过时代变迁很多具体地址虽已无法考证,但是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后可以确定,案件集中发生在今京畿道华城市东部饼店站一带。

    发生案件的泰安邑地区当时远远落后于其他周边城镇,但是由于工业道路贯穿东西方,所以一直有许多车辆通过,东部有水原,西部有华城和乌山,西南有始华工业园区和半月工业园区,北部是一些村庄,除此以外全部是稻田和野山,零星的几座工厂坐落其中。

    在上世纪70年代,案发地是典型的农村地区,但是在进入80年代后随着经济增长,附近工厂日益增多,并且带动了大量人口流入,间接导致了该地区高发的强奸事件,经地方统计大约每年要发生20余起,一度变成了当时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严峻问题。

    ①今华城市(화성시);郡,韩国行政区划单位之一,位于道之下,类似于中国的区②位于京畿道华城市中东部;面,韩国行政区划单位之一,在郡之下,里之上,相当于中国的乡③1963年泰江面和安龙面部分区域被划分至水原市,剩下的地区合并更名为泰安邑,2006年因人口增长,泰安邑已被划分为16个

    李完任遇害的1个月后,发生了第二起案件。当地农民在为耕地供水的混凝土水道中,发现了一具全身赤裸的女性尸体,胸部和背部有多处穿刺伤。

    后经调查,死者是独自居住在松炭市新井洞的美丽姑娘朴贤淑。遇害当天她的养母许英顺(45岁)让她回家一趟,说要给她介绍一个很不错的男朋友,为此朴贤淑打扮的格外漂亮,她换了新的衬衫和裙子还化了淡妆,而过程似乎也很顺利。一直进行到晚上结束后,许英顺才像平时一样将养女送到村口,之后一个人回家的朴贤淑在路上失踪了,直到3天后才被发现。

    警察在现场勘查中收集到了精液、烟头、毛发等物证。虽因精液受到污染无法检测出血型①,但从现场毛发中还是获得了O、B两种血型信息,对比排除被害人血型后,可以认定现场另外一人是B型血,不过无法断定是否为嫌犯遗留。

    有村民唏嘘称“人们在上边来来往往,却想不到下边躺着一具尸体。”

    电影“杀人回忆”的序幕中,躺在水渠中的裸体女尸就是取材于此次案件遇害的朴贤淑女士。

    电影中主演的真实原型河胜均,在现实中也是由此案件以后才加入到侦察工作中。不过调查工作一直没有进展,1988年初一名嫌犯在调查后死亡,3名负责调查的刑警被捕,其中就有他的部下,他也因此被停职3个月。同年秋天,另一名下属在调查中突发脑出血,时至今日依然瘫痪在床。

    ①在80年代末期,莱斯特大学的Alec Jeffreys教授(爵士)发现DNA可以用来做个人识别,并尝试帮助英国警方最终鉴定罪犯的唯一性后,基因鉴定与毛发收集之类的法证研究工作才开始兴起。事实上当时的韩国在案件侦破中还没有这样的调查系统,因此即使掌握了大量的证据,凶手依然逍遥法外持续作案。

    第三名受害人是糕点厂女工权正纷,她一下班就搭上了去水原的公车探望丈夫金钟民(化名27岁),由于新婚不久,处在蜜月期的两人忘却了时间,几近深夜才相互分开。因为丈夫需要值班权正文不得不独自回家,也因此再没了音讯。

    4个多月后,做田埂修缮工作的金吉元(化名29岁)在处理沙袋堆时,从中发现了一具高度腐败的尸体,死者的裤子被脱掉,嘴里塞着丝袜,沾了血的内裤被戴在头上。警察抵达现场后通过木印章很快查明了尸源的信息,正是失踪了130天的权正纷,遗体因腐败严重已难以进行尸检。现场未找到任何有关凶犯的证物,虽然回收了部分毛发,但是经国科搜鉴定后属于被害者本人,其他搜集的检材也没能找到明确证物。

    电影“杀人回忆”也有相同的情节

    第四名受害人李桂淑从净水纤维公司①下班后,直接去了水原市咖啡店赴约相亲,因为是附近出了名的美女,对方十分满意,畅谈到很晚两人才分开。漆黑的雨夜中独自搭上末班车的李桂淑,被目击到消失在了官项里的一条幽深乡道中。

    一周后在官项川旁的田地里发现了李桂淑,尸体被堆埋在苏子草捆中,双手被雪纺衫绑在背后,身上穿着红色的外套,现场遗落的雨伞手柄上沾着血迹,后经查验血迹来自受害人下体。在物证手绢中检到了精液,但因案发当日下雨加上长时间暴露在周围环境中,已无法准确判定血型,虽然最后测定为B型血,但是李桂淑也是B型血。而此时,警察们还未察觉,第3案件受害人权正纷的尸体就躺在不远处。

    ① 位于泰安邑安宁里的一家工厂,案件3的被害人,遇害当天的途径地点

    电影“杀人回忆”中也有相同的情节,导演将凶手描述成喜欢红色衣服的雨夜屠夫,但现实情况中仅有两起案件发生在雨天,而穿红色套装的被害人只有一个。
    李桂淑遇害不到一个月又发生了一起命案。18岁的女高中生洪真英即将毕业,家境贫困的她10日一早给水原市一家公司投递了简历,之后和朋友在北门相约见面,因为是假期所以逗留了较长时间,直至晚饭后才跟朋友告别,坐上返家的公共汽车,下车后不久遇害了。

    李桂淑遇害不到一个月又发生了一起命案。18岁的女高中生洪真英即将毕业,家境贫困的她10日一早给水原市一家公司投递了简历,之后和朋友在北门相约见面,因为是假期所以逗留了较长时间,直至晚饭后才跟朋友告别,坐上返家的公共汽车,下车后不久遇害了。

    次日在稻草捆中发现了洪真英的尸体,双手被胸罩反绑,嘴巴里塞着袜子,脖子上缠绕着围巾,现场发现了头发、阴毛、碎布片等,通过对比阴毛和布片上的检材发现同属B型血。

    3个月后第三受害人权正纷的尸体被发现,流出的消息令整个泰安邑的居民惶恐不安、人人自危。连续5名女性因相同手法被强奸杀害,警方也开始逐渐对该案重视了起来,为了尽快解决案件警方扩大了警力,并撤换了原华城警察署长委任当时的京畿地方警察厅部长(警务官)进行调查。据当地一带的居民回忆“那时警察比人还多”

