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寅次郎的故事1

    寅次郎的故事1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日本1969

    主演:渥美清,倍赏千惠子,光本幸子,笠智众,志村乔,森川信,前田吟,秋野太作,佐藤蛾次郎,关敬六,三崎千惠子,太宰久雄,广川太一郎,志贺真津子,高木信夫,大塚君代 

    导演:山田洋次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正片

      哲基尔岛的阴谋

    • 正片

      海蒂

    • 正片

      辛安驿

    • 正片

      幸福的小杨屯

    • 正片

      生于某地

    • 正片

      疑云重重

    • 正片

      辛巴达和阿里发(国语版)

    • 正片

      人鱼

     剧照

    寅次郎的故事1 剧照 NO.1寅次郎的故事1 剧照 NO.2寅次郎的故事1 剧照 NO.3寅次郎的故事1 剧照 NO.4寅次郎的故事1 剧照 NO.5寅次郎的故事1 剧照 NO.6寅次郎的故事1 剧照 NO.16寅次郎的故事1 剧照 NO.17寅次郎的故事1 剧照 NO.18寅次郎的故事1 剧照 NO.19寅次郎的故事1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寅次郎是个行走江湖的小摊贩,成日里到处流浪。听说父亲已经去世,家里只剩下了妹妹樱花一个人,他便赶回了家中。这天寅次郎来到叔父家,参加给妹妹樱花介绍对象的相亲之宴。由于寅次郎的谈话和举止都显得比较粗鲁,对方的印象非常糟糕,亲事也就只好告吹。寅次郎无奈地再次走上流浪之路。在奈良的一个寺庙,寅次郎碰到了帝释天寺的住持和其女儿冬子。冬子的美丽将寅次郎深深吸引,此时妹妹和一个工厂的职员恋爱并顺利结婚,这让寅次郎更深地感到了自己生活的寂寞。寅次郎鼓起勇气告诉冬子自己喜欢她,冬子却告诉他自己已经有情人了,寅次郎只好离开,继续走向漫漫的江湖之路。

     长篇影评

     1 ) 任性,自嘲,易怒,愛人勝過愛自己。

    今天,我帶父母造訪寅さん的纪念馆。 解说着寅さん电影里的故事,也感觉, 像是在对父母提报自己所崇拜的故事。 说着说着,感觉自己像寅さん一样地, 对父母有种难以回报养育之恩的心情。 寅さん一生遇過,喜歡過許多女人, 而從沒想过去佔過任何女人便宜。 一年有360天不在故鄉, 但時時惦念著家人朋友。 任性,自嘲,易怒,愛人勝過愛自己。 是寅さん令人气与泪,却迷人的性格。 "男はつらいよ"是一部經典, 寅さん令人哭笑不得的演技, 令我自己省思我十年的流浪。 我的出差,我的家人, 我的朋友,我的工作, 漸漸明白,我不重要, 我以外的世界才是我關心的。 看電影,反刍人生。 50部寅さん的电影看完太难, 可以看第一部,第四部当作体验。 布魯斯 楊

