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视频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他们不工作。 他们写诗,画画,跳舞,摇滚。 他们拒绝服兵役。 他们认为粉刷房子更有意义些。 他们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他们想要革命。一直想。那是理想。 法国巴黎。影片里始终暗色调的街道上总有这么一群穿白色衬衣,套着黑色制服的年轻人,有着可以开始一切完成一切的青春。 178分钟的电影,导演菲利普加瑞尔很自然的用了分段的手法讲述他们的青春。换作别人或许会成就新的残酷青春抑或是垮掉的一代什么的,可在菲利普加瑞尔的镜头下,他们很普通,甚至平淡的没了戏剧需要的冲突。 一. 希望之火。 年轻人总是认为,法律都是针对他们而存在的。 比如兵役,于是他们烦透了大街上步伐永远一致的警察们。他们总是喜欢说“要是你们都怎么怎么,那会变成怎样则样?”这种话,让多么让人生厌。 自然的他们有了组织,有了集会,有了焚烧和扔石子。(有趣的这种习惯延续到现在的巴黎年轻人当中。从前学法国大革命那会就深有体会,巴黎人民顽强的可以。) 然而3个警察的催泪瓦斯就瓦解了他们的精心策划,政府作出的稍微退让年轻人们的“革命游戏”落幕。满脸的秽迹和缠着纱布的手带来的只是短暂高潮后的巨大心里跌落,如同做爱到高潮时对方突然想要上厕所那样,是再也难以弥补的不满足。 其实他们享受的只是那个过程―――他们要让那些站在不远的对面的成年人,那些前半个脑袋秃掉的“资产阶级”看着自己的车被烧毁却无能为力。至于结果,烧毁多少辆车,占领多少个教堂,那并不是他们所关心的。 他们的希望之火渐弱成清晨街角忽明忽暗的灯光,愈来愈小。 可他们仍可以认为自己没有失败。年轻的“革命者们”总是这样。 他们的父亲们――曾经的革命者,却已经安于祈祷和玩些刀片与纸片的小把戏。 他们想:哦,革命什么的太久远了,到成功他们都不在了。 二. 悠着点,这很贵。 年轻的革命者们抽着大烟,火焰灼热的烟雾弥散,那后面是模糊了的骷髅头骨。 没错你别怀疑,这确实是电影里他们的作为。 毕竟这是巴黎,不是中国。他们是英俊的年轻小伙子,不是毛泽东朱德。 悠着点,这很贵。可20多岁,青春也很贵。 三. 挥霍的希望。 开始有了爱情。电影也终于开始悠了背景音乐。 其实愤青们,小资们,哲人们,你们的爱情都一样。 和摇滚一样,先挑逗后安抚的固定程式,纠结于真假,怀疑,爱情。只是越自命不凡的人群越容易得到心理满足。 摇滚,都是一样。 恋爱也终究回归到感官上的刺激,从小心的试探进而深入。 爱情,都是一样。 谁也无法满足用诗歌和仅限于精神交流的爱情,人们还是想要些更实在的什么。 做爱。还有工作。 接着无论多么特别的人,都回和那些秃顶的男人,肥胖的主妇一样,进入了生活。 不同的是,起初的一段时间,他们还会保持一会儿姿态。 低音钢琴的配乐贯穿这一章节,让人心生绝望。 爱情,和理想,怎么都是冲突的。 四. 非痛苦的宣泄。 革命者们全散伙儿了。 革命呢,依然会有人继续着。失败着。 五. 正义的睡眠。 毒品过量之后,他终于有了深长的睡眠,足够给他带来一个王子与公主的梦境。自给自足的生活以及在灌木丛中和爱人相拥睡去。 只能在梦境中醒来,身着王子服装以革命者的姿态醒来,并意识到――犯了错误。 他们想要革命。一直想。那是理想。 他们放弃了理想,他们没有钱。
一个小讨论:
关于结尾怎么都说是服药自杀啊……
那盒小玩意儿不是好兄弟的临别赠礼吗
怎么看都是情绪低迷磕药过度意外身亡比较合理
另外“自杀”的主观能动性较强,太刻意了点,和影片的风格有些悖离
在无望环境中被动地沉沦,昏聩里走向死亡,更符合影片平缓沉滞的调性
附:弗朗索瓦对莉莉说“今夜我不关心诗歌,只关心你”的时候,不禁让人联想到海子
加瑞尔花了三小时的篇幅去展现法国1968五月风暴时期一群年轻的艺术家或无城府主义嬉皮士们反叛,放纵,懒散,自我的生活片段。没有什么明确的故事线,没有什么大起大落,没有什么戏剧冲突,大量运动或固定的长镜头,以电影文化工业影响下的观影逻辑来看,这是一部十足的闷片,可加瑞尔的牛叉之处正是在大量沉闷的生活片段中显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诗意,颓废的诗意,反叛的诗意,迷离的诗意,虚无与现实对立的诗意。路易斯.加瑞尔作为父亲电影的形象代言人,完美的将父亲所需的元素展现在举手投足之间,父子交相辉印。