    第六案当晚下着很大的雨,久不见停,主妇朴恩珠担心未带伞的晚归丈夫,踌躇半晌拿上雨伞出了家门,在车站等了很久始终没见丈夫的身影,雨也开始越下越大……

    第六案当晚下着很大的雨,久不见停,主妇朴恩珠担心未带伞的晚归丈夫,踌躇半晌拿上雨伞出了家门,在车站等了很久始终没见丈夫的身影,雨也开始越下越大……

    朴恩珠的丈夫于晚22:30从水原乘坐公车,23:00左右下车,冒雨一路跑回家中,却不见妻子的身影。

    一周以后一群从学校回家的小孩在泰安山上坟墓旁发现了朴某的尸体,现场勘查显示尸体上身赤裸,双手反绑身后,脖子上挂着雪纺衫和胸罩,现场四周散落着两把雨伞还有女人的上衣和内裤,并且出现了255mm大小的鞋印。之后的鉴定里,在上衣中发现了精液,鉴定血型A型,与其丈夫血型相同,无法断定凶手。

    接连的强奸杀人事件,终于在朴恩珠被害后爆发了,媒体集中抨击警方的无能办案不力,一时间案件轰动全国。公众以为因此威吓到了凶犯,之后沉静了很长一段时间未添新案,直到1988年汉城奥运会前夕,恐慌又弥漫开来。

    值得注意的是,据李春才对案件的自述中,华城警方就此案对他进行过调查,而所谓的中止犯罪并未持续多久。

    电影“杀人回忆”中还原的此案场景

    时值年底,令警方的神经又紧绷了起来。平安夜里的华西洞发生了一起命案,18岁的女高中生金贤淑因为和母亲吵架离家出走。10天后在华西站附近的田地中被人发现,尸体藏在稻草中,双手被反绑,裤子被脱下,口腔内塞着内裤,作案手法和“华城连环杀人案”十分相似。不久警方就抓捕了一名17岁少年(明某),他之后被警方刑讯拷问致死,这起事件引发了极大的社会反响,三名刑警被拘捕判刑。

    80年代是韩国近代历史上的黑暗时期,以全斗焕为领袖的独裁政府不断的抓捕、迫害人权组织和异见人士,对游行示威进行惨无人道的镇压和屠杀。警察经常被临时征召入暴力镇压行动当中,以至于基层办案警力长期不足,导致很多案件错失了最佳的侦破时期。而长期浸染在硝烟和鲜血中的警察更是随意滥用权力,使得拷问刑讯成为办案的主要手段。甚至有部分警察迷恋酷刑,对物证和复杂的科学调查手段嗤之以鼻,唯相信以自己的拳头和刑具才能带来真相。

    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就有前警官——李根安,他以严刑逼供的手法而出名,独创了很多令人闻风丧胆的残酷刑罚,水刑、电刑、毒打都是家常便饭,发狠时甚至会在受刑者的尿道中插入圆珠笔芯,当时的人们听到他的名字都害怕的颤抖不已,因被他拷问而患上残疾和创伤后遗症的不计其数,当中更有不堪压力而结束自己生命的青年学生。而匪夷所思的是,李根安在当时不仅没有被问责甚至还因拷问技术受到表彰和升职,这份“荣誉”也成了某些基层警察的目标。侧面的反应出了当时时期警队中为何会出现诸多的李根安们。

    电影“杀人回忆”中办案警察被征调入镇压活动中的画面

    电影“出租车司机”中镇压抓捕画面

    电影“南营洞1985”中刑讯画面

    电影“杀人回忆”中因疏于现场保护而被破坏的证物

    电影“杀人回忆”中刑讯逼供和伪造证物

    1988年汉城奥运会前夕又发生了恶性案件,安基顺的长子在水原市经营一家小吃店,她平时就在店里帮忙。当日工作结束后,于水原剧场公交站乘车返家,途中消失了踪迹。之后在华城郡八滩面附近的草丛中发现了尸体,尸检时法医从下体取出了9块桃子的碎块以及被害人的袜子。

    1988年汉城奥运会前夕又发生了恶性案件,安基顺的长子在水原市经营一家小吃店,她平时就在店里帮忙。当日工作结束后,于水原剧场公交站乘车返家,途中消失了踪迹。之后在华城郡八滩面附近的草丛中发现了尸体,尸检时法医从下体取出了9块桃子的碎块以及被害人的袜子。

    电影“杀人回忆”中的画面

    电影“杀人回忆”中的画面

    在调查中,当时开往华城和水原的城际公车司机姜某(43岁)和巴姐严某(22岁)表示,事件当日的案发现场400米左右有一名年龄在24-27岁,身高165-170cm的可疑男子乘坐了公交车。

    在调查中,当时开往华城和水原的城际公车司机姜某(43岁)和巴姐严某(22岁)表示,事件当日的案发现场400米左右有一名年龄在24-27岁,身高165-170cm的可疑男子乘坐了公交车。

    这个描述很快让刑警们想起了第2和第3案期间,有一件相同犯案手法的案件,但未被归并在“华城连环杀人案”内。

    1986年11月的最后一天,晚上独自前往教堂的金某,在离家300米左右时,被人从后边突然锁住了脖子,并用凶器抵住她的肋下,将她从主路上拖拽至稻田中,挟持着向田地深处走了大约200米,直到看不见村子的灯火,才威胁她脱下袜子把双手反绑背后,又将内裤塞在口中,腹带蒙在头上,然后实施了性侵。

    之后凶手威胁她交出财物,金某称手袋在刚才被劫持时遗落了,恼怒的凶手在咒骂和警告后按着原路折返寻找,而金某趁着空挡朝着村子的方向逃去,最后听闻呼救声赶来的村民救下了她。

    因为金某并未报案,警方知道这起事件时已经过了很长时间①因此未能找到任何物证,只剩下金某对凶犯的一些体貌特征描述“头发很短、脸很长,个头在160~170cm左右,声音低沉,像是20多岁”

    电影“杀人回忆”中徐警探找到遭受强奸的受害人

    ①案件后期警方因为调查毫无进展,只能开始扩大搜查范围,在走访某个村庄时,才发现有女人被强奸的传闻。

    通过对比三人②的描述,发现嫌疑人特征高度一致,警方立即发布了悬赏通缉令,并对周边20-30周岁男性进行全面的取证调查,不久就收集到了5万多张附近居民的照片。由于办案人手紧缺加之上层督办和舆论导向所造成的巨大压力,调查组不得不带着姜某、严某昼夜不休的在旅馆房间进行对比工作。而在工作中有刑警因过劳突发脑淤血,至今仍然半身不遂。

    通过对比三人②的描述,发现嫌疑人特征高度一致,警方立即发布了悬赏通缉令,并对周边20-30周岁男性进行全面的取证调查,不久就收集到了5万多张附近居民的照片。由于办案人手紧缺加之上层督办和舆论导向所造成的巨大压力,调查组不得不带着姜某、严某昼夜不休的在旅馆房间进行对比工作。而在工作中有刑警因过劳突发脑淤血,至今仍然半身不遂。