     2 ) 走在路上的寅次郎

    近来又把《寅次郎的故事》全部看了一遍,相同的主角,相似的故事,48部电影,拍了28年,而且,每一部都是无愧于那些名著巨片的佳作,这是怎样的一个传奇?
      “我生长在东京的葛饰柴又,是帝释天的水把我养大,姓车,名寅次郎,人们都叫我疯疯癫癫的阿寅……”,故事总是以阿寅独特的自报家门开篇,车寅次郎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东京,是父亲与舞女的私生子。母亲生下他后不久就因为生活所迫离开了东京,父亲又浪荡无行,阿寅和同父异母的妹妹樱花从小就靠叔叔和婶婶抚养。没有父母关爱的阿寅打小就是个混小子,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脑子也不好使,上到初中就辍学了,成天在外面胡闹,被父亲打骂也是家常便饭。15岁时阿寅离开了故乡,成了一个飘泊四方的浪人,一直到20年后才重返故乡柴又,寅次郎的故事由此而开始。
      阿寅的故乡葛饰柴又是东京传统的平民街区,看起来类似于上海的南市区文庙一带,或是老北京的八大胡同。大名鼎鼎的题经寺(帝释天)就位于这里,位于帝释天参道两侧的是保持传统古朴风貌的各色店铺,其中有一间名为寅屋的饭团店,就是阿寅的家。
      阿寅可谓丑得鲜明,四方脸,小眼睛,与他那温柔美丽的妹妹樱花真是全然不同。从15岁起阿寅就四处漂泊流浪,靠摆地摊做点小生意勉强糊口,经常只能住在铁路旁边最便宜的小旅馆里。寒风从窗子的破洞凄厉掠过,蜷在破棉被里的阿寅却老是做着美梦。他摇身一变成为大侠、海盗头子、著名文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医生,甚至是日本第一个宇航员,然后他在总是在危急时刻及时出现,挽救遥远故乡的亲人:年迈的叔叔婶婶,当然还有他唯一的妹妹樱花。
      阿寅几乎算是个穷困潦倒的流浪汉,但看上去他并不落魄,总是穿着同一件西装,里面是无领的对襟小褂;总是拎着同一个皮箱,里面没有分文;总是穿着同一双木屐,不论是盛夏还是寒冬。阿寅并非有家难回,他故乡的亲人,叔叔婶婶,还有妹妹樱花,每天都惦记着他,为他担心,期盼他能早日寻上一个媳妇,做一份正经工作。但用阿寅的话说,他是一只候鸟,只有在肚子饿了,或是翅膀受伤的时候,才会回到这个家,迟早会飞向蓝天的。
      阿寅是个不折不扣的穷人,身边经常只有几千日元,有时连住旅店的钱都没有,只能在火车站候车室的长条凳子上过夜。但阿寅从不为钱发愁,他的身体也很好,连感冒都很少得,时常困扰他的,也是让寅屋的家人最担心的,却是爱情问题。阿寅总是在谈恋爱,然而总是以失恋告终。用他的侄子满男的话说,舅舅总是一见痴情,还总是喜欢那些不可能到手的女人,最后的结果总是被甩。但也有对方痴情的时候,这是舅舅往往还躲。这没少让樱花流眼泪,樱花的丈夫阿博却说,哥哥喜欢漂亮的女人,说明哥哥是充满爱心的,总是给别人以爱,从这一点上说,哥哥是富有的。
      寅次郎终年在外漂泊,经常食宿无着。脾气又暴躁——当然对待漂亮女人是极温柔的。明明身无分文,还喜欢住在温泉旅馆,经常要妹妹樱花去遥远的异乡为他付帐。回到关心他的家人中间,他还要摆谱,不小心冒犯到他便大发雷霆,闹得不欢而散。每一次故事的开头总是如此,每一次阿寅总会遇上美丽的女人,幼儿园的老师、题经寺住持御前大人的女儿、豆腐店老板娘的女儿、还有流行歌星、舞蹈演员等等。恋爱中的阿寅疯疯癫癫、如痴如醉,付出全身心的爱,而最终总是以失恋的结局告终,于是阿寅又拎起皮箱踏上孤独的旅程,留下暗自伤心的妹妹樱花与日渐年迈的叔叔婶婶。
      这样一个又穷又笨又惹人讨厌的浪子,为何会成为流传于世的经典影片中永恒的角色?
      其实在阿寅身上,承载了很多对于人生的思考与梦想。还记得读过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活在别处》,内容记不清了,但那书名却让我铭记于心。是啊,生活在别处,这恐怕是许多人潜藏于内心深处难以遏止的永恒冲动。周围的生活日复一日趋于单调乏味,就像王小波说的:一切都无可奈何地走向庸俗。年少时的梦想仿佛早已远去,但那难以磨灭的青春的冲动却成为我们梦中的灵魂。有人说阿寅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这倒也没有说错,阿寅从没有放弃心中的梦想,也从没有被物欲的污垢遮蔽双眼——虽然他的眼睛实在小了点。