弗朗西斯是一个年轻诗人,他整日和年轻的艺术家,革命分子,虚无主义者们腻歪在一起,他们抽大烟,聊艺术,宣扬革命精神,为无产阶级呐喊。但他们不上班不工作,没什么钱,钱这种俗气的事物他们始终嗤之以鼻。弗朗西斯为了逃避兵役而与找上门的警察玩起了猫抓老鼠的游戏。影片开始不久就花了将近20分钟的时间展现了一场晚上进行的革命者们暴力反抗运动。弗朗西斯与伙伴们打砸,推翻,烧毁路边的汽车,但众多的革命示威者最终还是被训练有素的警察们弄得落荒而逃……而狼狈逃窜的弗朗西斯来到一间公寓门外请求主人开门让自己躲避警察抓铺,而主人则以弗朗西斯烧毁了自己的车为由拒绝了帮助,很是讽刺……浑身是土,脏不啦叽的他在房顶上躲了一夜.......随后在军事法庭上,他的律师以他是极具才华的诗人为由为他拒绝服兵役的行为进行辩护,最终他被判六个月监禁,缓期执行,而这样的判罚也让他的革命冲动慢慢减弱,转而陷入了虚无主义的颓废生活状态中。此时影片来到了挥霍的希望段落。他整天抽大烟,吸大麻,毫无斗志可言。大段大段虚无主义者们聚会,唱歌,跳舞的狂欢片段显得如此与世无争,如此活在当下。而在一次艺术家组织的舞会上,他认识了学雕塑的女人莉莉,两人一见钟情,坠入爱河。两人碎片化的恋爱片段不断被展现,散步,聊天,彷徨。莉莉告诉弗朗西斯自己的父亲曾是绘画爱好者,但迫于生计最终在工厂里工作了一辈子,而自己的母亲也能赚钱。显然,她在暗示弗朗西斯需要工作,需要经济来源而不是整天浑浑噩噩。同时莉莉也表示自己也许不该继续自己的雕塑事业,因为赚不到钱,无法生存,但弗朗西斯对此言论显得很不耐烦。为了生计,莉莉成为了一个颇有地位和权势的中年男画家的人体模特。在绘画的过程中,大量固定的长镜头对准了莉莉和画家绘画的过程,颇有《不羁的美女》的意思。而莉莉在铸铁厂里铸制雕塑的过程也被大量固定长镜头如纪录片般记录下来,加瑞尔显然对艺术创造的过程很是痴迷。
最终莉莉为了事业和前程离开了弗朗西斯,她去到纽约与朋友一起租下了一间雕塑工作室,有了稳定的工作,生活逐渐步入正轨。而弗朗西斯的朋友们也一个个有了离开此地开始新生活的打算。弗朗西斯看完莉莉的来信后,在狭小,破败的公寓里服药自杀.......他濒死前在梦里见到了莉莉,两人翻过一座墙,手牵手来到一片空地,两人躺在湿润的泥土上幸福的睡去……弗朗西斯追寻着诗意的生活,他拒绝被规范化,被单向化的生活,他是工具理性的解构者,他是存在主义的执行者,他是无产阶级的拥护者,他不愿成为社会机器里的一颗零件,他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并为此献上了生命。
能不能靠谱点了法国电影…
我说为什么一个半小时的爱情片一个小时都是学生运动,女主还没出现。没下错片子啊?
看了一下,原来这是CD1
支撑我的完全是颜值气质和摄影
不过倒也奇怪,今天刷了三部美国电影几乎都是跳着看的,不知道这个为什么一秒没跳#又爱又恨# 他是我见过的气质最冷的男演员 也是我见过穿白衬衫特别好看的演员
merde 有些法国电影结束后 会让人说一声 WTF?!
混乱社会背景下普通人的一段生活剪影,演员从轮廓到穿搭都很有魅力;剧情其实如流水没什么意思,导演或许也只是想拍一段自己脑海中的影像,留下那份稍纵即逝的没头没尾的一闪灵光男主和每个热爱革命的年轻人一样,嘴上说得厉害,行动也做不了什么,只能日复一日吸大麻。女主和每个热爱革命青年的少女一样,被他吸引,享受纯粹念诗画画无产阶级日子,然而很快重新回到资本主义物质美好的怀抱。
从这里开爱上Louis Garrel.
父子作品2
又是以法国五月风暴为背景,男神貌似偏爱这种题材(?),可能是因为这当导演的爹吧。看起来确实很费力,黑白,三个多小时,长镜头,台词少,只有男女主角是支撑下去的动力。男神穿着白衬衫真是太美啦~
菲利浦加瑞尔跳脱出90分钟的片长就仿佛漫无目的地游走 摄影机如同浪荡子本人 游荡在城市空间和人物关系之中//年轻人呆在一起挥霍时间加上点性冲动 大概就是爱情了 而总有人要先长大 关系看不到未来必然结束 能混乱挥霍到什么时候
69年,巴黎,年轻人,革命、爱情、艺术、毒品......(这片子可真长)
mi
如果影片没有看进去的话,很可能就会把此片仅当成路易斯·加瑞尔的个人秀。但本片对于五月风暴的探讨真的很深入,黑白片拍摄手法的光影设计以及构图都很棒。
在爱情里,任何事都是被允许的。
其实是这样个悖论 他所想改变的生活是为什么 如何区分一个复合原因的贡献 这个形同道林格雷的故事
这姑娘我喜欢/路易斯他爹怎么老拍黑白片
note:反而還好,太淡太慢長太拖沓了,沒有Sauvage innocence那種催眠般深遂的況味,可能自己的故事還是有執行上的困難。
两人合作了三次了,揣测为炮友无误
好长...
水到渠成。
压抑
太长了……第一个小时可以剪掉30分钟么?
【4】结构散漫、状态却又凝炼始终,在日常的复调中投射青年一代的情感。183min略长,激情的律动被放缓,的确是精简的加瑞尔才更有魅力。
漫不经心地看看 贵族气质
看得不甚明了 不过Louis Garrel真的很美不禁联想到大岛渚的青春残酷物语
青春总是有大把时间可以挥霍吧,想起晓阳了~ 他的嘴巴和眼神跟Louis Garrel 实在很像。