    ②姜某、严某、金某

    在这里大致分析一下500万韩元的悬赏,在当时是一个什么概念,因为80年代中后期韩国整体经济增速,所以分析结果可能和当时的具体现实情况有部分出入,不保证完全正确。

    根据1980年韩国公务员薪资表,从中可以看到9级5类和8级7类的薪资分别是87500韩元和104000韩元,500万韩元相当于是初级公务员4-5年的薪水。而1980年职业棒球运动员的平均年薪为1215万韩元,首尔公寓的价格是1200万韩元,烤肉是3500韩元,一碗炸酱面大概是500韩元,一瓶烧酒或者泡菜是200韩元,拉面是100韩元。所以500万悬赏对于当时的民众来说还是相当具有吸引力的。

    (对于不了解韩国公务员级别的,可以参考“韩国政府厅舍获取及配置面积标准”其中展示了6级以下皆为基层事务人员。)

    电影“出租车司机”中一幕,金四福拖欠了四个月房租共十万韩元,500万相当于17年的房租。

    1988年汉城奥运会开幕前夜,13岁的朴相熙躺在自己的床上再也没能起来。次日早上母亲呼唤她起床时只发现了一具冰冷的尸体。

    这次案件的手法有些不同,既没有捆绑也没有在口腔、体腔内塞入异物。现场勘查中发现了遗留的阴毛和形似波浪状底纹的模糊足迹。在阴毛中检测到超标300倍以上钛元素残留,如此高含量的残留经常会出现在做焊接或油漆等工作的人身上。

    这个重大发现让整个搜查部活跃了起来,所有人都觉得马上就能抓住犯人了。刑警们以此为突破口,将华城一带32家工厂的员工逐个登记采集毛发。不过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因提取阴毛而引发的冲突,当时因为调查人数众多,数据统计和对比的手段又跟不上,随着调查周期变长,部分刑警出现流动,新的刑警加入侦察后,因为手续交接不全面或是物证遗失,就有了把采集过的人又叫来采集一遍的情况,有的甚至采取了暴力手段。

    整个过程漫长而混乱,警方的士气也逐渐变得低迷,在搜集了1500多名男性毛发后,终于有了重大发现,农机修理中心工作的尹英泽(22岁)被锁定为嫌疑人,审讯中他一直坚称自己无罪,但最终还是屈服了。1989年7月尹英泽被判无期徒刑,那时离案发已过去1年。后来由于服刑期间表现良好获得减刑,于2009年获释。

    2019年10月04日,李春才称此案也是自己所为,现警方正在核实其真实性。不排除李春才为了不让更多的罪证被发现而选择诱使警方结案。

    1989年7月在水原市梧木川洞生活的高二女生郑仁淑,从学校自习后回家途中失踪,直到一周后被农民京某(69岁)在自家田地中发现,京某在地里干活闻到一股强烈恶臭,循着源头找到了已经腐败的女学生尸体,而此处离第5被害人李桂淑的案发地仅3公里。

    刑警们捂着鼻子勘查现场,尸体全裸,前胸和背部有利器穿刺伤,胸部的一边被剜下来,但是没有被束缚捆绑,和“华城连环杀人案”的手法略有不同。之后警方虽未将此列入“华城连环杀人案”,但是因事发地处华城附近,加上报纸媒体的大力报道,让周边的居民更加恐慌。

    梧木川洞女高中生杀人事件发生不久,住在饼店5里的小学生金某中午放学回家的途中失踪,同年12月找到了金某失踪时所穿的裙子和书包。警方在对其父亲进行了两次调查后,将此当作了单纯的走失案件,直到2019年10月2日李春才公开承认此案后,经过30多年又重新进入调查的环节,但时至今日还是未能找到金某的尸体。

    1989年9月李春才闯入了位于水原市劝善区的一户人家,被抓后辩称被人追逐慌不择路才闯到了民宅里。但警方并未听信他的话,于1990年2月7日在水原地方法院一审判处一年六个月有期徒刑。之后李春才不服判决提出上诉,在4月19日二次审判中,法院首先认定了李春才有罪,但是考虑到受害人受到损害轻微,故判处一年六个月有期徒刑,缓刑两年。被释放后,李春才并未珍惜得来不易的自由,对司法毫无敬畏使他更加肆无忌惮的犯罪。后经分析,李春才的闯入目的应该是为了抢劫杀人但却被中止了犯罪,因此警方也并未能将他和华城连环杀人案联系起来。

    第九起案件受害人是居住在华城郡泰安邑的女学生金美贞。事发当日金美贞家中有人庆生,准备好了饭菜却不见她回来,次日在三星石材厂背后的山上发现了金美贞,半裸的尸体静静的躺在一棵松树下,下身穿着白色衬裤,上身盖着校服。现场搜集到了大量毛发,上衣和袜子中检到了精液,尸体胸部被割38刀,下体找到筷子、叉子、圆珠笔等器物侵入的痕迹,并且在便当盒中采集到了可识别的指纹。

    事件不久,警方就逮捕了一名嫌疑人尹某俊,在一系列的审讯、调查后,因为DNA检测不符尹某俊立即被释放了,他数年后死于肝癌。

    电影“杀人回忆”中的情节

    电影“杀人回忆”中的朴兴奎原型即是嫌疑人尹某俊,而将DNA送至美国检测的情节,事实上当时是送往了日本。(韩国民众的反日情绪是由来已久)

    1991年1月27日,一名巡逻中的警察在排污管道中发现了一具女尸,死者是附近纺纱厂职工朴小姐。26日晚回家的朴小姐在路过工地时,被罪犯绑架并拖到100米外的空地上遭到强奸和谋杀。

    “华城连环杀人案”的最后一名被害人权顺相,于1991年4月3日在长女家度过了愉快的一天,晚饭后从水原坐公交车回家下车之后遇害,次日路过的卡车司机朴某(30岁)在树林内小便时发现了尸体。

    权顺申在离家不到200米的松林内被杀害,根据尸检结果下体中被塞入了袜子(和第8案件中安基顺的遭遇相同),现场获得的检材测得了B型血的结果。

    自权顺相遇害后,近30年来再没有了凶犯的消息,直到最近这起案件又有机会重新回到了公众的视野,而在此之前所有人都以为“华城连环杀人案”的疯狂凶手止步于此……

    自权顺相遇害后,近30年来再没有了凶犯的消息,直到最近这起案件又有机会重新回到了公众的视野,而在此之前所有人都以为“华城连环杀人案”的疯狂凶手止步于此……

    1991年6月24日清州的一名家庭主妇金某在家被电话线勒死。据一名目击者称,案发现场有一名20多岁的青年男子离开。但是调查一直不顺利,之后一度陷入僵局,直到李春才承认该案件,才重新有了眉目,现在警方正在核实李春才所供述的案件事实。