      对于爱情的追求是阿寅生命中的主旋律。阿寅的爱是真诚的、无私的、奔放的、彻头彻尾的,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又如春风拂面,沁人心脾。其实这些浮华的词藻都是狗屎,压根不能形容阿寅的爱情,只能说他爱得是——疯疯癫癫,如痴如狂。
      阿寅对爱情不懈的追求,最后的结果却总是不出人意料,他给对方带来了快乐与幸福,自己却总是被甩。其实不能说是被甩,因为大多数情况下阿寅的 “对象”只是把他当作知心朋友,一位亲切的大哥哥,阿寅只是在单相思而已。寅屋的家人以及周围的邻居,包括后院的厂长“章鱼”都看得清清楚楚,他自己却浑然不觉。最后总是自己一个人回到二楼的房间,默默整理好破旧的皮箱,再一次踏上旅途。而他的妹妹樱花,只能一次又一次目送唯一的哥哥乘坐的列车渐渐远去。
      其实阿寅也并不总是单相思,很多时候,对方也喜欢单纯、善良、热情又风趣的阿寅。但他面对意想不到的爱情时,却总是像一个闯祸的孩子一般惊慌失措,不敢面对对方的爱与未来的生活。最终,阿寅还是孤身一人远去。樱花总说:到底想干什么呀,真是一个傻哥哥。也许,最能理解阿寅的就是他的外甥满男,满男说,有的男人碰到美丽的花喜欢把它摘回家,而有的男人则喜欢让它在那里继续绽放。这也许不能解释阿寅的爱情,但阿寅所追求的,确实只是那种纯洁的爱情。也许除了爱之外,家庭、工作、责任,都是阿寅无法面对也不能理解的问题。
      山田洋次的《寅次郎的故事》系列共48部,拍了28年。大约从1966年直到1994年。影片中的几个主角基本没有改变,,如饰演阿寅的渥美清,演樱花的倍赏千惠子,叔叔、婶婶、满男、厂长,和住持大人等等。片中饰演阿寅“恋人”的女主角不乏明星,如浅丘琉璃子、栗原小卷、中原理惠、吉永小百合、松坂庆子、田中裕子等。在拍最后一部影片时,饰演阿寅的渥美清已经身患绝症,知道自己活不了太久了,因此才有了一个留给人们无数想象与期待的完结篇,翌年渥美清病逝。在今年渥美清辞世13周年的纪念仪式上,导演山田洋次说,他不会再找其他任何人拍寅次郎,但假如渥美清还活着,他会把《寅次郎的故事》一直拍下去。
      影片总是循着固定的模式讲述阿寅与柴又的故事,几个令人回味悠长的场景反复出现,如阿寅回家时必经的江户川河畔的田野;如傍晚题经寺的钟声与被钟声所惊起的乌鸦;如故事结尾处晴朗天空中飞翔的风筝。从1960年代到90年代,这30年来日本社会的巨变与不变,都在影片中点点滴滴浮现出来。当我们的目光跟随阿寅的脚步遍及日本的各个角落,我们不仅能看到美丽而独特的海岛风光,还能感受到日本社会传统与现代交织的脉动。
      影片让我感受至深的,是日本在大步走向现代文明国家的同时,日本社会中的传统文化,如饮食、衣着、建筑、宗教、民间习俗与庆典,都很好的保存了下来。但它并不是国内的那些所谓民俗村,这种文化的延续是有生命的,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透过人们的生活习惯与习俗,我们能清清楚楚地感受到它。虽然难以用语言表达,但那确实是一种很复杂而又明确的感觉。它跟我们是如此亲近,仿佛是走失多年的兄弟姐妹,虽然从没有见过面,但马上就能感受到跟我们的血缘关系。题经寺是极重要的场景,影片中的御前大人本来就是题经寺的住持,人们虽然并不是佛教徒,但对于御前大人都极为敬重。寺院实际上就像美国小镇上的教堂一样,把人们的生活连接起来。祭奠死去的亲人自不必说,御前大人还会操心阿寅的恋爱,阿寅的恋人百合在遥远的冲绳生了重病,御前大人也送钱来,托阿寅带给百合祝福。没有宗教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因为你如果不信奉人的神性,人就与动物无异。
      最后,我想说说自由。
      刚开始看《寅次郎的故事》的时候,我把它当成关于爱情的荒诞喜剧,阿寅就像一个小丑,追求爱情却连连碰壁,由于失恋只好远离故乡。但渐渐地我看懂了山田洋次要说的话,听到了阿寅的内心独白。阿寅总是在异乡漂泊,他孤身一人穿过田野,夕阳映照着满天的晚霞,远处农家小院的灯光亮起来了,母亲呼唤孩子回家的声音在耳边回响。此时的阿寅,多想回到故乡,回到思念他的亲人身旁。
      阿寅回来了,但他总是在家呆不长。很快,又会拎起皮箱上路,又失恋了吧?后院的“章鱼”探头悄悄地问。其实有时阿寅没有失恋,美好的爱情也曾经摆在他面前,但阿寅还是选择了离开。对于阿寅来说,四处漂泊,就是他的生活;走在路上,就是他的人生;白云游子的悲伤,已融入他的血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艰难地、悲伤地,然而又是自由地走在路上,这就是寅次郎,永远的阿寅。