    1991年6月24日清州的一名家庭主妇金某在家被电话线勒死。据一名目击者称,案发现场有一名20多岁的青年男子离开。但是调查一直不顺利,之后一度陷入僵局,直到李春才承认该案件,才重新有了眉目,现在警方正在核实李春才所供述的案件事实。

    1994年1月13日下午,李春才给小姨子打电话让她来拿面包机,并准备了一杯放置了安眠药的饮料,见面后诱骗小姨子喝下然后实施了强奸。为了不使罪行暴漏李春才用钝器击打她的头部将其杀害,并在深夜时将尸体运至1公里外的五金店附近遗弃。杀人后的李春才还若无其事的去拜访了他的岳父,问他有什么可以帮忙或者跟他一块去警局报告失踪。

    1994年1月13日下午,李春才给小姨子打电话让她来拿面包机,并准备了一杯放置了安眠药的饮料,见面后诱骗小姨子喝下然后实施了强奸。为了不使罪行暴漏李春才用钝器击打她的头部将其杀害,并在深夜时将尸体运至1公里外的五金店附近遗弃。杀人后的李春才还若无其事的去拜访了他的岳父,问他有什么可以帮忙或者跟他一块去警局报告失踪。

    两天后,尸体被五金店老板的妻子发现。警察为了调查探访了死者家属,其间发现李春才身上有诸多疑点,而一贯善于狡辩的他,面对审问还在眉飞色舞的表演着,以为自己依然能够逃脱制裁,但隔壁的邻居提供了决定性的证词。事发第二天,听到李春才家早上六点浴室一直有水声,并且晾晒了很多衣物。警方循迹勘查了李春才家的洗手间,并成功的在洗衣机底座上,找到了残留的血迹,得到了受害人的DNA。

    在铁证下李春才依然不断诡辩,企图逃脱法律的制裁,但是最终没能成功。法院一审对李春才判处死刑,理由为“这些罪行是蓄意谋划的,且并没有悔意”。李春才随即提起上诉,上诉法院核查后并未改判。但最后死刑决定被最高法院驳回,理由是“未有详实证据证明袭击发生是有计划的”。

    同年罪犯李春才被判无期徒刑,虽然他在此案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可遗憾的是当时并没有人将他和华城连环杀人案关联起来,也使得他在2006年以后成功的逃脱了十多条命案的刑事制裁。

    时至今日,当年的案发地早已今非昔比,随着近30年韩国整体经济的巨量增长,土地价值翻了不知几何。李春才家族也因反复收购农田囤积大量土地而受益,据韩国媒体报道称,现已坐拥上百亿韩元的财富。李春才本人也为了尽早获释在监狱中积极表现,但是现在看来,因“华城连环杀人案”的爆出,假释的愿望可能破灭。

    后记

    其实这样的连环杀人案在当时也并非是少数个例,只是大多数案件并未被曝光到公众视野中。几乎同期,忠清南道公州市也发生过连环杀人事件,凶犯姜昌九从1983年到1987年间共杀害6名女性,幸而最后被逮捕没有更多人被害。

    而在今天韩国政府也在变革上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早年韩国法律对杀人案件的追诉时效为15年,经2007年重新修订《刑事诉讼法》后,将期限增至25年,且适用于2000年后发生的所有杀人案件。又因1999年在韩国大邱发生的“泰完案”不断发酵,2015年7月24日韩国国会以《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废除了25年的杀人追诉时效,这意味着从今往后韩国对于恶性犯罪不再宽容,犯罪分子将为自己的犯罪行为终身背负上应有的代价。

    然而在漫长的法案修正道路上,根据韩国警察厅的统计资料,每年都有数万起案件,因为超出诉讼时效使警方不得不停止调查销毁案宗。也令这些“隐形”的罪犯顺利的逃脱了法律的制裁。起初追诉时效的立法,是将罪犯因通缉抓捕四处逃匿时,身体和心理上受到的影响作为一种变相惩罚,在超过时限后视为对其犯罪行为惩罚完成,从法律上不再追究。

    这样基于人道主义的立法,却成了罪犯们的免死金牌,有多少人因此受害,又有多少人逍遥法外,侥幸逃脱惩罚的罪犯,真的能从内心深处改过自新?放下屠刀?

    相比韩国《刑事诉讼法》的几经波折,在追诉时效上,我国刑法显得谨慎、严明的多。根据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章,第八节:时效,对关于追诉时效的法律规定有以下三条:

    第八十七条: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第八十八条: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第八十九条: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而我国在2016年告破的“白银市连环谋杀案”,其凶手高承勇在今年的1月3日被依法执行死刑。这起案件的追查、告破、判决、执行就是对祖国追诉时效法的最好印证。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在今天,中国早已走出落后的历史,不光体现在经济上的崛起,还来自于人民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不仅来源于基层干警,也来源于科技化的手段。

    多年以来终于有机会放出这张合照了,当时不发是觉得案子未破,完满的全家福稍有违和,如今罪犯虽未受到惩罚,也可能永远不会受到法律惩罚,但是故事里未能演绎的结局,没能捕获的遗憾,愤慨的情绪现在都有了交代。也希望能在法律的框架下,向遗属们最大化的展示司法公正,以迟到的正义,聊以告慰逝去的亡魂,抚平遗属的内心。

    (照片中,韩国国旗边的肖像就是韩国第11届总统——全斗焕)

    记于,2019.10.29

    所有资料搜集来源于韩国网络

    文:王韦

    图:王韦

    文中有误之处欢迎各位留言指出

     5 ) 有关凶手的疑点

    睡了一觉起来,突然发现两个疑点豁然开朗。
    首先关于阴毛,现场没有阴毛,是因为他并没有实施强奸。
    所以第二,DNA不符,也是出于同样道理。
    他参军时的照片,让我感觉他是一个同志(拿枪的人竟然手那么光滑),他不喜欢女性。所以才会在她们的阴道中塞入杂物。
    而且据“目击者”的口述,他描绘了杀人的经过,但并没有“强奸”的发生。
    如果懂韩语的朋友,倒不妨听一听《悲伤情书》这首歌的歌词。这是一首男声演唱的歌曲,个中情愫,不知有何讲究。

    以上是个人观点。接着说两句,奉俊昊在电影中是给出凶手答案的,无论是手部特写,还是专业的打结手法(退伍军人),或者说杀人不眨眼,只是没有证据。他想说的是,科学就是真相吗?

     6 ) 后现代主义杰作!

         
           电影中的情节远比我的梗概更错综复杂而精彩刺激。我总觉得它不是一部单纯的娱乐片,而是一部相当严肃的电影,它探讨的不止是一桩震撼了一代韩国人的凶残案件,而是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在电影中我看到一系列深刻的正反对立。
          从角色设定来看,胖警官朴某和瘦警官徐某两人就是一对鲜明的对立项。肥和瘦已经是外形上的一种对立,而两人的办案手段和接人待物方式更是截然相反:胖警察只念过高中,高三还念了4年,办事很粗暴。初次见徐警官时还误认为他是强奸犯,不分青红皂白把徐警官暴打了一顿。他在限期破案的压力下认定烤肉店老板的白痴儿子是凶手,为了定罪,不惜伪造现场的鞋印,还让热爱暴力的曹警官对那白痴孩子拳打脚踢,后来还把他带到山上,威胁要把他埋了。更荒唐的是,在案情陷入困境的时候,他还听从老婆的枕头话,去拜访了一个神婆,买了几道神符。(这一细节不完全是虚构的,据说韩国警方在调查此案时,还听从了风水先生的意见,将警局大门调向 “吉位”,以求改运快速抓获凶手,但是结果表明屁用没有。)在案件里,他基于案发现场提出的唯一推理就是:现场犯人在进行强奸犯罪时居然没有留下ym,那么他一定是没有ym可留,凶手一定是白虎!于是他不分日夜整天泡在澡堂,泡得皮肤开裂,试图侦查出一个白虎男人。有个镜头是他泡在池子里忽然两眼放光,他发现了这样的人!结果那人走近,却是个小屁孩。在朴警官身上,这样的黑色幽默随处可见,反而冲淡了这个人性格中的野蛮和蒙昧,让人觉得憨直可爱。这是一个塑造得相当成功的人物。
          而作为他的对立面的徐警官则相对脸谱化了一些。他是大学本科毕业生,在汉城这样的大城市工作,相信科学的力量,认为数据不会说谎。他坚持己见,懒得和肥警官这样的人和稀泥。他出现后很快通过天气预报的数据和遇害者的规律成功预言了凶手的犯罪模式,最后也抓到了疑凶,但是在关键时刻,他一向信仰的科学却背叛了他——科学证明疑凶不是凶手,这时徐警官已经陷入疯狂,美国来的鉴定报告被他丢在一旁,被呼啸而过的火车碾得粉碎,已经脱罪的疑凶想离开,徐警官居然掏出手枪要动用私刑将他正法!这具有反讽意味的一幕给予科学一个响亮的耳光。
          如上所述,蒙昧和科学的鲜明冲突和对立推动着整部电影的戏剧发展,除此之外,电影里还存在着另外一些不那么显眼的对立项。这部电影号称是当时韩国电影中使用了最多外景的。我们留意片中那些广袤的空间,麦田,菜畦,韩式小木屋,烤肉店,卫生站,沼泽地……电影塑造了一系列贫困而传统的韩国乡村的形象,但是在影片尾声中出现了一个异质的场景——10多年后,已经成为推销商的肥警官朴某的家。他的家是典型富足的中产阶级的家庭场景,木椅子,餐桌,一家人围在餐桌吃早饭。
         这顿早餐的内容也颇堪玩味,摆满了果汁、面包、牛奶等西式食品,这顿西式早餐和此前电影中出现的食物也构成了一组对立项。这部电影有许多在吃饭的场景,角色设定里,那个白痴孩子的父亲就是餐厅老板。镜头不止一次地给于那些铁板上的韩式烤肉做特写;另外其中一个遇害者在家中等待丈夫回家吃饭的场景中,特写镜头展示了热气腾腾的米饭、泡菜、全鱼等极具民族特色的韩式晚餐。
         此前电影中的绝大部分吃饭场景,角色们都是按韩国传统席地而坐,镜头在高处俯拍。而在尾声的早餐场景中,胖警官一家,他们像广告里表现的完美的现代家庭一样,有个阳光充足的餐厅,一家人坐着木椅,围在餐桌上享用一顿以面包牛奶为主的早餐。同时电影作者选取了一个异常独特的角度来拍摄。镜头被藏到画面左方的低处仰拍。这个逼仄的角度就像一只窥视的眼——片尾时间已经不多了,不可能展开广阔的社会画卷。电影作者只能选择这样一个可以表意的独特镜头来表现对韩国现代社会,一个已经西化了的社会的“管窥”。
           至此我们可以稍微总结一下片中的一些对立项。
    直觉——科学
    神符——数据
    暴力执法——文明执法
    传统——现代
    东方——西方
    贫困——富足
    烤肉——果汁牛奶
          其实电影里还有一个隐藏着的对立项:专制和民主。如果按时间来分,电影可以分为两段,在尾声中,已成商人的胖警官吃早饭的场景被用字幕标明是在2003年,所以尾声部分可以自成一段,而此前的故事都发生在80年代末。这样的划分对韩国以外的观众来说都没有意义,而对韩国观众来说却有一个潜台词:2003年的场景是韩国的“后民主时代”。片中,胖瘦警官为强奸案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正是韩国民主化进程如火如荼的时候。80年代末以前,韩国一直处在军事威权政府的统治之下。50年代我们为朝鲜拼掉了上百万人的生命,换来一个偏安北隅的世袭政权,但是南方建立起来的李承晚政权也不是什么好货,李承晚开启了政治独裁,镇压民主的统治模式,其后继者莫不遵循,但是韩国大学生有骨气,一直没有放弃过抗争,暴动此起彼伏,以80年光州运动最为激烈。而到了1988年,也就是连环强奸案最猖獗的时候,正是韩国举办奥运会的关键时刻,统治者为了展示和谐的国内形象,不得不对汹涌的学生运动妥协,但是闸门一打开,民主进程便不可逆转,韩国最终在90年代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民主代议制政府。
    《杀人回忆》中对学生抗争的历史画卷也有所表现,比如拦截总统座驾,上街示威等等。其中那位喜欢踹人的矮警察曹某就执行过殴打暴动学生的任务。这人的结局十分耐人寻味——他在一次殴打无辜学生时,被铁钉扎中右脚,得了破伤风,最后要将整个右脚截肢。在他被截肢以后的下一个镜头便是朋友胖警官看着他留在警局的那双皮靴,右边的靴子上还套着一个布袋——从前曹警官喜欢用套着布袋的右脚踹人,免得给受害人留下外伤。报应不爽的是,他被截掉的恰好是他最擅用的右腿。当年我对这个残酷的细节非常不理解,现在想明白了。这是一个隐喻:电影里过去那些韩国警察的暴力执法其实是专制制度下的必然产物,80年代末的民主化改革逐渐铲除了韩国的专制政权,其派生出来的暴力执法也就无根可依——电影里形象地表现为:曹警官那只罪恶的右腿被截掉,从此再也不能对民众拳脚相加了。电影并没有直接表现民运的进程和成功,但是坐着影院里的韩国观众会明白,经历了黑暗的80年代影像后,进入鲜黄明亮的2003年场景的意义——民主已经建立,人民富足,社会安定,这时昔日的胖警官已经变成了一个经营绿色家电的事业有成的中产者。这便是影片一直作为背景的对立项:专制——民主。
          那么,这一系列的对立项到底说明了了什么问题呢?在我看来,这些深刻的对立表现了这部电影的野心。它不只是一部像唐山大地震那样试图通过一个民族的伤痕来煽情的电影,它既表现了东方专制传统下的野蛮蒙昧,却也表现了对以民主理性为核心的西方现代性的不信任。电影前半部分是表现对专制蒙昧的批判,电影中有一细节:徐警官已经通过科学推理推测出凶手会在雨夜到电台点一首叫做《悲伤情歌》的怨曲,然后外出杀人。当晚电台又响起这首曲子,而窗外也下起了夜雨,检察官马上打电话到军队,请求紧急驻军。但军队却回复说他们的人员全被派到外地镇压学生示威了,没有人手管这边。徐警官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罪恶发生——很多被害者本不用死,但是专制政府正忙着维持其反动统治,忘记了保护自己的公民。但是从后半段徐警官急于破案陷入疯狂开始,影片转而对现代性的展开了批判。片中那个嫌疑最大的疑凶无疑就是真正的罪犯,尽管电影作者没有予以明确的交代,但是事后导演承认,片中犯案场景的罪犯就是由最后的疑凶扮演的。这个被严密的逻辑推理揪出来的疑犯却被来自美国——现代精神的代表国家——的一纸公文否定了。值得注意的是,在真实事件中,的确也有将疑凶样本和现场精液样本进行DNA对照检验的排查。但是,当时送交检验的国家是日本,而不是美国。电影作者这一改动实在耐人寻味。美国一直被认为是按照法国启蒙精神立国的现代国家,崇尚理性,推行实证科学,是民主强大文明的西方现代主义的代表。电影中,胖瘦两警官在一次争吵中也提到了美国这个意象——胖警官对瘦警官说:“你怎么不到美国去,美国FBI讲科学。但是你知道为什么美国要讲科学吗?美国大!我们韩国呢?小的就跟我的jb一样!讲毛科学啊?!”这人讲的话颇有道理,也是为东方专制传统辩护的人惯用的论调:这世上,有些地方,有些人民,天生就不适合实行民主,“西化就是美国化”!。
          但是后来韩国终究是走上了美国化的道路,他们在获得了民主和富强的同时,也见识了现代化的阴暗面,从民主化后第一个民选总统金泳三开始,到金大中,到卢武铉,每个人都爆过黑金贪污的丑闻,卢武铉还被流言逼得从猫头鹰崖上纵身跳了下去。而在银幕之内,那一份“美国检验报告”则形象将现代科学的虚幻和不可信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肥警官为代表的蒙昧野蛮自然是为现代人所唾弃的,然而徐警官代表的科学民主却也靠不住,至此,人类真正陷入了绝对的孤立无援之中。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是一部表达后现代主义思维的杰作。