     3 ) 真心谢谢你,寅次郎!

         老崔前几年策划的神片系列《电影传奇》中,有一集是对《寅次郎的故事》这部史上最长系列电影的回顾。这几天偶尔一个机会,有幸将这一集回顾看了一遍,觉得实在应该为之写点什么。

         第一次看《寅次郎的故事》,是在1998年春节假期的时候。那时CCTV-6每天下午三点都会准时播出一集《寅次郎的故事》,于是在有限的寒假时间中坚持着每天跟看了下来。只是因为后来开学实在无法继续,以至至今也没能将这部全部48集的电影看完。

         在《标准日本语》中级第二课中,有提到了这部在日本家喻户晓的电影。也是此刻才知道这部电影的原名原来是「男はつらいよ」(《男人命苦》)。片中的主角寅次郎的确是个苦命的中年男人。他其貌不扬个性倔强,早年因为和父亲的争执而离家出走,直到30多岁的时候才再次出现在家住东京葛世柴又同父异母的妹妹家门前。于是,贯穿这48集系列电影,每一集开头寅次郎从外地流浪回来,在妹妹家门口那句“我回来了”,便成了阿寅的标志台词。对于这个孤苦伶仃的男人来说,在外漂泊的岁月中,妹妹的家成了他唯一可以停靠的港湾。然而,每当雪花飘零万家灯火的团圆之时,他却又要提着那简陋的小皮箱,踏上未知的流浪旅程。

         流浪并不是苦命的全部。从系列的第一集开始,与寅次郎配戏的都是当时日本顶级女演员。从第一集的光本幸子,到后来的栗原小卷,再到松坂庆子,吉永小百合.....这些漂亮的女演员们在每一集中扮演着寅次郎生命中刚刚带来希望却又转瞬即逝的过路人。阿寅用他那天生的热心肠竭尽全力帮助着这些为感情所困扰的女孩子们,最终却只是为他人作嫁而已。可以说,感情上的一再挫折,伴随了这个孤苦的男人走完了一生。尽管最后寅次郎身边有了浅丘琉璃子的陪伴,却因为扮演者渥美清的与世长辞而使他的感情道路画上了一个永远没有结尾的省略号。

          从1969年到1995年,26年间《寅次郎的故事》拍了48集。每一集都成为了当时日本人新年时除了NHK红白以外必看的电影。人们从这部电影中除了得到欢笑之外,更多的还是那种寅次郎不屈的精神带来的感动吧。即时是到了现在,听到那句熟悉的“我回来了”,竟会不知觉中泪流满面。其实每个人都在过着这种流浪漂泊,然后在满身创伤之时才想起回到那个能够抚慰心灵之所的生活。在《寅次郎的故事》中,这种感觉会变得如此的强烈如此具有共鸣感。我想,这才是我如此喜欢这部系列电影的原因吧。

         1996年,饱受肺癌之痛的渥美清在积极参加完阪神大地震赈灾之后永远离开了人间。与他同时化为历史的还有他所扮演的寅次郎以及这部不朽的电影。如今,电影中寅次郎的老家葛饰区专门将其中的场景开辟成了纪念区。在这里可以看到寅次郎的塑像,寅次郎妹妹的家,还有那些善良可爱的邻居们的店铺,甚至在柴又帝释天寺里的名牌上也刻上了寅次郎和渥美清的名字。每年,都有不少影迷从世界各地赶来,希望能在这里遇到这位刚刚回家的男人,然后上前和他招呼一声“您回来了!辛苦了!”......