     很多人很仇视韩国,我也一样。但是不得不承认,韩国有很多好电影。《杀人回忆》就是一部相当精彩的韩国电影。电影内容并非凭空编造,而是直接取材于1986~1991年间发生的耸人听闻的连环奸杀案。在长达5年的作案周期里,凶手断续杀害了10个女人,用的手法都一样:制服受害人后,将她们的内裤塞入她们口中,将她们的手脚用胸罩带子或者丝袜捆实,最后用她们的手提包带子将她们勒死。尤为残忍的是,凶手会以奇特的方式折磨受害人——被害人阴道中往往被塞满一些奇怪的东西,其中一个受害人被塞满桃子的碎块(包括尖锐坚硬的桃核),而一个遇害的中学生被塞满了她随身携带的圆珠笔和汤勺。10多宗谋杀案里,受害人最高年龄有70岁,最小的是十多岁的中学生,只有一位幸存者。为破此案,韩国曾动用了30万警力投入调查,排查了3000多名嫌疑人,但是直到现在,凶手仍然逍遥法外。凶手作案之猖狂,反侦察能力之强,实在是匪夷所思。《杀人回忆》在2003年上映,而截至2006年,1991年最后发生的案件也已经过了最后追诉期限,理论上,哪怕现在擒获了凶手,也已经无法将其定罪。
           尽管案情摄人心魄,电影却颇为明智地选取了警察探案的角度去表现这一事件。故事讲的是在韩国汉城附近一个小地方,发生了连环奸杀案,主要负责此案的是信奉直觉破案,屈打成招的肥警察朴某以及热爱暴力,专门执行拷问审讯的矮警察曹某,可想而知,这两个窝囊的恶警将事情搞的一团糟,很多人被无辜牵连,而罪案还是不断发生。于是汉城警方派来了一位瘦警官徐某,他与前两人大为不同,相信科学搜查,重视证据,他的口头禅是:数字是不会撒谎的。这人来了以后,案情有了巨大转机,几番周折后,终于擒获了疑凶。片中所有证据都指向这个白皙英俊的疑凶,警察们要做的就是将此人的样本和现场尸体上发现的精液送到美国检验,然后等待结果,满以为这样就可以将其绳之于法。出乎意料的是,从美国来的结论却表明疑凶的样本和现场证据不吻合——科学告诉我们,这个极有嫌疑的人居然不是凶手。

     7 ) Memories of Our Stupidity

    对一个演员说,“你演傻子演得真好”,不管语气多么缱绻柔婉,听的人也很难觉得是种夸赞罢。而展开韩国电影这十来年黄金时代的一本大书,看到《色即是空》里的学生们你忍不住笑,《傻瓜》里的车太贤你忍不住哭,《马拉松》里的曹承佑你忍不住感动,《光脚的基丰》里的申贤俊你忍不住敬仰,你终会忍不住衷心感叹,韩国人演傻子的确有不凡的功力。

    《杀人回忆》里的傻子,诗意地栖居在一片梵高笔下的金色稻田,他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人,他又是什么都知道的人。如果有人愿意对他付出耐心,挖掘只有他看到的那个雨夜的秘密,也许这部影片将在15分钟内结束。可惜韩国80年代的广阔稻田容不下他这一个傻子,男人们拿他取乐,女人对他不屑一顾,警察甚至想用他的命为他们自己的无能买单。傻子死了,人们想知道的秘密也从此永远成谜。

    现实中的这件连环杀人案,是牵动了30万警力和3000个犯罪嫌疑人的韩国第一大案,也是第一悬案,韩国政府甚至试图修改法律来延长诉讼期限,以延续对罪犯的搜寻。导演没有选择用充满恐慌和鲜血的口吻来复述这个故事,更没有把它套进好莱坞或者东宝的惊悚悬疑,他选择了让傻子头顶灰色调的天空,执拗地暗示回忆和神秘的色彩。于是,哪怕后面的故事再荒唐错乱,影片也能不管不顾地在这片天地里发散出它独得其趣的怀旧之情。