         真的,应该谢谢寅次郎,谢谢渥美清,还有谢谢所有参与了这部片子拍摄的所有工作人员!谢谢这位命苦的男人用他坎坷的一声陪我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为我们带来了真心欢笑,也带来了真情的泪水。

     4 ) 久闻为客过苍梧

      这两天,“东方电影”频道每天都要放一部日本故事片《男人难当·寅次郎的故事》,弄得我天天追看,这套马拉松片子曾申报过吉尼斯世界记录,下周可能还要继续放下去,唉,真让人欲罢不能。   山田洋次导演的这套电影,从1969年8月开始,至1995年12月为止,一共演绎了48部,通常都在盂兰盆节和元旦时每年上映两部,深受日本观众喜爱。我上大学时第一次看到这套电影中的一部,是在电影院里看的,也一下就喜欢上了。20多年里,电视里经常会播出这套电影,可能是都翻译过来了,我断断续续看了不少,不过还没看齐过。有了DVD后,我梦想过能淘到全套的“寅次郎”,但至今还未找到过。今天在网上查到竟有不少和我一样的寅次郎迷,还有个“《寅次郎的故事》社区” ,总访问量已有270多万人次,那些盗版商真是对市场太不敏感了。   “我生长在东京的葛饰柴又,是帝释天的水把我养大,姓车,名寅次郎,人们都叫我疯疯颠颠的阿寅。”第一次看,我就记住了这个开场白。48部片子,情节其实大同小异,每集里阿寅都要离家出走,又会突然回到柴又的鱼丸店,办一些温暖人心的好事,闹一些哭笑不得的笑话,和隔壁的厂长吵架,让妹妹落泪,每集里阿寅都会邂逅一位美女,但永远不会有结果,寺院的钟声总会在暮色中敲响,而柴又的老方丈见人会说:“上帝保佑你”。   人情味、生活气息、美丽的风景、乡愁、禅意……山田洋次真是个伟大的导演,渥美清和蓓赏千慧子也是我最喜欢的日本演员。阿寅是个平凡的小人物,但依稀又有点罗汉或菩萨的影子。山田洋次参禅不露痕迹,其实他也露了太多痕迹,但罗汉和菩萨缺点就是那么多,有什么办法。禅意的生活,在这个日本导演手中活灵活现,而我却从未在中国电影里看到过如此精彩的演绎。唉,今天的中国人,还有多少人知道“盂兰盆节”?上大学时喜欢的山田洋次的另一部影片,是高仓健和蓓赏千慧子主演的《远山的呼唤》,去年淘到DVD,给赵川看后把他镇住了。日本现在是拍不出这样大气的“现实主义”片子了。去年的东京电影节上,山田洋次携《黄昏清兵卫》受到最高礼遇。但《黄昏清兵卫》精致得有点无奈,就像它的名字,山田试图守卫的精神在21世纪显得落寞和不合时宜,已没有了上世纪80年代《远山的呼唤》、《寅次郎的故事》里那种鲜活和生机。电视机前,再次听见《寅次郎的故事》里那明媚的主题音乐,不禁让人平添惆怅。

      扮演寅次郎的渥美清长得和我的一个姑父很像,腔调也很像。姑父姓顾,一生并无所成,但为人风趣幽默,从小我和妹妹就喜欢听他讲笑话。我爸和我妈当年是姑父介绍认识的,我妈死时,我敬的挽联是“落叶尽随溪雨去,只留秋色满空山”。其实这是我忘了从哪看来的一句古诗,妈名字叫“静秋”,临去之时,也正是下了一场暴雨。她第一次动癌症手术时,我读给她听这句诗,她就很喜欢。后来有一次我陪她在同济校园里晨练,妈突然对我说:“看着秋天树叶落下,我开始明白人的生命也像这树叶,到时就会落下,而春天又会长出新的嫩叶。” 不少人认为我用这句诗作挽联根本不对仗,但是姑父却非常欣赏,认为我有点佛性。后来他心肌梗塞住院时,我和妹妹去看他,见他在看佛经,他谦虚地说还不大懂,但认为“这是真有道理的”。第二次心肌梗塞发作时他没被救过来,据说他最后的遗言是对载他去医院抢救的出租车司机说:“你别管红绿灯了,我都快死了……”   黄梅天还没到,上海的天气虽已闷热,但还不算酷暑,在家拉上窗帘看电影,特别悠闲安静。电影让我欢笑,让我回忆,也让我领悟。   录一首唐末诗僧齐已的《寄顾蟾处士》,转赠我非常喜欢的寅次郎兄:   久闻为客过苍梧,休说携家归镜湖。山水颠狂应尽在,鬓毛凋落免贫无?和僧抢入云中峭,带鹤驱成涧底孤。春醉醒来有馀兴,因人乞与武陵图。