    朴探员不是傻子,是警局里的红人,这个小乡村里最年轻力壮的警察。然而,朴探员也不是个聪明人。他只有初中文化,他断案靠的是令人绝倒的想象力和来自外太空的灵感微光。一个智力平平的人总会把自己解决不了的包袱扔给另一个更傻的人,这样的人如果正好又缺乏情商,又被委以重任,掌握了生杀大权,他就会是另一个杀手。杀手杀人,要顺天时,借地利,穿林冒雨,东守西伏,染一身仆仆风尘,未必有所斩获,末了还要销踪灭迹;朴探员杀人,只需几句诳语,一番恶言,几套拳脚,一篇报告,而且不用自己动刀。孔子说,上士杀人用笔端,中士杀人用语言,下士杀人用石盘。朴探员笔端和语言并用,谈笑间便可杀一人,做他这样的杀手,比那个黑暗中的连环杀手自是远为省心省力。

    大学生苏探员来到这里,不带半点首都人的骄气,却带来了难得的一腔认真和正义感。然而,一个颠倒的社会,自然是将原本就是傻子的人的行为进一步地升级与恶化,而聪明的人被弥漫的傻子逻辑所排斥,聪明的行为也很难得到施展。或许他们比傻子付出多几倍的努力,结果却和傻子一样,在这样的环境下努力,是不是也是傻子的行为呢?不能破案的焦躁闷烧着苏探员的心,让他,最理智的化身,也险些做了个杀人者。

    一个容不下傻子的国家,肯定不是一个好国家。一个容不下傻子的国家,会把正常的国民变成傻子。80年代的韩国处在黎明前最深的黑暗。本该维持治安的警察被独裁政府调去弹压此起彼伏的学生运动,宁静的乡村时常有凄厉的警报划破长空,孤独的女孩们走在美丽的田间路上,没人为她们的生命献上祈祷,只有她们的父母在冰凉的坟冢上放上花环。颠倒的社会,用暴力和政府进行交流的人民,用暴力和人民来交换意见的政府,把暴力转化到任何一个普通的第三者身上,都是最简单不过的事。独裁下的社会,人民如风中芦苇朝不保夕,即使圣洁的心性也会做出变态的丑行,最懦弱者也会亮出最狰狞的拳头。在军政府眼中,哪一个普通人不是蝼蚁一样的傻子?哪一个平凡人不可杀?傻子的命在探员们眼里一钱不值,而示威者的命在军政府眼中又价值几何?所以,杀手究竟是谁,在这部影片里已经并不重要了,发生的一切在不断提醒我们,回忆是双向的,当杀手回忆着自己杀人往事的同时,警察们也在回忆自己曾是“杀手”的荒唐岁月。

    多年以后,物是人非,朴探员这次倒是傻得尽心尽力,终于把老相好娶做枕边人,有了一个温暖家庭。人人都在杀人的岁月,一去不返。导演并没有把这句话明白托出,而现代敞亮的图景,重新变暖的色调,已经完成了表达。当岩代太郎的音乐响起,钢琴的敲击懒沓而幽沉,十多年风雨之后的探员重访故地,已是一颗古井不波之心。颓坐在田埂上,小女孩一番无心的话语,本应有些怅然的;而回首处稻浪翻波,苍空无言,倏然间青年时代颠颠倒倒的百感在心间乱云飞渡,一张钴蓝与金黄拼缀的白卷,明知再用心力亦不能写下任何结果,只好把一切放低在这时空里留作回忆,留作一部有始无终的青春残酷物语。

    鹆彼飞隼,载飞载扬。心之忧矣,不可弭忘。时间给回忆洗去了懊恼与惶惑,加上一点点忧伤和内疚的色彩,这样的心情,教人不复忆起当初的忐忑,而只能以一眼的茫然相对。原来,那是无关努力,无关真相,无关结果,一段我们都保留着一页的——杀人回忆。

     8 ) 五年之后重看杀人回忆

    首先围绕电影,谈谈谁是凶手?
    韩国这起未破的系列杀人案,究竟真相和证据如何、是否有朴兴奎这么个类似的嫌疑人,我们现在不得而知(希望哪位豆友有这方面知识和途径可以获悉),能讨论的仅仅是依靠影片给出的线索。
    正因如此,影片在排除了傻子白光昊、手淫者乔秉淳后,嫌疑最大、着墨也最多的就是退役青年朴兴奎了,可即便这条线索,也让导演在最后一起案件中排除了嫌疑,不是靠精子DNA鉴定,而是朴兴奎的衣服。请注意,徐警官在车内监视朴兴奎时,朴在乘上公交车时是灰色的工装上衣和黑色裤子,而随后雨中处理被害少女的凶手是黑色上衣和灰色裤子,这里有两个疑问:第一、是否还是原来那套,仅是影片中雨夜光线问题导致出现色差?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次日徐警官从朴家中揪出朴时,朴仍然是上公交车时那套黑上衣和灰裤子,经过雨夜作案回家仍穿着湿衣裤睡觉,不可能。第二、有没有可能是朴脱离监控后赶紧回家换上新的衣服、穿上雨衣再出来作案,作完案后再回家换上原来那套?这也不符合逻辑。因为凶手并不知道有观众在看,完全没有必要多此一举,何况朴怎么会知道徐在关键时刻发不了车不能继续跟踪。
    很多网友批判韩国当时对美国DNA鉴定技术的迷信,但我理解,影片这一处理正是导演对这种尊崇的反思和否定,正是导演对这一结果的不愿或不敢全盘接受,所以特地设计了衣服变化这一细节以说明根本就不是朴在作案。换句话说,在导演和其所代表的韩国人看来,当时的DNA鉴定也只是参考消息,而非破案关键。
    这样的处理在刑事侦查来看,也是合理的。首先,1986年当时DNA技术鉴定的权威性是否充分确实值得商榷。我在最近一次听李昌钰授课时,李提及美国警方已发现不止一起DNA鉴定的失误,现在在清查不少已前靠DNA认定凶手的定案。其次,从证据学上排除合理怀疑的角度来讲,警方在一名死者衣服上发现的一滴精液,还应调查死者生前有无与任何男子发生过性关系,如果不能排除这一可能性,也就不能将该精液就定为必然是嫌疑人所留,所以法医所言“那会是相当有利的证据”还算谨慎,只能说到如此了,徐警官在雨中看着公文时的绝望和在绝望中举枪,更多的是失去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心理表现,而非一贯理性的行为。
    至于网上各种观点里,说刑房内修锅炉的中年人、说学校后山上哭泣的女子、光昊店里吃火锅的学生,都是没有什么依据的胡乱猜测。当然,为什么女子能逃脱凶手的魔掌没死,我没看明白,哪位豆友告诉我一下。
    此外,白光昊的话是不是线索?光昊应该是个目击者,这里且不论其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状况是否有作证能力,至少是本案一个非常要紧的突破口。光昊对于朴兴奎那张脸没有正视,而是转头喃喃起自己小时被扔进火堆的场面,影片这样的处理感觉有点意义。应该是个与把小时光昊烧伤的事件有关联的人。对于光昊避而不谈的问题,是否是一种选择性遗忘,电影给的线索不够,我无从评断。
    曾经我也想过:如果朴兴奎不是凶手,为什么他不能回答警官电台的最后一首歌曲是什么?为什么会在脱离监视两小时内没有回家?我设想了两种可能:一、反感警察,所以不愿配合。但这要结合其经历、交际范围和生活习惯等来分析,影片除了些只言片语,好像没有交代更多的线索,我记得他在受审时说“小孩都知道你们严刑拷打嫌疑人”,还有在雨中被胖警官捏着对视双眼时骂了句“杂种”,略略看出其心理倾向。二、警察的审讯是否有诱供或骗供的嫌疑?比如明明没有这一情节,编出主持人读过名字等假象来促使嫌疑人自我心理防线崩溃,要知道这样的方式在侦查实务中并不鲜见,换着是之前的徐警官也许不会采用这种方式审讯,但此刻他已经和胖警官有了思路的互换,自己也快要疯了。
    五年之后重看这本电影,仍然让我嗟叹不已。电影并未有志于探讨证据的效力等等,所以观众们也大可不必执着于此,如今再看,不禁想起我国几十年来的刑侦现状,尽管在不断进步,但有些地方或者深层次里还是那么相像:每逢领导人(包括别国的)驾临,警察和军队就五步一哨十步一岗地去维持秩序;每逢大案发生,警方一边对着媒体做着高压姿态一边对着所谓的嫌疑人刑讯逼供,如果不是被害人重回人间,赵作海这样的冤案何时能翻身?还有多少赵作海期待着翻身?我不知道,也不敢想。想多了,回想起《杀人回忆》,想起乔勇古那标志性的飞踹和被截肢的残局,一如这个社会。
    真心真心地希望,我们的民主与法制进步的快一些,再快一些。
    如果说,宋康昊最后带着一丝惊愕、一丝茫然和一丝愤怒的眼神,是在望镜头彼端的杀人凶手的话,我想说,他代表的不仅是他自己,那眼神里除了无奈的警方,还有无辜的被害人,因为他站立的地方,就在她们第一个被害的地方。

     短评

    配乐用绝了~现实中不了了之的案子实在太多,可电影中几乎很少看到。

    6分钟前
    • 恶之花
    • 力荐

    一部很普通的电影。

    8分钟前
    • 我爱阳光
    • 还行

    当整个警察局为扣押的是否是嫌犯而陷入一片争吵,那首每次杀人前都会被点播的情歌轻柔的响起,原来外面又开始下雨了——那一刻真是惊悚到无形。

    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刚看了这部传说中的神作,为电影极富层次感和寓意的摄影,超强的故事张力和节奏所痴迷,没有结局的故事或许不适合很多人,但电影的故事就是告诉你,如何在自己最熟悉的环境中迷失。。。

    10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又看了一遍,想当年第一次看这片时,我还恍惚觉得案子都没破就结束,什么玩意儿?!可多年过去,每一次重看,都更坚定地确定它的完美。一个没有找到凶手的故事,编导把它拍得悬疑跌宕而富有深意,看似普通实则卓尔不群,作为热爱电影的人,从这片里会深感电影的魅力

    14分钟前
    • #烧光光#
    • 力荐

    想到真凶可能会若无其事坐在电影院里面,与电影最后一个镜头里宋康昊含泪的双眼四目相对就觉得好惊悚

    19分钟前
    • 南笙
    • 推荐

    拍得非常好,是不是传说里的评价太好了,我竟然有点小失望,一直到片尾也没满足。

    24分钟前
    • 苏比
    • 推荐

    在一个法制混乱的年代里,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有可能成为罪犯和恶魔。

    26分钟前
    • 米拉之落
    • 推荐

    嗨凶手,你也在看这部片吗?送给你的,杀人回忆

    31分钟前
    • 狮子人
    • 力荐

    尽了一切努力的人们,除了忍受过程中的一切痛苦,还必须忍受“事情可能是没有答案”的这一事实。

    35分钟前
    • 囧之女神daisy
    • 推荐

    生锈的铁钉斩断穿军靴的腿,切块的桃子夺取穿红裙的命。沾泥土的符咒能够显现犯人的轮廓,巫师般的法眼能够看穿恶人的真容。电台里的歌是靡靡的安魂曲,夜幕中的雨是淅沥的生死符,捉不到的凶手是人性的传染病,无休止的警报是时代的创可贴。拥有一双能够看穿犯人特殊的眼,却看不穿普通,普通最致命。

    38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总之一句话,一部让人窒息却欲罢不能的作品,喜欢所有演员的表演,韩国电影的颠峰之作。★★★★★

    42分钟前
    • Q。
    • 力荐

    偏向于多人效仿作案,凶手不止一个。最后女学生是小白脸杀的可能性很大!言行逼供了三个人,只有小白脸最态度反抗、眼神一直有特写是充满恨意的,因为他并没有杀人还要被诬陷。出来后在酒馆喝酒,女学生从窗前走过也对他指点议论,让他觉得自己的名声已经彻底毁了洗不清了。所以最后警察媳妇和女学生同时出现他选了女学生。还有下手之前扶着树干的细嫩的手的特写。可能真的是出于报复——既然你们都觉得我是凶手那我就真杀个给你们看看。DNA对不上是因为之前那个真不是他杀的。还有开头第一个案件发生后男主抓了很多个“嫌疑犯”,这里有个细节,几乎每个人都是面目可憎凶神恶煞的。因为男主潜意识认为杀人犯就应该长成这样的气质和模样。然而结尾小女孩说凶手“就是个普通人啊”是个记不住长相过目就忘的路人。每个平平无奇的人背地里都可能是凶手。

    47分钟前
    • 乖乖隆地洞
    • 推荐

    真实事件玩了全世界,电影玩了你,总觉得离真相很近了,而真相却是没有真相。★★★★★

    4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不单只是杀人案,韩国在那个时代的回忆也都融在其中,化成了一幅背景

    52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那种抓不到、还被调戏的无力感

    55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这并非一个寻求真相的故事,而是关于真到底相如何被整没了……

    5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凶手不是某个人,而是那个社会。

    1小时前
    • 朝暮雪
    • 推荐

    这片给我的阴影才是史无前例好么?5年前大学拉片课上看的,看完了已经半夜12点,我走回寝室腿都抖的站不起来,一年中再也没吃过桃子。奉俊昊和宋康昊联手,真不是闹着玩的,经典至极。

    1小时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力荐

    还好柯南最后没出来

    1小时前
    • RIVERSDIARY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