     5 ) 真实的生活和比传奇的演义更感人

    刚刚才看到《寅次郎的故事》这系列电影,知道的太晚了,呵呵。刚刚发现原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也能拍出么精彩的影片,和一些好莱坞费尽心机的特效一样能打动人,而特效造就的感动不过转瞬即逝,而平淡的生活气息却让我们感同身受,越看还是悲凉啊。

     6 ) 他从这里出发

    说啥好呢,这是一部特别特别好看的家庭电影,其实也是一部特别的公路电影。虽然全程男主就没有在公路上行走,搭车的镜头,但在镜头外,你也会想象寅次郎总是出走,都去了哪儿,是不是真去了旅行,还是只是为了逃避,到处去流浪。作为一个著名的浪子,寅次郎总是把事情搞砸,但阴差阳错,又会因为他的善良,热情把坏事变好事,最后弄出一个圆满的结局。虽然寅次郎自己总赶不上什么好事,喜欢的人却跟别人好了,但这不就是人生吗。而且寅次郎从没气馁,总是对生活抱有希望。虽然他没钱没车没房,但他活得很快乐。作为系列的第一部,寅次郎从这里出发,他很年轻,妹妹更年轻,但却结了婚生了娃,渥美清的演技真是好,生动自然,有笑有泪,十分了得。

     短评

    打落牙齿肚里吞的浪子寅次郎~渥美清演得好极了,这样的电影中国可能拍得比较少,人情味太足了。

    7分钟前
    • 发条J
    • 力荐

    40年后山田洋次还拍了部叫《弟弟》的电影 感觉是他换了种方式又诠释了一遍寅次郎的故事 只是这次仅仅用了一集 就讲完了他的一生

    11分钟前
    • 我TM是党员
    • 力荐

    Siff第三天,影城1厅,50周年4k修复版,8.4分。1,将电影拍成如生活般笑中带泪,如日月般星移斗转,这可能是电影所能到达的最高境界之一了。片头记录式的黑白影像仿佛模糊了生活与电影的边界2,阿博对小樱的告白(告别),是最让人感动的段落3,终于明白渥美清在日本男演员中具有如此崇高地位的原因了4,大家一起观赏大荧幕的欢笑(和泪水),是影院存在的真正意义

    16分钟前
    • 余啸
    • 推荐

    最伟大系列电影的开始。传统日本家庭剧的模式下突然几个超级无厘头台词一闪而过。20年后再看到以前的相亲第一句话竟然是。你是不是还那么傻啊。重情重义的寅次郎长辈眼里冥顽不化的寅次郎一事无成吊儿郎当的寅次郎居然也是个会哭会失恋会替别人着想的寅次郎。笠智众志村桥以及年轻美丽的倍赏千恵子。

    21分钟前
    • 好样的
    • 力荐

    三俗喜剧,若不是三俗怎能如此受欢迎呢……山田洋次拍到《弟弟》真没什么长进。渥美清的肢体语言好丰富,好喜感。笠智众的酱油打得也好喜感。

    26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1. 小吃惊,1969年拍摄的。2. 动不动就离家出走可是这系列剧的一个必然情节?3. 真实不做作,本身就是艺术的重要力量和生命力来源。4.化妆有些粗糙,女演员的粉白过了自身肌肤,浮在表面。

    30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可以说是下料非常重的人物喜剧片了,又或者是丑角片,当然酸甜苦辣味道够劲,就像是泼水节一样,浑身的爽快,是充分调动感官的另一种电影,所以也证明可以一拍再拍的不停拍下去。渥美清令这个角色跃然纸上,注入了灵魂。电影虽无法面面俱到的呈现影片的优点,但也有不去遮掩的诚实,就像寅次郎一样,很真实的存在。

    33分钟前
    • Morning
    • 推荐

    那个年代的东京下町风情,和现在的日本真不一样。想把系列48部看完是不是不能完成的任务?!

    37分钟前
    • yicha
    • 力荐

    山田洋次毕竟只是个一流导演,一年又一年的唠叨着那些下层人物生活中的琐事,偶尔感发一下都市人行走中的孤独

    42分钟前
    • xjc_jovi
    • 还行

    随着风四处漂泊,居无定所,旅行箱中装着的要卖的便宜货,就是下一餐的饭票。在错误的时间回家,说出错误的话,和家人邻居打打闹闹,让美丽的妹妹经常落泪,悔恨不已的再次离家出走。

    43分钟前
    • 脖子不再痛
    • 力荐

    世界最长的系列电影,全长48部,1969年-1995年,松竹映画出品。记录了日本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变迁,饮食、衣着、建筑、宗教、民间习俗与庆典。“我生长在东京的葛饰柴又,是帝释天的水把我养大,姓车,名寅次郎,人们都叫我疯疯癫癫的阿寅” 四方脸、小眼睛的寅次郎,形象出众的让人过目难忘,渥美清不愧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喜神。善良单纯、豪放直率、追求爱情,又穷困潦倒、一事无成、脾气暴躁。第一集,吾妹出嫁记。

    46分钟前
    • 莱尼圆
    • 推荐

    第一部就高开高走,奠定了本系列悲喜剧的基本格调,渥美清过于突出,倍赏千惠子都沦为陪衬,真是不简单呐

    51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较之小津对中产阶级题材的偏爱,山田洋次更多地把视线投向社会中的边缘和底层人群。”……可更多视线就代表立场转移吗?未必!一开场导演就通过寅次郎的两个“小动作”作性格定调:一把抄起就要进洞的高尔夫球、旁若无人擦身而过耳鬓厮磨的恋人。反映此公:乐观热情却又总爱误人好事!后续情节证明果然如此。先看妹妹的相亲。假如山田是要站在底层立场温讽中产嫌贫,他会让哥哥的餐桌礼仪比较得体,可得体未换来好感亲近,屡遭针对嫌弃于是婚事告吹。实际剧情刚好相反,让观众感到越界出格甚至无礼的反而是寅次郎(当然要以喜剧风格去平衡)!再看男主自己的爱情线。原以为与主持女儿冬子情投意合,谁曾想人家只把他当作徐志胜,且那未婚夫无论身份背景还是身材仪表都非常的都会白领俊男感。导演在暗示真正的问题并非阶层偏见而在于你自个的性格长相!

    56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所以松竹是打算今年把前四十九部全4K修好吗

    1小时前
    • qw0aszx
    • 推荐

    從頭看寅次郎,第一集未有往後的好看,但依然人情味濃郁真摯。從前就寫過山田洋次的《弟弟》是懷念渥美清,再看這第一集,婚宴的場面不又變奏地在《弟弟》重現了嗎?那種真與不矯飾,現在的導演真拍不來

    1小时前
    • makuranososhi
    • 还行

    第一部故事类似于小津电影,都是以女性出嫁为主线,不过山田洋次更接地气,喜剧成分占主导,当然也和渥美清的出色表演分不开,除了庶民喜剧的标签外,本片最大的亮点是室内戏的调度上,有限的空间内利用多人做出很漂亮的结构,也能看出山田洋次的巧思了。

    1小时前
    • 超cute侠
    • 推荐

    2B青年欢乐多,又闹又傻,但好温暖啊!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像看了3集东京版《老娘舅》 聒噪和浮夸的嬉笑怒骂之下 是超越时代的质朴人情味 大概就是庶民喜剧的魅力所在吧 / SIFF第8场

    1小时前
    • 凹凸
    • 推荐

    日式小人物的生活,因为真实所以可爱。画面展开,一股乡土气息迎面扑来,难免唤起旧日一些回忆。系列第一部,渥美清饰演的这个阿寅还真是让人印象深刻。倍赏千惠子女神范十足!

    1小时前
    • 珊瑚小乱
    • 推荐

    盛开的樱花使我想起了故乡………开头音乐起来,加上阿寅的独白就能让人落泪。失恋时好难过,疯癫时很快乐,偶尔讨喜,经常犯错。人情冷暖漂泊不断,嘻闹风尘化作苦涩笑颜,却又担心青年的未来道远独孤。 “盛开的樱花使我想起了故乡”,这不正是那歌儿里唱的“我多想回到故乡,再回到她的身旁……”吗?望乡情最深,游子多泪痕。或许,正因共同生活在这平凡的世界,才有了这许多相似感触。

    1小时前
    • 郝小勺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